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遍3000多个岛屿,寻找一种神出鬼没的鸟 | 陈水华 一席第473位讲者
陈水华,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鸟类生态学博士。
从原来大家估测少于50只,到接近100只,看起来好像是不大的一个回升。但我想通过我们的努力,当然不全是我们的努力,已经初步阻止了这么极度濒危的物种滑向灭绝的深渊。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399mbhblm&width=500&height=375&auto=0
寻找中华凤头燕鸥
陈水华
大家好,我叫陈水华,来自浙江自然博物馆。
编导把我安排在王心远后面讲,我觉得是有点残酷的。但我想他们追求的就是这个反差。也好,大家就换个口味。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个鸟类和海洋的故事。
这个故事我想从2000年6月的马祖列岛开始。当年有一个叫梁皆得的台湾摄影师,他到马祖列岛拍摄燕鸥纪录片。这就是他拍摄的一个场景,一大群的大凤头燕鸥正在孵蛋。
但是他在后期的影片处理过程当中,发现有一只鸟类的羽色偏白。开始以为是曝光和显色的问题,后来经过反复地比对,发现显色和曝光是没有问题的,其实是这个鸟类有问题。最后证实,这是一种已经消失了63年之久,被很多鸟类学家认为已经灭绝的鸟类,叫作中华凤头燕鸥。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种鸟跟大凤头燕鸥都叫凤头燕鸥,它们都有一个凤头。但是它的羽色是偏白的,更重要的是它的嘴尖是黑色的。
中华凤头燕鸥最早为人所认知是在1861年。当时有个叫波恩斯坦的博物学家,他受荷兰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委托,到印度尼西亚采集标本。11月的这一天,他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小岛上采到了一只不认识的燕鸥,就把它送回荷兰国家自然博物馆。经过博物馆的鸟类学家鉴定,这是一只新的物种。那么鸟类学家就把它命名为波恩斯坦燕鸥。
那为什么会叫中华凤头燕鸥呢?我下面会讲到。
除了印度尼西亚之外,这个标本后来还在其他国家被零星地采集到。比如说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你看,都在我们南中国海周边。但是被采到最多的,还是在我们中国境内,山东、福建沿海。
除了这些非常有限的标本之外,其实鸟类学家对这个鸟所知甚少。根据它在东南亚出现的时间是冬季,在中国境内出现时间是在夏季,所以推测它是一种迁徙性的候鸟。它在东南亚越冬,在我们中国境内繁殖,所以叫它中华凤头燕鸥。
这个鸟类最后一次被证实存在于世,是在1937年。1937年的时候,当时的北京静生生物研究所,也就是现在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有一个著名的动物学家叫寿振黄,他委托他的助手唐善康外出采集标本。唐善康也很有名的,他是我们国家著名的标本制作世家唐家的后人。
6至7月份,唐善康在青岛外海的沐官岛跟胶州湾,一共采集了21只中华凤头燕鸥标本。后来因为“七七事变”,中日战争爆发,他的标本采集计划就停止了。有三分之二的标本被带回了北京,三分之一留在了青岛市的博物馆。
但是这21只中华凤头燕鸥标本,只有两件保留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标本馆里,另外的19只已经不知去向。我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包括很多国外的博物馆也没有。我们估计是在抗日战争当中销毁了。
到这里,我都在讲他人的故事,好像这个故事与我无关。我以前是做城市鸟类的,当年我的博士论文就是做杭州的城市鸟类。我就骑着一辆自行车在杭州到处跑,跑的最远的地方,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西溪湿地。
