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广电行业发展报告(四)
文章摘自《中国行业资讯大全·广电教育卷》
(五)、VR:成为广电内容的最有益补充
2016年,VR/AR技术终于成功地在媒体市场激起千层浪花,引发了市场热潮。2016年,VR产业的发展更是风生水起,国内的BAT、华为、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推进虚拟现实与互动影视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虚拟现实作为一种全新的计算机高科技交互模拟系统,不仅仅为客户提供了模拟真实体验感,同时也将为游戏、影视、医疗、教育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1、2016年VR大事 32 45669 32 14985 0 0 3430 0 0:00:13 0:00:04 0:00:09 3430件
在资本、市场与受众的多重响应下,2016年成为了VR/AR元年,虚拟现实与现实增强技术的最终到来为交互媒体提供了新的可能。
习大大G20肯定虚拟现实技术
9月3日,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出席G20工商峰会开幕式发表演讲,并提到了虚拟现实:“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日新月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将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这种变化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各国合力推动,在充分放大和加速其正面效应的同时,把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016里约奥运会:VR电视同步直播
科技与体育的“联姻”并不罕见,许多科技成果都在早期就用于体育领域,助力人类挑战运动极限,而VR也是如此。8月22日,2016里约奥运会闭幕式在马拉卡纳体育场举行。在奥运期间,央视、BBC、美国NBC、加拿大CBC等电视台纷纷推出了“VR看奥运”特别节目,VR用户们只需选好自己想看的节目,再带上头显,就可以足不出户“远赴”遥远的南美,感受竞技体育的非凡魅力。随着技术的成熟,VR将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体育行业,为观众、企业、运动员们带来全新体验与机遇。在VR全球火爆的大背景下,VR与体育结合的“星星之火”也必将呈现“燎原之势”。
国家发改委支持虚拟现实将专项建VR/AR国家工程实验
8月3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请组织申报“互联网+”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我国要建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我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建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及应用创新平台,支撑开展内容拍摄、数据建模、传感器、触觉反馈、新型显示、图像处理、环绕声、(超)高清晰度高处理性能终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测试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实现对行业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工信部牵头成立VR联盟
9月29日,由工信部牵头,HTC、歌尔声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北航虚拟现实重点研究室等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发起的又一个虚拟现实产业联盟(Industry of Virrtual Reality Alliance,IVRA)在京成立。IVRA成立后将在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的指导下从多个方面开展工作,包括建立行业标准体系、配合编制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推介VR产业基地、推荐行业应用、设立相关产业基金、推进VR人才培训等。
华为发布《面向VR业务的承载网络需求白皮书》
2016年11月,华为正式发布《面向VR业务的承载网络需求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该白皮书针对行业热门业务-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深入分析了VR对承载网的要求,并指出了承载网的未来发展路线和方向。作为业界首个系统性阐明VR承载网络需求的技术资料,白皮书有利于推动VR产业的发展。白皮书指出,大带宽、低时延、随需网络是支撑VR承载的三个重要特征。针对VR对承载网提出这三种关键需求,网络必须向低功耗、大容量、架构优化、能力开放等维度发展演进,才能支撑VR业务的快速发展。
完美幻境签约新华网VR+新闻全景报道进入新时代
