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棺材板的最后一枚钉子,被本港的废青们钉死了
早在两个月前,我就连续写了三篇分析香港问题的文章,由浅及深,由表及里地剖析了香港的现状与困境:
当时第一篇文章写出来的时候还有不少质疑,也不知那些人是对香港废青仍然抱有一丝幻想,还是屁股从来就是歪的。现在看来,我当初对于香港废青的一系列判断,他们都以实际行动“自证”了,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在随后的两篇文章中,我指出了香港废青们运动的形式为“景观式抗议”,而本质则陷入了有着鲜明右翼、排外、暴力特征的“民粹主义陷阱”之中。当前的香港问题,与香港历史任何事件不同,有着时代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一系列判断也都一一应验了。
我们继续从上一篇文章中的论断说起:香港已经非常明显地陷入了“民粹主义陷阱”之中。
在政治学的语境中,精英主义(Elitism)和民粹主义(Populism),其实都没有明确的褒贬含义,都是中性词,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政治观、价值观。但在实际环境的应用中,我们使用精英主义还是民粹主义的语境,都代表了一种极端的意味于其中,都意味着天平已经脱离了平衡出现了问题。
几千年以来,人类社会一直是精英主义为主导的,最早的指导思想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期的“四层阶级论”和“目的论”就开始了(亚里士多德:最好的笛子给最好的笛手)。很明显,精英有学识、有眼界、有判断力、有执行力,能够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好的未来。精英主义者们主张一种“慈父理论”(也叫严父理论),就是说我对你好,比如说让你交税啊、让你受教育啊、让你系安全带啊、让你服兵役啊,你别管为什么,听我的就行了,你只要明白这是对你好、对我们国家好就行了。然而,精英主义的弊端,就是我们本章所论证的种种“特权”,一直都没有消除,如何能保证精英们在扮演“父亲”的角色中不损害“儿子”们的利益(终究不是亲生的),是近代以来各种法律、规则、制度的终极命题之一。毕竟“肉食者谋之,肉食者肥之”,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民自主意识不断提高,饿了几千年的下层人民也要吃肉了。
民粹主义(populism)是一种极端化的民主,历史上曾有多种表现形态,其基本精神是以维护平民的利益为由而反对权威,为此不惜采用任何手段。民粹主义的概念最初来自于拉丁语“populous”,类似于英语中的“folk”“nation”“masses”等概念,是将全体民众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民粹主义思潮的滥觞可以追述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是由普通民众反对贵族政治(aristocracy)、财阀政治(plutocracy)运动中提炼出的精神思想。
民粹主义不仅仅是简单粗暴的“少数服从多数”,还夹杂着诸如民众运动、暴力斗争、反精英等意味在其中。平民的力量从法国大革命开始初现端倪,在工人运动、社会主义革命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沉重地打击了统治阶级,为我们建立起一个更平等、更公平、更美好的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平民运动不等于民粹主义,民粹主义在我们所习惯的语境中,描写的是一种失控的、极端的、带有破坏性的平民运动,是走向了社会进步反面的力量。陷入民粹主义陷阱的平民运动的弊端同样很明显,群众的盲目性、野蛮性在多次政治运动中频繁地造成了诸多的灾难。
但此次香港的一系列事件中,香港的废青们展示了一种崭新的民粹主义图景,这可能是新时代的特性吧,我发明了一个新词语叫做“废青式民粹主义”。学界公认的,历史上有三次民粹主义大潮,分别发生在欧美、俄罗斯和拉美,每一次都伴随着大规模的自下而上的动乱甚至屠杀。而香港这群废青的表现则是又怂又坏又蠢,曾经民粹主义暴徒可是敢直接冲击国家暴力机关,并对武装到牙齿的军警展开无差别屠戮和恐怖袭击的。而感恩与时代的发展,伪小布尔乔亚和废青们都惜命了,所以这次空有一个民粹主义的驱动力,缺少了大规模可怖的破坏行为,也算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万幸”。
香港这群废青们又怂又废到什么程度,只敢聚众欺负无辜的货车司机。他们先是偏离预先报备的路线,非法堵塞道路;司机为了赶路挪开路障,结果就被暴徒一拥而上殴打致伤,货车被砸,损失数十万元。当时司机绝望地呼喊:打我可以,别砸我的货,但无济于事。
在香港机场,废青围堵老人,在老人身上贴上侮辱性贴纸,仅仅因为老人不肯接受他们的反动传单:
这件事情就更恶劣了,公然动用私刑,殴打记者:
但是,这群人有个鲜明的特点,聚众才能壮胆,一群废青在一起才能展现出“非比寻常”的勇气;但是遇到稍微强硬的群众,就作鸟兽散,溜之大吉了:废青们隔着铁闸门挑衅元朗群众,泛民议员林卓廷对元朗群众大喊“扑街,进来啊!”,并指挥废青用水枪、灭火器袭击群众,随即被忍无可忍的元朗老哥们拉开地铁闸门,结果气势汹汹的废青们被一冲就散,惨不忍睹。
于是废青们感觉受到了奇耻大辱,心有不甘、愤怒地写下了标语,以彰显自己的勇气——但是写错字了。
我就说香港的基础教育是有问题的,还有人不信,非要嘴硬说什么香港教育盛誉全球,看看这些:
错别字。
错别字。
骂人都是错别字。
