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走上绝路,中国教育最大的缺失是没有培养孩子的“财商”
【黄林波专栏】
27岁走上绝路,中国教育最大的缺失是没有培养孩子的“财商”
原创作者|黄林波老师
本文为黄林波老师原创投稿,首发黄林波老师的微信公众号“好教育点亮人生”,版权归黄林波老师所有
16000条热评!日前,一则《27岁男子突然失联1天后横尸江边,家人翻看手机发现秘密》的腾讯新闻视频通过微信头条推送后,瞬间引爆朋友圈。
陕西安康一位27岁吴姓男子突然与家人失联后被发现横尸江边。他的两张信用卡上,一张欠了9.9万元,另一张欠了2.4万元。另通过网贷平台借的钱,加起来有8万元左右,再算上亲戚借的,总共欠了30多万元。调查发现,吴某曾通过一款娱乐软件进行赌博。
一个年轻生命的离去,带给其亲人无限的哀伤。不计其数的评论都在叹息吴某沾染赌博恶习,谴责网贷和信用卡的诱惑陷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归纳起来,“财商”缺失是造成吴某走上绝路的主因。
“财商”主要包括商业头脑和理财。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回避培养孩子的“财商”。许多校长、老师认为,教育是无比纯洁的,怎么可以和满身铜臭的“财商”沾边呢?
其实,财商和智商、情商一样,都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要素。当前中国教育最大的缺失,恰恰就是没有培养孩子的“财商”。
众所周知,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其实,爱迪生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企业家(我们熟知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就是他创办的),但他的这一身份常常为人所忽视。
爱迪生只接受了3个月的正规学校教育。他的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师,父亲是一位商人。应该说,爱迪生的母亲和父亲都是成就他事业的重要人物。母亲是他学习知识的“引路人”。而作为商人的父亲,则从小培养了爱迪生精明的“财商”。
爱迪生12岁开始在火车上卖报赚钱。他把自己鼓捣出来的小发明申请专利,用卖专利赚的钱开办自己的工厂。爱迪生不仅关注技术,而且非常关注市场。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不打算发明任何卖不出去的东西”。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敏锐的“财商”是爱迪生创造力的不竭动力。
“财商”和知识的关系,相当于雷管与炸药的关系。没有雷管,炸药很难引爆。同理,没有“财商”,纯粹的知识也很难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纵观当下的互联网大咖,从马化腾、李彦宏、马云、刘强东到雷军、王兴、张一鸣、周鸿祎,哪一个没有敏锐的“财商”?
事实上,当年西方国家之所以能迅速超越一直领先世界的中国,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的“财商”率先得到激活。
14——16世纪因市场经济萌芽而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反过来激活了他们的“财商”。当我们还在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重农抑商”时,西方的商业已经在文艺复兴的催生下遍地开花,进而激发了工业革命,实现了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的飞跃,从而导致西方先进、东方落后局面的出现。
也有人担心孩子的“财商”被激活后会不安心学习知识。其实,恰恰相反,当孩子发现他学的的知识能“赚钱”时,他的学习热情就会被迅速点燃,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把脱离生活实际的教育、学校和书本说成“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生活处处需要“财商”,因此,教育如果脱离“财商”而只教纯粹的知识,孩子就很可能被培养成“书呆子”!
既然“财商”那么重要,那为什么学校还把“财商教育”拒之门外呢?说来说去,无非就是“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土壤还根深蒂固。不少教育主管领导的教育理念还没有根本转变,依然把分数作为衡量学校和老师好坏的唯一标准。他们忘记了教育的初心是培养一个有生存本领、有出息的孩子,而不是培养一个只会考试的孩子。
吴某年仅27岁,从学校走入社会的时间并不长。在学校,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踏入社会,他们对赚钱理财往往是一片空白。殊不知,各种商业陷阱已经向他们伸出了血盆大口。中招的他们在陷入经济困境之后,一时无比恐慌,最终走上了绝路。
正值青春年华的吴某永远走了!面对血淋淋的教训,中国教育弥补“财商”短板的路还很长很长……
作者简介:黄林波,福建上杭人,教育学者,被网友誉为“教育领域的一匹黑马”。他主编的《好教育点亮人生》一书首倡用四大教育理念点亮人生,系统地阐明了一个孩子从平凡走向卓越的根本途径,出版后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