12月初,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第四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作为全球领先的全景视觉影像技术品牌领导者,完美幻境受新华网邀约参加会议,双方在本次大会中正式宣布开启“VR+新闻全景报道新时代”的战略合作,将共同推进“VR+新闻”的行业应用,携手开启VR+新闻全景报道新时代。
王菲宣传VR直播演唱会与谢霆锋打造情侣档
12月30日,王菲“幻乐一场2016”演唱会由谢霆锋的数字王国、腾讯视频以及微鲸VR联手通过VR技术,共同实现全球首次360全景网上直播。情侣档合作在演艺圈已经喜闻乐见,但对于时隔4年未发声的天后来说,确实也是吸引了不少粉丝。
2、让技术应用落地,广电积极布局VR
在电视台与有线网络公司也在积极试水VR直播的同时,有线运营商也纷纷进军VR产业,希望实现电视与虚拟现实的结合。从VR应用领域来看,广电在视频方面有更加丰富、长期的经验和行业积累,拥有数亿的电视用户,且VR的传播需要占用很大的带宽,而广电恰好具备高带宽的广播通道,因此广电在VR视频行业中有巨大的先天优势。
2015年12月,新疆广电网络成立天山云TVVR工作室,随后基于广电+VR展开了VR视频、VR直播、VR频道等全方位布局。据陈长伟介绍,天山云VR工作室将发力于VR内容、VR自制、VR专区、VR频道、VR直播、VR管家、VR媒体、VR联盟、VR终端等9个领域,凭借其在广电VR领域推广中的技术实力和核心地位,成为国内第一个提供VR视频专区的广电网络运营商。
2016年4月,华数依托现有内容储备资源(影视、直播、3D等),与唯见科技合作构建VR门户,华数将主要以VR内容专区的形式嵌入到VR门户,覆盖VR主流应用端。8月,华数发布VR App及华数新一代可对VR内容进行高品质编解码智能机顶盒。华数将积极探索与设备厂家、内容制作方等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通过提供内容应用平台,实现VR生态链的切入。
2016年4月,天威视讯开展“虚拟现实+广播电视”产业化运营,以实现高清VR视频、全景视频、裸眼3D等新媒体形式的虚拟现实内容播出,为广大数字电视用户提供全新的虚拟现实体验。天威视讯组建虚拟现实播发中心,推动开通多个支持虚拟现实内容播发的直播频道。双方就虚拟现实播发整体解决方案、虚拟现实视频内容编辑与管理系统、虚拟现实内容分发平台、大数据分析推荐引擎、虚拟现实智能终端解决方案、多屏互动技术、虚拟现实云平台服务等展开产业化合作。
2016年4月,湖北广电开始全面布局VR的研发、应用、内容制作等,并作为专业化引进、研发、整合应用VR/AR技术和服务的平台和主体,研发了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广电传输技术,独立开发出专利网关,使VR业务能够立足广电网面向互联网落地运营。10月10日,湖北广电发布VR产品并正式运营。目前,武汉市内的有线电视用户可以通过湖北广电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观看和体验VR内容和业务,此业务先在武汉市网运行后,再在湖北全省范围推广。此外,为了更好地丰富VR内容和业务,湖北广电以及其下属公司威睿科技先后与鄂旅投、湖北卫视、乐视云等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依托广电网络用户、网络和平台优势,打造广电VR/AR生态圈和产业链,并将为用户带来VR视频直播、点播等应用服务。
2016年5月,吉视传媒与佳创视讯共同签订《虚拟现实广播电视产业化运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吉林省广播电视VR播控云平台”,开展VR与吉林省教育信息化项目内容合作,共同开发吉林省文化旅游VR内容资源,共同组建VR研发实验室。
2016年5月,SMG举行VR战略发布会,公布将战略投资美国JAUNT,并联手CMC华人文化旗下的微鲸科技,投资超1亿美元成立Jaunt中国公司,集合旗下多种资源建立集拍摄、后期制作以及播放的VR平台,为用户提供高质量VR内容资源。
2016年9月,歌华有线云飞视增加VR功能,宣告歌华也正式进军VR产业。与其他运营商进入VR不同的是,歌华有线立足于运营商自身丰富的内容优势,推出在虚拟的环境中,用户可以完成直播、回看、点播视频的收看,还可以实现在虚拟的环境中多人观看并进行语音互动。基于这个体系,歌华有线后续还会开发虚拟道具,增加虚拟世界的现实感,还有VR电影院、VR演唱会、直播、回看、点播等等,基于有线自己的内容,让用户体验更好。
2016年10月18日,大连天途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天途有线VR产品上线运营,这标志着大连天途率先进入VR时代。此次上线的VR产品,是在天途云APP客户端中开辟VR专区,用户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安装天途云APP,除了能在手机上收看天途有线的直播电视频道和点播大片,还可以进入VR专区,选择欣赏VR视频。首批上线的VR视频数量约2000部,每月更新约100部,内容涵盖影视、娱乐、旅游、体育、演唱会等各种类型,内容数量居全国同行业首位。用户只需要配置一副VR眼镜,就可以体验VR带来的虚拟空间的奇妙体验了。今后,天途有线还将继续开发机顶盒端VR视频、VR游戏以及AR技术等,并引进VR拍摄制作系统,为用户以及各行各业提供全方位的虚拟现实服务。
在行业专家看来,作为有线运营商现在进入VR领域,做技术储备是好事,但这个行业还需3-5年去观察,真正要发展起来,仍需大量资金、人才等要素的长期投入才可以。
虽然虚拟现实技术在日常生活中还未普及,但它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电子学、传感器、计算机图形学、智能控制、心理学等,对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3、VR面临四大挑战
