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猫”事件复盘:立场大于事实,站队大于真相
这件事我本来不想再说了,因为我觉得它的讨论价值已经被穷尽了,包括官方最权威的媒体在内,各方势力已经充分表态,把胖猫一家和谭女士分析的底朝天,何必需要我再说一遍呢?
然而就在这几天里,后台留言里有一万个人问我如何看待这件事的,我发其他话题的文章,下面也有很多留言在问“如何看待胖猫事件”。那么这些留言的读者们,是真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个答案吗?并不,答案是什么在所有人心里早就有了,而且基于不同的立场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所以真相是什么重要吗?并不重要,现在重要的是立场、是站队、是党同伐异、是从各种犄角旮旯里找到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立场。这一万个询问的留言,是真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些什么参考么?
当然不是,而是想看看我的立场,想看看的表态,想看看这个人值不值得关注,如果这个人为小仙女or为下头男说话,那就果断拉黑,没必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关注一个不符合立场的人,反正网络上信息爆炸符合自己立场的内容看都看不完呢。
所以这哪里是一万条催更的留言哦,根本就是一万个查杀的预言家啊,必须得挨个点名表态,看看我究竟是人还是狼。
我并没有在开玩笑,现在网络环境就是这个样子:立场大于事实,标签大于观点,站队大于思考,感性大于理性,情感宣泄大于辩证讨论。
大到俄乌冲突国际局势,中到性别问题男女关系,小到看个球、听个歌、打个游戏……无一不是站队为先——先划定一部分自己人、再选定一部分敌人,然后开干咯,网络冲浪真是太有意思啦!
当然,也并不是完全批判这种现象,而是要客观审视。毕竟党同伐异、粉圈思维,就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智人就是靠“党同伐异”(构筑一个虚拟层面的认同),才超越了哺乳动物社群数量上限的天然限制,组成了更大的团体,进而把尼安德特人给干灭绝了,成为了地球的主人。
所以现在网络乱象,要怪就要怪我们的老祖宗嘛!谁让你筛选出了这种基因啊!
虽然但是,翻来覆去总说这种“立场、站队”层面的问题,还是很累。我为什么不想说胖猫这件事,因为它没有任何代表性、典型性,完全是关于立场的判断,你的立场决定了你采用哪个叙事模式,采用哪个叙事模式就意味着对同一件事物的价值判断是不同的。
我来概括一下胖猫事件的两种叙事模式:
版本A:谭某是典型的捞女,谈恋爱期间爆了不谙世事的男朋友数十万金币,这可比打工划算多了,幸亏胖猫姐姐借助舆论力量,也幸亏有我们这些伸张正义的网友,谭某才把钱退了回去。就算她没有诈骗,但是捞女和PUA的嫌疑不能解除,“自愿赠与”这种说法一定是谭某日常PUA胖猫的,小仙女爆金币惯用手段罢了。
版本B:胖猫从小缺乏亲情的关怀,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父母的债务担保人,变成了几十万债务的老赖,所以胖猫一有收入就转给谭某,开的花店也只能挂在谭某的名下,他一生竭尽全力就像逃避原生家庭的阴霾,结束生命之前还要用“自愿赠与”就怕原生家庭要回去。结果生前努力,在姐姐操纵舆论,和“伸张正义”的网友们网络升堂之下化为乌有。
这两种叙事模式完全基于不同的立场,现有的一切证据都不能完整的支持两个版本成立——因为胖猫已经离开了,谁也不知道他内心是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对原生家庭的决绝还是在恋爱中被PUA了。
但是!但是!胖猫是怎么想的无所谓,不妨碍网友借题发挥,现在的情况就是网友自动根据立场选择了版本A和版本B的叙事模式,互相杀的不亦乐乎。
叙事模式的威力有多显著我举个例子。最近我天天对比着刷豆瓣、小红书、虎扑、知乎这些平台,就想看不同主体人群不同的态度。然后虎扑给我推送了的都是这些相关话题:
这个就很典。虽然网络上的信息完全不可信,但就算相信这位网友所说,也可以看出两个不同版本的表达,男方版本就如上述网友所述:“捞女不如鸡”。
但是你要站在女方的叙事模式,完全可以得出不一样的表达:家人们谁懂啊,刚结婚的老公居然是个嫖虫,还对曾经对一个带孩子的卖淫女动了感情,差点就结婚了。他朋友都知道这件事,还拿去网上发,我成了妓女的备胎了,赶紧止损跑路,真下头。
此外一点很有趣,就是在民间叙事之外,还有一个官方叙事——也就是蓝底白字的警方通报。警方通报的结果是有利于版本B,不利于版本A;但是也无所谓,大家该信什么还是信什么,版本A在仅仅经历了大约一个晚上的逆风之后,就迅速转进,衍生出了全新的、迎合立场的版本——
版本A1:胖猫的姐姐也是女的咯?无所谓啊,根据“捞女收恒定律”,我们骂的捞女只不过从谭某转移到了姐姐身上,看见没,爆金币的小仙女就是这么可怕,连弟弟都不放过。
版本A2:龟男该死。小仙女都是沸羊羊惯出来的。
版本A3:看见没有!我就说过!拳塔一体!塔已经被拳占领了!看看这个蓝底白字的通报有多偏向、有多选择性描述?