当年的西溪湿地都是养猪场、坟地、农民房,但是也有很多鸟类。所以我的研究结束之后,就向杭州市规划局写了一份建议,我说要把杭州西溪湿地保护下来。我这个建议还被评为杭州市规划局当年的十大“金点子”之一。最后西溪湿地保护下来,也建成了国家湿地公园。我不能说我的建议直接导致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但我想西溪湿地能够保护下来,跟我当年的研究有很大的关系。
那其实一辈子做城市鸟类也挺好的,因为有很多有趣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不怎么花钱,你就骑着一辆自行车到处跑就可以了。做科学研究最怕的是申请不到经费,申请不到经费也没关系,也可以做。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会到很遥远的那些海岛上去。
直到2002年夏天,一个人物的出现,他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2002年夏天的时候,有一个叫颜重威的台湾鸟类学家,他到我们博物馆来看我,跟我讲起了这个中华凤头燕鸥的故事。
他说在2000年的时候,这个鸟类在马祖列岛发现了,是当年鸟类学界轰动一时的大新闻。我想我也算鸟类学界的,但我当时好像不知道。他说在马祖列岛发现的时候,是8只成鸟、4只幼鸟,数量非常少。据估计全球数量不足50只,还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又因为它数量非常少,踪迹又很神秘,所以它又被称为“神话之鸟”。
他还向我提了个建议,他说浙江位于山东跟福建之间,山东1937年不是采到标本了吗,马祖列岛就靠近福建沿海。而且浙江有3000多个岛屿,这些岛屿上很有可能还存在着中华凤头燕鸥。你要是发现的话,肯定也是个大新闻。
这个“神话之鸟”的故事对我很有吸引力,刚好我在城市里待得也太久了,所以就此开启了长达14年的海上追寻中华凤头燕鸥的旅程。
我们的调查是从2003年6月开始的,最开始是在舟山群岛。舟山群岛有1300多个岛屿,第一年我调查了大约600多个岛屿。但是600多个岛屿调查下来,并没有找到中华凤头燕鸥。我只看到300多只黑尾鸥,黑尾鸥在浙江沿海是很常见的。
其实我们第一年的调查是缺乏经验的,而且也是很不认真的。为什么说不认真,看一下我们这张调查组成员的照片,这些都是我们博物馆的同事。我们博物馆在西湖文化广场,不算大也不算小,人员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鸟类学家肯定没那么多的嘛。所以这里边除了鸟类学家之外,还有植物专家、两(栖)爬(行)专家。
其实我当年是从博物馆里申请了一点启动经费,去调查一下海岛生态,顺便找一下中华凤头燕鸥。我真没觉得我有那么好的运气,能让我找到这么少的“神话之鸟”。
后来也发现,我们最开始的调查确实很缺乏经验。我们不知道怎么找海鸟,所以一见到荒岛就登上去。但你知道,那些荒岛远看是光秃秃的,爬上去之后都是一人多高的茅草。而且荒岛是没有路的,所以经常我们就这样迷失在荒岛的茅草之中。
第二个缺乏经验,是我们不知道荒岛其实是没有码头的。所以一开始为了安全,我们会雇很大的一个铁皮船。但铁皮船是怕跟岩礁碰触的,所以它很难登岛。后来我们就改雇小木船。
这张照片是想显示登岛真的是非常危险。小木船碰到大浪的时候是一直颠簸的,因为荒岛没有码头,你必须在船颠簸到最高点的时候往上跳;下来的时候也要等到颠簸到最高的时候往下跳。一不小心可能掉到海里去了,掉到海里不是掉到西湖里,那是要没命的。
2004年我们又对舟山群岛南部差不多700多个岛屿调查了一遍。这一年我们零零星星看到了一些其他海鸟,包括黑尾鸥、褐翅燕鸥跟粉红燕鸥。但是数量其实还是非常稀少的。
本来通过这两年调查,我们没找到中华凤头燕鸥,这个调查计划也就这么结束了,因为我们的启动经费也差不多用光了。但是转机出现在随后的8月初。
8月1日这一天,我记得非常牢。因为我们当年是应象山县海洋局的邀请,在宁波。他们刚刚建了一个韭山列岛省级自然保护区,请我们去帮他们做动植物资源调查。
