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男孩坚守4个原则,孩子长大一定了不起!
在教子过程中,如果你时刻记着这四大原则,那么,你的男孩一定会很了不起!
从小就要让男孩知道
他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
男孩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性别意识。这个时候开始,父母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其男子汉的作风。
男孩跌倒了,告诉他:自己爬起来;男孩胆怯了,告诉他:你可以做得更好;男孩犯错误了,告诉他:好汉做事好汉当;男孩不听话了,告诉他:不给父母添麻烦,是男子汉的一种荣耀。
值得注意的是,让男孩从小就具有男子汉意识,父亲的作用是巨大的。无数事实证明,妈妈过多的保护和担心,会削减男孩的男子汉气概;而父亲更显严格的规则、更显宽松的约束,则会赋予男孩无与伦比的坚强与勇气,进而促使男孩更快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男子汉。
别对男孩来“硬”的
要和男孩做朋友
男孩怕什么?很显然,他们怕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支持,以及没有自由。
男孩最不怕什么?家有男孩的父母都知道,男孩最不怕的就是武力胁迫,“越打越犟”是他们的长项。
因此,所有男孩父母要牢记这样一个教子箴言:如果你现在不和你的孩子成为朋友,那么青春期之后,他就会把你当作“敌人”!
和男孩做朋友,其实很简单:给男孩更多自我选择的权利;和男孩一同分享他的喜怒哀乐;尊重你的男孩,并放弃“不打不成才”的教子观念;让男孩感受到你的关爱,巧妙约束,但不强硬控制。
别让你的男孩
太“富有”
我们所说的“富有”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父母太多的溺爱和包办,一个是钱财的充裕。
有的父母特别宠爱男孩,一切事情都依着男孩;有的父母很有钱,他们给男孩很多零用钱;有的父母很有能力,男孩的大小事情他们都会包办。
然而,父母这种让男孩过于“富有”的做法,又会给男孩带来什么呢?过度的宠爱让他们变得自私而没有责任感;太多的金钱让他们只有“奢侈消费”的概念;父母的事事包办则让他们丧失了劳动的能力、应对困难的能力、抵抗挫折的能力……
正因如此,明智的父母从不会让自己的男孩太过“富有”,他们会把“爱”藏起来一半,他们会寻找和创造机会,让男孩去体验“贫穷”!
男孩的成功个性
需要从小培养
生活中,男孩家长常常会有许多的无奈:教他勇敢,他做事却总是唯唯诺诺;教他坚强,他屡次轻易放弃;教他果断,他还是拖拖拉拉……
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男孩的家长总会这样自我安慰:“等他长大后,他自然会懂得……”可事实却往往与家长的期望截然相反。
如果你期望一个一直都轻言放弃的男孩,长到18岁后,忽然一下变得坚强起来,这现实吗?如果你希望一个一直都畏畏缩缩的小男孩,在20岁之后,忽然像个出色的外交家一样去交际,这可能吗?如果你盼望你一直花钱大手大脚的儿子在25岁之后,能像理财专家那样去理财,这也只能是你的一个美好梦想。
任何一个男孩,都不能只活在家长的梦想里。教育男孩需要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脚踏实地地引导他去积累成功的能力和品质。
(本文由“好父母十万个为什么”整理推荐,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延伸阅读:
【豆叔专栏】
这些小习惯,影响到孩子的大格局
原创作者|豆叔(《童年的守护》专著作者、第二届“中国家庭教育百名公益人物”、江苏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首批特聘专家钱如俊)
本文为豆叔原创,首发豆叔微信公众号“乐豆家教”,版权归原创作者豆叔所有
戴南中心小学马女士咨询:女儿刚上一年级,吃饭时总是磨磨蹭蹭不专心,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玩手机什么的,一家人总是她拖到最后才吃完。饭菜不肯吃饱,吃完饭不久又去拿零食吃,我们做父母的真的拿她没办法。
实验小学赵先生咨询:我儿子今年上一年级,非常顽皮,在家里喜欢乱扔东西,看过的绘本随便乱放,玩过的玩具也到处乱丢,害得我不停的跟在他屁股后边收拾。经常批评他甚至罚过他,仍然不见效果,怎样才能让孩子改掉坏毛病?
