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致敬东北大学!
百年风华 恪守初心
编者按:今天,是东北大学建校100周年校庆。9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在东北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查看文末“阅读原文”)。循迹东大百年风华时光中的一页,她曾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四脉源流之一。今天,让我们共同回忆她给西安建大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共同致敬她曾经一度辉煌、历经苦难劫波却始终坚守壮心不已。栉风沐雨,历经沧桑,她曾传承给今天的西安建大独特而厚重的大学文化和办学精神,我们从以下历史故事和人物身上,都清晰可鉴。
救亡图存、知行合一的办学历程
西安建大校史馆所藏东北大学毕业证书(1930年)
东北工学院大门(1950年)
漂洋过海、辗转中国的幻灯片
我校雁塔校区东楼建筑学院的建筑博物馆中,保存着珍贵的四百余片双面玻璃幻灯片。它,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重要见证物之一,是中国建筑教育和我校校史的一份珍贵文物,承载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1923年,时年27岁的梁思成先生留学回国,受东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学良将军之聘,出任东北大学建筑系首任主任。当时,梁思成先生特意带回这套幻灯片,作为讲授《西洋建筑史》之用。这是中国最早的世界建筑史幻灯片。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大学被迫流亡。“九•一八”事变后第四天傍晚,东北大学建筑系继任主任童隽先生得到理工学院杨院长的德籍夫人帮助,将这批幻灯片运出,从此踏上了流亡之路。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童隽先生不顾国难家累,携带这批宝贵的幻灯片,从沈阳到北平之上海,南京到重庆,几经周折,转徒四方,行程万里,这批幻灯片历经艰难岁月,漫漫征途,始终伴随童隽先生左右,甚至在躲避空袭报警时,都抱着这套幻灯片进防空洞。
抗战胜利以后,东北大学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复校,童隽先生携带幻灯片,先后至昆明,到上海,最后到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安家任教。1949年,新中国成立,东北大学复校改称东北工学院,建筑系也恢复招生,在东北工学院成立不久,童隽先生找到在南京工学院开会的东北工学院院长张立吾先生,将这批幻灯片无偿交给张立吾先生,轻描淡写地说:我带着它走过两万里,历经二十年,现在物归原主吧!
1956年,全国院系调整,东北工学院建筑系、苏南工专建筑科、浙江大学建筑系和西北工学院建筑系等院系转移西安成立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这批幻灯片也随之来到我校。
在我校建筑系的不同发展时期,这批幻灯片一直在教学中发挥作用,至七十年代末,国内普遍改用轻便的135胶片幻灯片,这套古老的玻璃幻灯片才完成了它服务于教学的历史任务。
今天的建大人,可以在博物馆里参观时,体味它历经几十年辗转大半个中国的艰辛历程,也深感中国建筑教育先行者的高风亮节和高贵品德,在无限敬仰、永志不忘中,深受鼓舞、继续前行。
存续薪火、创业有成的传承人
饮水当思开山井,晚辈耕耘不忘怀。在“百年树人”的科学殿堂,不能忘记的,是曾经为其添砖加瓦的普通人和前辈,更不能忘记在历史传承中做过贡献的长者。回溯我校历史,郭毓麟教授便是其中的早期创业者与贡献者之一。
东北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是中国近代开创建筑教育的最高学府,一批留学有成的归国学子,汇聚和培养了我国第一代建筑领域的泰斗。但一个蒸蒸日上的建筑系,仅存了三年,就因“九•一八”事变而夭折。
