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声图书馆 | 一位银行家的管理笔记


听众朋友们好,第⑨期《CF40有声图书馆》与您见面了!今天与您分享的图书是《一位银行家的管理笔记》,作者是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

刘晓春可谓银行业一线“老兵”,从大学毕业后加入中国农业银行系统开始,他先后担任了农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农行香港分行总经理和浙商银行行长。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知名专栏作家,文笔上佳且自成风格。

在这本新作中,他不但亲述了30多年银行管理经验,还全面分析了当下的经济金融领域焦点问题——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金融科技前沿,从金融业赋能实体经济到中小企业融资难,刘晓春都深入浅出,给出了独到见解。

今天,CF40就特别邀请到了晓春行长本人,与大家分享心得,交流体会。本期音频中,您将听到——

❶ 乍一听到“管理笔记”这四个字,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枯燥的学问或者复杂的业务,但事实完全相反,一位已经拜读完本书的小伙伴评价道:此书各种高级梗,精彩堪比脱口秀,李诞看了美滋滋,建国看了会流泪。刘晓春自己是怎么定位这本新著的呢?

❷ 近日来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备受关注,各界对银行业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也给予了很高期盼。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嫌贫爱富才是商业银行的本性,更有影视作品直接将银行形容为“晴天借伞、雨天收伞的地方”。在这本新作中,身为银行家的刘晓春如何对此给出自白?

❸ 在这本新作中,刘晓春还对金融科技这一时下大热话题做出了冷静思考。他认为,未来最佳的金融科技,将是不再标榜科技的金融科技。对于这个判断,我们又该怎样正确理解呢?

《一位银行家的管理笔记》

刘晓春 著

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简介

刘晓春,本科毕业于上海财经学院(现为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在银行业中磨砺30多年,具有丰富的业务实操和管理经验。

大学毕业后,刘晓春进入中国农业银行系统,曾是农行浙江省分行国际业务部三人筹备局成员,后独立筹备了农行浙江省分行营业部。1997年4月,任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1999年10月,调任农行香港分行副总经理,负责香港分行的业务经营。2004年4月,调回内地,任农行浙江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2010年7月,刘晓春重返香港,任农行香港分行总经理。

2014年7月,刘晓春加入浙商银行,任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为进入转型阶段的浙商银行制定了“全资产经营战略”。

2018年4月辞任浙商银行行长后,刘晓春于2019年1月正式加盟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任副院长,同时兼任该院上海金融数字化研究中心主任。

有人评价他为两度临危受命的银行业“老兵”,也有人称他为笔耕不辍的“网红”专栏作家,更多介绍请见➡️刘晓春履新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作者从事银行一线管理工作30多年的宏观思考和微观审视,从金融业大势、金融新业态、金融供给侧改革、金融监管的逻辑,到银行业如何赋能实体经济,再到银行内部的业务实践的业务实践、品牌和人事管理等,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经济金融热点话题和银行管理的方方面面

首先,本书从宏观视角切入,深入探讨如何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如何理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监管的逻辑和尺度,银行业如何转型与升级、突破金融科技瓶颈的五个闭环等。

其次,作者认为金融业当前最大的问题是“脱实向虚”,需要回归本源,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深刻反思银行业如何更好地赋能实体经济。

最后,作者基于自身30多年的银行一线管理经验,深刻复盘银行业务实操思路、品牌建设理念、人事管理经验等。

精彩片段

有一个说法,银行之所以要转型,是因为银行都是同质化竞争,所以要转型。这个说法已经有十多年了,到现在还是一些专家口中银行要转型的理由。如果银行都往一个方向转型,那还是同质化竞争啊。更何况,所谓银行“同质化竞争”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非难”。所有银行都办理存款、贷款业务,这就是同质化吗?两个足球队因为同是踢足球的,所以才有所竞争。如果一个踢足球、一个打篮球,那竞争什么呢?互相秀肌肉吗?

有人说要把银行办成“流程银行”“交易银行”。传统的“部门银行”好理解,但“流程银行”怎么个“流程”法?“交易银行”怎么个“交易”法?专家也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有一些专家总指责中国的银行不按市场规则运行。所谓市场规则,简单地说,就是市场主体“趋利避害赚大钱”。从影子银行现象看,银行并没有听从政府的指令,而是冒着违规风险将资金投向政府政策所约束的领域,并且安全地获得了盈利,中国的银行业也在这样的特殊运行过程中迅速发展壮大。我觉得,这正是中国银行业按市场规则行事的结果,实现了“趋利避害赚大钱”。


人们对市场竞争的理解,往往是套用对战场的理解,认为是你死我活的零和竞争。殊不知,在商场上倒下的因素,最主要的首先是不适应市场的变化,问题是在自身,而不是对手;其次才是互害。

成功,绝不是因害人而取得的成功。通过害人而取得的成功,往往是一时的。进入市场,虽说“法无禁止皆可为”,但如何为,自己还是要有一定的规矩,不等于就可以无法无天了。当出现纠纷时,虽然做的事情无所谓违法,但纠纷本身还是要按一定的法规进行处置。

