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友岸外包”对全球化敲响警钟!

Dow Jones 道琼斯风险合规 2023-10-23

一艘满载货物的货船离开中国江苏省的港口。

图片来源:CFOTO/ZUMA PRESS


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西方政府敦促跨国公司将更多业务转移到所谓的"友好国家"。批评者认为,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分裂成彼此对立的阵营,损害经济增长并使通胀恶化。

这种业务转移趋势被称为“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美国等倡导者认为这样做可以保护重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获取渠道。人们在新冠疫情期间学到的教训是,半导体和其他一些零部件的短缺会给重要行业带来威胁。

但是,许多经济学家担心,将贸易和直接投资限制在政治盟友的范围内,可能会使几十年来的全球化成果付诸东流;全球化曾提升了发展中国家数亿人的收入并降低了西方国家所享受的产品的价格。

“友岸外包”可能导致安全及政治考量优先于经济效率考量,以安全为由将远超必要水平的众多商品纳入进来。经济学家们认为,随着冷战后建立的低关税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体系分裂成一个个封闭的“泡泡”,全球各国可能将不得不被迫站队。

“在我看来,这敲响了警钟,”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简称EBRD)的首席经济学家Beata Javorcik说。“我担心我们可能正走在通往一个集团林立的世界的道路上。”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于1991年,旨在帮助东欧和前苏联国家参与全球化进程。在Javorcik看来,“友岸外包”带有冷战时期的色彩。

“这让我想起了‘经济互助委员会’(Comecon),”Javorcik说。“经济互助委员会”是一个由苏联主导的贸易组织,向那些拥有共同世界观的国家开放。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经济学家们也在思考,世界经济有可能滑向两大对立的集团,一个以美国为中心,另一个以中国为中心。WTO是与全球化关系最紧密的组织。

根据经济学家们的计算,在10到20年的时间里,两大集团的出现将导致全球经济产出损失5%,大约相当于4.4万亿美元。虽然“友岸外包”可能会导致西方国家的价格上涨和利润下降,但WTO的经济学家认为,从全球化带来的技术转让中获益最多的较贫穷国家将更多地承担这一成本

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商业大厦拉赫塔中心,这里是俄罗斯能源公司Gazprom的总部所在地。

图片来源:ANATOLY MALTSEV/SHUTTERSTOCK

欧盟上周宣布将禁运俄罗斯石油的决定为这一问题做了注脚。这项措施意味着欧洲实际上只能从友好国家采购石油,从而人为地推高了欧洲国家的石油采购成本。

“友岸外包”对全球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将取决于如何定义朋友和敌人

在地缘政治成为新的供应链焦点的过程中,俄乌冲突所引发的分歧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考虑到这一点,裕信(UniCredit)经济学家认为,可以通过联合国4月7日的一项表决结果来观察各国如何划分阵营,这次表决的议题是是否应暂停俄罗斯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成员资格。

西方所谓的“不友好”的国家,即投票反对暂停俄罗斯人权理事会成员资格或弃权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和墨西哥。这些国家共占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简称OECD)成员国全部进口商品的35%。OECD由发达国家组成,成员包括美国及其大多数最亲密的盟友。

“友岸外包”的倡导者们很可能并不希望把如此大规模的进口转移到更友好的国家,但这个数字本身即凸显了这项政策可能产生多大的影响。

对经济官员来说,朝着这一方向的任何转变都可能会使通胀率高于疫情前的水平,即使在能源和食品价格回落之后也是如此。

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认为,虽然俄乌冲突可能证明是一个转折点,导致地缘政治对全球供应链的结构变得更加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化的结束,而只是希望降低成本的企业的选择范围缩小。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最近的一次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指着美国财长耶伦。拉加德认为虽然俄乌战争可能证明是一个转折点,导致地缘政治对全球供应链的结构变得更加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化的结束。

图片来源:ALEX KRAUS/BLOOMBERG NEWS

不过,即使在这种相对良性环境中,价格也会更高。

拉加德说:“在这种情况下,过去10年的通胀下降态势似乎越来越不可能重现。”

包括美国财长耶伦(Janet Yellen)在内的“友岸外包”支持者认为,“友岸外包”只是为了应对已经发生的地缘政治变化,如果不对这些变化作出反应,一旦关键原材料和货物被“不友好”扣留,也会出现增长放缓和通胀上升的风险。

耶伦上个月在欧盟委员会于布鲁塞尔举办的会议上说:“我认为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激励各种产品的供应链‘友岸外包’向更多可信赖的国家转移,以便我们能够继续安全地扩大市场准入,降低我们的经济以及我们贸易伙伴的风险。”

不过,西方国家一方面允许企业在成本最低的地方进行生产,另一方面要确保必需品的供应链始终畅通,在这二者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可能并非易事。

By Paul Hannon / Edited by Johnson Ma

更多阅读:

逆全球化不可避免吗?图片来源:JAMES STEINBERG

重构全球供应链新格局?图片来源:DAVID PLUNKERT

道琼斯公司(Dow Jones) 创建于1882年,旗下有道琼斯指数, Barron's《巴伦周刊》, WSJ《华尔街日报》, MarketWatch, Factiva, Risk & Compliance等品牌。“道琼斯风险合规”是风险管理和合规治理全球领先品牌,由道琼斯风险合规中国团队运营。欢迎关注公众号或联系道琼斯风险合规中国负责人:Johnson.Ma@dowjones.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