据预测,2016中国VR硬件市场规模近21亿元,逾半数中国游戏玩家对虚拟现实感兴趣,约30%愿意花1389元人民币购买虚拟现实设备。目前中国有逾3000家虚拟现实网吧和体验店,用户花上56元人民币就可以玩30分钟游戏,体验奇妙的虚拟现实体验。近一年来,国内涉及VR产业的投资不少于145例,涉及金额44.34亿元。VR消费市场的发展十分迅猛。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国内VR的发展也遇到盲目投资、标准缺失、内容还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国内厂商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首先,VR在盲目投资过热后遭遇资本寒冬。从去年年底开始,从巨头到众多创业公司都纷纷投入到VR之中。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VR行业融资总规模达8.16亿元,共有18家创业公司获得融资。实际上VR产业仍很脆弱,一窝蜂拥入的企业基本都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和赢利模式,只能靠融资供血。逐利的资本在看不到赢利前景时并不可能持续输血,所谓寒冬转眼即至,今年二季度新获得融资的创业公司仅5家。失去了资本的支持,无法实现自我造血的众多VR公司日子自然就不好过了。
其次,VR标准依然严重缺失。目前VR还处于发展初期,没有形成产业生态,内容制作、交互方式、硬件规格还在不断演进当中,VR标准的制定并不易。主要表现在:1、VR标准不一定能够满足不同用户体验的最低要求。但是VR头盔标准需求非常急迫,甚至一些非专业人员也想做VR头盔标准。2、VR技术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各个厂商空间定位技术方案不一样,很难去制定硬件规格。3、VR标准技术指标的科学性也是一大挑战。目前对于标准中明确的技术指标,需要通过试验研究的方式,反复论证指标是否科学,技术指标需要在规范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兼顾市场的实际情况。4、VR标准的制定只是开始,还需要执行、应用推广,以及标准应用的质量保障。标准发挥最大的作用在于应用,只有标准的严格执行,应用在实处,才能保障产业健康发展。所以光有标准是不够的,只有得到落实并且能够有质量地执行,标准才有现实的意义。
再次,VR普及的最大痛点是内容资源太贫乏。内容贫乏的主要原因不是人才也不是IP和创作,而是受制于过高的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外VR内容以成人内容和游戏为主的原因,而在国外,成人内容不可能获批,内容更加匮乏。过高的成本和较小的用户群,使得投资内容生产的风险高企,反过来又制约了内容生产的积极性,陷入了恶性循环。国内VR内容生产的短板,可能还需要等到更廉价的硬件和更简单的应用问世之后才能真正解决。
最后,国内厂商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不足。国内的VR公司普遍存在着一个致命瓶颈:缺乏核心技术。有专家直言现在国内VR企业“底层设备是国外的,国内创业公司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只是做个壳,所以成本高昂”。所谓的技术开发,主要是外观设计和适配,技术含量低,在市场竞争没有优势。以暴风魔镜为例,两三百元左右的暴风魔镜,在用户体验上远不如Oculus这类高端设备,但同时也没有和华强北百元低端设备拉开明显距离。虽然销售出去了不少产品,但并没有确定领导地位,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
尽管如此,分析人士表示,资本布局从硬件市场延伸到内容技术需要一个过程,VR产业链及周边领域也会在这轮科技革命中迎来利好,特别会在2017年得以体现。在一些投资者看来,VR这场好戏才刚刚开始。
(六)、云计算和大数据助力广电发展
数字时代,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众多变化,任何行业和企业都不能固守传统的运作方式,在大数据的冲击下,选择一条正确且有效的路径对商业传播来说意义更为重大。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数博会上明确指出,要把以大数据新业态代表的创新理念和传统行业长期孕育的工匠精神相结合,使新旧动能融合发展。对于广电等到来说,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有效的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来变革中国广电现有的生产模式,从而推动和促进行业的转型,催生适合当前技术与经济发展趋势,是当务之急。
2016年,广电行业积极研发和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的关键技术,加快向融合媒体转型步伐,做了很多的有益尝试,抢滩云计算、大数据市场红利。
1、广电在云计算、大数据上的重要举措
云计算并不是单纯的技术概念,而是融合了运营理念、业务支撑理念的大概念,云平台是吸收云计算的思维方式,站在运营视角去分解业务系统,以成熟的SOA架构方法,发掘出“原子服务”,再通过灵活的服务能力组合,提供出支持各种业务服务的技术系统。构建广电视频服务云平台,应以广电机构的内容服务积累优势与云平台日渐成熟的技术形成互补,构建面向广电行业提供内容生产服务、内容应用服务、内容分发服务的视频服务云平台;促进广电互联互通,形成规模效应,促进多屏互劢、OTT等业务形态快速开展,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提高广电与互联网视频服务商和通信运营商竞争能力。
