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爱国: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呼唤企业家 | 瞰见×2020
导读:
“在这个时代,政府应该做的是刺激企业的成长,让企业家去填补技术,填补未来的市场空白。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财务金融系教授、复旦大学EMBA授课教授孔爱国日前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时期,且近年来投资在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弱于消费,所以这次经济重启不能以政府投资为主体,而要以研究市场的企业为主体。
来源 | 界面新闻
作者 | 樊旭
孔爱国: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呼唤企业家
4月2日晚,孔爱国在复旦大学管院举办的直播活动中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经历了从短缺到过剩的两个时代。短缺时代发生经济冲击或危机,政府作为主体实施强有力的投资能起到恢复经济的明显效果。而在如今经济整体下行的过剩时代,政府的投资作用已不比从前,企业和企业家才是经济重启的决定性要素。
“在短缺时代,我们知道自己缺什么。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缺家电,2000年以后缺住房,谁都知道应该发展什么。但是今天我们进入到一个比过去发达得多的过剩时代,政府很难找到比较好的产业工具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孔爱国说。
“当前,支撑经济的主力是消费。而消费需求的特点是分散而灵活的,这是企业研究的内容,政府没办法去决定这件事。”他说,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呼唤企业家。“在这个时代,政府应该做的是刺激企业的成长,让企业家去填补技术,填补未来的市场空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连续6年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而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2%。
直播中,孔爱国回顾了199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过的四次危机,分别是1989-1991年经济疲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非典”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从下图可以看到,政府为应对这四次危机,均进行了相当规模的投资扩张。
1990-201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
孔爱国说,这四次危机都处于中国经济整体动力强大的上行期,但过去的发展方式已经到了一种极限,在经济下行期且投资对于经济贡献已经弱于消费的当下,对于本次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显然不能按照过去的思维处理。
除了疫情的冲击,孔爱国在讲座中还提到中美贸易争端。他指出,这里的核心问题是美国对高科技的封锁和中国要如何突破,要解决这个问题并提高中国整体的竞争力,企业的力量正是重中之重。
对于如何支持企业发展,孔爱国认为货币和财政政策都应该作出相应举措。货币政策要扩张,但一定要有配套的手段,确保将资金引入到实体经济中。财政政策要向科研企业倾斜,大幅降低科技型企业的各种税收。
2000-2020年税收增长率(红线)与GDP增长率(蓝线)
孔爱国特别指出,未来企业的发展亟需地方政府的让利,这就要涉及政府发展理念的转变。
“多年来,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政策都是以财政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的。”他说,如上图所示,以2000年以来为例,很多时候税收增长率(红线)都超过GDP增长率(蓝线),也就是说政府集中的财富,比企业积累的财富多得多。”他说。
对于近期火热的“新基建”话题,孔爱国持肯定态度,但他强调,“新基建”的建设一定要发挥市场的作用。
“政府要鼓励所有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比如通过上述所说的财政政策刺激。否则新基建虽然建设起来了,但没有企业应用,那么它也只能拉动建设时期的GDP。”孔爱国说,从这一点上来讲,政府要两手抓,一手做“新基建”,一手刺激微观企业的转型。
根据中国政府的定义,“新基建”主要涉及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孔爱国还表示,除了短期刺激作用,他希望在建设“新基建”时能更强调项目的长期可持续性。
“每次危机之后,我们工具的选择都是强调见效快,前一两年还能增长,但是后面就产能过剩了。”他表示,“新基建”是新一轮风口,希望地方政府能够跟风跟得慢一点,更注重长期利益,特别是要维护企业家精神和改善市场环境,如此,这个“新风口”才能走得更加平稳和扎实。
- 孔爱国 -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财务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EMBA授课教授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投资理论、资本市场、资产定价、宏观经济。
更多EMBA学习
2002年国内首批获国家批准开办的中文EMBA学位教育项目
商道人文融汇贯通,以致胜之道育将帅之才
为企业决策层传授全球领先的管理思想,为校友搭建高端交互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