所以事实重要吗?并不重要,只要有了立场,可以填补无限多的“事实”。
当然我也并不是一个虚无主义者,只是就事论事:胖猫这件事情太不“典型”了,相关元素空缺太多,而且说到底谈恋爱是过于私密的两个人的事情,所以足可以给各路豪杰以自我发挥的空间。
那么什么事情比较“典型”呢?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懂了:货拉拉这件事就很典型,无论是司法环节的种种漏洞,还有拍的那个电视剧《底线》,都是典中之典,具体我在《改编不是乱编,《底线》应有“底线”》这篇文章中分析过。
还有北大包丽被牟林翰虐待案,也是非常典型的值得分析的案例,根据包丽母亲提供的聊天记录来看,牟林翰有对其女友因为不是处女的“荡妇羞辱”,有强制其称呼为“主人”的言语控制,还有要求他为其怀孕堕胎,并在身上纹上耻辱性文字等行为。
最终法院认为,这种精神操控与包丽最后的自杀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包丽和牟林翰有较长的共同生活时间,可以认定为亲密关系,所以判处牟林翰虐待罪。具体我在《“PUA渣男”还是“精神控制”?北大不幸自杀的女生究竟遭遇了什么》这篇文章中详细分析过。
还有川大张薇偷拍案,也是非常典型。我至今还觉得“留党察看”这个处分请了,留校不留校之类的无所谓,学生嘛,但是先锋队怎么能留这种发自内心歧视劳动人民的人呢?我也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不要让“川大张薇污蔑案”,成为第二个“彭宇案”》。
所以你们看,如果一件事情有分析的价值,那不用你们说我也会写——胖猫这事纯属是我被一万个预言家追着“查杀”烦了。不过既然写了那不如写透彻一些,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为什么这件事“不典型”没有太多的“分析价值”。
就比如说有人想证明自己的立场,会频繁引用胖猫与谭女士的聊天记录,这个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情侣之间的聊天记录完全没办法用来给各位“法官”们裁判的。
我就用我自己来举个例子,我随便找了一段我跟前女友的聊天记录,从下面这段记录来看,可以做的解读是:我这人一定不行,不然为什么会被骂“巨婴”——
那么我再把聊天记录多截一条——
是不是又变成了两个酸臭味的恋爱脑在调情?
再来看与另一位前女友的聊天记录,这是好几年前的520:
这个就更值得讲解了:单看聊天记录,这是不是一个捞女要红包的行为,但是被我严词拒绝?
但事实上这是她逗我呢,因为我年年都会批判520晒红包、消费主义陷阱等现象,我把520称为“愚蠢的谐音梗消费主义造物节”,今年520同样专门发文批判了一番,结果下面一半多留言都是在说胖猫的,烦得很,我一个都没精选。
所以这是她看了我那年批判520虚荣、攀比、消费主义陷阱的内容,然后故意找话题逗我一下。然而这还没完,我果断截图并发微博,斥责其为“网络乞丐”行为。那么,这是不是就是我断章取义带节奏呢?
