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变人形》盛大开演!“难道我们今天不应该看一出这样的戏吗?”


今明两晚,刚刚结束北京站的

舞台剧《活动变人形》

就要在广州大剧院与羊城观众见面



这部作品被誉为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的长篇小说之一

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缩影



此前在北京上演收获好评如潮

详见:

舞台剧《活动变人形》震撼首演:

一部“有记忆的小说”首次被搬上舞台



舞台剧《活动变人形》除了在观众中收获好评,业内的专家们也给出了专业的点评。


精彩点评


欧阳逸冰 ➤ 中演集团选择《活动变人形》这部作品把它搬上舞台是非常有眼光的,因为这是真正的文学。我们把一部真正的文学搬上舞台,可以说是功德无量。”

阎晶明➤ “凡是先锋剧、现代剧难免有沉闷的一面。那就是说我有没有信心找见我自己的目标观众,我这不是给全十四亿人看的,我就是给我固定的目标观众看。如果你有这个自信,我觉得沉闷就不是问题。沉闷是深度必须要带出的代价。”

邓凯➤ “在现在这么一个浮躁的年代里,我们需要这样一场“噩梦”,需要慢慢的慢下来,来反思一下我们人性中哪些东西是我们应该抛弃的,又有哪些是应该坚守的。”

宋宝珍➤ “主创人员对《活动变人形》这个剧的处理,使得活动在其中的人们的灵魂和肉体、欲望和绝望、理想与现实、自我与他者像炸裂后的炮竹碎屑一样散落了一地。”

阎晶明➤ “这部作品展现出的另外一个深意,就是在强大的传统面前,开始出现的那些所谓的叛逆,通常都是失败者。而且,更多的时候他是个笑料。”

陈彦➤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相关联的人,有时完全是“好心好意”地想通过自己的引力去改变别人的运行轨道,但最后常常是让别人把自己的轨道改变了。这种“潮汐”之间的撕裂、拉拽,就是历史、文化、传统、以及观念等并非“非黑即白”的东西。它是网状结构的复合体,有时很难清晰地理出头绪。


也许我们都在扮演着非常残酷的想改变别人而终被人改变的角色而不自知,我们所享受的改变他人,有时恰是他人的痛点,这是最悲惨的事情。许多人生和家庭,都在重复着这种悲剧。这个戏的意味在这些地方尤其发人深思。”





8月21日上午,人民艺术家王蒙小说改编舞台剧《活动变人形》剧目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王蒙夫人单三娅女士、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 作家陈彦、中国作协党组书记 副主席阎晶明、国家京剧院原院长 一级演出监督宋官林、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马也、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聂震宁、中国儿艺原院长 一级编剧欧阳逸冰、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 高级编审刘玉琴、中国文化报副主编赵忱、光明日报评论部主任邓凯,以及中演院线执行董事 总经理张利、舞台剧《活动变人形》导演李伯男、舞台剧《活动变人形》制作人陈睿、徐娟娟共同参与了本次研讨会。


文学界与艺术界人士因全新创排首登话剧舞台的《活动变人形》齐聚一堂,就剧目的改编和首演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含金量极高的对谈。



一场含金量极高的研讨会

一场文化的盛会

舞台剧《活动变人形》自创排初期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1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盛大首演更是让“人民艺术家”王蒙先生本人和文学界、戏剧界、包括舞台艺术界方方面面的专家、领导在同一个时间相聚在了一起。担任研讨会主持的国家京剧院原院长、一级演出监督宋官林说:首演日像是一场文化的节日、一场文化的盛会。


