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焦虑孩子的下个星期,还是在规划20年后?
这是童书妈妈的第455篇分享
童书妈妈出版三川玲为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孩子长大,父母老去,这是无法逆转的事;身为父母,都会“焦虑孩子以后的人生”;不同的是,有些人焦虑孩子下个星期这个学期的人生,有些人规划孩子20年后的人生。
特斯拉推出了POWER WALL,Alpha Go打败了李世石,那20年后,什么又是一技之长呢?作为家长,我们又能给孩子,提供什么呢?
童书妈妈写在前面
这是童书妈妈读书会的穆宏根据她的演讲所写的文章。
穆宏干练而充满智慧,在现场的演讲,更是妙语连珠,极其精彩,令人折服。于是,我们就约她用文章的形式再记录下来——虽然我们无法还原现场灵动和即兴,也可以感受到思想的盛宴。
那次,阅读书目是《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在这本书的封面底部还有一行小字,叫做“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也是这本书的副书名。
在这本书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教育的未来。
这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传统教育的补充,而是真真正正地开启了知识和资源共享的时代。我们看到每一个为教育深入思考的人,都在用一点一滴的力量的汇集,来促成教育的变革。
但是,在读的过程中,却又会反思教育的底层逻辑:即我们内心期待什么样的教育。
正如穆宏在文中所说,当未来到来的时候,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以及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面对每天甚至每个小时都在更新的知识,面对这样的变化,父母们陷入了无限的生存焦虑,甚至对孩子未来谋划的焦虑。
但是,当我们想清楚,我们期待什么样的教育、期待孩子长成什么样的人时,对教育的要求就会大不相同。
父母该给20年后的孩子,准备些什么?
by 穆 宏
当了妈妈之后,我得了算术病。
就是经常要算他上初中时我已经多大,他上大学时我又有多大——因为我生他的时候年龄已经比较大了——所以我经常开玩笑,不要没把他养大我就over了。虽然是一句玩笑话,却透露出我的一种生存焦虑,“焦虑孩子以后的人生”。
父母为子女计,都尽量要计得长远。而且,无论什么境况的家庭,都是如此。我观察到很多根本没有生存焦虑的父母,也在为孩子的未来谋划和焦虑。
但是,未来什么样?没人能预计。
前段时间Alpha Go对战李世石,引发了一场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大讨论,人工智能发展有多快呢?已经有研究指出,受人工智能威胁的不仅仅是流水线分拣员,搬运工、送货员,还会影响到很多专业工作领域,比如医生、律师这些专业人士也将会面临机器人的挑战。有人大胆预测,这场革命将以“传统专业职业全部解体”为结局。
这看似很可怕,却是不争的事实。
打开任何一个网站的科技频道,各种新的科技信息就会扑面而来。
在传统的能源领域,特斯拉推出了POWER WALL能源集成技术,号称能改变能源转换的方式,从而改变世界运转的方式;VR技术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也许会改变我们对真实与虚幻的理解。
也就是说,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传播知识的方式都会彻底改变。劳动、工作、知识这些词汇的含义,也将随之发生彻底的改变。这些都改变了,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我经常想,如果这些事情发生了,我做什么谋生呢?人总要吃饭吧,我可以当一个厨子,不过机器人厨师还是比我强,它不需要睡觉、喝咖啡、不会厌倦,最重要的,它永远不会忘了放盐,而我会。
有些朋友跟我说,别要求太高,孩子有个一技之长,将来有口饭吃就行了,那20年后,什么又是一技之长呢?
一、知识变了,技能变了,孩子需要什么能力?
当未来到来的时候,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以及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医学,法律,商业,建筑,农业,社会工作……在任何你能想到的领域,它的基本知识都会跟我们当初学的时候很不一样。不仅仅是事实和内容不同,这些领域里用到的深层技能也会以惊人的速度变化。
所以,我们要知道,有哪些技能不会被淘汰?我们的孩子,需要掌握了哪些技能?
