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池凤翔余”-明太原县城保护新规划,打造新的城市记忆

2017-06-22 焦点 搜狐焦点太原站

昨日,太原市城乡规划局对明太原县城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作出了修改,并进行公示。
公示对明太原县城的保护范围作出了调整,并扩大了相关的保护内容,街区定位更趋于完善。

公示全文

明太原县城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修改公示牌
2017年公示第163号

一、修改动因
为加强明太原县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挖掘历史文化特色,提升区域功能,与明太原县城保护工作相协调,特对保护规划进行修改。

二、规划范围
四至界限为规划外环路的内侧道路红线,护城河公园的外侧用地边界,用地面积144公顷。

三、现行保护规划
1.保护范围划定
保护范围以县城十字大街和四周城墙为骨架,同时将北后街、东横街和仓巷周围地区纳入;建设控制地带北侧和西侧以现有的过境道路中心线外扩50米,东侧至晋祠路西侧,南侧以龙天庙南墙外扩50米;风貌协调区范围为已探明的晋阳古城遗址边界。

2.保护内容
保护街区的山水环境与历史格局,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特色民居、传统街巷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街区定位
文化魅力区、生态引力区、商娱动力区、里坊活力区。(具体详见明太原县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详细规划图)

四、保护规划修改方案
1.保护范围划定
核心保护范围以十字大街、北后街、东横街及仓巷为轴线,包括街巷两侧的大部分院落;建设控制地带为核心保护范围以外、外环路以内区域。

2.保护内容
规划延续上版保护规划对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构建更为完整的保护框架体系,对自然环境、传统格局、重要建筑、街巷、历史环境要素、人文传统等进行整体全面保护。重点保护十字形街区格局,保护传统街巷肌理,保护以明清及民国年间建筑为主要特色的整体风貌。

3.街区定位
集文化博览、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复合型体验式历史文化街区。(具体详见明太原县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详细规划修改图)

公示为意向方案,最终以政府批准为准。

公示时间:2017年6月21日至2017年8月1日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并将意见以书面形式于8月1日前送(寄)至我局监督检查处。

——太原市城乡规划局


明太原县城是晋阳古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于明洪武八年,位于今太原市西南晋源镇、古城营村周围,面积大约20平方公里。县城城区基本保存了明、清太原县城的建制特色。同时还沿用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建筑格局,俗称“凤凰城”。

走进古城,斑驳的北城门内,有一匾额上书“德化”两字,与南城门外的“龙天庙”遥相呼应,像生活在古城内的人们一样拙朴、澹泊。

虽往昔繁华不再,但“凤凰城”神形犹存。而今,这里发生的改变正在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


明太原县城从2012年开始进行修复,保护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3.8亿元,项目建设期3年。总面积118万平方米,核心保护范围面积约34.47万平方米。
截止到去年,明太原县城复兴工程进展顺利,四方城墙都已复建完成,城内建筑修缮、街道整治工作也相继完成。2017年,启动了城墙夜景工程、护城河和金牛湖公园建设。

晋阳古城遗址也将承旧图新,形成一座方圆20平方米公里的巨型文化遗址公园。北侧为晋阳湖,东侧为汾河,西望龙山,西南为晋祠、悬瓮山、天龙山,西北为太山、蒙山。位置不凡,将晋源的旅游景点串联一体。

(晋阳古城遗址公园)


明太原县城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凝聚力、创造力、影响力的重要源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明太原县城保护性开发……留住城市记忆,强化实物例证支撑。”

——2017年太原市政府工作报告

上个月中旬,耿市长也对明太原县城的拆迁安置进行了回应。

称“经晋源区政府核实,安置房情况,目前,安置房1、2号地块已建成27栋18层住宅楼,3434套安置房将对2014、2015、2016年的已拆迁用户进行安置,同时街办按照5000/㎡的价格对2014、2015年所拆迁户的安置房进行回购,回购的房屋可安置部分2017年的拆迁户。 为了满足城内外村民拆迁后的安置需求,目前已启动位于武家寨村迎宾路段北侧的安置房3号地块清表工作。”


今年5月,华侨城集团已多次派人前来考察对接,有意参与明太原县城的建设和运营。明太原县城不仅是一片文化空间,更是一片产业空间,是晋源区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支点。相信明太原城的复建会成为太原新的地标性建筑,成为太原人新一代的记忆。


部分图片、信息来源:

太原建设工程信息网  微晋源 黄河新闻网

精彩内容(点击即可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