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托爆雷,是贩卖焦虑还是山雨欲来?

近期,部分信托产品延期偿付的消息纷至沓来。

5月份,中泰信托披露了旗下多款信托产品的延期兑付公告。

5月22日晚,安信信托收到上交所问询函,涉及业绩下滑、信托产品违约和延期兑付等9方面。

5月23日,长沙银行因渤海国际信托未能按约定支付信托受益权转让价款,而发布诉讼公告。

5月28日,中民投15亿元债券到期,上清所却只收到部分付息兑付本金,构成部分违约。

一直以来,信托凭借较收益高且稳定的特点受到不少高净值人群的青睐。但近期一系列信托产品的表现不由让人心生疑窦,目前出现问题的这些产品究竟是个别现象,还是将成燎原之势?信托还值得托付吗?

 

信托风险并非自今日始

2017金融去杠杆发力,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对整治金融乱象,防控金融风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2018年国内宏观经济下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外部贸易摩擦风险加剧的多重作用下下,企业融资渠道收紧,流动性紧缩,民企融资困境愈发突出。2018年上半年的违约潮的主角正是大批的上市公司,而且是民企上市公司。

当山雨欲来,没有一片树叶可以幸免。信托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为这些企业融资充当“通道”的信托项目难逃违约的厄运。2019年2月东方金钰被爆债务违约,其债务列表中包含中信信托、中粮信托、中海信托、中铁信托、中建投信托、上海信托、华融信托等14家信托公司。

据媒体的公开信息整理,2018年,信托业产品违约的项目77个,涉及金额296.58亿元。

实际上,2018年以来,信托风险项目个数与规模均呈持续增长的态势。信托项目违约事件发生的频次和金额都远高于2017年。

据用益信托研究院统计,2018年下半年,信托行业的风险事件发生次数大大高于上半年。2018年上半年风险事件29起,涉及金额128.9亿元,而下半年的风险事件48起,涉及金额167.68亿元。

图:2018信托项目风险违约事件

资料来源:用益信托研究院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为659个,规模1491.32亿元,信托资产风险率为0.58%。一年后,2019年一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增加至1996个,规模增长至2830.59亿元,信托资产风险率增至1.26%。

刘鹤在2018年5月15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专题协商会说过,“借钱是要还的”。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遑论年景好坏。在负债狂欢时代发的债,近两年就是偿付高峰。

继2018年之后,2019年信用债市场再迎到期高峰,信托到期的规模也十分巨大,其中6月和12月是偿还高峰。据悉,6月将有1244只价值5232亿元规模的信托到期,为年内第二高峰期,年内最高峰为12月,届时将有2090只信托到期,涉及金额高达9821亿元。

用益信托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全年结束的信托产品为8628只,较去年全年的5197只增加3431只,涉及金额高达14144.61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1222.04亿元。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周萍指出,信托风险上升主要源于2018年金融去杠杆强监管政策下,银行表外资金加速回表,同时平台公司举债受到限制,企业现金流相对紧张。少数信托公司展业比较激进,信用下沉大,导致逾期甚至违约事件增多。

而资管新规的出台和信托监管的 55号文则打破了信托刚兑的金字招牌,信托规模收缩,靠信托通道融资的企业融资受限已成必然结果。

 

延期≠爆雷

2017、2018年的P2P爆雷潮让人们对“爆雷”二字心惊肉跳。但延期兑付还不能与爆雷划等号。信托产品延期兑付和P2P的爆雷还是不同的。

信托投资的风控是非常严格的,企业从信托公司融资要有相应的抵押和担保,特别是房地产信托领域。对于信托逾期项目,信托公司有一种操作方法是,先把本金(或者本息)兑付给投资人,自己拿到项目抵押物进行拍卖,收回所得。

当然,信托公司对这个项目有把握是个前提,否则信托公司也只能以诉讼追偿结果作为偿付。而且信托公司门槛高,信托公司要求实缴注册资本最低3亿元人民币,且信托公司受到银保监会直接监管,有的上市信托公司同时还受证监会和证交所的监管,与爆雷的P2P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信托行业的风险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大。

从数据来看,2019年一季度末,虽然信托行业风险项目上升,总规模升至全行业的1.26%。但是与大家传统概念里最为稳健的银行相比,信托行业的风险甚至低于银行(2018年底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是1.83%)。

周萍指出,资管新规出台之后,信托公司普遍加强主动管理能力与风控能力建设。另外,基于中国经济增长率增长率微降态势和金融风险点的增加,信托业也在不断提高应对可能风险的赔偿准备。截至2018年4季度末,信托赔偿准备金为260.71亿元,同比增长17.9%。在受托资产规模收缩的背景下,这意味着信托业风险抵御能力提升。

从宏观环境来看,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央政策基调转向“稳增长、稳杠杆”,银信合作监管尺度有所缓和,信保合作相关政策规定正迎来调整,信政合作业务迎来政策“拐点”。信托金融同业业务有望逐步回归常态。

总体来看,尽管2018年信托产品的风险爆发数量远远高于往年,但这并不意味着信托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在下降,而是特殊的经济环境和金融监管导致的短期现象,与其他资管产品和私募基金相比,信托的风险系数依然是最小的。

信托是靠谱的,但信托靠谱不等于信托没有风险和“保本保息”。信托产品虽然风险低,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闭着眼买。购买信托产品也还要投资人自己精挑细选。资管新规对打破刚性兑付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的合格投资者群体的培养。


责编: 宥朗视觉:李盼 | 监制:卜海森 李俊虎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北方新金融研究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