其实也并不是,她既然逗了一下,那我也随手逗她一下,这都是情侣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然后我们一边看评论一边笑,网友在这里骂得义愤填膺,其实都变成了情侣之间情趣play的一部分。
所以说情侣之间的聊天记录很难成为网络上升堂的证据,因为各种前情提要网友都不知道,各种说话的语气、态度、默契完全是靠揣测和脑补。就比如说为了证明谭女士是“捞女”,频繁使用的一条聊天记录——
你这怎么理解,你也可以说这是顶级捞女,十分钟花4000块;你也可以说按照前后语境,她说4000花光了是为了顺接“你自己存着”这句话,意思是不要再给我了,看我都花光了。关键这截图没上文没下文,反正是胖猫姐姐放出来的,不利于她要钱的内容一律不会放,我看着下面马上就是小情侣互发表情包么么哒的内容了。
这件事情的信息密度就是如此,你得出什么结论取决于你早就相信了什么,然后自动填补一切信息空白当做“证据”去印证你早有的立场。所以我说这件事情一点都不典型,跟货拉拉事件、牟林翰虐待案、川大张薇偷拍案相比,没有任何可深入探讨的价值,因为情侣之间的生活方式、聊天记录实在是不适合用来“网络升堂”。
就比如警方蓝底白字的通报,我看很多人信誓旦旦说通报春秋笔法、拳塔一体、为捞女洗白,这就是被先入为主的立场蒙蔽了双眼。你但凡用货拉拉这事举例子,我高低得帮帮场子,但是胖猫这份警方通报写得好啊,真的是全方位的好公文。
警方通报的核心内容,是要从法律层面证明“谭女士是不是诈骗犯”“与胖猫的恋爱中有没有违法行为”,这才是警察应该做的事情,所以一切证据的罗列,都是围绕着“谭女士是不是诈骗犯展开的”——见家长、共同经营花店、共同储蓄账户等等,然后证明不确立关系钓鱼、脚踩几条船、出轨的内容是其他人编造的,这不就够了么,案件相关的元素就这么多。
然而我看很多人嗷嗷叫不满的,其实是想让警方谴责一下“谭女士谈恋爱收到转账几十万是顶级捞女行为”,这是警方应该干的事么?
还是那句话,恋爱是两个人很私密的关系,实在是不适合网络升堂。大家不需要结过婚,只要有过一段亲密关系就知道,如果两个人真心相爱,谁付出多一点谁付出少一点都是正常的,跟双方实力、条件都有关系。
如果因为一方付出稍微多一点,那就要被网络审判为“龟男、捞女”或者“凤凰男、婚驴”,这是不公平的,任何一对亲密关系都禁不起这样的审判,如果要跟会计对账式的完全对等、双方配平,这还是亲密关系么?
我前面也写了,我公开辱骂520要礼物、晒红包这种虚荣行为,但我也反对动不动就给人扣“龟男”的帽子,真正的爱情是要双方都付出的。至于付出是否对等,亲密关系双方有时候都掰扯不明白为此争吵呢,所以完全不能成为“网络升堂”的典型事件。
但是这又回到了我在《不结婚,不生孩子,难道要怪我们吗?》等一系列文章中所探讨的主题:爱情已经成为了可遇而不可求的奢侈品——因为爱情这种最内在精神的体验,已经被“外物”(财产、男女双方的阶级)所异化了;因此,婚姻则是私有财产的集合与分割证明,婚姻本质是与私有制相匹配的制度,不是爱情或亲情关系而是财产关系。
婚姻这个东西很虚伪,但是爱情这个东西不虚伪。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爱情绝望,其实不怪爱情,也不怪年轻人,根源在于贫富分化和阶级固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个人感情领域的投射。
胖猫这件事情吵了这么多天,其实大家不是为胖猫吵,也不是为谭女士吵,而是要借这一个话题,充分表达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说胖猫事件就是用来表达立场的,与事实无关,因为他非常之不典型;不过反过来说,这样一个不典型的事件中,各方网友的反应非常之“典”——所有人都不是在说胖猫,而是在自说自话,要借助一个高流量的事件充分表达自己的立场。
还是那句话,这就是网络现状:立场大于事实,标签大于观点,站队大于思考,感性大于理性,情感宣泄大于辩证讨论。
更宏观一点,这不仅仅是网络现状,而是整个后现代社会的缩影。去年我用前后四万多字两篇文章分析了什么是“后现代”为什么后现代的内核是“对理性的反叛”:
17世纪以来,以启蒙运动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思潮革了宗教的命,这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进步。但是“理性”太脆弱了、太反人性了、太“累”了,所以在建立理性之后人类的选择是抛弃理性。
互联网舆论现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理性讨论、辩证思维、求共识太累了,“把你们全杀了”最简单。初代社交网络时期,大家都在呼吁讨论要理性、客观、中立,现在呢,理中客那可是骂人的话——
要个屁理性啊,就算你理性别人也不会理性,他们会熟练地运用撒泼打滚的技巧把你拉下水,进行降维打击,所以还是“把你们全杀了”最爽。
无所谓对,无所谓错,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当然我也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在上两篇文章中我分析了客观规律下的周期律——理性的建立带来了理性之殇,理性之殇带来了理性的反叛,理性的反派带来了秩序的崩塌,秩序的崩塌又会呼唤理性重新建立。
当我们认清了客观规律之后,就不会产生所谓乐观或所谓悲观的心态,而是面对最坏的结局,一样能够更坚定地走下去。
相关阅读:大浪淘沙十周年,最火文章大合集
第二本新书正式连载完毕:《资本囚笼》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