对孩子的培养,我有一种隐约而模糊的感觉,感觉掌握具体的技能和学习某一项专业,这些都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培养几项能力。
分析能力,使他能清醒的认识事物,做出正确决策;
高级的读写能力,使他能够更好的获取信息,应对知识社会;
批判性的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能够保持精神独立,不易被蛊惑和洗脑;
终身学习能力,应对知识的更新,科技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中的变化。
可是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培养出这几样能力,我也不甚了了。只是从直觉和感性上,觉得应该往这个方向上去努力。
二、学习不是学知识,而是本能的需要
在童书妈妈的读书会上,我们一起阅读《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作者萨尔曼·可汗在他的书里提到,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
萨尔曼思考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他在书里说,培养求知欲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而教育最关键的任务是教会孩子们如何学习,激励他们对学习产生渴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思考。
知识和技能的变化,源于人们总是在寻找变化,人们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是因为他们想取代那些令人不满意的旧的理论。
我们必须能够想象用新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僵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并不是教育的目的,要想能够改变和更新你已有的观念,你必须能跳出来,能让人跳出来的这个东西就是教育。
经过这些思考,对我来说,基本原则已经清晰了:
比起教给孩子们一些具体的知识,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更加重要,让孩子把学习变成一种心灵的习惯或者是思维方式。
话虽如此,但是对于我这样的妈妈,还是觉得需要一个“to do list”心里才踏实,经过反复的思索,我为自己提出了如下三个行为指针:
①让孩子空闲、独处、发呆和玩儿
这一点是受最近微信圈里两个帖子的触动,专门提出来的。一个是重庆的虎妈,用高强度的学习和训练填满了孩子一周七天,一天十八个小时;一个是海淀的爸爸,每年花在孩子课外培训的金额高达几十万。
也许有父母,初看这样的帖子,会涌起一种竞争焦虑。但是,没有闲暇的人生是可怕的,就算是父母真的不在意孩子的快乐,就算是从功利的角度讲,闲暇对孩子来说也是绝对必要的。
因为知识需要沉淀和发酵,孩子吸收和学习的知识,在他的脑海和心灵里是需要时间去消化的。
从心理发育的角度说,孩子也需要独处和闲暇,去发展他独立的精神生活和发现他自己的爱好和乐趣。
未来无法预测,家长的能力和财力也无法覆盖孩子的一生,所以对孩子来说,独立的精神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完全不能掌控自己时间,所有的选择都被安排满的孩子,很难想象能发育出健全独立的人格。
②找到知识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对资源的寻找和利用,也显示了一个人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
可汗学院是一种资源,各种图书和网站也是一种资源。未来的社会里,知识的获取会更加地容易,那么,如果获取对自己发展有益的知识,也就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了。
让孩子从小就掌握寻找利用资源的方法,还是把家长选择的结果直接塞给孩子,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③开放、求知的家庭,学习就会成为本能
我一直相信,父母的精神生活和精神状态对孩子影响很深。
如果父母能使家里的精神生活始终保持一种开放和求知的状态,对孩子的影响必将是良性且深远的,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会视求知为一种自然的状态。
虽然说了许多对未来焦虑和不可知的话,但我对人类的信念并未改变,人类脆弱却又无比强韧,人的品质和情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永远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拥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品德,始终是有价值的。
备注:本文封面及图片出自杂志《少年时》,孩子值得跟顶尖大脑讨论最新的、一流的话题。
穆宏 2004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硕士, 2004年-2007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进修班学习, 目前在一家国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童书妈妈读书会成员。
童书妈妈读书会第一辑书目《孩子:挑战》《教养的迷思》《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爱的教育》
童书妈妈读书会第二辑书目《夏山学校》《全脑教养法》《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孩子是如何学习的》,团购价购买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如果你喜欢本文,你还会喜欢这些
爱是全宇宙最伟大的能量《爱的教育》
不专家 不门派 不尚古 不崇洋
童书妈妈读书会每年一起阅读12本教育类图书,线下演讲式分享。
下次招募时间为2016年12月26日,有意者请密切留意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可购买童书妈妈读书会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