2016年5月18日,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理事长何宗就在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城市电视台技术年会、城市电视台技术协会第28届年会上,对中国城市台实践大数据提出了6点建议:(1)、现有技术平台加强数据可视化呈现; (2)、现有技术平台封装数据交互接口; (3)、通过新媒体广泛搜集用户行为数据;(4)、规划构建应用媒体大数据服务平台;(5)、以频道与栏目为主体尝试大数据应用;(6)、通过媒体大数据实现媒体精准服务。
5月31日,四川省大数据发展研究会在成都正式成立。该研究会将启动建设四川大数据交易中心,以推动四川省大数据产业的融合发展。除建设大数据交易中心外,该研究会还将着力于研究部署四川大数据公共云平台建设,建设四川大数据专家库,研究制定大数据标准化建设等工作,将起到整合行业资源、建立公共平台和标准的作用,成为连接政府部门与大数据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6月16日,贵州广电网络刚刚召开数据业务推介会,指出贵州广电网络在发展数据业务上具有覆盖面广、全程全网、可管可控的先天优势。贵州广电将结合实际制定了“全媒体服务、全方位覆盖、全业态呈现”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全面探索数据业务发展的新模式,并推出了互联网接入、链路出租、视讯服务等数据业务产品体系。
6月20日,陕西广电网络发布公告表示联合两家公司及一家科研院所,拟出资510万元投资成立社区大数据公司。据了解,社区大数据公司成立之后,将为陕西省社区大数据服务提供规划设计、大数据云服务、智慧应用服务、一卡通及其他一体化服务,同时为上述业务提供运行维护服务支撑。这是继联合西北四省成立广电联盟、与光环新网合作成立云服务公司后,陕西广电网络在大数据领域的又一次发力,是广电网络探索智慧城市及大数据运营的有益尝。
10月18日,为了加强传统媒体对大数据的资源整合与利益共享,深圳广电集团联合全国多家广电单位共同发起大数据融媒体发展联盟。深圳广电集团、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多家单位作为联盟发起成员单位正式缔结了协约,未来将在媒体融合、数据应用等层面开展广泛深入合作。
10月31日下午,四川全媒体云传播平台(简称云平台)发布仪式暨泸州电视台新媒体产品发布会在泸州成功举行。四川全媒体云传播平台是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四川广播电视台的新媒体平台及运营机构)面向全省广电系统推出的新媒体一体化云服务平台,可以有效提升广电新媒体视频内容的传播时效性,实现新闻媒资共享,内外宣统一同步,传播影响力指数级扩大的效果。据介绍,四川全媒体云传播平台的核心是“一库两平台三机制”。“一库”是以四川电视台媒资库和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新媒体资源库为基础的四川广电云媒资库。“两平台”指内外宣互动传播平台和全媒体公共服务平台。“三机制”则包括开放合作机制、联合运营机制、资源共享机制。
2、云计算成视频直播关键技术
随着碎片化娱乐和低头玩手机成为潮流,以及智能终端、WiFi、4G等技术的普及,直播正引领移动社交新一轮发展,成为继微博、微信之后最具市场前景的媒介形式。今天,视频直播行业已逐渐成为互联网领域的热门话题,无论是创业者还是谋求转型的企业都想要分近百亿直播市场的一碗羹。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日。为庆祝这一伟大时刻,央视网创新推出10小时移动远程多点连线互动直播报道《道路:回望1921。前线记者拿着安装了移动直播台APP的智能手机,兵分12路带领观众走进12个历史关键地点,以移动直播台APP来完成现场的拍摄、编码、封包、推流、传输等环节,全面回望党的95年光辉历程。此次,央视网使用新的技术手段生动地讲好党的故事,将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参与和互动。截至7月1日直播结束,CNTV多终端视频收视达768万次、时长238万小时,直播最高同时在线1.7万人。
在视频直播行业的新力量不断涌现的今天,互动直播中也存在着诸多技术痛点,例如:如何平行扩展满足超大规模同时在线,如何在网络质量、终端设备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实现流控策略。此外,像网络延时、画质不清晰、突发流量管理、互动功能等也是视频直播需要解决的难题。从某种程度上说,掌握云计算和视频云的优势,是迎战直播混战最有力的武器。而广电则在这上面拥有先天的资源和技术优势。
目前,广电云平台是资源大集合的载体,通过整合新闻资源和节目内容,整合第三方版权方资源和内容,构建出一个统一的媒资数据库,服务于广电媒体的内容生产、产品加工、多平台分发和版权经营,广电媒体可以通过IPTV、手机、网站等多终端向全省用户提供服务。在这样的模式下,广电媒体将形成一条合作共赢的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的各合作方依托云平台共同开展线下内容运营、版权运营、活动运营、广告运营和电子商务等多种互动营销活动,利益相关,同进共退,逐渐形成产业化发展。
3、大数据对有线运营商的重大意义
据有关专家披露,目前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可达1500亿元,未来5年将进入“加速期”,到2020年将达到8000亿元的规模,实现几何级增长。对于传统有线运营商来说,对大数据开发与应用意义重大,有线电视运营商融入大数据时代是其必然选择。
