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年,他们在复旦这样过年

粟子骞 皮光宇 等 复旦人周报 2023-02-16


春节是中国延续时间最长、最盛大、活动最丰富的传统节日。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春节节庆活动又迎来一个小高潮。

 

因为疫情和实习等原因,今年复旦大学校园内有6000余名师生和后勤工作人员选择留校过年,留校队伍越来越“庞大”。他们如何过年?一通电话、一张贺岁照、一顿年夜饭、一次带货直播、一场迎新年活动……学校各部处、院系组织了各类春节活动,种类丰富多样,时间覆盖整个春节假期前后。部分师生和工作人员也自发组织活动,体验异乡的年味。



编辑丨金雨丰 冯俊婷
丨粟子骞
记者丨皮光宇 柏柯羽 粟子骞 王珊妮



 打一通视频电话 
 
20级新闻学院的朱芷扬由于家乡广东中山发生新冠疫情,只能选择留校过年。

虽然不能返乡,但家乡的年俗被她带到了2022年的上海。在冬奥“云支教”的宣讲活动中,她在线上和小朋友介绍家乡年俗——新春逛花市。在中山,亲朋好友在除夕或初一时相邀结伴去逛花市,寓意“锦上添花”。她的父亲每年都会买一盆蝴蝶兰和橘子,这些色彩构成了年味中五彩斑斓的那一部分。今年,她也打算在上海找个花市逛逛。

往年过年,19级学生蒲公英家族里的13口人都会齐聚在家吃年夜饭,“七荤八素能吃好几天”。爷爷奶奶和姑姑、姑父是固定的麻将主力军,而小辈们往往喜欢斗地主。今年则采用视频连线或电话拜年。“看到姐姐吃着我爸爸煮的面条,我真的好羡慕。”

平常,朱芷扬的家庭群内都没有太多互动,最近却热闹不少——多是朱芷扬主动和爸妈分享生活动态。和蒲公英一样,视频连线也成为她和父母一起过年的方式。
 

 拍一张贺岁照 

为排解思乡之情,朱芷扬主动报名参加了学校内的迎新年活动。1月15日,复旦大学校团委发布了举办“复旦大学新春贺岁特别直播——新春焕新妆”活动的通知,朱芷扬立即报了名。她说:“其实我很喜欢热闹,热闹是过年应该有的样子。”

1月24日活动当天,十数位工作人员忙前忙后。从早上九点一直忙到下午四点,她才有空去旁边吃一口已经放凉的午饭。虽然忙碌,但她还是觉得“和人待在一起的感觉比较好”。

中午时,一群“复二代”涌进活动房间拍贺岁照。“小朋友们一进来,房间就和‘炸’了一样。”朱芷扬说,“场面一下欢乐起来。”她还在道具组的工位上给小朋友们拍了很多照片,定格下他们无忧无虑的笑颜。孩子们的笑声太有感染力,不知不觉间她也跟着笑起来。她说,“从期末到放假,我很久没有那样大笑过了”。
 

| 欢乐的“复二代”们在拍贺岁照,供图朱芷扬


同样对孩子们记忆犹新的还有当日主播、20级法学院的廖若晨。作为上海人的她,从来没有留校过年。这次专程从家里赶回学校,就是想“回校和留校师生一起体验在学校过年的氛围”。

这是她第一次当主播,报名后她还有些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不过,老师告诉她,贺岁主播不像大型活动的主持人,主要工作就是在带货时“把天聊活了,把气氛炒起来”。

一大半流程完成后,时间刚过去半个小时,与预期计划不符。廖若晨和搭档即兴随机邀请现场的观众和模特们聊天。“一切都是freestyle,幸好最后有惊无险地把这个场圆回来了,感觉主播需要的临场反应能力还是蛮高的。”从前只在春晚上看主持人救场的她,也成功实践了一回。
 

| 复旦大学新春贺岁特别直播直播截图,供图廖若晨

一个半小时,她卖出了“我爱复旦”口罩、“点亮复旦”小夜灯、复旦定制红包等校名礼品屋出产的年货。下播后,舍友们都纷纷给她截图,赞扬她“很适合这份工作”,“带红包时把他们都说心动了”。