前几天我们已经把韭山列岛70多个岛屿都调查遍了,还剩下最东南的几个小岛。太远了,而且那天有很大的雾,船老大都不愿出海,因为有雾的话出海容易碰到其他船只,那是很危险的。但是那天我们空着也是空着,我想那几个岛不去总是很遗憾,以后我们说不过去的。所以经过我们的软磨硬泡,还是去了。
去了之后,我们发现满天的燕鸥,有4000多只大凤头燕鸥在我们头顶旋转。上岛之后发现地上都是蛋,我们数了一下,大约有2000个蛋。为什么说有4000只燕鸥,因为一对燕鸥下一个蛋,对不对?头顶那么多燕鸥,我哪里数得清楚啊。
看到这么多燕鸥在我们头顶盘旋,我想我要找中华凤头燕鸥,我们就开始找嘴尖是黑色的。我们大约花了10分钟寻找嘴尖黑色的鸟类,但是太困难了,根本不可能。它飞得太快了,根本看不清楚。后来我们意识到,这样找是有问题的。它的羽色不是白的吗,后来我们就找羽色白的鸟类。这就是当时的照片。
这个我是用傻瓜机拍的,我们当时根本就没有长焦。羽色白的,那我们就马上认出来了。里面真有羽色白的,大家肯定看不出来。找不到是吧,居然有人说能找到?还有一只,你们绝对找不到,在这里。
后来我们统计了大约有20只中华凤头燕鸥。我们当时太高兴了,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找到了中华凤头燕鸥全球第二个繁殖群。按照颜老师的说法,这是个大新闻。所以当天晚上我们喝了酒,还到海里去游了泳,后来想想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但是这个繁殖群在随后的两场台风当中被摧毁了。这两场台风我刻骨铭心,一个叫鲇鱼,一个叫云娜。两场台风之后,岛上只剩下到处滚落的蛋和几只刚刚孵化出来的雏鸟,它已经死掉了。那20只中华凤头燕鸥跟4000只大凤头燕鸥已经离开了,这是它的伤心之地呀。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我们完全蒙了,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同样的一种鸟在马祖列岛是6月繁殖,在韭山列岛却拖到8月?而8月是浙江沿海台风多发季节,根据适者生存的原则,这种现象不应该在大自然中发生。
后来经过询问,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6月的时候,他们确实抓到有人在这儿捡蛋,有几大筐,因为没法放回去,所以全倒了。所以可能是6月份遭遇捡蛋,繁殖失败之后,这些鸟再次补充繁殖,但却遇上了8月的台风,于是才导致了今年的繁殖完全失败。
2005年和2006年,我们又对浙江南部的1760多个岛屿扫了一遍。韭山列岛是位于中部,南部我们还没调查过。但是这两年的调查真的是非常枯燥,一点新意都没有,该有的兴趣新意都被磨耗掉了。我们是一个岛屿转一个岛屿,另外一个岛屿再转一个岛屿,纯粹是机械劳动。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张照片。你看我的脸放大了,一脸的茫然跟绝望。一点希望都看不到,这两年对我们来说太痛苦了。
但是2007年的时候,中华凤头燕鸥又出现在韭山列岛。这一次是有8只中华凤头燕鸥和2000只大凤头燕鸥。这时候我们和保护区都太高兴了。我说这次一定要严防死守,所以保护区就派了一条船只,专门守在那个小岛边上,但是它毕竟要回去补充食物和水呀。一个星期之后,它回去补充食物和水,不法分子就在半夜12点跑到这个岛上去,把那些蛋全部捡拾一空。
这就是那个岛。大家看一下,非常险峻,海鸟就是选择这样险峻的地方来产蛋。这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这些捡蛋者是熟练工。这个岛,我在白天都很难爬上去,他们居然晚上能够爬上去。第二,他们为了得到鸟蛋不惜铤而走险。
有一道算术题可以说明他们为什么要铤而走险。2004年的时候,我们在象山沿海就发现有人在卖海鸟蛋,当时是15块钱一个,但是到2007年的时候,海鸟蛋的价格已经涨到了35块钱一个。我们也才发现,在浙江沿海,其实捡拾海鸟蛋现象真的非常普遍,非常猖獗。
我们现在来考虑,其实我们国家在监管海鸟蛋这个问题上是存在漏洞的。鸟类在我们国家是由国家林业局来管的,但林业部门海上监管很困难,它没法管到海上。但海洋部门其实关注的是海产,不是很关心鸟类。
