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心济世 | 杨一华: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杨一华: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同济大学医学院2001级,临床医学学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学博士

现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详细简介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坚定学医道路,情系故乡发展

“沮丧了一段时间,一是怀疑自己是不是学习不行,二是怀疑临床医学这个专业是不是适合我。”被调剂到医学院、在班内成绩处于中下游的杨一华在刚上大学时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在短暂的消极后,他开始尝试自我调节、走出迷茫,他喜欢看人物传记,从榜样的人生历程中去找到渡过难关和迷茫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临床医学亚专业方向——生殖医学。

在21世纪初,生殖医学还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杨一华对此的兴趣最早源于高中时看过的一本科普类书籍,里头介绍了试管婴儿的诞生过程,生殖医学“制造一个生命”的独特性让当时还是高中生的他感到好奇和向往。在那段对前途仍感到迷茫的时期,他总是勉励自己,“为了以后能真正去学试管,现在必须把临床医学的基础打牢”。从兴趣出发,杨一华开始对生殖医学做更多探索和了解。生殖医学是一个限制性行业,国家统一规划,严格准入实施,那时全国只有100家左右医院开设。趁着有一天早上没有课,杨一华特地赶到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做实地探访:没有住院部,晚上可以睡个好觉;科室里挂着患者送的锦旗,医生们很有成就感;新生命的到来总是令人愉悦,空气中充满了希望和笑声……他越了解,就越发有好感,将生殖医学作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大三时童晓文教授的《妇产科学绪论》课程,更是助推杨一华步入生殖医学领域的“临门一脚”。童教授在上课时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从武汉同济医学院毕业到海外留学再到入职同济大学,还鼓励同学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能考进同济,谁都不差的!”,这句话让杨一华重拾了信心,同时也在他心里埋下了留学深造的种子。


本科毕业后,杨一华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攻读妇产科学硕士,师从时任瑞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冯云教授。在瑞金医院,杨一华见到了许多千里迢迢慕名而来的患者,无论贫富贵贱,冯教授一视同仁,以真诚和耐心平等地对待每位患者。在冯教授这儿,杨一华学到了“医者仁心”。


2009年,凭借刻苦的努力和优秀的成绩,杨一华如愿拿到全额奖学金,赴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妇产科学博士。香港的医学博士培养体系注重培养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在那三年间,他的生活被实验、文献、汇报所填满。导师王华婷教授安排了繁重的阅读任务,厚厚的英文文献从一周阅读一篇到两天一篇、再到一天一篇,考验着他的专注力。在实验室里,没有系统培训过基础实验的杨一华需要从零开始学习养细胞、PCR、免疫组化等各种实验技术。也正是这三年的基础实验磨砺,帮助他建立了科研思维,从一个临床医生转变为科研人员。


2012年,杨一华学成毕业,一边是大城市带编制的岗位,另一边是家乡充满诚意的邀约,没有思考太多,本就情系故乡、期望助力家乡医学发展的他放弃了广州和深圳的机会,回到了那片阔别多年的故土,组建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担任中心副主任,帮助医院成功地拿到了试管婴儿的资质。2017年,杨一华抓住了一个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机会,来到广西首府南宁,就职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这儿,有着更大的科研平台、更多的病例,能够让他有更广阔的空间施展自己的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这片自己深深热爱的故乡土地上,贡献自己更多的力量。



医者医人身,师者解人心

“其实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很多故事,有的让你哭笑不得,有一些发人深省,当然,更多的是感动。”


那位37岁的女性找到杨一华时,已经经历了七次胚胎移植失败,已经陷入深深绝望的她决定尝试最后一次。门诊那天,杨一华特意将她安排在最后一位,加班半个多小时与她一同回顾过去的每一次经历,寻找可能的失败原因,杨一华发现她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过度紧张,焦虑,胚胎移植术后一般建议正常工作作息,但她紧张到24小时不敢离开床的程度。杨一华耐心地开导病患,将国外关于焦虑情绪对妊娠影响的文章现场拿给她看完,帮助她树立信心:“反正最后一次了,就忘掉移植这个事,按时吃药就行了,该散步散步,该干嘛干嘛”。第八次,她成功怀孕了,她用微信给杨一华发来一封很长的信,表达她由衷的感谢。对于病患而言,她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一位用心负责的医生;而在杨一华看来,他同样很幸运能够遇到这样的病患。他说道:“就像考试,如果考1+1=2,就没有意思了。遇到越是困难的病例,我就越是感兴趣,这是很好的学习提高的机会,也能为我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很好的样本和切入点。”这也正是他医学科研思维的一个体现,迎难而上,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宝贵的学习过程,积累更多的经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导师,这些年杨一华培养了很多学生,他对学生的要求是:勤奋、灵活、坚持。勤奋是求学之本,能力有高低,但努力和付出是人人可以做到的;灵活不是投机取巧,是不唯书、拒绝教条,要时刻以创造性思维进行思考;坚持是做出成绩的根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可取,要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做研究,才能沉淀下来、收获成长。



校友寄语

杨一华因对试管婴儿技术的兴趣而选择了生殖医学,十几年如一日地满怀热情投入工作,在生殖医学领域不断追求卓越。如今,他也希望后辈们能够找到自己的“心向往之”亚专业,在那个属于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如果你不喜欢这个学科,只是把它当作谋生的手段,那你是做不到顶尖的;如果你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那你再苦都不会觉得累,会乐在其中,你的成就感会让那些疲惫和辛苦烟消云散。”



同心济世

/ 2022.5.20



值此同济建校115周年、医学院重建22周年之际,医学院特别推出“同心济世”校友专访系列,邀请广大同医校友回忆在同济脚踏实地的求学岁月、在各自领域和岗位上追求卓越的奋斗历程。已在前期深度采访了20余位校友,按照采访时间顺序逐一推出,敬请关注!在此也向更多卓越的同医校友发出诚挚的访谈邀请,共话同医记忆与未来。

  ●  ●  ●  ●  ●  ●  ● 往期推荐

同心济世 | 同济,115岁生日快乐!

同心济世 | 张鑫:要有持之以恒的战斗精神

同心济世 | 荣海健:接受自己的一切可能性

同心济世 | 黄冬: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

同心济世 | 胡学飞:远行,才能观赏美景

同心济世 | 马敏:为病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心济世 | 商宏恺:学医需要满腔的热情

出品:卓越医学生职涯发展工作室

项目成员:郑天一、黄旭东、 蒋蕴、邱海平、罗文秀、  阚羿飞、杨欢欢

指导老师:曾盈、曹丹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