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反弹,改革面临时间窗口 ——2016年1季度宏观经济点评
文 / 张斌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房地产拉动中国经济反弹
中国经济出现周期性反弹。尽管1季度GDP同比增速6.7%仍低于去年4季度的6.8%,但是从环比变化来看,需求端发生了显著回升,前段时间对经济的悲观市场情绪显著缓和,经济反弹的迹象明显。工业部门中,PPI价格跌幅显著收窄,工业品库存下降到了较低水平且在继续下降。服务业部门则继续保持较好的上升势头。
经济反弹的主要力量来自于房地产投资反弹。
给定房地产投资占据总投资比重高达三成;
自身具有较大波动性;
上下游关联产业广泛;
此三方面特征,房地产投资成为中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重要决定力量。
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在2015年中期达到低点-17%,2015年全年下跌-14%;进入2016年后,1季度同比增速上升至19.2%。房地产投资反弹带动了对众多工业品的需求,尽管PPI仍为负,但是PPI当中的生产资料价格增速自去年4季度开始跌幅显著收窄,部分工业品价格大幅反弹。
房地产投资反弹源于房地产价格和销量上升。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增速与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呈现了一致的运动趋势,2015年中期是房价增速的低点,此后房价降幅持续收窄并于去年12月走正。一、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增速轨迹类似,但是房价涨幅有显著差异。一、二线城市房价增速已经由负转正,三线城市尽管房价增速回弹但仍处于负增长区间。
造成城市房价涨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供求矛盾,一线、二线城市房屋供求矛盾突出造成房价再一次大幅上升;三线城市前期囤积的房屋库存压力较大且需求增长相对有限,遏制了房价涨幅。
基建投资处于高位,出口、制造业投资仍处于低位。基建投资1季度投资增速19.3%,较上个季度有显著回升。人民币计价的出口1季度增速-4.2%,较去年全年-1.8%的增速进一步回落。出口增速虽然下降,但是在全球贸易增速严重下跌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出口市场份额还在上升。制造业1季度投资增速6.4%,还没有止住趋势性的下跌势头。
经济结构转型力量驱动着各部门涨跌的显著分化,经济结构亦在优化进程当中。
从投资角度看,制造业投资总体增速仍在放缓,第三产业投资保持在较高位置。制造业内部的投资状况亦有显著差异,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投资1季度增速12.3%,远高于整体制造业增速,且投资增速在上行通道。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投资增速低于整体制造业增速,且投资增速仍在下行通道。
从消费支出角度看,实物消费增速平稳,服务型消费增速加快。实物消费1季度增速10.2%。服务消费没有直接的数据,但是从服务业用电量增速情况看,服务业消费保持了较快增长。
从增加值角度看,1季度第二和第三产业增速分别为5.8和7.6%,第三产业发展快于第二产业的迹象与投资和消费支出的结构变化指向一致。
改革面临时间窗口
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反弹为推进改革打开了时间窗口。经济结构转型有来自市场的强大内生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构转型会顺利实现。制约转型的瓶颈仍在。不尽快打破这些瓶颈,经济资源的跨部门有效再配置受阻,轻者拖延经济转型和居民生活福利改善步伐,重者让经济陷入增长停滞和金融危机的困境。
打破转型瓶颈需要政府职能的系统性重大调整,很难一蹴而就。因地制宜地找到改革突破口,集中政策资源在经济运行相对稳定的时间窗口推进1-2项关键领域的改革是现实中的可靠路径。结合当前经济运行的中突出矛盾,我们提出了两项关键领域改革。
大城市住宅土地供应机制改革。
一方面是市场力量使然的大城市人口流入和住房需求增长;
另一方面是大城市在住宅土地供应方面的各种限制;
二者交互作用的结果使大城市房价暴涨。不当土地政策造成的房价畸形严重遏制了大城市发展潜力和竞争力,遏制了人口积聚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力资本提升。通过改革加快大城市住宅土地供应,在短期内发挥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和增加投资的积极作用,在长期内也顺应市场需要填补了要素供给的短板。
基础设施供给机制改革。打破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过度集中在铁路、公路、机场和地铁的局面,更好满足全国各个地方千差万别的公共基础设建设需求,需要对现有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决策机制做出改革。
改革重点解决两个突出矛盾:
一是当前基础设施建设决策不能从充分了解广大民众对基础设施建诉求的矛盾(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是基础设施供给中民生急需,而政府缺少压力和动力的矛盾(激励机制问题)。基础设施供给机制改革同样兼具了短期和中长期的利益,填补了经济发展短板。
原创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CF40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期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