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学虐我千百遍,我的爱不变 | 光明夜读

邢妍妍 光明日报 2021-01-26


文|邢妍妍


北京时间7月20日凌晨,2019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结果在英国巴斯出炉,中国队时隔4年后重登冠军宝座,以227分的总成绩与美国队并列世界第一,6名队员全部获得金牌。


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份期待已久的成绩单。



恰在同一天,为切实加强我国数学科学研究,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四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并于近日正式印发。


方案指出,数学实力往往影响着国家实力,几乎所有的重大发现都与数学的发展与进步相关,数学已成为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生物医药、信息、能源、海洋、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可见,“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日常生活到科技发展,它就像是我们打开世界的一把“黄金钥匙”。


华为公司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也多次公开表示数学的重要性:

“华为至少有 700 名数学家”

“芯片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其实我们真正的突破是数学,手机、系统设备是以数学为中心。”



而学好数学,对个人的成长又有多大影响?也许就是拥有愈加缜密愈加严谨的逻辑思维模式了。


不管是终于弄明白“鸡兔同笼”题型的解题规律、解开了一道难绕的排列组合,还是研究出了一道复杂的立体几何题,我们的思维都在反复的数学训练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而就算忘掉了各种公式、定理,沉淀下来的,也便是真正内化于心的逻辑推理能力了。


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重视数学学习更是需要极力提倡的事,但在这个过程中,曾经出现了一个现象:“全民奥数”


2016年4月, “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比赛”决赛在四川成都的一个考点,家长等待学生出来。华西都市报 刘陈平/视觉中国图


中小学生们一放假就被送进各种“奥数班”,即便是在奥数加分取消以后,这些培训班依旧火爆,因为家长们希望孩子通过奥数训练提高数学这一重要学科的成绩。


而那些本来对数学有天赋的学生,更是被家长、老师寄予厚望,他们忙着参加各种培训、竞赛,从单纯感兴趣到把获奖作为终极目标,甚至和升学挂钩,将其作为敲开名校的开门砖。


孩子们在这种功利的环境下也难以免俗,很难说他们的兴趣究竟是被激发还是被遏制了。


在暑期奥数补习班上解题的二年级小学生。图/新华


不管适合与否,孩子们都被挤到了奥数这一条路上去,并通过格式化的训练将他们的各项才能都框定到这单一的评价模式中。


本应是兴趣爱好的培养、专业技能的提升,却不得不为各种升学压力买单,这或许是走到了数学教育的反面。


不用“全民奥数”,当然也不是“全没奥数”,中国队奥数夺冠当然是令人欣喜的。


我们该思考的,是如何挖掘出一批有数学天赋的人,呵护这些数学天才的兴趣,组织起专业化的赛事,让他们得到专业场域的培养。


让他们卸下外在压力,通过兴趣驱动,把数学变成一种事业型的研究,而不是通过“全民奥数”这一粗放式的人海战术,让许许多多没有兴趣的学生陪跑。



数学不止在星空之上,也在社会之中。


从更大的层面来说,还需要给数学更多与其他产业相互贯通的渠道,让数学人才拥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让热爱数学的人没有顾虑地选择数学。


从“数学大国”迈向“数学强国”,我们还可以做很多。


北京、上海、天津、济南……它们都在聊“夜经济”

4亿多人有睡眠问题,你困不困?

“周杰伦数据很差”,是吗?

又见“毁容式修复”?它们,不需要“美颜”

关于“考试作弊”“论文造假”,发改委也发话了 

“绊火车第一人”出现了,胆子真大



文字:邢妍妍

图片:网络

朗诵:王茜

责编:王子墨

编辑:吴亚琦 邢妍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