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首席投资官王军辉:资管业五大趋势性变化和五项应对策略
本文要点
☞疫情冲击之下,资管行业趋势性变化的方向也更加清晰。资管行业产品转型需注意五个趋势性变化:
第一,低利率环境将持续存在;第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第三,全球宏观杠杆率提高;第四,资管行业费率持续下行;第五,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蕴藏巨大机遇。
☞针对上述趋势性变化,资管机构可采取以下五项策略予以应对:
第一,增加另类资产和多资产产品的供给;第二,提升直接投资比重,助力降低宏观杠杆率;第三,产品设计立足精准服务实体经济,特别关注产业升级;第四,重视科技赋能,以应对低费率环境下的市场竞争;第五,丰富产品供给,把握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机遇。
☞对资管行业监管政策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统一监管规则以消除监管套利;第二,鼓励保险资管公司对永续型产品、供应链金融产品、REITs和债转股产品进行投资,允许保险资管机构自行发行REITs等资产证券化创新品种;第三,进一步提升险资投资权益类资产上限,同时进一步拓宽险资可投资非上市股权的行业种类;第四,在统一监管的背景下,协调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的监管规则和其它资管产品的监管规则,在集中度、投资范围等方面进行优化。
——王军辉 中国人寿集团首席投资官
*本文系作者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双周内部研讨会“疫情冲击下资管行业产品转型的挑战与应对”上所作的演讲,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 | 王军辉
资管行业产品转型需注重五个趋势性变化
资管行业产品转型不是短期行为。《资管新规》过渡期已经进入倒计时,毫无疑问,新规是推动资管行业转型的直接动力,但是新规重在规范,意在促进行业更加平稳发展。在《资管新规》的基础上,资管机构还应重视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和全球治理环境的冲击是巨大的。疫情冲击之下,资管行业趋势性演变的方向也更加清晰。资管行业产品转型要顺应这些趋势性变化,才能获得更好发展。我个人认为,未来有五个趋势性变化。
第一,长期低利率环境。事实上,负利率环境不是疫情爆发以后才出现的,日本和欧洲早在疫情爆发之前就已处于零利率或负利率的环境之中。目前,负收益率债券总额已达15万亿美元,而且规模还在不断增加。整体来看,全球经济发展本就陷入低迷,加上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未来低利率环境或将持续较长期间,这会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巨大挑战。
第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逐渐升温。近几年来,英国完成脱欧,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逆全球化思潮进一步抬头。疫情冲击在短期内可能引起部分资产市场风险暴露,但这并非关键;关键要看中长期,疫情冲击可能催生逆全球化思潮进一步加剧,可能改变依赖价值链分工的全球化体系。我认为,中美冲突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最大风险因素。疫情影响之下,机遇和挑战并存,二者整体将加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进。应该说,全球化的进程很难被逆转,但是疫情过后,全球化的形势和内容必将发生改变。
第三,全球宏观杠杆率提高。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于缺乏足够量级的新的增长动力,全球经济增长对于债务扩张的依赖度不断提高,使得全球债务水平快速增长,总体杠杆率触及新高。到2019年三季度末,全球债务总额达到253万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相当于当时全球GDP的约3.2倍。疫情全球爆发之后,欧美市场采取了非常积极的刺激政策。为了对冲疫情影响,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政策,加大货币投放,推动信贷扩张,这也阶段性地推动了我国一季度宏观杠杆率的提高。
第四,资管行业费率持续下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019年末,全球被动型的指数基金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美元。2019年8月末,美国市场中被动投资股票基金的规模达到了4.27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的规模。被动投资产品的费率显著低于主动管理基金,所以资管行业整体费率不断下降成为了一个趋势。另一方面,现在国际领先的被动投资巨头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国内资本市场中,国外机构将与国内机构同场竞技,资管行业整体费率的下行趋势将会继续。
第五,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蕴藏巨大机遇。从国际视角看,全球资产出现轮动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加大。近期国际环境较为恶劣,但是全球资产重新配置的趋势不可更改,这对我国而言是一个机会。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资本市场的总量也在世界前列,但目前全球资金在中国市场的配置比例仍然与中国市场的总量不相适应。由此来看,全球资产对中国市场的配置加重将成为趋势。
从中国视角看,我国经济发展带动家庭财富增长,但尚未形成与家庭财富相匹配的财富结构。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但在这些家庭的财富结构中,银行存款和房地产投资的占比仍然较高,债券、股票、基金等投资类资产的占比较低。在当前的低利率环境下,银行存款的收益将难以满足需要,国内家庭增加投资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将成长期趋势。同时,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也推动国内家庭选择专业机构进行资产管理。