两位家长说的都是孩子的生活习惯问题,似乎也都是生活中的小事。然而这样的小习惯如果听之任之,将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发展,甚至影响到孩子的命运。
一大型跨国企业,急需员工,发出招聘通知的两天后,面试开始了,而面试的场所主考官用心设计了一番,在门口他放了一袋垃圾,垃圾旁边便是垃圾桶,给应聘者坐的椅子放在离主考官四米多远的地方,一切都准备好了……
当天来面试的人中不乏名牌大学的名牌专业毕业生,最终被录取的却是个普通大学生。人人都猜测这位大学生有什么来头,主考官说了一句话:“在所有的应聘者中,只有他一个人在进来前把那袋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箱,也只有他在面试开始前把椅子搬到了离我们较近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录取他的原因,我想我们还用不起那些自命清高的人。”……
像赵先生、马女士孩子身上的这些小习惯,肯定不好,能不能改过来?能,习惯是后天养成的,一种行为重复20天左右就能成为习惯,坚持90天左右就能形成稳定的习惯。孩子既然能养成坏习惯,就也能养成好习惯,只是由坏变好要多费些周折,就看你父母有没有决心了。
趁孩子还小,正处在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下面几个小习惯,希望父母们重视培养: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坏自己担责
像整理书包、刨铅笔、收拾房间等,这些事本身就是孩子的事,孩子也能够做好,父母就不要大包大揽。父母放手,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给予的巨大自由,体会到的是做成事情的巨大成就感。
事情做得好坏,父母也不要去担待,要让孩子自己去面对。比如,书包没有整理好,第二天上课时铅笔落在家里了,父母不要送铅笔去学校,要让孩子感受没有整理好书包应该承担的责任。
吃饭不做别的事,做别的事就别吃饭
和孩子协商定个规矩:在吃饭的时段里,只能吃饭不能做别的事,过了吃饭时段,任何东西都不能吃,包括零食。
孩子如果吃饭时不专心吃,等到时间一过,就请他搁下饭碗,让他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挨饿得了。饿几次孩子不会饿坏身体,饿他几次是为了他今后不再挨饿。
从哪里拿的东西,用完后要放回
东西归位的习惯,很少有孩子能具备,常见的是孩子玩完玩具后,玩具散了一地但他不会自己主动收拾,非得赵先生一样的父母不停的跟在后边替他收拾。
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收拾,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去,父母越帮忙孩子越乱丢。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这是让孩子学会照顾环境,最终形成人对环境的和谐与尊重。当孩子渐渐长大时,对物品和环境的尊重意识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人的尊重上面。
事情做完后再玩,玩就不再想事情
有的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想着到外边和小伙伴踢足球,结果作业做不好,球也没玩成。还有的孩子作业刚做一半,听到外边有人叫,立马扔下笔玩儿去,可是玩的时候心里老是牵挂着作业,结果玩得也不是很开心。
何不把两件事分开,做事时专心做事,玩耍时尽兴玩耍呢。“家有三件事,先拣急的行”,父母要明确告诉孩子:玩在等着你,前提是先把事情做好,否则玩就不再等你。
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给人
这是告诉孩子待人之道,孩子普遍具有一定的占有欲和自我中心意识,在跟其他小朋友相处时,最明显的表现是喜欢的东西留给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留给别人。
父母只要告诉孩子,你不喜欢的东西,比如烂苹果,你送给别人,想想别人会不会喜欢?送别人不喜欢的东西,别人就会怀疑你送的初衷和你的人品,朋友就会送一个少一个。要送,就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与人分享,这才能摆脱自我中心,由小我走向大我。
回到开头的那位应聘成功的大学生,当人们不停地拷问他是如何做到的时候,他只是浅浅一笑说:“其实也没什么,我只是习惯了。”
没错,习惯了的事做起来就会很容易,就会自然而然,没有刻意的成分。
人不能决定命运,但能决定习惯,习惯则会决定命运。
延伸阅读:
男孩为什么静不下来?为什么不擅于“听课”?专家说:不能怪他!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查看历史消息”轻松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