师生学子们背井离乡的流亡中,“流离燕市,转徙长安”,直至日寇投降,薪火微存,郭毓麟不忘使命,特受邀回家乡主办建筑系。在郭老师毅然决定后,如刘鸿典教授(东大第二届)、张剑霄教授(天津北洋)、林宣教授(东大第三届)、黄民生教授(上海沪江)、张秀兰讲师(南京中央大学)等人的相继到校,致使当时还称作“沈阳工学院”的建筑系,立即成为师资齐全、力量雄厚的阵营以及不断补充的新生力量形成完整的梯队。
在系主任郭毓麟教授的领导下,团结同仁,将老“东北大学”建筑系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功绩不可磨灭。
郭毓麟,建筑师、工程师、教授。历任东北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及教研组主任,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西安建筑工程学院教务处长及夜大主任、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图书馆馆长、建工部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政协委员等职。
郭毓麟教授为人忠厚、对人诚恳、作风朴实;碰到荣誉,舍己宽人、礼让同仁;团结同事、要求进步;关心青年的培养成长,对优秀的年轻教师破格晋升讲师,多批送外校进修及听专家讲课;本身长于建筑设计与营造,留下很多作品,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建筑前辈,东北工学院的创业者。
1955年6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在(55)工袁宇第1179号通知中附发《筹建西安建筑工程学院方案》:“在建筑工程部领导下组织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负责1956年开学以前有关一切筹备事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志》),郭毓麟教授为筹备委员会委员。
粗布青衫、成就卓越的建筑大师
西安建筑工程学院成立时,刘鸿典是建筑系首任系主任,任职长达10年,是学校五位二级教授之一。
教学东楼自落成至今,始终是建筑学院师生的大本营。当年刻写着“建筑系”的石匾,因东楼门口整修改装而拆除,如今仍立靠在楼边的角落,石匾上“建筑系”三个字是刘鸿典教授的亲笔。
刘鸿典的书法作品蜚声学界内外。当年西安建筑工程学院校牌、校徽,均采用他的墨宝。他的水彩画曾得童寯的真传,又受教于著名水彩画家张充仁。20世纪50年代,他曾当场为学生画一幅幼儿园设计方案的建筑渲染图,20分钟一气呵成,色彩绚丽引人入胜,当即成为方案讨论会上的亮点。
如今,刘鸿典教授的石像坐落在东楼门口,老人家手执画笔,日日月月年年,与出入教学东楼的建筑学子颔首招呼,催促着大家努力奋进。
在教学东楼,或者说是在建筑学院,再延伸到整个校园,刘鸿典教授永远是师生的偶像。
刘鸿典出生在辽宁省宽甸县步达远村一个没落地主家庭,由于当地的封闭与落后,12岁才得父亲微许开始读小学。先是在五里外的邻村读村立国民小学,15岁时又“不惮辛苦,跋山涉水数百里”前往安东县立元宝山小学,高小毕业时差不多17岁了。1929年9月,刘鸿典考入东北大学建筑系时,已经25岁,而他的老师梁思成任建筑系主任时,也才27岁。
刘鸿典是东北大学建筑系第二届学生,跟随梁思成、林徽因、童寯、陈植、蔡方荫等建筑大师学习,是我国“建筑四杰”的直系传人,也是新中国早期绝少的几位没有留洋经历的著名建筑师之一。
刘鸿典从事建筑设计,可谓成果累累,他设计的建筑作品从北到南,至今留存不少,且颇多经典。
新中国成立前,他曾在上海搞设计,上海市的中心游泳池、中心图书馆、虹口中国医院、淮海中路上方花园风格各异的独立别墅、福州交通银行、南通交通银行、杭州交通银行,等等,不少作品至今仍是当地著名的标志性建筑。
新中国成立初期,他担纲完成了东北工学院校园总平面图、东北工学院冶金学馆、东北工学院长春分院教学楼、淮南矿区火力发电厂、东北大学(南湖)学生宿舍和教师住宅等设计,还于1950年参加了沈阳工学院新校区的设计规划工作。其中,由他主笔的东北工学院校园总平面规划设计图,主题鲜明、气势雄伟,功能分区合理、道路贯通,疏密得兼、景观环境幽美,前临南湖公园、后滨浑河,真是最完美的“花园式校园”。
这样一位有着卓越成就的建筑大师,却有着许多坎坷的人生磨难。
“九一八”事变打断了刘鸿典的求学生活。他随着东北大学一起流亡,经历种种波折,终在沪续课、修完学业。