所以,“可为”与“如何为”,不是一回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市场,必须是一个规范的、清洁的市场,是一个受法律规管的市场。



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往往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项非常好的改革或调整方案,场面上大家都说好,但在落实过程中,总有人以各种堂皇的理由抗拒。有些领导总想通过耐心的思想工作把道理跟个别员工讲清楚,但发现总也讲不通。有时会怀疑自己做思想工作的水平,有时会怀疑个别员工的思想水平或理解能力。

实际上,大道理他完全清楚,只是从个人的角度,他不愿意。比如,他这个岗位的消失,可能影响他今后的进步;他的工作强度减轻了,但可能他岗位的重要性也降低了等等。小到个别岗位的调整,大到IT 系统的开发应用,再到机构、流程的改造,往往并不是大方向有问题,而是一些个人细微的想法阻碍了整个方案的有效实施,甚至导致失败。

我们讲改革进入深水区,也是这样的问题。因为,要改革,改什么,改成什么,大家都清楚,甚至最终阻挡具体改革的人,也赞成应该那样改革,只是改到自己身上的那一刻,仅仅因为自己在办公室里的影响力,就不自觉地成了改革的阻力。



一张纸,可以印成货币,也可以印成股票、汇票、支票、本票。纸本身是中性的。加密数字代码也正是如此。

齐白石拿一张纸画了一棵大白菜。初冬傍晚时分到胡同里,齐白石揣着这张画要与卖大白菜的老头换一车大白菜。卖菜老头气得差点儿把齐白石揍一顿。齐老爷子被骂蒙了,站在寒风中慨叹世风日下,卖菜老头的粗鄙无礼。齐白石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他的画可以换钱,却不能当钱使。

实际上,齐老先生还有更不明白的,他的画还可以被人用于洗钱、用于转移资产。实现价值转移的载体,不一定非得是货币,但最终必须体现为货币。古董、艺术品,甚至不动产,都在这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比特币没能成为货币,却在跨境洗钱、非法价值转移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有人说,区块链、数字货币可以解决跨境支付难题。如果说技术是中性的,那么关键在于是以什么方式实现跨境支付的,而不是用什么技术手段。要说高效快速实现跨境价值转移的,地下钱庄就是,它们根本不需要任何载体,完全靠其运行机制,你在境内缴存法定货币,地下钱庄一个电话就可以在你指定的境外账户中存入按当天汇价换算的相应的外币,几乎是实时的。

所以,实现价值转移的载体,不一定就是货币,也不在于什么技术,而在于以什么方法使用技术。



推荐语

刘晓春在《一位银行家的管理笔记》一书中,从传统的银行讲到了当下迅猛发展的金融科技,从我国内地的银行经营讲到了境外机构的管理。这些都是一个从业多年的银行管理者的切身感悟和实操经验。

我赞赏晓春行长那种在看似烦琐具体的日常工作中,不断思考、勤于总结的精神;那种不故作惊人之语,只是踏实求真的态度。

——杨凯生 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 

金融理论是一门关于经济活动的应用学科,应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但问题是,不是每一位学者都有机会去深入地了解金融实践的,即便是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很难有机会观察到金融业全景。

刘晓春的新作《一位银行家的管理笔记》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间接观察“金融实践”的机会。可以说他是一位“被金融耽误了的学者”。但也正因为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的视角与论点更显独特的价值,这也正是此书最值得大力推荐的地方。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以银行家之眼,对银行转型与创新、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监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提炼和归纳,勾勒出银行业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内容包罗万象、文字通俗易懂,把一门枯燥的学问和复杂的业务,演化成了几篇轻松的随笔。

感谢作者让我们以轻松自在的方式了解了银行转型之路的艰难,未来的方向就留给读者朋友们一起思考吧。

——张健华 华夏银行行长

 

自序

我一直觉得,写经济类的论文、工作报告等,不应该局限于固定格式,而是可以有各种变化的。

进入银行的第一份工作是研究所的刊物编辑,每天看那些千篇一律的文章,看得厌烦,有时看到一些有意思的文章,就兴致盎然地把人家的文章大肆改动一番。好在那时与作者联系不方便,改了就改了。自己写文字,当然就不按套路写。

所以,现在你在读的,就是这样另类的文字。实际上,我也被许多同事看作另类。 

我觉得,对工作,对生活,都需要思考、探究,通俗地说,就是应该多琢磨。我经常这样思考和探究,也很享受这样的思考和探究。这样的思考和探究,有时也是对自己思辨能力的考验。

不过,我认为,思辨不是钻牛角尖,更不是以所谓理论来规定现实。对一个做具体工作的人来说,思辨就是更好地观察现实,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恰当方法。

和一个朋友聊天,讲到理论,我说,没必要拘泥于哪家哪派的理论,我们应该观察现实,解决现实问题。每一个理论家的理论,也是在应用前辈的理论的同时,观察现实,得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如果他拘泥于前辈的理论,就不会有他自己的理论了。中国书法讲究继承,更讲究“有我”,“有我”的前提是扎实地继承前人,但自己写时并不被前人所绳墨。那些鼓吹写字无一笔无来历的,都是书奴,并不是真正的书法家。所以,写文章,要有自己的真实思考。这样写文章,才是一种愉快的享受。 

