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茅卫东:小心希望害死人!

校长传媒 2022-06-0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教育自由谈 Author 茅卫东

【茅卫东专栏】

断了你的念想

原创作者|茅卫东

本文为茅卫东老师原创,首发茅卫东老师的微信公众号“教育自由谈-ID:maowd121”,校长传媒获得茅卫东老师授权发布

01

很多年前,记不清是在哪本书里还是哪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中学生,从小作文就得到老师夸赞,获过许多奖。孩子因此爱上了写作,立志要当作家,以写作为生,父母也因此颇为自豪。

有一次,这孩子的作文又获了大奖。孩子的父母听说颁奖典礼邀请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大作家,很是高兴,特意挑选了孩子的部分获奖作品带上。茶歇时间,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作家面前,恳请作家指点一二。

作家读过几篇作品,叹了口气,说:“孩子的作文不错,但如果今后要走写作这条路,恕我直言,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

孩子很失望,父母很尴尬,可对方如此直白,又是德高望重之人,只好讪讪离去。

助手跟随作家多年,忍不住发问:您对年轻人从来都是悉心指点、赞赏有加的,今天为何对一个孩子否定得如此干脆彻底?

作家说:这孩子的文字看似很好,其实只是有些技巧,大赛获奖不奇怪,日后当个记者,或在单位写写文案,这都不是问题,但要走文学创作这条路,他没有这个天赋啊。

助手说:那你也不要说得这么直白,刚才他们多尴尬啊。

作家说:今天他们可能不高兴,日后应该也不会感激我,但我明知道他不适合走文学创作这条路,却还要假装鼓励他,那就是误导他,是对他不负责任。他以后会吃苦头,我现在就会心中有愧。

这好像是我第一次知道,有时候不给别人面子,并非缺少教养,恰恰是因为不忍心欺骗对方,哪怕只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02

后来,还听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讲过一个故事。

有个女孩,从小喜欢跳舞,小天鹅舞跳得有板有眼。女孩的父母很开心,专门为孩子请了老师精心辅导。从幼儿园到小学,小女孩不停地参加各种比赛,不停地获奖。

女孩立志要成为舞蹈家,周围的人都认为女孩将来会是一个出色的舞蹈家。

朋友劝他们,赶紧打消孩子的舞蹈梦。

两口子不解,孩子有梦想是好事啊,丑小鸭都能成为白天鹅,我孩子这么有天赋,想当舞蹈家怎么了?

朋友对他们说,你们瞧瞧自己的肚子嘛。

夫妻俩年纪都不大,都长得雍容华贵,家族基因所赐。

夫妻俩心有所动,但马上又坚定了信念:遗传也不是百分百的,说不定是隔代呢,说不定能变异呢。

继续帮孩子圆舞蹈家的梦。

女孩上了初中,基因显示了它的强大力量。无论怎么锻炼,怎么节食,女孩的身材日益发胖。

女孩家里毕竟没有大公司,没有矿,没办法给她找到身强力壮甘当底座的舞伴。

女孩不跳舞了,也没再上学。

她疯了。

03

于这个小女孩来说,立志要当舞蹈家,这份希望无异于一口棺材,把自己装了进去。

那个男生很运,遇到了大作家,将他从棺材里拉了出来。至于后来有没有再爬进去,不得而知。

任何动物,活着就是活着,无需希望支撑。唯独有些人,没有希望就活不下去,锦衣玉食都无助于事。

甚至渣男、渣女都有人念念不忘,整天恨得不行,气得不行,就是不知道放下,不能断了这个念想。

条条道路通罗马,天涯何处无芳草,非要认定一个希望,不爬进去不罢休,该是多么愚蠢。

孩子蠢,成年人更蠢。

我曾写有一文《期待为什么成了鞭子》,说的是有些老师和父母因为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懂得尊重孩子,对孩子有各种不合理的期待。这份期待就成了鞭子,成了缰绳。老师和家长往往顾不上问问孩子想去哪,也不在乎孩子累不累,就知道用力牵着孩子跑,时不时还抽孩子两下。

成年人对孩子的期待也是一种希望,这份希望虽然经常打着“都是为你好”的幌子,其实很多时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当然,成年人自己也有很多希望,而且,很多人对希望的重视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似乎没有了希望,生活就没有光。

其实,活着就是一种本能。怎么活,才体现了文明。如果没有希望,就不活了,个人以为,这不是文明发展的结果,而是一种本能退化。

04

有些希望(梦想、念想)会害自己,早早放下,或者扔掉为好。

比如,易中天曾总结的传统社会国人的三大梦想:

第一个是明君梦。梦想有个好皇帝,仁慈、英明,最好是圣君。能不能实现,得碰运气。

第二个是清官梦。皇帝差一点就差一点吧,天高皇帝远,皇帝管不了我这里来。我的父母官好也不错,这叫清官梦。

第三个是侠客梦。皇帝是昏君,父母官是贪官,但是有一个侠客半夜到县衙取了贪官首级也可以。

很多人喜欢看《三国演义》,其中刘备代表圣君,诸葛亮代表清官,关羽、张飞代表侠客。

明君梦破灭了就做清官梦,清官梦破灭了就做侠客梦,侠客梦破灭了看武侠小说,所以武侠小说也是中国特色。

我读高中那会儿,可以说全国武侠小说最流行的时期,班里同学几乎人人都读金庸、古龙、梁羽生……唯独例外的就是本人。高中三年,我一本武侠小说都没看过,原因是:我想尝试一下,做一个另类究竟会如何。于是我断了自己看武侠的念想,结果,除了我没有和同学一起看武侠之外,没有因此而发生任何特别的事情。

