查看原文
其他

碳中和视角下的景观设计思维与应用

友绿网 2022-06-01


一、前言:世界趋势与国家政策


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然而,许多国家的行业和地区都重度依賴化石燃料,世界在有限时间内要实现碳中和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学者们纷纷提出策略来支持碳中和行动,也有许多探讨碳中和的文章,目前大多聚焦在政策或城市规划层级,较少关于中小尺度景观方面的内容。究竟,我们景观专业可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是否能从设计落地的角度,来探讨景观规划设计如何协助降低碳排放?是本文想传达的观点。


△降低碳排放的各种策略


二、碳中和的定义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使用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传统碳排放产业迈向新兴绿色产业的碳中和示意图


△植栽是传统认知中,景观生态环境固碳的最佳元素


然而,从景观设计与工程的角度思考,植树却未必是抵消碳排放的帮手。虽然景观树通过光合作用固碳,但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生产、运输、种植、管理、移除、处置和回收也会排放碳,这些碳排放部分抵消了树木本身的碳吸收总量。


在评估景观树木的实际碳减排效果时,“碳足迹”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也就是商品或服务生命周期中释放和封存的碳的总和。景观设计师如果认为,只要增加绿地规划并且多种树,就能帮助缓解温室效应,是一件非常主观且明显有所误解的事。


坦率地说:如果项目在设计和建造时没有考虑到它们的碳足迹,景观设计反而会加剧气候危机,项目过程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可能比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可以消减的还要多。


△交通运输造成的碳足迹,可以作为景观设计过程中的碳中和计算依据


三、景观设计师如何帮助降低碳源?


园林景观中的碳汇主要来源于景观绿色植物固碳、利用废弃材料和再生能源利用等。因此,在景观维护阶段的碳源和碳汇的研究中,为了平衡景观全生命周期阶段所产生的碳源,必须考虑到如何增加碳汇,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碳源。


如果项目可能会使用过多的混凝土和其他碳密集型材料,又或者设计的树木和灌木过少、精致的草坪过多、需要工业生产的肥料或燃气动力割草机或修枝机进行长期维护,这些都会造成过多的碳源。


景观的全生命周期包含有四个阶段:景观材料生产、建造、运营维护和拆除。除了景观维护阶段,景观材料的生产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比如:1t 的沥青混凝土产生的碳排放为439kg,非常可观。


根据学者朴(Park,2021)等人的研究,在景观植物生产的过程中,两个最大的碳源是灌溉和施肥。特别是,灌溉产生了所有排放量的33-55%。为了减少碳排放,应探索替代能源来取代现有的灌溉系统或开发利用雨水的技术。


△混凝土是景观工程建造过程中相当大的碳排放来源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产品制造商提供其产品的碳足迹,以便我们可以将其纳入整个项目的碳足迹计算,通过设计或材料更改,我们可以发现项目的整体碳足迹和抵消施工期间碳排放所需的时间大幅减少。


在我们的公园项目中,一些简单的举措就可以减少700公吨的碳排放到大气中。也许更重要的是,在广场上,只需将种植面积增加、替换景观材料,我们就可以将抵消其排放的碳所需的时间减少170多年。


△常规的景观设计项目需要22年达到碳积极


△精心设计的景观设计项目仅需要5年达到碳积极


△常规的景观设计项目需要194年达到碳积极


△精心设计的景观设计项目需要20年达到碳积极


四、碳中和景观设计方法


1.景观设计理念:

(1)挖掘场地特色:顺应场地现有地形地貌,减少土方量,减少机械作业。

(2)生态优先:自然植物群落可以有效地固碳,丰富生物多样性保护场地中原有的林地、草坪、湿地还可提高生态和景观价值。

(3)复层结构:模拟自然群落,乔灌草相互搭配,形成野趣的园林景观。

(4)材料再生:利用废弃材料、可再生材料,进行重构、改装,以及自身产生的废弃物再循环利用。

(5)减少碳足迹:选用当地材料或植栽,减少能源消耗。


△多层次且丰富的植栽配置能消减碳排放


△利用废弃塑胶制作成兼具环保与艺术价值的雕塑


2.设计方法:

(1)减少高碳输出或高度加工的材料:如塑料、钢、混凝土等。

(2)创造碳汇:如湿地、潮汐沼泽,可以固碳的数量是热带雨林的五倍。

(3)回收材料使用:如回收钢、回收铝。

(4)种植尽可能多的低碳足迹树木和植物:包括任何规模的森林。

(5)木料或竹类:木头或竹类材料优于人造材料。

(6)混合使用:在混凝土中使用最大量的水泥替代品(矿渣、粉煤灰、矽粉)

