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to earn 都是骗局吗? Web3 学习笔记
这是系列的 Web3 学习笔记的一篇。作为这个领域的小白,我故意把自己的无知暴露在各位前辈面前,或许会有好心人不忍心见我误入歧途,帮我指点一些明显的错误,我将不胜感激。本文不是科普文章,晦涩难懂,不知所云,大词儿满篇飞,非专业人士可以不用浪费时间,明天来看别的文章较为妥当。
X to earn 是不是都是骗局?
X to earn,就是众多的跑步赚钱,骑车赚钱,吃饭赚钱,读书赚钱等等。我希望用费曼学习法(或者Elon Musk的第一性原理),或者随便什么类似的名字来推导结论。
先说结论,我只看到两种真理性的不是骗局的 X to earn:work to earn 和 invest to earn。其他的 X to earn,绝大多数是骗人,但也有不骗人的理论可能性。
工作挣钱,投资挣钱严格的成立,因为工作的定义就是 “可以挣钱的活动” 。任何事情,一旦可以挣钱,我们都把这项活动划为工作的范畴。比如sing,write,play,甚至 sex ,只要达到有人愿意为此付钱的地步,都被定义为工作了。投资也是一样,只要有人愿意给你钱,你除了劳动以外付出的任何东西(钱,房子,物资,工具),我们都定义为投资。
所以,work to earn,invest to earn 无需证明,仅仅是由定义决定了必然成立。
接下来我们需要推导的,除了work to earn 还有 invest to earn 两种古典经济模型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 X to earn 模型。
Pay to do something
Pay to X,是健康的模式。Pay 多少钱,都健康,就是花钱买东西/买服务/买体验等。pay to exercise, pay to read, pay to eat,pay to watch 。 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合法不合法,从经济上,这都是行得通的,持续的,长久的。
那反过来,X to earn,在什么时候成立呢?
我能想到的最大的场景,就是在有人 pay to play 的环境里面,就会有人 play to earn。
大型网游里面,绝大多数人 pay to play (买装备,买皮肤),不求挣钱,只求高兴,就会养活少数人 play to earn(打装备,代练挣钱)。有人买装备出的多少钱,严格的等于有人卖装备挣了多少钱,一分钱不差。因为任何交易必然有对手和自己交易。另一个极端例子,沙特王子打游戏,极少数人花了大钱 pay to play,就能养活很多人 play to earn。KTV里面有人花钱唱歌(Pay to sing),才会催生出有人唱歌挣钱 (Sing to earn)。
现实世界里面 pay to x 和 x to earn 一定成对出现
在一个系统里面,如果全都是 play to earn,没有 pay to play,那么其实是后面的人以为自己是 pay to earn,实际上是 pay to play,这个 pay 甚至连 play 都没有,仅仅是 pay to lose,那就是庞氏骗局。
所以重新说回到 StepN 这个典型的模型。我来分析一下这个模型中叠加的几个台阶。
第一个价值台阶,花钱跑步。
这个台阶,没有太多人宣传,也没有太多人在意,却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台阶,本质是 pay to move。就是花钱跑步。这个台阶如水泥一样坚固。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项目宣称,我们就是一个虚拟的全球健身房,你来这里花 1000 块买一个健身卡,就可以在大家的鼓励下跑步,我们还帮你把信息都永久的记下来,无法作弊,所以你可以炫耀等等。我们当然也会给你些钱作为奖励,但是最多到 1000 块封顶。
这件事情,因为不牵涉到赚钱,是一个 pay to move 的模式,我认为是非常健康的。有多少人愿意参与是一件事情,但参与的人,会花钱,但他们不认为这是亏钱,更不会认为是被骗了钱。这个体系,最不济是一个 Web3 上更好的 Keep,或者 咕咚。这个组成了 StepN 的最坚固的保底的价值。也就是说,在经历未来完全可以预见的超高涨幅,再彻底破灭,绝大多数人损失绝大多数钱以后,如果还没有彻底毁灭,至少 StepN 的价值依然是一个不能 move to earn 的 Keep 。也就是,价值不会清 0 。只不过这个价值比起现在社区的预期来说,低得也和 0 差不多了。
第二个价值台阶,是网络价值
上一次,我在分析世界上会有除了我自己,我父母,还有广告商以外的任何人希望我跑步,以至于给我很多钱吗?
我今天觉得可能漏掉了一种可能性,就是网络效应。有人愿意为网络效应付钱,付很多钱,因为这是 something people want。
打比方,有人会为普通人发个微信消息向发消息的人付钱吗?微信不收钱让人用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如果几亿人都被召集到了一个地方用微信,微信这个网络,有人认为它有价值吗?
所以,世界上有很多人愿意为一个成型的网络付很多钱,因为网络的价值,高于其中所有的节点单个价值的总和。这个加和的价值和单个的价值的差,其实是这个网络有可能可以 pay people to move 的原因。这个网络的价值或许构建成了 StepN 的第二个不那么坚实的台阶。(至于 StepN 是否可以构建?最终是规模效应,还是网络效应,都是很大的未知数?)
如果实现,虽然如果共产主义平均分配的话,可能每个人每年都只能分到几美元的价值(参考现在的网络的估值除以海量用户数),但稍微的非平均分配,就可以让早期的万分之一的用户获得巨大收益。天下没有让大多数人暴富的良方,但让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一直有这样的经济学模型成立。
这个台阶或许也是很多投资人在一片庞氏骗局的讨伐声中看到的可能的机会。这个台阶由木头搭成,有很大不确定性。
第三个价值台阶,就是庞氏的台阶。
打着可以跑步挣钱的噱头,吸引巨量用户加入,用后面的人的钱超额补贴前面的人。这个台阶可能是从 20 层高楼延伸到万米高空的大台阶。这个台阶用云彩和空气造就。
我估计,未来 StepN 或者类似的 X to earn 模型,一定会站上第三个台阶的顶端,然后重重地摔到第二个台阶上。第二个台阶是不是可以稳固的支撑住价值还不知道,但最不济,第一个台阶是稳固的,不太可能被突破的价值。(至于从云端跌落以后,即便是想做一个小而美的安静的跑步社区也不可得,也是有这个可能性的)
所以我的分析 StepN 或者 X to earn , 至少用户抱有有不现实的预期的成分,但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关键还是看比例。Pay to play 和 play to earn 的用户的比例一旦失调,就会出问题。
这三个台阶,有着完全不同的确定性。
庞氏性质的第三个台阶,100% 会崩塌;第一个台阶,作为一个跑步社区存在,99% 的可能性会成立;而第二个台阶,存在一个理论可能性,现实却极难实现的网络效应部分,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我的结论,X to earn,绝大多数是骗人的,但也有不骗人的理论可能性。
感谢 JW99, TX,任鑫,大元宝,石岚同学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