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料:巴勒斯坦的民族运动

徽剑 徽剑 2023-11-18


巴勒斯坦人的民族意识是为何又是从何时兴起的,学术界上并没有定见。有些学者说可以追溯到1834年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起义,或者更早的甚至还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反抗活动。另外有些学者指出应该要到英属巴勒斯坦托管地时期结束以后才开始萌芽。根据法律史学者阿萨夫·里可夫斯基(Assaf Likhovski)的观点,明显的巴勒斯坦的民族认同,是从20世纪的前十年开始出现的。

历史学家拉希德·卡里迪在他于1997年出版的书《Palestinian Identity: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National Consciousness》中提到,考古证据显示巴勒斯坦曾历经圣经时代、罗马、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法蒂玛王朝、十字军、阿尤布王朝、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时期,造成巴勒斯坦人时常无法认清自己的族群。直到20世纪,巴勒斯坦人才渐渐接触他们的现今的身份。卡里迪注意到,巴勒斯坦人的民族认同,同时受到“阿拉伯文化、伊斯兰信仰和原乡认同”等多个元素所影响。因此,他建议一些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者“不合时宜地”厘清和阅读与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相关的历史,才是真正“相对进步”的行动。

巴鲁克·吉姆林(Baruch Kimmerling)和Joel S. Migdal则认为,1834年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起义才是巴勒斯坦人产生民族认同的滥觞。从1516年开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灭了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后取代马木留克统治了巴勒斯坦。1830年代,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帕夏及其子易卜拉欣帕夏叛离奥斯曼土耳其,并统治了巴勒斯坦。易卜拉欣帕夏为扩充军备,大量征召巴勒斯坦人从军,造成巴勒斯坦人的不满。1834年5月,巴勒斯坦人起义,连续攻占了耶路撒冷、希伯伦和纳布卢斯等城市,直到8月4日,易卜拉欣帕夏在希伯仑剿灭了最后一支叛军,巴勒斯坦人历史上第一次的起义才告一段落。这次的运动虽然结束了,班尼·莫里斯认为,巴勒斯坦仍然残留许多泛伊斯兰主义者和泛阿拉伯主义者,并持续活跃。

瓦利德·卡里迪则有不同看法,表示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的巴勒斯坦人“明确的知道巴勒斯坦历史的独特性”,并且“虽然他们以阿拉伯文化的传承感到自豪,但巴勒斯坦人认为自己并不只是7世纪阿拉伯帝国扩张时期时,那些阿拉伯征服者的后裔。他们还流有那些,从那不可追忆的时代,即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土著血液,流着古希伯来人的血,流着迦南人的血”

詹姆士·L.盖尔文(James L. Gelvin)认为,巴勒斯坦的民族主义,是为了对抗犹太人的锡安主义。在他的书《The Israel-Palestine Conflict: One Hundred Years of War》中提到:“巴勒斯坦人的民族主义从战间期开始产生,是为了对抗锡安主义者的移入和定居。”盖尔文表示这个事实并不会影响到巴勒斯坦的国族认同的正当性:

“巴勒斯坦民族主义产生的时间,较锡安主义晚,而且它的出现是为了对抗锡安主义。然而这个事实完全不会减损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正当性以及有效性。几乎所有的民族主义的兴起,都是为了与‘另一个民族’的民族主义对抗,否则为什么你需要别人定义你自己是谁?所有的民族主义,本身就是由他们所想要对抗的民族所定义。”

另一方面,拉希德·卡里迪则持完全相反的看法。他认为,现今巴勒斯坦人的国族认同,源自19世纪末期的民族主义,当时的巴勒斯坦是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在中东的领土遭到瓜分。而巴勒斯坦也在此事件中划出了奥斯曼帝国,因此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国界,也为此产生了更强烈的国族认同。卡里迪说:“把巴勒斯坦的民族主义作为对于锡安主义的回应,是严重错误的想法。”

信仰是维持巴勒斯坦人凝聚民族主义最强烈力量,许多巴勒斯坦人以穆斯林的身份自居。纵然如此,巴勒斯坦人仍不认为自己仅是来自于阿拉伯或奥斯曼土耳其的征服者,他们认为自己也拥有希伯来人以及迦南人的血统。

大卫·塞登在文章中说:“1960年代开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成立,使得巴勒斯坦的民族意识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而“‘此似乎自圣经时代即已存在的名字’(指非利士人,词源一节已说明到“非利士人”与“巴勒斯坦人”发音相近。)显示了这个族群在此漫长历史上的悠久起源(就像‘以色列人’这个名字叶是从圣经理就提到的古老名字)。

伯纳德·刘易士认为,奥斯曼帝国辖下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并没有一个国家的概念。直到锡安主义出现,巴勒斯坦人的建国意识才逐渐兴起。其实不只巴勒斯坦,阿拉伯诸省中的阿拉伯民族主义份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占总人口的比例并没有很高。