首先,大量的数据背后隐藏着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喜好等有价值的信息,广电通过发掘这些信息,找到更符合用户兴趣和习惯的产品和服务,有的放矢地对受众进行定制化服务,让受众真正为内容商品买单,从而实现在付费电视市场中的经营和获利。
其次,有线电视运营商在大力开发基于数字电视基础之上的视频点播之外,还在大力开展电子政务、银行支付、民生信息、电视通话、宽带接入、家庭智能化等多种新业务,满足政府、家庭及个人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一机多能。这种多业务捆绑的运营模式必须建立在大数据消费者使用行为的数据研究基础之上。
最后,是来自市场激烈竞争的需求。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IPTV和OTT,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获知用户的收视场景、收视习惯及收视喜好,从而向用户进行精准性的内容、广告及应用推荐。
因此,有线电视运营商也必须深入分析数字电视用户的媒介接触习惯和使用行为,获取有效和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有线电视运营商的运营提供更加坚实的数据保障和研究。
(七)、人工智能:广电发展新方向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它将提升用户的生活品质和体验。它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致力于用机器实现所有目前需要借助人类指挥才能实现的任务。
据了解,目前国内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已成功解决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课题,并开始运用到影视、导航等多个领域。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说:“当用户想看什么节目、了解天气及交通状况时,人工智能不仅可以理解用户需求,而且可以主动满足用户需求。人工智能技术和内容直播平台结合在一起,将为行业带来变革。”在他看来,广电+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运用的一个突破口。
2016年,人工智能与广电行业开始“对话”,广电行业迎来了“智能生态元年”。
2月6日,安徽广电主办的全球华人机器人春节联欢晚会登陆各大网络平台,首次将机器人“专场”带到文化影视领域,全部节目由机器人完成,是探索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成为信息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一次突破。
7月28日,长虹首推——CHiQ人工智能电视,作为全球首款具有自适应能力、自学习能力、自进化能力的人工智能电视,使其在音视频、教育、新闻等方面实现人工智能三大要素——认知、决策、反馈。可以预计,人工智能将在人们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月10日,“广电+车联网”项目首款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广电车盒子在北京正式对外发布,并在福州先行先试,标志着“广电+车联网”项目人工智能终端实现了零的突破。
12月21日,中信国安广视与百度联合发布国内首款“广电+人工智能”机顶盒产品“G-1”。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植入,新的机顶盒具备语音搜索、控制和预约提醒等多项功能,用户通过语音即可享受查找影片、天气、开关机、预约节目等智慧服务。据介绍,中信国安先后投资江苏有线、湖北有线、安徽有线、河北有线、河南有线等十多个有线电视项目,覆盖用户规模达5000余万,这意味着今后大约有5000万用户有机会“先智能起来”。双方将首次在全国大范围推广电视智能多屏互动技术,普及“广电+人工智能”工程,实现人工智能由小众向大众推广覆盖。
在行业人士看来,人工智能在当前广电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环境下,与广电业务实现进一步融合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的广电系统发展诉求下,人工智能未来将在云计算技术、非关系型数据库、协议制定、移动互联以及信息安全等多个主要角度进行进一步的技术探索,从而尽快实现广播电视网络的革新。
(八)、加速惠民工程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长效机制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广播电视业发展,相关部门的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新的科技应用技术推广取得了成效,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广电总局加速直播卫星“户户通”等惠民工程的推进,各级广电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推进工程实施,参与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保证广播电视长期通、优质通。
