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斌:中国潜在增速的估计与使用

2016-07-26 张斌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编者按:我国经济潜在增速估计方法与结果、经济实际增速与潜在增速孰高孰低等,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对上述问题的判断不仅反映了不同经济学派的思路,更会直接影响经济政策的制定。因此,厘清相关概念、明确相关指标的用途等十分重要。今天,CF40就此话题推出专题,敬请关注。


中国潜在增速的估计与使用

◎文丨张斌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高级研究员

原创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CF40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歧较大的潜在增速估计

国内知名学者对中国的潜在增速有多种估计,估计结果差异很大。主要的估计方法都是将中国类似发展阶段的国际经验应用到中国。

林毅夫教授、张军教授等根据东亚国家赶超发展的国际经验,立足于中国人均收入相对于美国人均收入水平还很低的事实展开研究,认为中国经济赶超潜力还很大,他们估计未来中国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内能够保持8%的经济增长潜力。

刘世锦教授团队同样是根据东亚成功的赶超经验,立足于人均绝对收入在接近1万国际元以后经济增速会下个台阶的事实展开研究,认为中国经济目前也到了1万国际元的收入阶段,经济增速会下一个台阶,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在6%左右。

白重恩教授团队侧重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劳动人口变化。

蔡昉教授团队基于生产核算的方法并重点考虑了人口因素对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影响;他们估计中国未来5年经济潜在增速在6-6.5%之间。

除了这些学术界估计。市场对中国经济未来潜在增速的估计也不少。有些悲观的分析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速已经被严重高估,未来五年潜在经济增速不到5%甚至更低。

潜在增速估计的使用

估计潜在增速用途很多,但不适合以此为参照判断当前经济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宽松或者紧缩的宏观稳定政策。这些估计都是对一个较长时期经济平均增速的估计,且估计差异很大,不适用于短期宏观稳定政策参考。

适用于短期宏观稳定政策作参考依据有两个角度。

第一个角度是看价格,重点是CPI。如果CPI超出合意目标,那就说明经济过热或者过冷,需要采取紧缩或者宽松政策。为什么不重点参考GDP通缩因子或者PPI呢?CPI与PPI相比覆盖面要宽很多,代表性更丰富。CPI与GDP通缩因子相比的好处是比较及时、准确,而且与民众生活成本更贴近,当然,GDP通缩因子的好处是覆盖面更完整。金融危机以后,有学者认为仅仅依靠价格作为货币政策操作指针不够好,美国次贷危机之前和日本泡沫危机之前的价格都相当稳定,但事后经济增速持续大幅下滑的事实证明危机前期的经济增速难以持续。很多学者提议把资产价格放进货币政策决策视野,还有学者提出了金融周期概念,这方面的讨论在学术界尚未有明确结论。

第二个角度是观察经济增速中的趋势项和周期项,以此为依据判断是否需要采取紧缩或者宽松政策。周期向上阶段采取偏紧的政策,周期向下阶段采取偏松的政策。

经济增速的趋势项是经济运行中的趋势性成分,这是给定制度和政策框架能够支撑的平均增速。趋势项通常用滤波的方法估算,这也是潜在经济增速估算中很常用的方法。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维持在趋势性增速未必能够让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打个比方,如果该破产的企业不能破产,劳动力持续闲置。如果某项产品或者服务存在旺盛的需求和严格的供给抑制,资源不得不进入效率较低的用途甚至是闲置。上述情况下经济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且长期维持。笔者认为,中国目前经济增速的趋势项在5-6%之间。主要依据是目前6.7%的经济增速中除了经济增速的趋势项,还包含了周期上行部分,周期上行部分应该有不低于1个百分点的贡献,去掉这个贡献后增速趋势项要减去不少于1个百分点。

经济增速的周期项是经济运行中的周期性成分。中国经济最新一轮的宏观经济周期中,2015年1季度末是这一轮周期触底反弹的起点,目前是周期高点。时间顺序上看,M2增速和房地产销售增速在2015年1季度达到低点开始反弹;房价增速在2季度开始触底反弹;由于房地产企业前期偿还债务负担较重,这一轮房价反弹后的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反弹时间稍长,一直到4季度末才开始触底反弹,反弹会迟到但不会缺席;紧接着是工业增加值在进入2016年1季度以后开始触底反弹。时至今日,M2增速和房地产销售增速已经越过了此一轮反弹高点,开始进入下行通道。房屋新开工面积也已经开始向下调整,房价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仍在周期反弹的高点。

当前慎用刺激性政策

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周期上行高点,趋势性增速和周期性增速之和等于6.7%,但是CPI不高,PPI长期为负,GDP通缩因子在零左右,产能利用率不高,这时候应该采取什么应对措施呢?

稳妥的做法是把握好刺激政策节奏,当前在处于周期较高位置的时候省着点用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重点是用结构性改革抬升经济增速趋势项,使更多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刺激性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好处在于刺激投资和增加就业,缺点是这部分投资是超出市场资源配置能力之外的额外投资,从经验上看投资边际回报很低且给金融部门留下了更高的坏账率,给未来的经济增长留下后遗症。也正因为刺激性货币和财政政策代价不菲,所以要谨慎使用,要放在经济周期下行期的后半场和底部使用,而不要在经济周期的上行期和顶部使用。如果在经济周期上行期和顶部也使用刺激性政策,经济周期下行期和底部就更要用,这样就时时刻刻离不开刺激政策,最终把货币和财政政策用到极限,没有政策工具可用。

此外,刺激政策不能一概而论。那些民生急需、有显著供给缺口的公共基础设施类建设项目,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甚至比私人建设项目更大,这些项目建设本身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速趋势项。这些项目在当前和未来都是多多益善。提供民生急需、有显著供给缺口的公共基础设施需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机制改革,地方民众代表、专家和媒体都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有发言权和监督权。



近期文章精选:


CF40季度报告|当前中国经济企稳了吗?


CF40季度报告|民间投资增速断崖式下滑可能只是个假象


深度| 钟伟:中国经济转型切勿轻犯的十个错误


G20成都“把脉”中国与全球经济,都开了哪些药方?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论坛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由40位40岁上下的金融精锐组成,即“40×40俱乐部”。   本智库的宗旨是:以前瞻视野和探索精神,致力于夯实中国金融学术基础,研究金融领域前沿课题,推动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

  关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