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山大学舒跃龙:加大CDC执法权,立法强制信息上报,公卫防疫“利其器方能善其事”

舒跃龙 健康报医生频道 2022-10-09

  



纵观本次疫情发展,我们的防控措施虽然得到了国内和国际的认可,但疫情防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病毒本身所导致疫情的复杂性,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损失。
目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我们要继续严防死守,坚决阻断疫情传播;同时,应继续加强集中救治,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抗疫成果。此外,还要做好整个疫情防控的梳理和总结。



本文作者:舒跃龙教授,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现任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院长。




现有公卫防疫体系仍整体薄弱


目前,我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主要由应急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组成。


应急管理体系包括各级政府和相关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总体规划预案的编制,组织指挥防控策略的实施等。


技术体系则分为多个系统,主要包括:


  • 全国疾控系统

  • 临床医院

  • 科研单位

  • 公共卫生人才培养院校

  • 全国检验检疫系统

  • 生产诊断试剂、疫苗、药物以及消毒剤等防控产品的企业等


技术体系的主要职责是为疫情防控提供策略建议和技术支撑,而这些职责应在管理部门的统一指挥下发挥作用。

  

当前,由于我国公卫防疫的技术体系建设还处于整体薄弱状态,因此在本次防疫过程中问题突出。


下一步的改进过程中,我们绝不能把公卫防疫技术体系简单化为全国疾控系统改革,而必须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尽快改革





公卫技术体系建设的9条建议


笔者基于对本次疫情的综合分析和认识,结合历次疫情防控的经验和体会,就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和机制,提出以下九点具体改革建议。

 

 01  赋予国家疾控中心更大的防疫权力

全国疾控系统是公卫防疫技术体系的主力军,对其能力的提高应该是重中之重。建议将国家疾控中心设立为副部级行政部门,实现国家疾控中心对各省疾控中心的直管,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强化疫情防控应急能力。


强化各地疾控中心防疫执法权。


同时,加大对全国疾控系统的投入,工作人员采用公务员编制,保障工作经费,主要考核指标由科研文章变为疫情防控能力

 

 02  立法将以不明原因肺炎等重大症状监测信息纳入直报系统


在疫情期间,要求不明原因肺炎信息报告仅来自于之前原卫生部下发的一项监测方案,约束性不够,相关医院或者疾控中心早期没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在该信息系统上报,或许是意识不够或是业务不熟,可能违规,但不违法。这个情况,很多人或媒体都提出或报道过。


因此应将不明原因肺炎信息上报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要求不明原因肺炎进行实时上报,在此基础上可扩大到其他特别重要的临床症状监测如聚集性不明原因出血等。


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体系也要进一步改进,应该直接与医院的HIS系统对接,减少中转环节,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上报率和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同时,加强一线医务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发热门诊、急诊科和呼吸科等高风险科室的医务人员,提高其传染病防患意识和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治”的能力,努力实现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

 

 03  建立国家统一的传染病监测与应急信息数据共享中心


由于公共卫生防疫技术体系的各单位在国家管理机制是条块分割,因此必须建立统一的全国传染病监测与应急信息共享平台。


要立法确保上述防控技术体系成员单位的信息及时上报该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为新发传染病预测和预警提供基础数据和科技支撑。

 

 04  建立突发疫情防控产品研发和储备的长效机制


设立专项,长期支持一批企业从事有潜在风险的新发传染病诊断试剂、疫苗和药物等防控产品的研发。制定防控产品储备机制,确保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内有产品可用于临床治疗和疫情防控。


 05  提高医院系统新发传染病救治能力和水平


按照应对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规模,各地在现有传染病医院基础上增加传染病的救治床位数、设备以及医务人员配置,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


同时,建议加大对综合性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建设,最终形成以传染病医院为中心,大型综合性医院为支撑的立体救治体系。

 

 06  建立多部门合作、多学科交叉的国家公共卫生防疫研究体系


主要承担全国乃至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工作。落实建立科研资助长效机制,形成真正有实力的“首席科学家”制度。


建议长期支持一批团队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建立的全国病原谱监测网络要长期支持。


抓紧落实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制定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5年)》,以此为基础分片区建立国家生物安全研究院,主要开展:

  • 生物安全包括生物反恐战略研究;

  • 关键核心防控技术和产品研发,包括诊断试剂、疫苗和药物等;

  • 高水平人才培养,建设一支公卫防疫技术体系的中坚研究力量。

 

 07  提高国门防控能力


按照“既防于内,又防于外”的思路,加大对检验检疫系统设备、人员和经费的投入,确保如果下次类似疫情发生在境外时,我们有能力进行阻击。

 

 08  加强国家专家库和智库建设


建立相关工作机制,确保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能够组织全国相关专家共同研讨,充分发挥专家的集体智慧,为疫情防控提供及时、科学的决策建议。

  09  建立实战型和战略型相结合的人才队伍培养体系


建议重点支持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重点建设传染病防控和生物安全学科。每省至少建立一家与省级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医院联合办学的公共卫生学院,培养实战性公共卫生人才。


同时,建议国家疾控中心联合教育部新建一所国家公共卫生学院,培养高层次战略型公共卫生人才。各地的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院要将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教育纳入学生的培养体系,培养复合型公共卫生防疫人才。



文/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院长 舒跃龙

编辑制作/夏海波


往期精彩回顾





有学者分析了78例疫情防控中的意外牺牲病例,得出这些结论……

建议有生育需求的男性新冠肺炎患者在康复3个月后做精子检查

"呼吸治疗师"成国家新职业,他们在新冠抗疫中至关重要

关注 | 等这次疫情过后,新冠病毒还会卷土重来吗?

冠状病毒在空气中能活多久?

国家紧急发往湖北67台ECMO,聊聊这种救命“神器”的四大核心问题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