数据显示,在全国3117座大功率电视发射台和330座调频广播发射台进行数字化改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实现中央数字电视节目和数字音频广播节目无线覆盖。目前,我国建立了全球用户规模最大、可管可控的直播卫星集成播出平台,截至2016年10月10日,我国直播卫星用户总数突破1亿户。其中,村村通用户超过1632万户,户户通用户超过8376万户。有效解决了有线网络未通达地区广播电视户户通问题,并在火车、轮船、飞机上开展了应用试验。
1、“户户通”各地进展
2016年,各地政府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工作。各地广播电视机构通过有线、无线、卫星三种覆盖方式,基本建立起城乡统筹、覆盖广泛的网络体系。
5月,重庆市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全市广播电视农村直播卫星村村通用户达114.2万户,户户通用户达50万户。
6月,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多种举措推进全省“户户通”工程建设。通过定期向地方政府领导通报当地“户户通”建设进度及配套资金落实情况,督促各地政府发挥主体作用,推进“户户通”建设。
7月-9月,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验收督察组对全区26个旗、县、市(区)的49个村102户广播电视户户通用户接收终端进行了实地验收。验收结果显示,工程总体建设情况良好,终端设备安装规范,用户使用便捷。各地均保质保量完成了设备的安装开通工作,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工程建设和用户信息管理制度,并初步建立了售后服务体系,保障了当地群众听上看上、听好看好广播电视。
11月,重庆市政府印发《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覆盖接收、充分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着力构建全市应急广播体系、大力提升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引导培育个性化市场服务和深入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六大主要任务。明确到2020年基本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广播电视内容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形成更加多元化的广播电视节目供给保障体系,长效机制更加完善。
11月,广东省政府在《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要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三种技术覆盖方式,加快推进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构建覆盖城乡、服务到户的新型广播电视覆盖服务体系。
2、加强直播卫星设备市场监管
自直播卫星开启市场销售模式以来,用户数量一直保持快速上涨,总局与违规操作的中九地下市场的“斗争”也从未停止。
2016年0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在广播电视村村通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水平、提质增效,实现由粗放式覆盖向精细化入户服务升级,由模拟信号覆盖向数字化清晰接收升级,由传统视听服务向多层次多方式多业态服务升级。《通知》明确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功能完备、服务到户的新型广播电视覆盖服务体系。
在明确的政策指引下,广电总局也在通过各种手段规范直播卫星零售市场。
在此之前,为遏制直播卫星违规“免定位”设备蔓延,维护市场正常秩序,2016年1月,广电总局卫星直播中心发文要求各机顶盒生产企业进一步规范直播卫星机顶盒生产管理工作。一、规范生产文件管理。2016年1月21日正式启动生产文件防篡改机制,以确保生产文件格式规范、内容真实、上报及时。自1月21日零时起,不再接收未经加密处理的生产文件,相关机顶盒将无法开户、开通。二、按新签名软件组织生产。使用旧定位模块签名软件并已取得有效入网认定证书(发证日期为2015年12月30日之前)的直播卫星户户通机顶盒生产企业,须在2016年1月20日前向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广播电视检测中心书面提交机顶盒软件回归测试申请,逾期未提交测试申请的,其使用旧签名软件的机顶盒将无法获得授权开通。
2016年9月,广电总局科技司发布[2016]378号通知,将于2016年9月15日停止播出中星6A卫星上的中央2、7、10、11、12、15标清清流信号。通知中表示,关停中星6A卫星10A转发器上的中央2、7、10、11、12、15标清清流信号后,相关单位需转为接收中星6B卫星S7转发器上的相同内容信号。
随着清流节目的逐步缩减,最早一批村村通用户已在向户户通迁移。而二代机的用户们经历了NDS卡加密、无数次地空中升级和如今的gps定位,也已洗尽铅华。但市场上还是有部分所谓免定位机器在市场上流通。对此,总局一方面通过空中升级,打击市场上违规机顶盒;另一方面,规范终端生产规范,试图彻底解决户户通免定位机顶盒扰乱市场的现状。
