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冶金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冶金工程学院成立于1958年,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建院时师资队伍汇聚了我国解放初期最早一批冶金、金属材料加工方面的专家学者,是国家于上世纪50年代在西北地区布局惟一学科门类齐全的冶金科学与金属材料加工类院(系),是国家主要的冶金及金属材料加工科教基地之一。

专业建设

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四个本科专业,博硕士点涵盖了所有本科专业。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博士生50余人。建院以来,先后为国家和行业培养了近万名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许多毕业生成为国家部(委)、省(市)及大型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科研院所的业务骨干,一名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在国家政府机关担任厅级以上领导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副总经理以上的校友近百名。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在职教职工96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71.4%。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16人,陕西省“百人计划”学者7人,陕西省科技新星2人。

聘任兼职教授36名,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1名。师资队伍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达到100%,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87.6%。2018年学院被授予“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科学研究

学院有“功能材料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冶金技术国家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黄金与资源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及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13个。近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0余项,承担省部级重点项目、企业横向项目百余项,取得成果90余项,获准国家发明专利100余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40余项省部级奖励。

学生培养

学院坚持以“围绕学生成长,关照学生成才,服务学生一切”为工作宗旨,构建了“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平台活动为抓手,以规范建设为保障”的“多位一体”富有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学生成为国家建设的后备中坚力量。

学院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社会评价好。近五年来,在校学生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有120余篇被SCI和EI收录,本科生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件。1名学生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3名学生获得宝钢教育奖励基金优秀学生特等奖,占学校获宝钢教育奖特等奖人数的七分之三。

学院毕业生的供需比一直保持在1∶5以上,四个本科专业连续多年被评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100%专业”,学院多次荣获“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专业建设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近年来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余次,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有经常性学术交流。“十三五”期间,学院将继续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对标国家“双一流”和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院。

 冶金工程

什么是冶金?

冶金工程专业研究的什么?

冶金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冶金学科是研究从矿石中提取有价金属或其化合物并加工成有良好使用性能材料的应用性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冶金已从狭义的从矿石提取金属,发展为广义的冶金与材料制备过程工程,即研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制备国民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各类材料,并逐步实现冶金-材料制备一体化、材料制备过程绿色化、材料多功能化,使冶金制备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冶金工程专业可分为两大研究领域:钢铁冶金和有色冶金。钢铁冶金主要包括生铁、钢和铁合金(如铬铁、锰铁等)等的提取、精炼、提纯等的生产和研究,有色冶金指包括除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各种金属的提取、精炼、提纯等的生产和研究,金子也是我们炼出来的。我们冶金工程并不仅仅是在炼“金”,而是在运用矿石原料,科学地制造性能优良的各种金属材料。我们通过掌握冶金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冶金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及最新进展,将来能够从事工艺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

西建大冶金工程发展沿革是什么样的?

本专业是西北地区办学历史最长、教学和科研实力最强、培养高层次人才最多的冶金工程专业。

1958年,设钢铁冶金专业;

1960年,增设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冶金物理化学专业;

1986年、1993年、2006年,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分别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合并为冶金工程专业,并按一级学科招生;

2016年,冶金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7年,冶金工程一级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冶金工程专业现为“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和“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

西建大冶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西建大冶金工程专业按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现代冶金工程(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熟悉冶金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及最新进展,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具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冶金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等工作,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现代化环境友好型钢铁企业

西建大冶金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如何?

西建大冶金工程专业现有教师4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教授11人,教授级高工1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7人,专职实验技术人员4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2人,副高级职称以上人数占总人数的72.5%,30%的教师拥有海外留学经历。

冶金工程学院教师中,中、老年教师大多在教育战线执教数十年,他们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严于执教、长于理论,成为教学队伍的中坚;青年教师是冶金工程学院的新生力量,他们勇于探索与创新,且绝大部分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成为冶金工程学院跨世纪教育事业的接班人。

学院教师分别来自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的相关院系,此外还有赴英国、韩国、日本访问学者和赴德国、英国攻读学位回国的教师,这对于广泛借鉴吸收国内外教学经验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为了扩大交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院还聘请了12名工程界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承担相应的教学工作和学生工程训练指导工作。兼职教师以多种方式参与本科生培养工作,包括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学科前沿讲座、本科生课程教学、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指导、毕业设计指导、专题报告等。

西建大冶金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在校学习期间具体的课程如何设置?