一大批留校师生、后勤人员和孩子们涌进来拍贺岁照时,整个直播间气氛热闹到了极点。“有一种回老家过年的亲切感。”廖若晨觉得这一趟来值了。

当天,21级中文系的陈卓扬来到了活动现场。平时出去玩他很少自拍,因此手机里没有一张自己的照片。这次团艺办了贺岁照的活动,又有专业团队打光、化妆和拍摄,他抓住这个契机拍了一张贺岁照。
 

| 陈卓扬的贺岁照

 
朱芷扬也觉得拍摄贺岁照的环节意义非凡。“拍照嘛,就是要展现大家最快乐的一面。”当时,她看到大家顶着小老虎的耳朵、戴着虎爪,只觉得阴郁一扫而空,尤其是最后安保和后勤工作人员来拍照时。看到默默守护校园安全和清洁的工作人员和大家一起在暖融融的空间里欢度春节,在镜头前留下笑容,她感觉“特别温暖”。
 

 吃一顿一分钱年夜饭 

朱芷扬得到了上海朋友的邀请,将在除夕夜去舍友家中吃年夜饭。而一些留校同学则选择在复旦校园的食堂吃顿年夜饭。

复旦大学食堂为留校师生职工准备了“1分钱年夜饭”,从除夕到大年初二的早中晚三餐凭校园卡消费1分钱即可享用春节美食。据悉,这已是复旦大学食堂坚持五年的“年俗”,目的就是从饮食上保障同学们过一个好年。

陈卓扬在31日晚五点来到北区食堂吃年夜饭。这顿饭他吃得特别丰盛,有不常吃的剁椒鱼、白灼大虾和红烧肉,尤其是鱼虾满足了一个温州人的美食执念。不仅是因为年夜饭的仪式感,还因为“一分钱就可以‘白嫖’到那么多的好菜”。

2月1日中午,宿管阿姨敲门,专门提醒19级行政管理系的李久诺“去食堂吃饭”。霎时,他心中涌起被妈妈叫去吃饭的温馨。

他专程去品尝旦苑新年一分钱年夜饭套餐,一分钱可以任选十余种菜,“从糖醋排骨、青椒炒蛋、炝炒花菜、咕噜肉、炒香干里随便选,全都不限量,甚至吃完了还可以续!”他笑着说,“味道比平时的旦苑好了太多太多!”
 

| 一分钱年夜饭,供图皮光宇


这款复旦特色年俗能不断延续,得益于一批批在后厨辛勤劳作、在工位上过年的食堂员工。

来自陕西宝鸡、时年49岁的王少均是旦苑食堂一楼经理,负责食堂供餐保障。30年前,他进入复旦大学供职,自此,共有18个春节留校过年。从2019年到今年,他已连续三年未回家过年,很想与家人团聚。

但这位留校过年的常客还是坚持留了下来,他说:“一年四季食堂总要开张,一日三餐食堂总要开火。为了供应留校的师生,食堂总有人要留下来,既然这是自己的责任,那我当然要留下来。”

虽然与家人聚少离多不免难过,但看到同学们对一分钱年夜饭赞不绝口,他十分欣慰。尤其是看到在旦苑一楼幸运转盘抽到一等大奖、开心得起跳的同学,他也笑出了声。“感谢学校给留校师生办的活动,我看来包水饺的学生们都笑得很欢乐,不太有回不了家的失落感。”

他的老同事,负责早餐供应的郑红艳在复旦工作了18年。已经记不清楚是第几次没有回家过年了”,虽然心里特别想念年迈的父母和在家乡读大学的女儿,但还是积极响应国家“非必要不返乡”的号召,让复旦师生吃好喝好。

