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第一单元的深入剖析已经写了:《<功勋>,高!李延年,硬!》,本来想攒个大的,一口气把后面几个单元都说一说,但是很抱歉的是,我卡在黄晓明这个单元了。《功勋》前几个单元我一天看六集,等到了黄晓明演的这个,六天看一集……也不能全怪黄晓明,除了他的表演,编剧导演也一样拉垮……导致我现在还没看到申纪兰的单元,感觉真对不起黄旭华老先生。
所以咱今儿先不聊《功勋》的事,聊一聊另一部两弹一星题材的经典作品《横空出世》。与这部作品相比较,可以看出《功勋》于敏单元中一些欠缺之处。
《横空出世》开头就讲明了历史背景——这也是我坚持认为所有主旋律作品都应该学习的地方,把我们为什么战斗、为什么牺牲的原因讲出来。背景是美国和台湾签署了防卫协定,在我军解放一江山岛后,白宫叫嚣要对中国重要城市进行定点核打击。值得一提的是五十年后这份文件解密了,网上都查得到:870枚核弹覆盖中国117座城市。
电影开头就引用了毛主席的名言:“美国那点原子弹,消灭不了中国人。即使美国的原子弹威力再大,投到中国来,把地球打穿了,把地球炸毁了,对于太阳系说来,还算是一件大事情,但对整个宇宙说来,也算不了什么。”
这就是伟人的境界和魄力。当然,上面这段话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后面做的是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从朝鲜战场归来的冯石将军,与留美高材生陆光达,分别奉命负责开展原子弹的相关工作。冯石的原型是张蕴钰将军,而陆光达的原型就是邓稼先。这是电影中的两条故事线:科研人员和军人。
电影颇具浪漫色彩,冯将军先是听从苏联专家的建议,考察了敦煌,在这里看到了莫高窟壁画:
面对祖先璀璨的文化遗产,冯将军留下了一首诗,意味深长——
翩翩舞翩翩,年年复年年。
千古飞天梦,何日上九天?
何日上九天?就是现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但是敦煌不行,敦煌太小,还有如此众多的文物,稍有不慎就会成为民族的罪人。于是冯石将军把目光放在了死亡之海——罗布泊。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上甘岭英雄连,又踏上了在罗布泊寻找靶场的征途。
这个“最可爱的人”陶瓷杯,《功勋》中也有,可以看做是一种致敬。
在罗布泊搭建实验营地,最关键的是找到水源。在茫茫沙漠中,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有的就战士永远睡在了黄沙之中。
最终冯石将军带队找到了水源,“原子弹基地”正式挂牌动工。冯将军进行了一场足以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经典演讲。
同志们:国内的仗打完了!国外的仗也打完了!一没让披红挂彩,开庆功会!二没让回家看望爹娘!一声令下,你们跟着党跑到了这大戈壁滩上,至今家里的亲人不知道我们在哪!不知道我们是死是活!有的战士的未婚妻在家等不住了,就跟别人跑了!有的战士去的时候才十五六岁,还是个孩子,现在平安回国了,该不该回家给老娘说一声呀?该说!可是不能说!这是国家的机密问题!还有的战士,这个岁数呀,该回家当爷爷抱孙子啦,可是我把他留下了!和我们一起在这个大沙滩上,斗风沙,抗严寒,啃咸菜,喝盐水。
为什么?为什么呐!就因为,在朝鲜,美国人用一个小玩意,在咱们头上悬了好几年,悬着!动不动就嚷嚷着要给我们做外科手术!苏联专家也撤走了,瞧不起我们呀!没有这个东西呀,我们中国人的腰杆子就挺不直!就没地位,没和平,就不能踏踏实实地过咱们的日子!所以,现在,中央军委指示,可以把这个秘密告诉大家了!我们,就是要在这个大戈壁滩上,用我们自己的双手,搞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原子弹!
随后山呼海啸的声音:搞出原子弹,挺直腰杆子!
搞出原子弹,挺直腰杆子!
为毛主席争光,为人民立功!