钢铁冶金方向主要课程包括: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金属学与热处理、冶金原理、冶金传输原理、冶金学、冶金反应工程学、冶金工厂设计、冶金专业实验、冶金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外语、钢铁冶金学、铁合金冶炼工程学等。

有色冶金方向主要课程包括: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金属学与热处理、冶金原理、冶金传输原理、有色冶金学、冶金反应工程学、有色厂设计、分析化学、有色冶金综合实验、稀贵金属冶金、有色冶金炉、冶金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外语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践、军事训练、金工实习、专业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冶金专业就业情况如何呢?

西建大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形式多,就业面广,市场对冶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实际该专业毕业生人数的10倍。毕业生能够在冶金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也能通过升学继续学习,在教育机构与高等院校从事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工作环境如何呢?

冶金的毕业生工作环境如何呢?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噢。

现在的大型冶金企业管理很规范,已经全部实现了生产自动控制和环保达标。我们的工作环境是冬天暖气,夏天空调。

什么是卓越工程师?

“卓越工程师”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简称,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作为首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在建筑学、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9个专业试点培养。相关学院根据自身条件,以整年级或试点班的形式实施试点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目标,紧密结合企业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理念,构建新的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更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原则上保证学生在企业实践的时间不低于1年(40教学周)。学校不断提高卓越计划学生生均经费,保证高水平的培养质量;为卓越计划中的优秀学生提供更多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项目的研究机会;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和国外学习机会;优先推荐卓越计划的学生到所学习企业就业。

我校冶金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紧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追踪冶金工程前沿理论,适应科学技术在冶金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冶金工程整个行业“系统集成化水平越来越高、专业之间技术融合越来越高”的变化,依托冶金工程相关省级重点学科、国家及省级重点实验室、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冶金工程规划设计、钢铁冶金和有色冶金领域卓越工程师的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2年厚基础教育、2年冶金工程专业教育的“2+2”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企业实践1年)。

专业办学经验与特色是什么?

冶金工程专业是西北地区办学历史最长、教学和科研实力最强、培养高层次人才最多的冶金类专业,也是陕西省唯一有冶金类专业的院校。是陕西省级特色专业、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优势特色专业之一。专业2017年成功入选陕西高校“一流专业”培育建设名单,为更好地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助力。本专业是以本科生培养为主,兼顾研究生教育,生源地主要源于西北地区,毕业生就业立足西北,面向全国,领域涉及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及贵金属、材料等行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教学、科研和产业体系,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冶金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本学科传承以工程学科为主体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涵盖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理化学以及自设的冶金热能工程4个二级学科,设有“百人计划”和“三秦学者”岗位,拥有优良的教学、实践、科研平台及优势,为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与企业合作,努力创建学生的实践基地,为学生实践环节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保障。目前已经建立了上海宝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酒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龙门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川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有色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等17个实习实训基地。

有何教学成就?

本专业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止目前,已培养冶金人才4300多人,就业领域涉及钢铁、有色、机械、冶建、检测、教育、材料、管理等10余个行业,很多人成为行业的主要管理人员和领军技术骨干。

在教学活动中,近五年冶金工程专业获准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获准省级教改项目1项。

专业科研实践水平如何?

