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瞭望·长征 | 一幅唐卡的背后;彝海结盟是怎么回事?

2016-10-19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 关于长征,耳熟能详的那些语汇里,还有多少是你并不了解的?

◆ 中央文献研究室为《瞭望》编辑撰写的系列文章中,瞭望微信撷取其中一些文章,帮你了解那一场伟大征途的很多重要片段:比如红军翻了多少座雪山,过的是哪片草地?长征途中这些重要会议都在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四渡赤水?长征途中经过少数民族地区,留下了哪些感人的故事……

◆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想更多了解长征精神内核,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那里有对长征精神的系统梳理,推荐一读

一幅唐卡背后的故事
文/左智勇


  在藏区,有一幅著名的唐卡,描绘着红军总司令朱德与格达活佛见面的场景。


  1936年3月,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孜、炉霍一带。为阻挠红军北上,国民党政府勾结藏区的反动喇嘛和土司头人,组织反动武装,大肆污蔑共产党和红军,严令群众不准卖粮给红军、不准给红军带路、不准给红军当通司(翻译),胁迫群众上山隐藏,妄图置红军于绝境。红军所到之处,空空如也,面临着物资匮乏的严重困难。


  此时,正值隆冬季节,朱德把各部负责人召集起来说:“目前,我们全军几万人的口粮还没着落,许多人还没有棉衣。这一带物产贫乏,藏胞身受层层剥削压迫,一贫如洗,连糌粑都吃不上。我们的口粮很难筹集,基本要靠野菜充饥。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应坚决执行我军的纪律和民族政策。第一,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第二,要爱护藏民的一草一木;第三,在藏民没有回家之前,不准进他们的屋;第四,看管并喂养好藏民留在家中的牛羊。同时,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动员藏民回到家园。”


  命令一出,令行禁止。红军战士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露宿在树底下或屋檐下。没有粮食,就到附近采蘑菇、挖野菜充饥。


  4月,高原上的春天悄然来临。春耕在即,朱德发动了总部机关和一些部队帮助藏胞把地种上。他说:“我们和藏胞是兄弟,是一家,要帮助藏胞把地种上,而且要种好,这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朱德每天也拿着镢头参加劳动。


  甘孜县城附近有一座白利寺,住持是五世格达活佛,他为贫苦农牧民众、信徒们“布道”,在当地影响很大。红军到来后,格达活佛看到红军尊重藏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保护寺庙,不伤害百姓,判定红军是一支能够解放劳动人民脱离苦海的军队,是藏族人民的好朋友、大救星。


  格达活佛派喇嘛给红军送去了青稞一百三十余石、豌豆二十二石,不仅倾尽白利寺所有,还亲自前往附近的亚龙寺、更龙寺,动员两寺出钱、出粮支援红军。随后,格达活佛又亲自到山里召回躲藏的村民。藏民们渐渐感到红军是一支好队伍,他们互相转告,陆续回来和红军一起春播种地。


  在甘孜的几个月里,朱德先后九次与格达活佛促膝交谈,向他说明红军长征的目的和意义,鼓励他多为贫苦的藏民谋利益。一次次的交心恳谈,让朱德和格达活佛结下了亲密的友谊并维系终身。


  1936年5月,藏族人民自己的政府——中华苏维埃波巴政府在甘孜成立,格达活佛被选为副主席。


  在格达活佛的支持和帮助下,藏族同胞积极拥护和支持红军。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红四方面军不仅解决了自己需要的大部分御寒装备,还为将要到来的红二、六军团的战友们织了2万多件羊毛衣裤。7月2日,红二、六军团齐集甘孜,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7月中旬,红军继续北上,藏族同胞依依不舍,前来送行。行前,朱德在红缎上为格达活佛写下:“红军朋友,藏人领袖”的题词,并将自己的八角军帽赠给格达活佛。


  红军北上后,格达活佛冒着风险将230多名红军伤病员接到寺中保护起来,为他们治病疗伤。他还将红军保护寺庙的文件、与红军签订的互助协议及波巴政府的大印,收集保存起来。他深信中国革命必然胜利,常说:“红军一定会回来,藏族人民一定会翻身的。”


  1950年7月,为了祖国统一、西藏和平解放,格达活佛毅然进藏劝和,途中被英国间谍毒害。8月22日,格达活佛在昌都圆寂,终年47岁。


  为纪念朱德与格达活佛的深厚友谊,藏族百姓将他们两人见面的情景制作成了唐卡画。LW


彝海结盟文/邢浩


  “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光彩一笔。中国工农红军提出的:“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等主张,为革命胜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赢得了战略转移中的主动权。5月12日,中央讨论决定继续北上,越过大渡河,夺取西昌,实现在川西北与第四方面军会合。中央决定由刘伯承任先遣司令,运用他在川军中的声望和熟悉地理民情等有利条件,为全军开路。