2008年,非常庆幸,我们又在五峙山列岛找到了另外一个繁殖群。五峙山列岛是比较早建立的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它以前是保护黑尾鸥跟黄嘴白鹭的,以前从来没有燕鸥。这个繁殖群,我估计应该是从韭山列岛迁移过来的。而且因为这地方建保护区比较早,所以在我们和保护区的严格的监管之下,这个地方没有发生捡蛋现象。在6月底的时候,我们终于第一次看到了中华凤头燕鸥的雏鸟出壳了。
在8月初的时候,经过一个多月的孵育,小鸟终于成长离岛。当年是有两对在这儿繁殖,这两对最后都成功地离开了。
那么韭山列岛呢? 2007年之后韭山列岛这个燕鸥繁殖群就消失了。在这期间,我们跟保护区一起在象山沿海做了大量的保护宣传工作,主要是针对那些渔民,让他们不要去捡鸟蛋。保护区也觉得时机成熟了,应该把燕鸥重新地招引回来。
但是招引,我们从来没听说,只是有这个想法而已。2010年的时候,我们召开了一个国际会议,叫作燕鸥保护国际论坛,有一个美国的专家给我们介绍了一种技术,这个技术叫作“社群吸引技术”。
这个名词听起来很专业,具体来说,就是用假鸟,把预先录好的声音回放,吸引从此飞过的燕鸥。大家看一下,这有假鸟,这儿是假鸟。大家看起来是不是挺假的?但你是以人类的眼光,鸟类不这么看。
你看,这只燕鸥叼着这鱼,在向假鸟求婚。
这只燕鸥更过分,它来真的。
还有这张。你看,这个假鸟即使再假,长得再丑陋,还是有燕鸥会动心的。
这个技术其实在北美很成功。我举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就是在俄勒冈州的哥伦比亚河口。红嘴巨燕鸥原来是在上游Rice岛繁殖的,但是在那儿繁殖它会吃大量的鲑鱼幼苗。鲑鱼也就是三文鱼,是美国重要的经济鱼类。所以渔民很头痛。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Daniel Roby教授,也就是后来我们的合作者,他就把燕鸥从Rice岛引到了东沙岛。东沙岛已经靠近海边了,引到这儿,鲑鱼从上游到下游的时候也逐渐长大了,燕鸥也吃不动了。而且靠近沿海有更丰富的其他食物,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少它捕食鲑鱼的幼苗。
第二个例子就是他们后来把燕鸥从东沙岛再招引到内陆沙漠的湖泊区。俄勒冈东边其实是个沙漠湖泊区。这些湖泊有什么问题呢,亚洲鲤鱼成灾。亚洲鲤鱼包括了很多种类:青鱼、草鱼、鲫鱼、鲤鱼等等。这些鱼类都是当年从亚洲引进的,引进的目的是什么:控制这些湖泊里的水藻,清洁水源。
但哪里想到这些亚洲鲤鱼繁殖非常快,而且美国人不吃这种带刺的鱼,所以导致这些湖泊里亚洲鲤鱼成灾。既然这个燕鸥它是会吃鱼的幼苗的,他们就把燕鸥从东沙岛再引到这个地方来,用它来控制亚洲鲤鱼。这样燕鸥吃了幼苗之后,亚洲鲤鱼就不至于那么泛滥成灾了。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觉得这个技术很好,可以用来招引中华凤头燕鸥。我们就在韭山列岛选了一个小岛,这个小岛叫铁墩岛。大家看一下,韭山列岛离大陆大约是20公里,开船要一个半小时。铁墩岛离韭山列岛的大岛就是保护站所在地,大约是6公里,开船要40分钟。
我们选了一个招引场所,就是适合燕鸥栖息的区域。然后在这个地方布置了300多只从美国定制的假鸟,我们这个假鸟比前面那些要真一点。然后我们用太阳能供电,不断地播放声音,企图吸引大凤头燕鸥和中华凤头燕鸥到我们这个岛屿上来繁殖。
好多人可能会想,你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你只不过是把鸟从其他地方吸引到这儿来而已,这个鸟并没有增多。确实是,这个鸟类并没有增多。但是假如这种鸟也在其他地方繁殖的话,除了马祖列岛、五峙山列岛,我们估计应该还有其他繁殖个体。它在其他地方很可能被人家捡了蛋了,在我这儿繁殖我起码可以看着它,不让人捡蛋。而且我们也想知道到底有什么威胁因素威胁到它,以及通过我们的吸引,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繁殖个体,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准确地估计它的全球总数量。