冶金工程学科拥有比较雄厚的教学科研平台,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冶金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是西北地区唯一的学科门类齐全的冶金学科实验教学基地。同时,拥有“陕西省黄金与资源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钼冶金新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陕西省冶金工程技术中心”、“西建大-陕西龙钢集团工程技术中心”、“陕西省钒产品深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及 冶金与矿业分析检测中心等科研平台。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全面提升专业实验室功能。充分利用资源,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使冶金工程专业实验室成为省内一流、特色明显、功能齐全、管理科学、仪器和试验设备利用率高,能很好地满足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中省共建专项基金、冶金物化重点学科建设基金,加强冶金技术实验室建设,使其尽早达到陕西省省级重点实验室的标准,同时对省级名牌(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兼顾科研工作的需要,实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在科研方面,大力推进冶金工程实验室开放活动,积极创造条件,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发挥冶金工程的专业优势,依靠西北丰富的铅锌、镍钼、钒、钛、黄金、钢铁等特色矿物资源优势,积极申报承担国家攻关、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攻关和基金项目;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横向科研项目,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为陕西、西北冶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冶金工程主体专业的引领作用,与自动控制、机械以及材料专业协调发展。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获准包括国家“973”“863”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获准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主持横向课题90余项。发表SCI和EI论文200余篇,获准发明专利60件,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项。经测算,专业教师人均绩效产出稳居全校前列,有力的带动了专业的发展。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什么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掌握金属塑性成型原理、工艺、设备及控制技术和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与技能,熟悉金属材料结构分析、金属材料制备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材料加工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具有较好的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综合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合作交流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毕业后能够在冶金、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及国防和兵器工业领域从事材料成型及过程控制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设两个专业方向,分别为金属塑性加工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

该专业有什么优势?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7人。教师中获博士学位者占比95%以上,近60%教师拥有海外留学经历。1人荣获“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2人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励。

教学成果突出:编写完成10余部教材及专著,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教改论文40余篇,并获得多项优秀教学成果奖。

该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特色?

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按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实习实践课逐级设置,强化理论基础,重视实践应用。同时结合双语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专业人才。

突出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结合 “开放课题项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特色项目,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该专业毕业前景如何?

就业:大部分毕业生签约宝武集团、比亚迪汽车集团、吉利汽车集团等大型知名企业,年均就业率达99%。

考研:本科生考研和保送研究生的高校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等重点高校,年均读研率达26.8%。

创业:每年约4.5%同学喜欢创新择业,在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方向喜欢创造自己的事业。

金属材料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是什么?

研究对象是什么?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设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优秀教师团队。本专业以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核心理论为主要学科基础和核心课程,坚持优化和完善实践教学。在秉承传统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基础上,在新兴前沿学科如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迅速发展,培养学生掌握应用于机械、汽车、钢铁、能源等传统产业以及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新产业中的材料设计、制备及检测技术,并掌握运用材料制造产品及器件的理论和工艺技术。毕业生具有宽的就业口径及较强的学科理论基础,具备攻读更高学位的潜力与条件。

专业发展情况怎么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冶金工程学院于1999年根据教育部新本科专业目录申请开设的本科专业。经过20年多的发展,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已形成较完整的教学和科研体系,并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已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材料加工工程、金属材料冶金制备科学与工程、钢结构材料与工程二级学科的有力补充,具备本-硕-博一体化多层次培养条件,是西北五省同类专业中唯一同时拥有“材料加工”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学科。

专业设立初期,以金属材料热加工为主要办学方向,为我国的钢铁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2006年本专业被授予“陕西省名牌专业”称号。

2008年凝练专业特色时,经对市场人才需求的调研和我院建立“大冶金”专业链群的办学特色的背景下,确定该专业主要培养金属材料深加工和金属材料表面及热处理方向的工程技术人才。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金属材料工程相关(包括材料科学、金属材料的制备与工艺、金属材料深加工和金属材料表面及热处理等)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了解本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具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冶金、机械、汽车电子、航空航天、核电军工等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金属材料生产、管理及运营、质量检验、新材料研发、工程设计、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习的核心课程有金属学、金属材料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制备技术、材料分析检测技术、塑性成型原理、热处理工艺学、热处理设备与设计、材料腐蚀与防护、金属涂镀学、深加工工艺学、材料失效分析等。

业办学经验与特色是什么?