  5月20日,中央红军先遣司令刘伯承、政委聂荣臻到达四川泸沽。从泸沽到大渡河,中间隔着大凉山地区,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大路,经登相营、越西到大树堡,由此渡河对岸就是富林,可通往雅安;另一是小路,经冕宁、大桥、拖乌到安顺场,这条小路崎岖难行,还要通过一向被汉人视为畏途的彝族聚居区。


  当晚,刘伯承、聂荣臻听取了侦察组关于两条行军道路的里程、敌情、居民情况和给养情形的详细汇报后,决定走小路。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压迫政策,彝族人民苦难深重,对汉人猜忌、敌视,尤其对汉人“官兵”入境十分敏感。


  进入彝区前,刘伯承、聂荣臻亲自对官兵进行动员,指出彝民不了解红军,必须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宣传朱德总司令发布的安定彝民的布告,正确和平通过彝区,谁也不许开枪。


  5月22日,红军群众工作队队长肖华与红军总部工作团团长冯文彬一道,率领红一军团侦察连组成的工作团开路,进入大小凉山地区的彝民区。在红军过额瓦垭口时,发现树林中有成群结队的彝人出没,并发出呼啸,企图阻止红军前进。后面也传来消息:工兵连因为掉队和没有武器,所带的工具、器材都被彝人抢光,衣服被剥尽,被迫走原路退回出发地。


  前有包围,后有袭击,但红军仍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决不打枪,部队停止前进。


  肖华等人出面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一番谈话之后,来了一个打着赤膊、披散头发的高大汉子,后面跟着十几个背梭镖的青年。他说,自己是沽鸡(果基)家的小叶丹,要见红军司令员。于是,肖华先去向刘伯承、聂荣臻报告,小叶丹在后面跟来。


  小叶丹等人来到彝家海子边时,刘伯承已在此等候。一见小叶丹,他高兴地迎了上去。小叶丹连忙取下头上的帕子,准备叩头行礼。刘伯承上前一把扶住,不让他行此大礼。两人在海子边坐定,开始交谈。


  小叶丹说:听说红军要打刘文辉,主张彝汉平等,他愿与刘伯承结义为弟兄。刘伯承说:欺压彝民的汉人,也是红军的敌人,他与小叶丹结义是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


  彝海,彝语叫“乌勒苏泊”,意即海子,是个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淡水湖。在这里,结盟仪式按照彝族风俗进行。面对着蔚蓝的天空和清澈的湖水,刘伯承和小叶丹在海子边庄重跪下,面前摆着两碗滴过鸡血的水碗。


  刘伯承高高举起大碗,大声发出誓言:“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与小叶丹今天在海子边结义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说罢,将“血酒”一饮而尽。小叶丹也端起大碗,同样起誓:“我小叶丹今日与刘司令员结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同此鸡一样死。”说罢,也一饮而尽。


  当晚,刘伯承请小叶丹等到红军宿营地大桥镇赴宴,双方开怀畅饮。饭后,刘伯承把一面红旗赠给小叶丹,上面写着“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任命小叶丹为支队长,他的弟弟沽基尔拉为副队长,并当场写了委任状,还向他讲了革命道理。这个纯朴的汉子把刘伯承的教诲记在心头。


  第二天,小叶丹亲自带路,引导红军进入彝民区,他昼夜奔忙,往返于大桥镇和筲箕湾,经过7天7夜,护送红军大队一路畅行无阻,安全通过彝区。


  彝海结盟,保证了中国工农红军顺利通过凉山,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红军主力保存了宝贵的有生力量。在凉山,还有近万名彝族青年参加了红军,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0年5月21日,西康省解放后,小叶丹的妻子遵照丈夫的遗嘱,把“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队旗献给政府。如今,这面队旗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LW


刊于《瞭望》2016年第40-41期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获取整组文章

推荐阅读

瞭望·长征 | 红军翻了多少座雪山,过的是哪片草地?

瞭望·长征 | 长征中的这几次重要会议,都解决了什么问题?

瞭望·长征 | 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转战乌蒙是怎么回事?

瞭望丨长征精神的传世魅力

瞭望丨关于长征,我们推荐这10本书

新华社 | 这三个年轻人,在追寻什么?


扫描二维码,关注瞭望微信

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