初一她在后厨忙了一天,工作到晚上八点才回家。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同学在打菜时隔着窗口向她大声问候:“阿姨,新年好!阿姨您辛苦了,谢谢阿姨!”当时她感动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平常十点关门的食堂在春节期间成为了留校师生齐看春晚的公共空间,不仅通宵开放,餐桌上还供应免费的零嘴。除夕夜,旦苑里,王少均、物业工作人员和几个学生一起边聊天边看春晚,“是种很新奇的体验”。
 

 参加一次校园迎新春活动 

“在学校真的有被老师和阿姨们的热情深深地感动到!”人生第一次在外地过年的20级核科学与技术系段博文说。

31日早上,系里把留校同学召集起来,准备了丰盛的早餐,“估计是提醒我们放假也要科学作息,尤其是吃早餐”。系党委书记和系主任亲自到场,给同学们准备了红包,师生一起写春联、剪窗花。回忆起那天师生同乐、齐聚一堂的场面,他十分感慨:“虽然没有回家,但在学校过的这个年同样难忘感动。”

复旦校园内迎新活动百花齐放,学校各院系都举办了既有过年氛围又有院系特色的迎新春活动。

| 各院系举办的迎新活动,图源留学复旦公众号

 
李久诺参加了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组织的新年迎春活动,和苏长和院长以及许多硕博学位的学长学姐们畅谈学习与生活。在抽奖活动中,他抽到一个专业跳绳。“我和一个很想要这个跳绳的学姐交换了礼物,我拿到了一条非常好看舒服的羊毛围巾,”他对学院准备的新年礼物非常满意。

蒲公英则在除夕这天来到南区29号楼学生活动中心一楼参加了书院举办的“迎新春游园会”活动。

| 迎新春游园会活动现场,供图皮光宇

 
在第一个写福字的摊位上,“同学们嘴上说着‘我写不好’,下笔其实都如有神助,字字精彩。”宿管阿姨将同学们写好的福字放在硬板上裱好,她还收到了一个学姐送的“如虎添翼”祝福。第二个摊位是踢毽子。“踢完后我全身活络,热血沸腾”。踢了7个、超过同学平均水平的蒲公英得到了周围同学的称赞,颇为自得。

看到奖品池内余量尚丰,宿管阿姨们热情地跑去宿舍楼邀请同学们前来参加活动,回来笑着说:“阿拉小姑娘们还在睡觉嘞,洗把脸就来。”

| 迎新春游园会领奖处,供图皮光宇

 
“复旦很有人情味,是我另一个家。”双手提着福字、窗花和跳跳虎玩偶的蒲公英重温到了小时候浓浓的年味,“我想借用一个电视剧跟爸妈说,‘我在他乡挺好的’。”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日益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盛会,不少留学生共同参与到浩浩荡荡的迎新春大潮中。

娜拉是17级中文系的蒙古留学生,今年已经是她留校过年的第三个年头。1月28日,她在朋友圈发文道:“自那日一别,已三年未归。离乡非吾愿,佳节倍思亲。”
 

| 娜拉朋友圈中满满的思乡情,图源娜拉朋友圈

 
蒙古的白月节类似春节,亲友齐聚家中,先烧香拜佛,再吃羊肉包子、喝奶茶。现在在上海过年也会去专门找家乡食物来吃,“宽解味蕾的乡愁”。

今年之后,她的年俗除了吃羊肉包,又多了一个——吃饺子。1月29日中午,她与近1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参加了中文系的迎新春活动,与留校师生们在北区食堂一楼包饺子,吃年饭。“这是我第一次在上海包饺子,有中文系的老师们专门来教我们包,是非常快乐和新奇的体验。”虽然最后她没有亲口品尝到自己包的饺子,但她还是开心地说,“中国饺子非常好吃,我觉得中国人真的很会吃,以后过年我也要吃饺子。”
 

| 娜拉亲手包的饺子,供图娜拉


此外,中文系师生们还一起现场共写春联。娜拉用蒙古语围着“福”写下了“新年快乐”的祝福。“今年春节,我与毛笔缘分颇深。”她说。

“年丰人寿福满,芝草满庭吐秀。”在秦汉胡同国学书院里,娜拉挑战自己,用毛笔书写更有难度的进阶版春联。除了各种“福”和对联,她还画了一幅憨态可掬的萌虎拜年图。“这个年,过得特别有文化底蕴。”她不仅收获了快乐,还提升了技能,十分满足。

| 娜拉亲笔书写的“福”字,供图娜拉

 