有何教学成就?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科发展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形成课程链,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认同感。办学过程中不断围绕专业重点方向,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注重教学团队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近年来出版统编教材4本,承担1项校级重点教材建设项目。其中《金属涂镀工艺学》课程教材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同时,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金属材料工程教研室结合专业发展需求开设了多项创新课程,建立了多门课程网站供学生实现课堂内外学习。

师资力量与科学研究水平如何?

专业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职教师18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有海外留学及博士后经历的教师6人。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以科研促进教学。

多年来围绕材料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和前沿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目前形成了高性能轻金属材料(铝、镁、钛)制备技术与新产品开发、新型功能材料(钼、铜、镍)制备技术与产品开发、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与新产品开发、先进连接技术开发与应用及金属材料表面涂层与防护技术开发等几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近5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60余项,横向科研任务3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

其中,新型钼合金强韧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立足陕西钼资源优势,基于复合强韧化原理和制造-应用一体化设计方法,提出了多元多相新型La-TZM合金设计思想及其细晶/微量固溶/碳(氧)化物弥散强化/形变强化复合强韧化理论,开发出超声加湿混料和纳米喷雾掺杂等新型均相合金化技术、均质化烧结-剧烈塑性变形制备技术,突破了传统钼合金综合强韧性不足、加工性能差、微观组织难以精确调控的关键技术瓶颈,研制出一种稀土掺杂La-TZM多元多相高强韧钼合金及系列高性能产品并实现产业化。该成果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学生情况是什么样的?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近3届年均招生人数约为87人, 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众多工科专业当中,本专业是女生比例相对较高的,近三年男女比例均接近2:1。

本专业的同学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工程知识

掌握必要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知识(材料的成分设计、结构分析表征、金属材料加工及其性能评价等),并能够将其用于解决金属材料研发、金属材料深加工或金属材料表面及热处理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问题分析能力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基本原理和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金属材料领域工业需求遇到相关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力

熟悉金属材料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针对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设计解决方案,具备设计本专业领域满足特定需求设备、工艺流程和工艺布置的能力,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沟通能力

能够就金属材料制备与加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技术报告、设计说明书和设计方案、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团队协作能力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自主和终身学习能力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并能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学生毕业去向是什么样的?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众多,就业面较广,每年都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2018届毕业生的去向分布图如下。学生毕业后可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材料、冶金、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相关领域的企业从事金属材料生产、管理及运营、质量检验、新材料研发、工程设计等工作;也可到科研、设计院所和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及教育教学工作,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主要涉及研发新能源转化与利用所需关键材料,以及设计和制造相应器件、装置。本专业是教育部2011年首批增设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是工科材料类专业中最年轻的专业。

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煤、石油、天然气),例如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氢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

新能源材料是实现新能源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先进能源技术所需的关键材料。该类材料包括晶体硅材料、半导体材料、先进光电材料、膜材料、储能材料等。

新能源器件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将新能源转换成人类所需的光、电、磁、热、动力等任何形式能量的载能装置,主要包括太阳能、化学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形式的发电或储能装置。


设置本专业的背景是什么?

为应对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进行,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构想,重点发展一批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城市矿山、环境污染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癌症治疗、疫苗等)、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新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能源汽车。为支撑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教育部于2010年初发文,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申办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并将其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以及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重要举措。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的三个方向,均涉及本专业。

专业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为此,教育部《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中提出,工程教育应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相互支撑。高校要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新工科的发展有两条路径,一个是加快推动现有传统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如有色金属冶金专业等),另一个是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就属于新兴工科专业这一类。

我校是一个省直属高校,设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构想,主要是为了发挥我校工科优势,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陕西省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着力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提出到“十三五”末,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居全国前列,建成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制造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高校就当义不容辞的主动承担起人才培养的责任,培养一批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

我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特点是什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开办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实际上也是最大程度挖掘学科潜力,充分利用已有办学资源,打造自身特色,以此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并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我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设置在冶金工程学院,主要是为了依托冶金学科的显著优势。