中演院线执行董事、总经理张利首先感谢在场所有专家领导的参会并介绍了项目的基本情况,他表示立项初期王蒙先生亲自推荐了这部作品《活动变人形》,王蒙先生认为这部作品最能代表中国知识分子的历程,包括中国社会的一个变迁,同时也是他本人的思考。作为出品和主办单位,非常希望通过这次会议,收获专家们的真知灼见。王蒙夫人单三娅女士也现场传达了王蒙先生本人在看过首演之后给出的几条细致入微的宝贵建议。随后,到场的各界专家各抒己见,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分享了各自的观演感受及意见。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宝珍在观演后感慨良多,她说,将王蒙先生的小说改编成了这样一台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舞台剧面向大众进行演出,是能够带给观众很多思想启示的。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阎晶明也表示,这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作品,从戏剧形式上来说,这部剧也是十分成熟的,它在从文本到戏剧的二度创作的过程中有自己的超越和创造,是一部全新的作品和一次成功的制作。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马也与大家分享了他看过首演后的最突出的感受:“很新奇很新鲜。尽管相当残酷,却是如今时代背景下的一股清流。”光明日报评论部主任邓凯坦言这部剧是他近年来看的最好的一部话剧。充满了悲悯情怀,看过后会让人对人生多出一层理解。中国文化报副主编赵忱也感慨地说,这部戏看完之后解除了之前所有的不放心跟顾虑。“整台戏让我觉得出手不凡,比想象的还要好。难道我们今天不应该看一出这样的戏吗?”



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高级编审刘玉琴认为,这部作品从选材到主题的确立都有它独到且长远的思考,这在舞台作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是另一种很独特的存在。它从东、西方文化的冲撞和融合的角度审视了知识分子、甚至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命运。它的体质是丰厚的,面相是比较宽阔的,是很有价值的。

 

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陈彦更是高度评价了这部原创剧目:这个戏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冰山之上与冰山之下都还存在着那些东西。文化与文明水土相符了,那就是和谐享受,否则就是相互折磨。这个戏在这方面给了很多思辨的东西,也给了很多需要我们思变的东西。


文学经典向戏剧精品过渡的

又一次重要尝试


近年来,舞台艺术工作者逐渐把目光聚焦在有着深厚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文学作品上,先后有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路遥《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白鹿原》、阿来《尘埃落定》被成功改编后推上话剧舞台,话剧重回文学传统,找到精神内核。而此次对王蒙先生这部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的长篇小说之一的《活动变人形》的成功改编,也是文学经典向戏剧精品过渡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贡献。

 

中国儿艺原院长、一级编剧欧阳逸冰在分享中特别提出了这一主题。他说,中国话剧要想走向更高的品味,走向更高的阶段,真正成为艺术,就必须要和文学有更深刻的结合。这是一种自觉,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信号。此次舞台剧《活动变人形》的首演就是这信号里的最强的一个信号。为此我们应该非常高兴,为话剧文学的发展感到庆幸。
 
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高级编审刘玉琴看过首演后认为原著文本中所提供的戏剧基础被有效的艺术舞台进行阐释和放大,上中下三层舞台设计简便灵活,跟人物剧情年代氛围十分贴近。再加上如古评书、经韵、经纬方言等等不同艺术元素的运用,让舞台生动灵活。从优秀文本向优秀艺术品的转化,《活动变人形》提供了一个比较有意义的案例。


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作家陈彦的“珍珠项链”的观点更是引得在坐专家一致赞同:“从总体性上讲,由意识流小说的“满盘珍珠”状态,进入到戏剧的“珍珠项链”状态,这部戏在结构上是花了大功夫的。” 他说,这部戏能让人坐得住,并且能引人入胜,甚或高潮迭起,让我们眼看着剧中人的性格在成长、在转变、甚至裂变、倒错,那些不可忽视的细节所铺陈开的内在的戏剧张力,几乎无处不在,很不容易,因此这部戏就具有了一种很特别的吸引力。
 
最后,谈到文学经典向戏剧精品的过渡,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马也认为其间的地带相当宽泛、空间相当巨大,用武之地很多。他希望舞台之上那些关于人性的闪光的东西、打动人的,勾魂摄魄的、拉伤你的,让你流泪的,还可以再多一点。


把一部真正的文学搬上舞台

可以说是功德无量


一部35年前的小说,说着一些上世纪40年代的旧事,为什么今天的我们还要花这么大功夫将它搬上话剧舞台?在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研讨会上在座的专家观点及其一致。

中国儿艺原院长、一级编剧欧阳逸冰就从剧中的主角倪吾诚身上看到了这部作品的现代价值:“倪吾诚”是知识分子所刻画的知识分子画廊里最后的一位。倪吾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但倪吾诚这样的灵魂,这样的人物没有消失。这就是我们今天演《活动变人形》的意义。我们还要从这部剧里看到人和人沟通的巨大的障碍,这样对观众审视自己的生活是有价值的。
 