所谓思辨,不是咬文嚼字,不是一味拔高对现实的观察,当然,更不是说些同义反复的车轱辘话。工作总结、战略规划、企业文化、业务计划等,是需要具体落实的,而不仅仅是挂在墙上的口号、领导在大会上的报告。

我们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创造新名词、新口号、新说法上了。一个机关的部门有没有人才,往往就是指有没有好的写手。多少精英把一身甚至一生的才华耗费在这些无用的文字上了。这是巨大的社会浪费。

我喜欢唐诗宋词,但不喜欢《菜根谭》一类的鸡汤文字。唐诗宋词,那是真感情、真性情,值得你用一辈子去体会、去感悟。《菜根谭》一类的鸡汤,只让人觉得是一种“假”,会束缚人的思想与行为,或者教人虚假地与人世周旋。书买来后,看几页就看不下去了。孟子说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杨朱真是古典经济学的鼻祖!我呢,拔一须以熬鸡汤,不为也。

不咬文嚼字,不等于粗制滥造,亦不等同于对现象和事件任意下结论。我深深知道,要敬畏文字。20岁不到时,作为知青下乡。有一次,处理一起打架事件,我起草了处理决定。后来为了是“殴打”还是“相打”,上级专门来调查。这件事使我明白,一字之差,是性命交关的。

写文章,首先,必须言之有物,有自己真实的体会与想法。其次,语言文字有自己的风格。我追求的是一种平和、简洁、随性的风格,不喜欢那些忸怩作态的文字。再次,要轻松典雅。中国书画讲究书卷气,这是很高的境界,不容易达到。理论性、书卷气,不是随便掉书袋,不是上文说的熬鸡汤,也不是故作高深——那是酸腐气。典雅,实在是字里行间透露的一种气息。最后,自在坦然,富有朝气。文章里有许多过去的故事,但不是回忆录,只是为了说明当前的问题,不是要教训任何人。因为喜欢思考工作中的问题,思考的问题指向的是未来,旨在解决问题,不是一味指责与批评。

所以,文章中讲问题的内容比较多,而不是大篇幅地做政策解读之类。因此,希望这些文字是清新的,思想是新鲜的。如果你觉得这些文字老气横秋,可以即刻把这书扔了。不过,扔时一定要注意做到垃圾分类准确。

我要感谢我所经历的这个伟大时代。正是在这个时代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才有机会经历那么多不同的经济环境和科技环境,才有机会看到银行从一个简单的机构发展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我有机会在支行、分行、总行工作,有机会在境内外分行工作,有机会做本币业务和外币业务,有机会搞实务,也有机会搞研究,有机会筹备农行浙江省分行的国际业务部和营业部。这些工作经历,给了我直接做或者接触银行的各类业务的机会。没有这些经历,我是写不出这些体会和想法的。

曾经有朋友问我,你的记性真好,是不是当初都有记笔记啊?实际上我很少记笔记,就算记了笔记,也不再翻看。我觉得上课或者听人讲话的时候,记笔记会影响理解。我写这些文字,讲这些内容,都是平时经常思考的,也不用参考资料,就享受着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快感。在这样写的过程中体会苏东坡说的“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

现在的银行,虽然强调转型、创新,但其机构已经非常成熟,分工精细,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全面地接触各类业务和各类机构。因此,我要感谢我工作过的中国农业银行和浙商银行。

我要感谢我的朋友们。是朋友们鼓励我写作、鼓励我演讲。我喜欢思考业务和管理,有时会在闲谈中与朋友交流这些想法。朋友经常会鼓励我:这个想法很好,你可以写下来啊;那个经历很有意思,又是一篇文章啊。也有朋友鼓励我去不同的会议上讲讲。演讲终究与朋友间私下闲聊不同,需要一些系统的思考,这也对写作产生了影响。

完成本书,除了要感谢朋友们的鼓励,还要感谢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的廉薇小姐、孟凡钰小姐和中信出版社编辑丁媛媛小姐。文字变成这么一本书,是她们的缘故。整本书的结构、章节安排、章节标题、书名,都是在她们的帮助下完成的。每章前要写一篇导言,也是她们的提议。我只是抱着“顺人不失己”的态度写了这些文字。

关于每章的导言,我想了想,导言也要突破常规,因此,我写时是直接根据每一章的标题写下当下的想法。所以,导言并不是每章内容的归纳或提示,可以说是另一篇文字。

最后,要感谢杨凯生先生和黄益平先生在自己的写作之余给我写了序,感谢张健华先生为本书作推荐语。我实际上更感谢的是,在这些年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

刘晓春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主播:季钟南 | 剪辑:东子 | 采访:余野

策划&责编:宥朗 | 视觉:李盼 | 监制:卜海森 李俊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