事实上,有色金属是新能源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钴、钒、锂、铝、锌、镁、硅、镍、铟、锗、镓、硒等,都是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功能材料。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老一辈冶金领域的科研人员,便率先基于湿法冶金电化学理论,制造出了容量较大的“镍-镉”,“镍-氢”以及“铅-酸”电池电极材料,在当时,对于满足国家、国防建设以及人民生活需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至今仍在广泛使用。事实上,我们所熟悉的铅酸电池,就是我们做湿法冶金的人做出来的。到了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锂离子电池,冶金学者结合冶金学科优势,立足资源高效利用,开创了一条新能源材料研究的新思路。

我们基于材料冶金的思想,形成了“矿物材料—有色金属—氧化锂、钴等电池材料—电池器件—废旧电池回收”这一系统的“资源—冶金—材料—环境”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思路。极大地延伸了有色金属锂、钴、锰等资源的产业应用领域,这一工艺现已进入教科书,特别是冶金学者承担的原“973”课题研究成果——磷酸铁锂和钛酸锂的制备方法,被搬上了2017年高考全国卷-理综试卷。

此外,冶金领域科研人员,也对废弃电池的回收做出了杰出贡献。废弃电池一方面对环境的污染极大,同时又含有大量不可再生且经济价值高的金属资源,如钴、锂、镍、铜、铝等。有效地回收处理,减轻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压力,避免金属资源浪费。冶金学科科技工作者,将电池废弃物看作为一种资源,采用冶金学制备工艺,提取其中有价金属,直接制备成锂离子电池的原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什么?

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具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能源、电力、航空航天、化工、信息、交通、冶金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的研发、教学、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我们培养的人才,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


(1)先进储能材料制备技术  涉及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与电源系统、镍氢电池材料、液流电池材料、钠硫电池材料、超级电容器材料、超级电容电池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性能检测与工程设计等。


(2)太阳能电池与燃料电池制备技术  涉及硅太阳能电池、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制氢等技术以及燃料电池材料等。


(3)废弃电池无害化处理及其高效循环利用  涉及废旧电池中有价金属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废弃电池无害化处理与环境影响评价。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随着新能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产业将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数量增长,行业竞争加剧,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的竞争,谁掌握先进技术,谁就赢得先机。先进的技术,掌握在人才手中,竞争依然是人才的竞争。

我国新能源产业起步不久,各领域的专业人才数量有限,整个新能源产业都处在“人才饥渴”的状态中,人才极其短缺,全国各地对新能源人才尤其是高技术人才的争夺已经白热化,毕业生供不应求,这种状态,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择业机会。

本专业目前的就业情况如何?

根据国际绿色和平组织与欧洲可再生能源理事会研究,到2020年,新能源产业将创造超过650万个技术人才的工作岗位,是现有新能源产业工作岗位的3倍。就业岗位高速增加,人才培养数量匮乏,新能源产业人才短缺问题显著。

特别是在我国,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60所普通高校开办本专业。年均毕业生规模在3500-4000人之间,但据测算,目前新能源产业实际的人才需求每年大约60000人,人才缺口极大,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良好,专业满意度及认可度高。


目前,本科毕业生的去向包括以下几个途径:


(1)继续深造  新能源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物理、化学、材料、电子、冶金等)交叉的产业,对知识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需求迫切。近年,相关企业对研究生毕业生需求逐年攀升,待遇和未来发展良好。

(2)在新能源企业担任技术人员2018年,新能源企业2万家,是2008年的近6倍,企业员工至少在2千万左右,工程技术人员约占10%左右,人均工作30年,则每年大约需要高级专业技术人才60000人以上,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3)其他相关行业  在高校、研究所、政府、事业单位等部门工作。


欢迎报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冶金工程学院

三届“校园开放日”暨招生咨询会活动来啦!

开放日时间:

2019年6月25日8:30—16:00

招生咨询地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北院

参会其他院校:

已邀请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兰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前来参加,为考生答疑解惑,提供权威的院校介绍和专业解读(参会高校持续更新)。

<点击关键字,获取2019年招生资讯>

2019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招生简章

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来源:冶金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招办

编辑:翔子、曹立

校对:王瑶

审核:文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