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高级编审刘玉琴说,这部话剧为现在的观众提供了一种很到位的、也很清晰的过去与现在对比的视角,以及知识分子如何审视自身的视角、包括如何审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虽然故事年代久远,但是可以打开我们思考的空间去了解历史,珍惜当下,对未来抱有更美好的希望,这是尤其积极的方面。
 

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陈彦认为这部戏里有很多与当下现实的对应关系。所对应的物件可能与过去三四十年代不同了,对应的语言系统也不相同了,有些表述我们今天可能叫“躺平”“佛系”“内卷”,而那个时候不这样叫而已,其内在实质的对应关系仍然存在着。这既是小说的文学力量,也是戏剧的文学力量,同时也是导演、舞美、演员二度创造力量的合力迸发。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阎晶明做压轴式发言,他说,倪吾诚所代表的现代文明在当时来看已经是一种超前,是非常值得珍惜的。但是他又是非常脆弱的,因为在巨大的现实,和他不相容的现实面前,他不过是个泡沫。鲁迅说过,在新旧文明冲突的初期,肯定是牺牲者“自己抗住黑暗的闸门,放那些年轻的人到光明宽阔的地方去,从此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到。倪吾诚甚至不能算是这一段特殊过渡时期的牺牲者,他是个牺牲品。但他也同样有他的价值。至于什么价值,这就需要观众自己通过文本,通过话剧自己去寻找了。
 


此次研讨会不论从参会人员的丰富性还是从话题的深度来看,都可谓是文化艺术界的一次盛会。在听取了现场专家、领导精彩的发言后,李伯男导演也坦言“排这个戏收获太大了。” 中演院线执行董事、总经理张利再次感谢在场专家们所提出的宝贵意见,“这部作品也是刚刚出生,仅仅走出了第一步,未来还需要不断的打磨。我们会根据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进行总结和梳理,让这部作品在未来能够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 共同期待首轮巡演后舞台剧《活动变人形》能够引发出社会各界更大范围的讨论,把“中国原创戏剧”打磨出更多熠熠发光的精品。


1994年02期的《中国作家》里

刊登了王蒙的《在小绒线胡同》记载了他的胡同印象

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

讲述的正是生活在胡同中倪吾诚一家的故事

今晚,经典文学形象将在舞台之上重生

在演出前,送上一段北京胡同印记短片

让我们随着片子一同穿过历史长河

去看隧道那端的悲凉与喜乐

透过远去的时代,映照我们的前路


8月28-29日

来广州大剧院·歌剧厅

透过缓缓拉开的倪家大门

感受不一样的“活动变人形”


*摄影摄像:夏冬 陈晓斌
*视频剪辑:夏冬

*扩展阅读:
吵架,痛苦,逃;文明,眼泪,变!
从好书到好戏,“活动变人形”将再次华丽变身
今日开票!王蒙先生也来为这部舞台剧打CALL
生活·戏剧·温方伊·戏剧·生活
他们生长在一块“羊㞎㞎蛋,上脚搓”的土地上……
一个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事可做的人是多么羞愧啊……
如果可以,我选择原谅童年所经历的一切
《活动变人形》导演李伯男:文艺作品关注的永远是“人”
王蒙登台谢幕向观众“致歉”,愿这样的噩梦一去不复返
舞台剧《活动变人形》震撼首演:一部“有记忆的小说”首次被搬上舞台
看这些生动鲜活的人,从《活动变人形》中走来!


广州艺术季2021王蒙同名小说改编

舞台剧《活动变人形》

广州大剧院 歌剧厅

2021年8月28-29日

周六19:30 ,周日14:30/19:30惠民价:80 180 280 380 480 580VIP(原价 180 280 380 480 580 680VIP)
【限时优惠】即日起,下单购买680票档可享限时优惠价399;购买480、580票档可享限时优惠价299;限时优惠不再叠加会员折扣;*惠民价可叠加年费会员折扣


识别二维码选座购票



或许你还喜欢




【浦发银行购票优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