1933年,刘鸿典毕业离校,却不能回到家乡报答父老乡亲,无奈中只得在上海谋生。他在上海生活了17年,为上海设计了许多经典建筑,但是作为东北人的刘鸿典,“流浪”是他难以忘怀的记忆,“在上海举目无亲,一天没有职业,生活便马上感受到威胁”,所以刘鸿典又说他在上海的设计,都是“为生计而设计”。
刘鸿典刚到上海时,有一次到他老师的事务所帮助画图。刚一进大楼的电梯,就被电梯服务生赶了出来,因为他穿的是粗布棉袍。活得要有尊严,由此成为他的人生目标。
当新中国的成立给了每一位中国人以莫大的尊严时,他毅然“不受谣言蛊惑,甘心情愿留在新中国投身教育事业”,欣然接受东北工学院的聘请,返乡任教,以极大的热忱,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与建校工作,由此开始实现自己“为人民祖国而设计”的建筑理想。
1956年,刘鸿典担任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他秉承东北大学梁思成、童寯等先师的教育理念,开创了学院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为首任硕士生导师。刘鸿典对学生要求极严,凡不结合实际的题目,空泛的理论性论文,是决不会被通过的。
刘鸿典教授指导青年学生
刘鸿典在近四十年的教授生涯中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生。从东工到西安建大,他教过的学生,大都成为相关学科的开拓者和国内外知名学者,成为院士者有之,获“建筑大师”称号者有之、担任各建筑设计院院长者有之,在大学里担任教授、博导者,更是不乏其人。
建筑学院楼前刘鸿典先生的半身石像,就是刘鸿典的“关门弟子”张正康建筑师(前甘肃省建筑设计院院长)以兰州校友会的名义捐赠的。
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刘鸿典以病弱之躯无尽地奉献着自己的余热。他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美术辞林》《陕西省地方志》等大型辞书的编撰工作;主持华山风景区及多个城市规划的评议会;参加兵马俑二、三号坑、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临潼贵妃池规划设计论证,广州市游乐园设计;西安火车站、西安市南大街拓宽工程等多项设计方案的评议;担任研究生指导组组长,参与评审职称论文,他始终满腔热忱、不遗余力。
刘鸿典先后于1957年、1983年两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并于1985年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年正逢他八十大寿。在校党委专为他举行的“入党、祝寿”双喜庆祝会上,他表示更要以“老骥伏枥”的精神把知识献给人民。
1995年8月,曾担任张学良将军行营秘书处机要室主任的洪钫,受张将军之托,从美国檀香山专程到91岁的刘鸿典教授家探望。刘老设家宴款待贵宾,席间叙谈东北大学的峥嵘岁月、校史掌故,非常高兴。翌日清晨,刘老梳洗整装后,对儿子刘垦说:“我要走了……”,当日下午即安然仙逝。
注:选自“漫游中国大学”丛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之《向东北大学致敬》《粗布青衫寸寸心》等文章,略有删改。图片素材源自校史馆、档案馆、东北大学微信公众号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最新成果,+2!
建大师者:用心讲好每堂课
省委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领导班子进行调整
重磅!发表国际期刊封面文章
“西迁”故事 I 西迁大潮中的建大 I 校名更迭记 I 苏南工业专科学校 I 青岛工学院 I 西北工学院 I 东北工学院 I 梁思成雕像 I 欲栽大木柱长天 I 打开《筑梦之门》I 我的建大 I 德业双馨启后学 I 沧海襟怀报家国 I 启梦 · 筑梦 I 体育运动红旗院
长
期
征稿
西安建大官微
讲好建大故事
传播建大声音
弘扬建大文化
传承建大精神
欢迎提供图文/视频/创意作品等投稿方式:290046137@qq.com
审核:赵阿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