有人说,这三大梦想(念想)准确说来是中国底层群众的梦想,非皇帝老儿、王公贵族的梦想。的确,这从中国第一个皇帝的称谓就不难看出:秦始皇,始皇帝,他的理想是权力永固,千秋万代啊。

美国的基辛格说,权力是最好的春药。
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顿勋爵: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地导致腐败。”
理解了这两句话,就不难明白底层群众那三个梦想就是缘木求鱼,甚至是与虎谋皮。
在我看来,(权)力、利(益)、(真)理,三位一体,这是理解中国文化的密钥。几千年的历史,不过就是阴谋与忽悠并行、暴力与实力互成,权力与利益共生。简单地说,有实力,得权力;有权力,获实利,然后将这一切包装为奉天(理)承运,替天行道。咋地?宇宙真理你都不认,非要敬酒不吃吃罚酒?众人惧之:喏,威武!刘邦叹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思之:“彼必可取而代也!”中国特色的历史大戏就此拉开序幕,你方唱罢我登场,从未见大幕落下……
你还要做哪个梦?
赶紧断了那个念想吧。
条条道路通罗马,何必单恋一枝花。



期待为什么成了鞭子

原创作者|茅卫东


和朋友聊天,说到现在的学生不好管。

他说,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就是一条沉重的鞭子。我问,那应该完全顺其自然吗?朋友说,也不是这个意思。

他有事要离开,没有继续聊下去,我就一个人思考了一下。 

生活中,好像没有看到哪个老师、哪个家长对孩子没有期待的。

家长把孩子送去学这学那,替孩子择校,找老师补习……是因为对孩子有期待。

老师会运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努力学习,遵守纪律,助人为乐,也是因为对孩子有期待。

有的家长会对老师说,我们实在没办法了,管不了他,老师您费心,帮帮忙吧。这还是对孩子的期待。 

也的确有个别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失望透顶。

有的老师会对同事或领导说,这个学生就随他去吧,只要不闯祸,就别管他了。

最为极端的,大概就是偶有父母对孩子痛下杀手这种事情了。这是恨铁不成钢,如果当初没有期待,也就不会如此失望。 

如果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没有任何期待,会是何种情形?

想来想去,只能是由着孩子来:孩子想吃就让他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孩子想玩就让他玩,想去哪玩就去哪玩,想什么时候玩就什么时候玩;孩子想上学就上学,想在家就在家……

任何约束孩子、引导孩子的想法和做法,都必然包含着对孩子的期待。 

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有期待是自然的、应该的。有期待才会有对孩子的积极引导,才会帮助孩子由自然人逐渐成长为一个社会人。

我想,没有哪个父母愿意看着自己的孩子自然成长,最后长成皮肤光洁的现代人猿吧? 

现实中,的确有很多事实表明,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成为一条沉重的鞭子。

有的孩子为了不学钢琴,宁可砍断自己的手指;有的孩子故意和父母反着来,让干什么就不干什么,不让干什么就偏干什么;也有的乖孩子事事都听父母的,可脸上总没有笑容…… 

想一想,个中原因并不复杂。

其一,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值太高,非孩子能力所及。

这些年,不少家长被一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忽悠得六神无主,恨不得让孩子吃下所有补品,修得文武双全。有些家长还顺便把弥补自己当年遗憾的任务也将给了孩子。

有的老师或迫于学校压力期待学生考出一次比一次好的成绩、或出于自己的意愿期待学生成为完美无缺的典范。

老师和家长自己都没有能力和信心做好的事情,却期待孩子能够完成,怎么可能?

孩子达不到老师和家长的高期待,压力可想而知。 

其二,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变成了对孩子的强制要求。

“都是为了你好”,老师和家长规定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甚至规定孩子可以和谁玩。

很多老师和家长不清楚,孩子三到四岁会出现第一次逆反期,少年期会出现第二次逆反期,这是孩子健康成长必经的两个阶段。

在这两个阶段,老师和家长关于孩子的合理安排都会遭到孩子的抗拒,更何况是无休无止的强硬规定。

遗憾的是,很多的老师和家长期待孩子完美,却不了解孩子;他们主观上“是为了你好”,事实上却总在伤害着孩子。孩子唯一能够表现自己独立性的行为就只有反抗老师和家长的安排,而这种反抗自然又会招来严厉的训斥。

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懂得尊重孩子,期待不但成了沉重的鞭子,还成了缰绳。

顾不上问问孩子想去哪,不关心孩子累不累,只是用力牵着孩子跑,时不时还抽孩子两下。

这,大概就是时下很多老师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这图被李玉龙批过:“一看就不是合适的爱!”

本文节选自茅卫东著《怎样的爱才合适——做一个不过分的家长》,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全书分内省篇、接纳篇和影响篇三个部分。

延伸阅读:

茅卫东:从此不再说教师

茅卫东:警惕以建设之名自我麻醉——与朱永新老师唱个反调

茅卫东:宣传这样的学霸,羡慕这样的学霸,非蠢即坏

茅卫东:当下,明白“我是谁”比知道“怎么办”更为重要

茅卫东:“来,听老师再讲一遍”,或许这不是耐心,而是愚蠢

茅卫东:所有不自信的人都生活在过去——我三年前对职校生的讲话

茅卫东:老师需要“静养”,而不是被折腾

茅卫东:厌学的孩子迷游戏,焦虑的家长爱混群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