(7)绿屋顶:可以固碳,也可以减少屋顶下的能源需求。

(8)本土植物:本土植物往往在很少或没有维护的情况下茁壮成长。

(9)减少精致草坪:草坪需要经常修剪和大量灌溉,对于碳中和没有帮助。


△湿地具有极佳的固碳能力


五、结语


景观规划设计师在项目规划设计到落地的全过程中,如果能稍微的思考项目本身对于环境生态、温室效应消减以及绿色资源能带来的价值与意义,如果能更细致的落实一些帮助达成碳中和的手法,其实就能对于环境形成非常大的影响。对于我们景观专业而言,种不种一棵树,都是大事。而若能借由景观设计项目,在帮助提升环境与功能的同时,还能对响应国家“碳中和”的政策与世界趋势,相信不只是一种使命,同时也是一种责任。


来源:DDON笛东林沛毅博士、公众号DDON笛东对外发布


相关阅读:

解振华:“1+N”政策体系将确保实现碳中和

冲刺全球“首个碳中和城市”,哥本哈根的碳中和战略

七张图看懂碳排放的国际政治
丁仲礼院士: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
李丛笑:零碳建筑实施路径的探索与展望
房地产行业谁在运动式减碳?
舒印彪院士:碳达峰中和技术路径及实践探讨
江亿院士:实现碳中和,基础设施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全球七大碳排放数据库

刘科院士:碳中和误区及其现实路径

碳达峰怎么走,揭秘国内建筑领域首个碳达峰行动方案

刘科院士:碳中和误区及其现实路径

政府采购如何塑造一个碳中和的建筑环境

建筑脱碳的10种策略

柠檬树助力“2021中国房地产业碳达峰发展高峰论坛”实现碳中和

北京将在2021年完成《民用建筑节能减碳工作方案》,推动《民用建筑绿色发展条例》立法

助力碳中和,建筑电气化的障碍与风险

郑州洪水告诉我们,碳中和对于房地产业不再只是个概念
全球最大碳市场今日启动,再不懂碳管理你将错过这个新时代
新建1000万、改造5000万补贴,超低能耗建筑已成碳中和政策必选项
仇保兴:城市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杜祥琬院士:试论碳达峰与碳中和

未来建筑的标配,光伏建筑一体化?
全国碳市场即将不完美开市

碳中和/经验借鉴:台湾低碳社区实践

清洁供暖进入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

广大住品王宏刚:装配式装修助力碳减排

天普新能源李仁星:新能源在碳达峰场景中的创新应用

为了碳中和,要禁止天然气入户吗

CCER抵消机制、市场规模、价格预测、认证方式及对各行业影响

林创中国苏钰:让建筑的未来植根于森林

贾岩:第一人居关于碳中和实现路径的思考

标准院魏曦:双碳背景下,装配式内装发展趋势

仲继寿:碳中和与建筑设计

张鹏:碳中和目标引领,房地产的“三生三势”

张宏: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定量计算技术研究

梅德文:完善中国碳市场定价机制,破解发展和减排的两难

房伟权:房地产企业如何应用科学碳目标SBT设定合理的碳排放目标

恒通集团陈有川:绿色科技推动建筑碳中和

胡建新:绿色设计师负责制助力建筑碳中和

朗诗地产黄征:实现建筑低碳,绿色理念当先

国际铜业协会张伟:建筑电气化助力中国碳中和的意义和挑战

陈宜明:碳达峰背景下我国房地产业的绿色转型

招商蛇口孟伟:招商蛇口碳中和规划和碳减排实践

倪江波:建筑领域应以“早达峰、低峰值、压翘尾、短平台、深中和”指导原则谋划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陈音:碳中和愿景下中国可持续建筑演进路线

2021中国房地产业碳达峰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黄俊鹏:《中国房地产企业碳排放调研报告2021》解读

碳中和建筑的19项技术措施

房地产企业探索碳中和发展之路

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助力碳中和

仇保兴:建筑行业,是决定城市碳中和是否成功的关键

黄俊鹏:碳中和重塑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

林波荣: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建筑行业碳减排路径和科技创新启示

龙惟定:城市建筑碳达峰和碳中和与城市发展

房地产企业走向碳中和的路径

净零碳建筑设计路径

未来建筑电气化率将超过80%?

高龄大楼也可以碳中和!