一卡车的错别字。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民粹主义暴徒是什么——以弱袭强,虽然要么是飞蛾扑火要么是自杀袭击,但好歹人家勇气摆在那里,也敢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香港的“废青式民粹主义”也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恃强凌弱。也就是敢欺负欺负落单的司机、记者、老人,或者挖人家祖坟泄愤,也就是吃准了警察不敢动手,遇到几个身强力壮的乡民就一哄而散了,令人嗤之以鼻。
别说这个了,没有冷气人家都受不了。废青占据商场抗议,导致商场无法营业,随即关闭空调,然后废青们的抗议口号就变成了响亮的三个字:开冷气。
“接力绝食”的创举说过很多次,就不必再提了。
因为香港局势动荡,日本一位知名女优取消了来港行程。失去了精神鸦片的废青自然无法接受,并娴熟地把黑锅扣在了警察头上,让人觉得既可气又可笑,费拉不堪,哭笑不得。
需要指出的是,民粹也不是民主。虽然如何明确区分民粹和民主,也是学界纷纷争论莫衷一是的问题。不过多数学者认同这一观点:民粹不是民主,反而会危害民主。二者有一种很大的区别就在于,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代议制:民众通过选举选出国家权力机关或是立法机关,有他们代替民众管理国家、行使权利。然而民粹主义者坚定地认为,只要是政客、大商人这些精英,都是良心大大滴坏,你代表了我们还是会阳奉阴违地去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民粹主义对于“代议制”是普遍不友好的,但是民粹主义者们提出的普遍全民公投、严苛的罢免权,在现代政治的应用中又成本太高。这也是有史以来除却特别动乱的时期以外,民粹主义政治思想很难付诸于政治实践的关键。
更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民粹主义和无产阶级运动混为一谈。民粹主义讲究的是代表全体人、每个人,虽然这里的“所有人”往往代指下层人民,但是其定义明显不是以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来分野的。马克思主义学从来不避讳承认自己就是代表某一特定阶级的利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政党也从来不承认自己代表“所有人”“全体利益”。毛主席说得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动。革命是全天下最权威的东西,就是一部分人用枪杆、刺刀、大炮——这种最容易讲道理的手段——强迫另一部分人接受自己的意志。无产阶级革命、共产主义运动,特指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阶级运动,民粹主义与之的区分还是很明显的。
也正因为此,无论是西方民主思想还是共产主义思想中,都对民粹主义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性。在美国建国时纽约州召开的宪法大会上,建国元勋之一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曾有一句名言被人广为传颂:“人民的意志构成政府的根本原则”,但其实汉密尔顿下面一句紧接着就是:“人民并不具备系统的政府管理所必需的辨别力和稳定性”,他们“经常被错误的信息和激情引向最严重的错误”。这可是来自“灯塔”国父级别人物的“最高指示”。
列宁也指出,无产阶级需要先锋队的领导,才能实现革命胜利。列宁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自觉性”和“自发性”:自觉性意味着智慧,具有理解和预见的能力,能够进行组织、制定计划、分析时机;相反,自发性意味着冲动、蛮干和本能意志。无产阶级先锋队具有自觉性,而人民群众往往是“自发性”的。当然,列宁还是承认人民群众改变历史这种根本性、无法抗拒的力量——没有这种力量,任何革命性的伟大社会变革都无从谈起。但是他认为这种力量是盲目的,需要先锋队的引导。
又回到我们开头的问题,精英主义和民粹主义是一组矛盾,而伟大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对立统一了。这二者更是一体两面的事物:民众需要精英的引导,精英需要民众的支持。而肆无忌惮、缺乏约束的精英主义,却往往是民粹主义的导火索。
香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在前三篇文章中分析过很多了。香港问题的根子在于贫富分化、阶级固化,香港精英们赚的盆满钵满,转头把资产转移到西方国家,成为光荣的“世界公民”,留下一个民粹主义的修罗场。因为之前的文章说过太多,这里不再赘述了。
从人的本性上来讲,民粹主义的负面作用似乎难以避免。心理学上讲,一旦人们参与类似“民主”这种政治活动,盲目、从众、群体无意识的状态难以避免,人群也很容易在这样一种不理智的情感中走向极端。那么如何让民众的情绪推动社会进步,而不是陷入不理智的民粹主义陷阱中,不外乎姜文在《让子弹飞》中说的那三点:“公平、公平、还是TMD公平”。
所以又回到了我们第一篇文章的结尾:为啥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分析香港问题,因为有些不仅仅是香港的问题。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新书已出版:《生而贫穷》正式出版,感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