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厂HR到小厂Hold全模块,靠谱吗?

熊童子 HR实名俱乐部 2024-03-29

关于大厂HR个人转型,从长沙活动开始,我们发现大家对这个话题关注度有增无减。

无论是深圳杭州、还是上海北京,众所周知的互联网大厂,现在都同样面临“成本优化”的压力,人力资源部门通常都被定义为“成本中心”,在行业寒冬,无论你是多高职位的HR,都在面临着“优化”的风险。

压力最大是哪些城市呢?

根据我们的观察,越是小的城市,或所在地产业类型较为单一,面临行业波动,抗风险能力、容错能力就明显弱一些,特别当地方的国企收入锐减,生产型企业和消费型民企循环不足,当整个城市提供的就业岗位少,企业HR也就需求不足

举个例子,受双减影响,去年教育业和地产业,很多城市团队就地解散,不少HR跟我们反馈,他们的同事,也包括他们自己,很多人长达半年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尽管总是有人说要“逃离北上”,但相对来说,北京和上海提供的工作机会、成长空间,明显要比其他城市多很多,特别是对于35-40岁以上的HR,北京和上海的“包容度”明显要比其他城市(因为北上老龄化也在加速)。

北京和上海之所以抗风险强、包容度高,压力相对小一点,除了北上超大型城市的拥有的资源和政策,更重要的是有丰富的产业布局、以及数量庞大的国企、外企,能提供更多元化的岗位。

最近几年,央企国企大力度推动混改、数字化转型,他们也在主动招募民企优秀的人才,借鉴优秀民企HR管理模式。在中秋假期,我们北京40人的HR线下活动,就来七八位国企央企的HR,也算是一个小例证。

当然,北京也在面临另一种“卷”,即便只谈招聘HR转型,北京HR之间的竞争强度也是超过预期,刚刚结束周末的北京HR活动,有一两个小组,集结了苹果、谷歌,字节、腾讯、快手、小米、滴滴、京东、美团等大厂背景的HR,除了没有阿里,能想到互联网大厂都要快全活了。

所以,北京大厂多,工作机会多,但竞争强度、烈度也是非常大的。

回到题目——做到HRBP、OD职位的大厂HR,如果没有特别好的机会去国企、外企,更多的机会是去小厂做全模块的HR,靠不靠谱?

对于这个课题,我们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我们来听听北京活动HR伙伴的分享。

这个HR小哥哥重点讲,大厂HR到小厂hold全场,一要视角转换,要直接承担业务压力,二通过团队来进行能力互补,三资源不足,要梳理优先级。

最后,分享北京两位HR活动的review,以及他们对正在转型路上HR的话:

更多全国各地一线HR的独家最新分享,我们在跟公众号同名“HR实名俱乐部”视频号更新,欢迎大家扫码关注。

另,本周六9月17日,我们在苏州组织同款HR线下活动,请留意今天第三条文章《9月17日,苏州HR线下圆桌,等你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