碳中和目标将重塑金融资产估值体系

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碳达峰碳中和 透露哪些信号?

碳中和报告大全

气候变化给房地产业带来的风险

房地产企业碳排放之谜

聚焦房企碳排放,近20位地产大咖邀你共议房地产行业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背景下外墙外保温禁还是不禁?这是个问题
碳中和元年:企业将在环保主义中被淘汰?
习主席地球日再提碳达峰、碳中和
深圳发布全国首个房地产行业供应链“碳中和”绿色质造公约
远大总裁张跃畅谈企业如何迈向碳中和
与“碳中和”有关的9大高频热点词,你知道哪些?
建筑业碳达峰打响第一枪?江苏发布推进碳达峰目标下绿色城乡建设的指导意见
气候中性与碳中和实践及标准化发展

首届中国房地产业碳中和发展高峰论坛即将召开

受益碳中和,建筑行业将迎发展契机

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对我国建筑碳中和有何影响?

习近平: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碳中和建筑如何设计和施工?

1000亿美元建设零碳城市,十年收回成本!可能吗?

清华大学何建坤教授:支撑碳中和的关键技术

中国实现2060碳中和 建筑部门可采取的路径和关键技术

同济大学张旭教授:碳中和赋予被动式建筑新机遇

美国、德国的碳中和与中国有什么不同

牛的碳排放接近美国,如何“碳中和”一头牛?

建筑电气化对建筑业碳中和有多重要?

有望成为我国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地区,凭啥?!

碳中和是一场深刻革命

仇保兴:城市的低碳转型之路

县城“限高 ”和 “碳中和”的关系!

江亿:我国建筑的碳达峰和碳中和

龙惟定:我国城市建筑碳达峰和碳中和路径
潘毅群:建筑能耗与碳排放计算模型
许鹏:世界主要城市碳中和路径分析
郝斌:光储直柔——未来建筑新型能源系统

中国建筑碳排现状、变化趋势与达峰路径

梅德文:“碳中和”突破口在于能源资金效率的双提升
碳中和规划,从“0”开始!
报告解读 ▏碳中和需要百万亿投资,建筑业占多少?
国外城市实现碳中和这么干
报告解读 ▏2060碳中和:城市在中国脱碳化进程上的重要作用
产能型主动建筑让建筑业提前十年碳达峰
清华大学林波荣:建筑行业碳中和挑战与实现路径

又一绿色建筑发行“碳中和”绿色债券!新融资渠道还要观望么?

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及节能改造项目可发行碳中和债
碳中和怎么算?评价标准是关键

关于建筑二氧化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几点思考

李晓江:“碳中和”目标与绿色更新、绿色技术应用
王有为:碳达峰与碳中和愿景下的中国建筑节能工作思考
2020年碳中和深度研究报告
高盛:《碳中和—中国净零:清洁技术革命》报告
绿色办公建筑碳排放分析
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减少碳排放?
什么是碳定价?2020中国碳价调查
江亿:碳中和与建筑设备
黄宁:建筑运营碳排放计量与核查标准的介绍和启示
首支绿色建筑“碳中和债”成功发行
全球实现碳中和,需要多少光伏厂?
你所在的城市离碳中和还有多远?
走向碳中和:有哪些技术选择
碳中和的产能建筑PowerhouseTelemark
绿色建筑:引领潮流的碳中和建
2020全球十大碳中和建筑
建筑师能为碳中和建筑做什么?
碳中和建筑一定是零能耗建筑吗?
碳中和对房地产业意味着什么?
CaaS模式能减少建筑碳排放么?


|| 精彩专题 ||
房地产行业谁在运动式减碳?

超低能耗建筑是开发商的蛋糕还是毒药?听听专家怎么说

绿色建筑二、三星级运行标识奖励500万!北京发布绿色发展资金支持政策(征求意见稿)

绿色建筑咨询行业该往何处去?

健康建筑哪家强?

健康科技铸就健康建筑,《健康建筑100讲》邀您共筑抗疫防线

2021年全球地产科技发展趋势

门窗保温,凭啥别人做的比你好!

走向碳中和:有哪些技术选择?

9项可能改变世界未来的可持续技术
全球15大抗洪建筑
为什么“未来之城”-重庆来福士可以获得LEED金奖预认证?
对友绿网内容感兴趣?欢迎下载友绿APP:
版权声明:转载友绿网文章可后台联系开白名单。友绿网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到其他微信订阅号和PC端网站。一经发现,将诉诸法律以追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