社会学家塔米尔·索雷克(Tamir Sorek)认为:“虽然明显的巴勒斯坦民族认同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甚至是17世纪,但要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民族主义才形成一个‘政治’共识。”

先暂且不论巴勒斯坦民族主义是怎么出现的。到了20世纪初期,巴勒斯坦的阿拉伯语报纸,像是《Al-Karmil》(创立于1908年)或是《Filastin》,已对于锡安主义产生明显的排斥,民族主义也日益蓬勃。[70]《Filastin》一开始集中火力批评奥斯曼帝国没有控制好犹太人大量移入,而导致锡安主义的兴起。后来他们也对于整个社会的其他层面表达关心,例如批评锡安主义者大量购买巴勒斯坦农民的土地,造成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丧失。



第一个巴勒斯坦的民族组织在一次大战后创建。此后,延伸出了两大政治派系:一个是纳夏希比家族(Nashashibi family)所控制的al-Muntada al-Adabi系统;另一个是胡协尼家族(Husayni family)在大马士革建立的al-Nadi al-Arabi系统。这两个系统都致力于阿拉伯文以及阿拉伯文化的推广。

第一次提到巴勒斯坦建国的构想是在1919年2月的耶路撒冷召开的巴勒斯坦阿拉伯国会上提出的,这次会议是穆斯林-基督徒联合会(Muslim-Christian Associations)为了选出巴黎和会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代表而开的会。但这个建国的构想被否决掉了,巴勒斯坦的代表表示:“我们认为巴勒斯坦是属于叙利亚阿拉伯的一部分,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分开过。我们在民族上、信仰上、语言上、自然环境上、经济上以及地理上,有着强烈的连结。”

在纳比慕沙(Nabi Musa)发生的“纳比慕沙暴动”和费萨尔一世建立大叙利亚王国的构想都失败之后,显著的巴勒斯坦民族主义,在1920年的4月到7月间的这段期间诞生了。

奥斯曼帝国衰落之后,法国占领了叙利亚。曾任耶路撒冷市长的泛叙利亚主义者慕沙·卡赛姆·帕夏·阿尔-胡赛尼(Musa Qasim Pasha al-Husayni)说:“最近在大马士革发生的一连串事件之后,现在我们必须更改我的计划,南叙利亚已不再存在了,我们必须保卫我们的巴勒斯坦。”

在英属巴勒斯坦时期,泛叙利亚主义和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争执不断延续,但前者到后来逐渐消声匿迹。当时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著名领导人有:英国指派的大穆夫提(Grand Mufti,宗教法律阐释官)穆罕默德·阿敏·阿尔-胡赛尼和伊兹·阿德-定·阿尔-卡赛姆。



虽然(自认)阿拉伯人目前是巴勒斯坦的主要民族,他们从来没有对这块土地行使完整的主权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战后由英国统治;而1948年时,以色列国又在巴勒斯坦建立。第一次中东战争后,仅存的两块领土又被瓜分,埃及统治加沙地带,而约旦统治西岸。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以色列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占领了加沙和西岸。历史学家阿维·施莱姆(Avi Shlaim)认为,以色列利用阿拉伯人从未对这块土地行使完整主权这点,来否定阿拉伯人自决建国的权利。 经过一番奋斗之后,巴勒斯坦人自决的权利已经在安全理事会、国际法院和一些以色列的行政当局中得到确认。国际法院声明,巴勒斯坦人有权享受他们的主权,包括自决。以色列大量收购巴勒斯坦土地实施种族隔离将不被允许。希金斯法官还说:“巴勒斯坦人民有权享有其领土,行使自决权,并有他们自己的国家。”2007年10月,日本司法部决定接受巴勒斯坦民族,巴勒斯坦人不应再被视为无国籍人士。2008年巴勒斯坦方面声称拥有巴勒斯坦国部分领土的主权。目前,世界上有122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然而,巴勒斯坦人的主权仍然受到相当的限制,而许多边界的纷争仍未止息。




1920年2月,英国将军路易斯·波尔斯(Louis Bols)宣布了贝尔福宣言。这个宣言计划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国家“以色列”,并且注明不得伤害其他非犹太人的信仰权利,但托管当局的条款中并没有提到非犹太人的政治地位。

1920年4月19日至26日,协约国在意大利召开圣雷莫会议。会议中,托管当局决定接受这个宣言,并且向非犹太裔保证说绝对不会牺牲任何他们拥有的任何权益。1922年,英国托管当局发布宪草,当中表明只要阿拉伯人遵守当局的条款,当局便会给予阿拉伯人在立法委员会的席次。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代表团“完全不满意地”回绝了这个提议。并表示,巴勒斯坦的人民可以在有讨论空间的前提下接受贝尔福宣言,但很明显完全没有。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认为,英国此举无异是将它们作为‘最低阶的殖民地’看待。