 搞一次大扫除 

每年从小年到除夕都属于“扫尘日”,即年终大扫除的专属时间。家家户户针对平常容易忽略的隐秘角落,从床底、天花板、墙角扫除蛛网灰尘,做一次彻底的大清洗。

父母“初一零点前家里垃圾要全部扔掉”的嘱托仍牢记在李久诺的心中。除夕晚十一点半回到宿舍,他忙冲去洗澡,把脏衣服洗干净、垃圾丢掉,回来时专门把宿舍门前的杂物清理开,“不能挡住初二财神爷进家门”。

18级哲学系的小悠自称为“一个年味比较淡的人”,但也跟朋友一起打扫了卫生,“还算有点年俗的传承了”。

同样地,朱芷扬做的“唯一一件比较像过年的事,就是整理宿舍”,从中她获得了满满的过年仪式感。
 

 去一处远方 

大年初一下午,陈卓扬突然起兴,独自骑着自行车逛了一遍学校的角落,从东区骑到南区正大体育场,又沿着政通路逛遍了大学路。

“如果没有留校,我也不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沿途他发现宿舍阿姨和朋友们坐在公共空间说说笑笑、共用晚餐;看到南区保安的口罩换成了新年特别款,红色的,有“福”的;看到月亮馍馍、CoCo奶茶等店都关门歇业。光华楼顶的灯亮起,“像一盏煤气灶”,抬头便是紫色的夜空……

| 陈卓扬记录自己的骑行,供图陈卓扬


除了冷清,他还感受到难得的松快,“平时不管是人行道、车道都很拥挤,现在突然空旷起来,也非常安静”。这次悠闲自在的短途旅行让他更想出去走一走。

在校园内行走是李久诺的日常行程,他和朋友常在校园内喂猫。“东区的小猫汤姆、小白、圆圆、帕帕,还有校内明星西西、小手、丫头……”对每天亲自投喂的“毛孩子”们,他如数家珍,“尤其是皮蛋,它已经快被我养成家养小猫了。”

此外,他也趁春节之际游玩了上海迪士尼。当除夕大家都在家中团聚时,迪士尼成了他与三个朋友的“江湖”。他们在迪士尼享受了包场待遇,“随到随玩,把刺激的项目都玩了遍,甚至可以不排队连玩两遍创极速光轮”,也在花车游行中近距离与穿上新年装的玲娜贝儿和星黛露互动。

今年,20级社会学学生马桢为实习在校过年,她的“远方”,在书本之中。工作之余,她喜欢待在安静的宿舍,利用实习的间隙,拿起“盖在泡面桶上”的kindle,开始阅读已经加入书单很久的书。她说,假期的阅读少了平时的功利性,只是单纯地穿越时空,和作者对话。专业课上了解到的《生育制度》,朋友推荐的悬疑小说《放学后》等,都让她在精神上获得极大的愉悦。“第一次不在家的年,感受了一种新体验。”

 
 许一个新年愿望 

@朱芷扬: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尝试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演话剧。

@段博文:很希望春节能越来越热闹、年味儿越来越浓!
 
@娜拉:疫情早日结束,可以尽情享受生活。
 
@王少均:把食堂做好,让来就餐的师生吃到一份可口的饭菜。
 
@郑红艳:疫情快点结束,大家早点恢复正常的生活,就像春晚前几年春晚唱的那首歌一样,常回家看看,帮父母捶捶后背,揉揉肩,尽自己的一份孝心。


文中蒲公英、小悠均为化名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或截图
微信编辑 | 冯俊婷
  审核 | 孙晓雷 郑屿


 往期精彩  


复旦女兵,爱红妆也爱武装


北斗导航Compass朱帅臣:复旦普通博士生在B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