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周年 | 一束光,去拥抱另一束光

常识 常识 2022-07-31


-常识十周年-


一束光,去拥抱另一束光

常识编辑部


图为常识过刊合影


2010到2020,有点意外,《常识》十岁了!


“1月13日,我们迎向这天的阳光,在中国西部四川大学的校园内,我们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份介于报纸与杂志之间的报刊,中国高校万千报刊中的一份,他的前途未卜,他嗷嗷待哺,却不知可否顺利成长。”十年前,发刊词《向常识致敬》里这样说。那时,新生《常识》的力量让人为之一震,一群大学生追求常识和阳光的激情,让人相信未来;十年后,《常识》已经算是中国高校最为出色的学生新闻实践平台了,很庆幸,这股年轻的力量,还在,再读《常识》,依然让人澎湃如昨。





1、本刊是一份仅供发声的平台。


2、本刊为一本公益时事刊物。


3、本刊风格严肃活泼,重在活泼。


4、本刊立足校园,眼光偶尔触及世界。


5、本刊发文,坚持‘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的原则。


6、本刊倡导用扬弃的态度来解读书本,获取新知,武装头脑。


7、本刊根植于思考,脱胎于批判,用独立视角考量一切,秉持理性基准。






十年间,太多的报道让人拍案,以致在经互联网反复“洗稿”后,竟无人相信文章出自一群在读大学生。王红、姜飞、冯川、王东杰、邱晓林、范美忠、冉云飞、宋石男、林达、土家野夫、谌洪果……每一次《常识》专访出炉,必定成为热议的话题;川大凶杀案特刊、川大同性恋群体调查、学代会调查、全国高校创新学院调查、乐山尘肺病调查、四川结石宝宝调查、校园四六级代考调查、校园黑车背后调查、川大宽带高收费调查、校园食堂中毒事件调查、川大送信老人背后、大凉山麻风病村调查……每一期的《常识》调查沉甸甸的分量,注定了一次次的洛阳纸贵;留学生看朝鲜、英国的高校学生选举、为什么出国后反而成“小粉红”、日本核辐射的舆论场、战火下的国度……每一期的“世说”,留学生们从海外写回观察,让《常识》读者惊叹,外面的世界原来有如此多的不同;1979年轰动一时川大《锦江》杂志的故事、大跃进时期的川大故事、成都民间诗刊《野草》的故事……每一期的《常识》史料挖掘,总能成为不少毕业生日后的毕业论文素材……


因为内容的精彩,《历史深处的忧虑》作者林达,在阅读过《常识》后,不仅接受了《常识》专访(这也是林达唯一一次的国内专访),之后还特意从美国写来一封邮件。林达说,“手头这本四川大学的学生刊物,让我相信,中国的大学生,一点不比美国差,中国的学生刊物,也有能力可以活100年”。在这个饱经沧桑却又飞速变迁的国家,一百年不敢当,但百年的十分之一,令人欣喜的是,已经成为现实。


2020年新年第一天,《常识》在成都举办了十周年聚会,让“十年梦”走进现实的“常识人”首次聚首。创办人@埂上插秧在现场说,《常识》曾经有三个“小目标”,一是打造一个自由但专业的学生新闻实践平台,启蒙自我;二是让一些立志学新闻的学子会因这份刊物而选择川大;三是能有一个十周年。三生有幸,在完全依靠在校学生努力的情况下,三个小目标竟一一实现。





我们这十年


但实现这小小的愿望,着实不易。


回望十年前,当一群川大学生聚集起来,决定睁开眼,用常识的眼光重新打量身处的这个时代时,风险也随之而来。


选题太过先锋,被“善意提醒”已是常态;首任主编因此险些肄业;无官方身份,无法申报校园社团的公开活动,更没有任何校方经费的支援,没有保研加分;自身方面,没有固定经费,数年间依靠师生小额捐赠、售卖旧书和媒体转载稿费运作;每一届主编都会因制作而心力憔悴、崩溃数次,乃至尝试放弃……


幸运的是,主编们终究还是坚持了下来。异常艰难的过程中,《常识》也得到了众多眷顾。校内外的师生们是他最忠实的读者,还包括不少传媒记者、企业家、公务员;不少老师们对他爱护有加,不仅为内容出力,更对成员关怀备至;一些名人受访者们也在听闻是学生后,不仅专门抽出时间欣然接受采访,更是为刊物发展提供资源;也有知名媒体的主编,在一次讲座后接触到《常识》,为成员们的新闻热情感动,当场以100元每本的价格买下了带去的所有刊物以示支持,并邀请成员前往实习……


于《常识》而言,点点滴滴,莫敢相忘。



十周年沙龙剪影


十周年的第一场活动,@埂上插秧说,“愿星火常在,在如今这个新闻业凋零的年代,身处校园的《常识》,就像是给还有志于此的孩子的一点点光,夜越黑,这星星之光方弥显珍贵”。


也正是因为这点微弱的光,十年间,岁月让不同代际成员早已互不相识,但“独立”“理性”“追求常识”的创始理念,竟然奇迹地得到延续。


也正是因为这点微弱的光,天南地北的年轻人在此相聚,就像一束束穿过云层的光,找到彼此并拥抱另一簇光,熹微之光汇聚,烛照一片小天地。而当光束散开,又落在中国传媒业各处,成为漫天星光。


十年前的创刊词里说,“我们倾心于阳光,在阳光下,我们总能用常识的放大镜去点燃许多东西”。是的,光线被遮蔽之处,理性和善就难以生长。这便是为什么我们不遗余力去守护这点光。


我们相信,光明前进一寸,黑暗便后退一分。而每一个人,都可以点亮自己,只要勇气尚存。


《常识》诸君,十周年快乐。


《常识》是我们共同的光,愿这点光,一直都在。



再次衷心的感谢

一直以各种方式支持常识报刊亭的

读者、老师、媒体、

以及各界人士


 常识地图

【周年】

相关稿件

  1. 九周年 | 我们平凡的肉身

  2. 八周年 | 十字路口的年轻人

  3.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4. 六周年 | 听故事长大的少年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