综合以上五点来看,资管行业产品转型除了要考虑短期的疫情影响,更要注重长期的趋势变化。
资管机构应对行业趋势性变化的五个策略
面对上述趋势性变化的挑战,资管机构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予以应对。
第一个策略,增加另类资产和多资产产品的供给,以应对低利率环境。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利率下行,使得传统债券类资产的收益率不断下降。由此,增加另类资产配置,加强多资产策略开发是应对利率下行的有效办法。从国内视角出发,由于融资环境较为宽松,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获取难度加大,资管机构需要对另类产品业务进行优化。一是要顺应政策导向,重点开发以新基建为投资方向的资管产品,分享政策红利。二是要加大创新力度,灵活运用永续型产品、供应链金融产品等满足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需求,丰富资管机构另类产品的配置选择。
除了增加另类资产外,加强多资产产品供给,推出“固收+”等收益增强型策略,也是低利率环境下资管机构产品转型的重要方向。
多资产策略开发需要资管机构具有较强的资产配置能力。资管机构要充分发挥对全资产类别的研究能力,做好战略和战术配置,为投资人在波动市场中提供具有绝对收益特征的多资产产品供给。这里的“绝对收益”不是说保本保收益,而是要通过大类资产配置以及多资产组合,形成具有绝对收益特征的结果。
第二个策略,提升直接投资比重,助力降低宏观杠杆率。资管行业需要加大直接投资力度,提高权益投资比例,以应对宏观杠杆率提升带来的风险,特别地,资管机构要发展覆盖各级市场的权益投资能力,灵活运用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资管产品等多种形式,加强权益型产品的开发。
近日,中国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正式起步,这对资管行业而言意义重大,为盘活我国的存量基础设施类资产提供了有力抓手。据相关测算,1981年至2018年基础固定资产投资存量总量大概是420万亿元,如果按照标准公募REITs产品发行,其将大致盘活4万亿-12万亿元资金,意味着未来或将带动20万亿-40万亿元的直接投资。其将促进地方政府降低杠杆水平,回收资金并投资于新基建领域,实际上是盘活存量、搞好增量的重要举措。由此,资管机构应该把握机遇,加强对REITs产品的研究开发。
第三个策略,在产品设计方面,应立足精准服务实体经济,特别关注产业升级。在当前的逆全球化形势下,全球产业链布局正在发生变化,中美贸易争端一方面会导致低端供应链加速向具有更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转移,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国减少对高端供应链产品的依赖。全球产业链的回流趋势会对国内部分低端产业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倒逼我国提高高新技术水平,在高端供应链上加强进口替代。因此,资管机构在制定产品投资策略时,应把握逆全球化背景下国内产业升级的机遇,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和投资。
产品业务转型要立足于国家战略方向,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具体来看,一是围绕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开发服务国家战略的各类主题产品,围绕扩大内需、产业链转型升级、补短板以及传统和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二是研究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资管产品和供应链金融产品,有效对接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三是加快开发ETF(Exchange Traded Fund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策略,服务境内外长期机构投资者的配置需求。
第四个策略,重视科技赋能,以应对低费率环境下的市场竞争。低费率环境下,资管机构既要加强产品供给能力的建设,也要重视科技赋能,推进资管业务的智能化。通过科技赋能,形成端到端、全覆盖的资产管理业务智能化体系,在营销端、投资端和运营端等各个方面降低人力成本,是资管机构应对低利率、低费率环境的重要途径。资管机构一定要具有大规模生产质量稳定产品的能力,同时必须控制成本增长,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个策略,丰富产品供给,把握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机遇。为了把握国内财富管理市场扩张带来的机遇,资产管理机构需要提供丰富的产品供给,以货架式的模式为投资人提供策略和产品选择,并为投资人提供基于各类型投资策略的资产配置解决方案,形成丰富多彩的资产管理生态。
我所在的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应该说是市场上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之一,类似的大型资产管理机构要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全产品组合能力,搭建满足客户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需求的丰富产品线。对大型资产管理机构而言,应既能够提供标准化的资管产品,也能够提供非标准化的产品,同时降低投资门槛,发挥规模效应,节约管理成本,这是全能型资管机构的标配。而对于中小型资管机构而言,更应偏重突出特色和精品度。
对资管行业监管政策的四点建议
第一,尽可能减少不同资管产品监管政策的差异性,统一监管规则以消除监管套利。
第二,鼓励保险资管公司对永续型产品、供应链金融产品、REITs和债转股产品进行投资,允许保险资管机构自行发行REITs等资产证券化创新品种。
第三,进一步提升险资投资权益类资产上限,充分发挥险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优势,同时进一步拓宽险资可投资非上市股权的行业种类。
第四,在统一监管的背景下,协调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的监管规则和其它资管产品的监管规则,在集中度、投资范围等方面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