2013年的时候,监测人员没有住在小岛上。因为保护区也很担心,我们就住在边上的大岛,在房顶上看对面的小岛。从5月到7月,长达两个月,招引区一点动静都没有。这两个月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纠结,每天很期待,每天都没有。
一直到了7月中旬,我们终于失去了信心。因为这个时候,按照正常的燕鸥繁殖时间已经要结束了,而且这个维护成本也很高,我们的耐性也到了极点了。所以我们说好,撤吧。
监测人员也回来了,保护区也准备到岛上去把假鸟声音设备往回撤。结果他们到岛上之后发现,原来是声音设备不响了。所以他们折腾了一下,声音设备又响了。他们说既然响了那就再放一天吧。结果第二天去的时候,满岛都是燕鸥。这一批燕鸥虽然7月中旬才来,但是有一部分还是留下来繁殖了。
对于我们第一年就取得成功,很多国外的专家都很惊讶,说你们怎么运气这么好,第一年就成功了,因为他们一般要三到五年。我想这里面肯定有运气的成分。因为在7月上旬,刚好一场台风经过东海,我们估计是它摧毁了某个我们不知道的繁殖群,就被吸引到我们这儿来了。
2014年的时候,既然知道声音设备很重要,那我们就要驻岛随时维护。所以我们监测人员一定要住在岛上。我们在岛的中央搭建了一个住宿帐篷,在招引区搭建了一个小木屋,监测人员就可以待在这个小木屋里,不干扰燕鸥,近距离观测它们的行为。
保护区还搭了一个简易厕所,这个简易厕所在这样的一个小岛上已经是很豪华了。监测人员的生活物资就靠保护区一个星期从大陆送一次食物跟水。
这是2015年它继续在这个小岛上繁殖。
这时候中华凤头燕鸥数量已经达到了52只。综合马祖列岛跟五峙山列岛、韭山列岛三地,我们估计总数量已经接近100只了。从原来大家估测少于50只,到接近100只,看起来好像是不大的一个回升。但我想通过我们的努力,当然不全是我们的努力,已经初步阻止了这么极度濒危的物种滑向灭绝的深渊。
今年的繁殖季节马上又开始了,这两个地方现在各需要一个监测人员,所以今年我们就向社会招聘两个监测人员。以前我们都羞羞答答的,就在自己内部的一些论坛发布通告,结果报名者很少,根本招不到人。但今年有个《钱江晚报》的朋友,他说你做环保嘛,干吗那么羞羞答答,我帮你包装一下嘛。所以就包装成了浙江最有诗意的岗位:住海景房,拍照看鸟。
它没说是全球,因为它知道以前大堡礁有一个最诗意的岗位。这个新闻一发出去,马上200多个人来报名了。但是我们想,不对,因为这个工作真的没有那么诗意,它非常艰苦。我可以举三点:
第一,因为是在夏天,住在荒岛上没水没电没人,是没法洗澡的,两个星期才能够到大岛去洗一次澡。第二点,他们两个人要自己会烧饭,假如不会烧饭,可能烧得很难吃。你只能吃不易变质的蔬菜,新鲜的蔬菜吃不到,更吃不到荤菜。荤菜保护区一个星期才送一次,因为没有冰箱。第三个很重要,除非你非常热爱鸟类,否则你每天面对的是同一个人,这很可怕。你们不知道,三个月每天面对同一个人有多可怕。
所以我们马上又通过澎湃新闻发了一个消息:并不诗意,图好玩别来。但还是有100多人来继续报名。
最后我在这儿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海洋的认识和体会。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人熟悉海洋,在2003年之前,我心目中的海洋就应该这样的:海鸥翻飞,海豚翻滚,海豹在懒洋洋地晒太阳。
但是这14年的调查中,我很少看到海鸥翻飞,没看到海豚翻滚,根本就看不到海豹在懒洋洋地晒太阳。我觉得这个可能就是正常状态吧,海洋可能就是这样的吧。正当我要接受这个现实的时候,2002年有一次我考察美国,彻底颠覆了我原来的印象。
我举几个简单例子。这是一处美国俄勒冈周边非常常见的一个休闲海滩,它靠近一个小镇,很多人在这儿休闲游玩。就在这个海滩边一个小岛上,有一大群的角海鹦在上面,有几百只在那里繁殖,大家互不干扰。
第二个,我在另外一处海滩看到几百只的褐鹈鹕在俯冲觅食,这样的场景我以前只在探索频道里看到过。我非常激动啊,一直拿着照相机在咔咔咔拍。但是有个美国小女孩从我身边经过,她眼睛都不瞧一眼。她看着手中的手机,我在这儿不是要批评年轻人沉迷手机,我想说明的是这种场景对她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她每天都见。