12月29日,广电总局科技司召开新一代卫星直播广播电视技术系统推进工作企业通气会。王效杰司长指出,新一代卫星直播广播电视技术系统过渡是落实中央要求巩固主流媒体阵地的重要举措,是广播电视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直播卫星提升服务内容和质量的迫切需要。
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自2011年启动实施以来,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全国各地采取整省推进与市场零售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贯穿中央、省、地市、县及乡镇的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直播卫星户户通用户规模持续快速扩大。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的顺利推进,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收听收看高质量广播电视节目的难题,极大提高了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扩大了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在农村地区的辐射力、影响力,有力占领并巩固了农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于创新和完善城乡广播电视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引领现代文化传播、促进文化和信息消费、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3、新版本直播卫星机顶盒生产细则出台
为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要求,进一步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规范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0号)、《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56号)规定,以及《质检总局关于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的意见》(国质检监〔2015〕364号)精神,质检总局新制定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通则》、并对60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不含食品相关产品)进行了修订,现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通则》和修订后的60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予以公布,自2016年10月30日起实施。自实施之日起,原公布实施细则及修订单失效。请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认真贯彻实施,依法加强对发证产品和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
据了解,本次新细则的规定中,对于新产品的申请书没有大的变化,但现场核查变化较大。要求凡是安排在10月30日之后的现场审核均按照新细则执行。
4、直播卫星或增开机广告,市场化进程提速
广电总局卫星直播管理中心近年来一直在推动直播卫星的市场化进程,对于直播卫星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的摸索之中。在4月21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稳妥开展直播卫星除基本公共服务节目外其他增值服务的市场化运营试点,这一重任就落在了广电总局卫星直播管理中心的肩上。
5月6日0:00,直播卫星户户通在新标准机顶盒范围更新开机画面。据介绍,首次更新的开机画面图共三张,分别是直播卫星户户通的宣传海报、与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合作栏目《三农视窗》的宣传海报,以及森林防火的公益广告。此次开机画面更新,正是为下一步开展市场化运营,提供直播卫星开机广告服务所做的准备工作。卫星管理中心不再拘泥于高清、费频道等内容手段,而是真正从市场的角度设计未来直播卫星的全商业模式,这将从另一个方向为直播卫星提供可能。
另外,卫星直播管理中心已经在移动卫星接收领域布局多年。目前,已有2万余艘远洋轮船和渔船安装了直播卫星移动接收系统,解决了广大海上作业的轮船、渔船收看电视的需要。未来,直播卫星在继续扩大运营工具覆盖的同时,也有可能将拓展针对个人用户移动收视需求的服务产品。
同时,搭载智能化操作系统,采用全高清标准的四代机顶盒将于2017年4月正式推出市场,逐步对已有市场进行换代升级。相信随着高清智能机顶盒进入市场,直播卫星的商业化运营也将全面铺开。
今天,直播卫星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地区群众接收广播电视的主要方式。同时,我国无线广播电视覆盖进入模拟向数字过渡期,中央无线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全面实施,初步形成了有线、无线、卫星互为补充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