紧接着就又是一个经典剧情,冯石将军带领大家喊着号子(这是来源于建设南泥湾时《军民大生产》的号子,歌词改了新的),建设基地。不得不说,李雪健老师的嗓音真是绝了,每次听到这段演讲和这些号子的时候,都不免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大家也可以从截图中感受一下画面的精良,大制作且审美水准超高,就是这个样子。看这种漫天风沙中的劳作,寥寥几个镜头就能让人们体会到前辈们的艰辛。所以《长津湖》中漫天风雪、冻彻人骨的艺术表达,应该好好学一下《横空出世》。下面这个镜头同样经典。苏联准备撤走专家,在欢送会当晚,苏联专家对陆光达说:“伞永远掌握在高个子手上。”这句台词用的是双关,“伞”同样有“保护伞”的意思。而陆光达的回应,是直接站在瓢泼大雨里——我们不需要苏联的保护伞。从这儿到这儿,美国人用了六年,苏联人用了八年,法国人用了四年。我们没有四年,两年都没有。——陆光达随着原子弹的理论突破,陆光达身但重任,前往戈壁滩上的原子弹基地,于是两条故事线收束了。在基地,科学家们受到了山呼海啸般的热烈欢迎:这就是我说的《功勋》中唯一一处瑕疵的地方。于敏到的那个基地,就是罗布泊这个,马副团长同样拿着一个“最可爱的人”陶瓷杯,但是他却显示出了对一众科学家们的不尊重,甚至故意不与握手,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还要特意安排一个找轮胎的桥段,显示出于敏的科学功底,然后才慢慢“破冰”,马副团长才对于敏逐渐尊重起来。这其实就是为了戏剧冲突强行加戏了,那时候科学家是怎样的宝贝,哪里会有一个指战员不尊重?《横空出世》里就展示的是当时的历史:战士们给科学家打水,把罐头省下来给科学家们吃。更何况马副团长还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难道他们不是对于武器装备的差距体会最深的吗?这些科学家当宝贝爱都来不及,更何谈需要“证明”之后才去尊重。与《横空出世》作比较,科学家一来基地,战士们赶着上去握手,光荣啊。《功勋》于敏的单元95%都是非常棒的,唯独5%的瑕疵,只是有点过于碍眼,不吐不快。科学家伟大,战士们同样伟大,这种“捧一踩一”的做法去突出主角形象,不是一个优秀编剧和导演应该做的。在看《横空出世》这个桥段,科学家们在打算盘,负责保卫的战士有些不解,与连长发生了如下对话——因为美帝叫嚣要对中国核试验场及工厂进行“定点清除”,所以每个场所都增加了高炮师,整个试验场的人数达到了数万人,在贫瘠的戈壁滩上补给成了大问题。下面这个场景是铁路被洪水冲断了,补给运不过来,基地有近千名的知识分子和指战员得了夜盲症,三千多人拉肚子,二百多重病号卧床不起……于是将军宣布了基地党委的决定:全力保障知识分子生活,有一粒粮,就让出一粒;没有粮,让菜;没有菜,让树皮、让树叶……只要有一口吃的就要保障他们!但是科学家们也体谅战士的辛苦,他们说战士是施工体力劳动,更加辛苦,要求与官兵们同等待遇。下面这是他们吃的“饭”:树叶拌面糊糊。他们遇得到的困难还远不止这些,但每一次都是科学家与战士们战天斗地,共同克服。《横空出世》的这些段落,能让人获得深厚的力量与感动:当然,毛主席说过,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军人与科学家们的磨合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陆光达坚决认为不能用盐碱水搅拌基地的混凝土,冯石将军表示人的淡水都无法供应,更何谈混凝土?最后双方争论一番,冯石表示尊重科学,出动基地所有卡车,士兵们吃在卡车上、睡在卡车上,两班倒不休息,从百里之外运来淡水。《横空出世》的表达就要比不跟你握手、丢个车轮展示一下舒服得多。军人和科学家两条故事线收束了,故事也即将迎来高潮。李雪健和李幼斌有一段对手戏,两大影帝飙戏的段落又是影史上一段经典。最经典的莫过于是李雪健老师的这段独白:在朝鲜战场上,我们抓了一个美军俘虏,一个小小的下士,竟敢在我的面前大声喊叫着扔个原子弹让我们尝尝!给我们做个外科手术!气得我,逼着他,用咱们的中国话,唱“打败美帝野心狼”!……武器落后,受欺负呀,我忘不了……我们的士兵,被凝固汽油弹……炸成了火人!他们挣扎着,喊叫着,喊着爹,喊着娘……伤员更是可怜呐!没处躲没处藏,就在我的身边,我……救不了……救……救不了他们……尽管这样,咱屈服了吗?没有。咱中国人,中国共产党人,就从没怕过他美国。应该说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可是他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动不动就要欺负你,让你就想对他大喊一声:“No,去你妈的!”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再说说电影里的一大亮点:工业美感。把两弹一星工程的厚重、宏大与辉煌,用画面展示了出来,这也是非常难得的:还有一些浪漫而悠长的构图,不输于电影版《大决战》:《横空出世》拍摄于1999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美国在国际外交领域做出了一系列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流氓行径。但是我们国家的实力在那个时候与美国差距还很大,尤其是军工产业,经历了“忍耐”的二十年,许多大型研发项目被迫下马,科研人员的境遇被概括为“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而1999年这部《横空出世》更像是一部宣言书,重新回顾了伟大的两弹一星功勋们的事迹,也开启了一段新的历史征程。电影中有这样一个小细节,陆光达交给冯石一本《毛泽东诗词》,二人共同吟诵了那首《念奴娇·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