这也是一处人来人往的港口,就有很多海豹在懒洋洋地晒太阳。
这个才是真实的海洋,而我们身边那个真的是假的。那我们身边的海洋原来就是这样,还是后来才变成这样?其实我们身边的海洋原来也是真的,也是海鸥翻飞,海豚翻滚,海豹在懒洋洋地晒太阳。
我们先讲海豹吧。大家在中国境内可能没见过海豹吧,在中国境内我也没见过。但是斑海豹在渤海湾原来是非常繁盛的。1940年的时候有统计数据,8173只。8173只是什么概念,我估计那会儿在渤海湾到处可以看到海豹在懒洋洋地晒太阳。
但是沿海的渔民有一个捕猎斑海豹的传统,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每年能够捕1000多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能够捕500多只。后来越捕越少,越捕越少。政府一看不对了,在九十年代就把剩余的斑海豹保护起来了,建立了一个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现在只剩下很少的一点斑海豹了,它们躲在大连外海的几个小岛上,偷偷摸摸地小心翼翼地晒太阳。一旦看到有人靠近,马上就钻到水底去了。
第二个例子,就是我前面讲到的唐善康在青岛外海的沐官岛采到了21只中华凤头燕鸥的标本。当年是用枪打的,用枪是什么概念,“砰砰砰”,要打到21只中华凤头燕鸥,那意味着当时那个种群是多么大,你才能采到21只中华凤头燕鸥的标本。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沐官岛,已经完全开发了,已经不适合燕鸥栖息了。而且后来有人去找过,这个地方根本就没有了。
第三个例子。我们把浙江沿海3000多个岛屿调查下来,只在28个岛屿当中发现非常零散的海鸟。这28个岛屿,除了我前面说的五峙山列岛之外,绝大部分都已经被人捡过蛋了。而且他们还不止一次捡蛋,我们在做调查的时候就有人在那里捡蛋。
他们是跟在鸟的屁股后面捡。为什么要跟在鸟的屁股后面捡,因为一旦它孵久了之后就变成喜蛋了。我们杭州人知道的,喜蛋就是胚胎出来了,你就没法吃了。所以他为了图新鲜,在鸟的后面跟着捡。
我们在岛上经常是看不到蛋的,几乎都被被捡光了。但是在沿海的大排档上,我们是可以看到海鸟蛋的。这就是在沿海大排档的冰箱里我们拍到的海鸟蛋。
就这样年年捡、月月捡,我们的海洋就被捡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中华凤头燕鸥就被捡成了“神话之鸟”。
最后我想用这张照片来结尾。这张照片我自己拍的,我把它命名为“危机与希望”。
经常有人问我,你觉得中华凤头燕鸥未来的命运到底如何?我真的很难预测。但我在这儿可以给一个最悲观的预测,就是在我们追寻的过程当中,它就灭绝了。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它现在还是极度濒危的物种,极度濒危什么概念,就像风中的火烛,说不定风一大,“扑哧”它就灭掉了。
那最乐观的估计呢,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在座大家的努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可能在我们浙江沿海到处都是中华凤头燕鸥。这是有可能的,因为是“神话之鸟”嘛。谁知道呢。
好,谢谢大家。
这可能让你疯狂爱上化学 | 一条救命的微信 | 黑猩猩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类 | 寻墓记 | 我们为什么没有进化为人 | 樊锦诗 敦煌 | 哪些动物园的动物过得比较惨 | 古代星座指南 | 野生动物铲屎官 | 张玮玮 米店 | 给细胞画个肖像 | 无人机的空中三百米 | 石头是地球的往事 | 法海为什么不肯放过白娘子 | 艳粉街 冬天的骨头 |
热门演讲,请点击 阅读原文
一席|人文•科技•白日梦
微信ID:yixiclub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