大约十年之后,阿拉伯人向英国人要求建力自己的国家,但被拒绝。1500人在耶路撒冷的街头上抗议。一个月后,示威行动一发不可收拾,演变成1920年巴勒斯坦暴动,反对英国统治及大量犹太人移民,波尔斯下令禁止一切示威运动。1921年5月,雅法的大型暴动造成许多犹太人或丧生。

1935年,巴勒斯坦领导人伊兹·阿德-定·阿尔-卡赛姆,被英国杀害后,他的追随者领导了一场起义。一开始,巴勒斯坦人先在雅法发动大罢工,并攻击纳布卢斯的犹太人及英国人的机构。阿拉伯高等委员会呼吁全国大罢工,停止向英国人缴税,并且封锁了自治区政府,要求限制犹太人移民和禁止出售土地给犹太人。到了1936年年底,已经演变为全国大起义。英国宣布戒严,解散阿拉伯高级委员会,并逮捕穆斯林最高委员会支持起义者。到1939年,5,000名巴勒斯坦人在英国处决,超过15,000人在起义中受伤。



“消失的年代”(1948年-1967年)

所谓“消失的年代”,意指第一次中东战争之后巴勒斯坦地区大部分遭到以色列占据,仅存的加沙地带和西岸分别被埃及和外约旦占领,直到1967年六日战争后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全境的时期。消失的年代这个名词是卡里迪首次使用的,表示巴勒斯坦人失去家园,分别流散到埃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等邻国近二十年的历史。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后,造成了巴勒斯坦人的大流亡。巴勒斯坦人在“灾难日”(Al Nakaba)之后,暂时中止了政治运动,卡里迪将此归因于是1947年至1949年,大约400个城镇的人民被迫流亡,并造成数十万的难民。

以色列籍历史学家埃夫拉伊姆·卡什(Efraim Karsh)认为在大离散时期,由于巴勒斯坦人一直处于分散的状态。因此在1967年六日战争之前,巴勒斯坦人一直无法产生民族认同。1950年,约旦正式合并西岸地区,并给予西岸居民约旦公民身份,试图使巴勒斯坦人融入约旦的社会当中。“消失的十年”期间,约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统治下的巴勒斯坦难民,一直对他们的民族认同观念噤若寒蝉,直到1967年以色列征服巴勒斯坦全境为止。一些西岸的阿拉伯人至今仍持有约旦的护照。而在加沙地带, 埃及仅为少数人提供了公民权。


1950年代期间,一些巴勒斯坦民族社群开始秘密成立,并在1960年代逐渐公开活动。之前在英国托管时期与英国与锡安主义者斡旋的菁英阶级,由于对失去巴勒斯坦附有极大责任,因此逐渐被新招募来的中产阶级成员取代。这些成员大部分是开罗、贝鲁特和大马士革的就读中或刚毕业的大学生。


END


往期推荐

鲍岩板和何春田,被中国通缉的两名缅甸地方官员是什么背景?

我辟谣范冰冰和许家印的谣言,结果还被范冰冰公司给投诉了

写了刘长乐,我们再来看骗子窝的另一个骗子许家印

中国与缅北的血缘,聊一聊缅甸最大的半独立地区掸邦

资料:曾经占领缅北的泰国兰纳王国

资料:彬龙会议和彬龙协议

资料:南掸邦军和北掸邦军

寻根溯源,为什么缅北会存在网络诈骗

资料:佤邦情况综述

资料:佤邦联合党

资料:佤邦联合军

资料:鲍有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回想我扒皮凤凰卫视刘长乐的那场官司

多了解点缅北内情,果敢同盟军真的不是什么好东西

徐焰:缅共兴亡始末与教训

缅北的毒品的那些历史:不得不说的国民党军和缅甸共产党

资料:克钦独立军

警惕打击东南亚诈骗的杂音,美国和台湾的特殊机构也出来搅浑水了

资料:缅甸共产党的历史

资料:逃窜的国民党泰缅孤军,别扯远征军

别有用心的谎言,缅北和泰国都没有所谓大量远征军后代

说说洗钱:为什么网络诈骗的钱要不回来?

“反诈”网红那些以讹传讹的恐怖传言,缅北真的没有噶腰子

资料:中国远征军部队番号和指挥官名单

随笔:缅北反诈网红幸卫林涉嫌老赖和睡粉丝

不得不说细思极恐,最近很火的所谓大老板辛卫林的那些事

资料:果敢概况

别有用心的谎言,缅北和泰国都没有所谓大量远征军后代

资料:缅甸概况

资深亲历研究者告诉你  一文读懂中国网络诈骗的前世今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