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北春耕喜忧录

2017-03-28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3月17日,黑龙江垦区龙门农场第一管理区, 一台大马力机车在进行化雪散墒作业,为春耕做准备  陆文祥/摄

◆ 今年春耕备耕生产中,“绿色”备耕、提前“找市场”的理念已深入

◆ 玉米实行市场化改革倒逼合作社、种粮大户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农民对“米豆”轮作试点的积极性较高,但却面临“僧多粥少”的难题

◆ 粮食改革和补贴政策还没形成稳定预期,需关注粮食生产中的迷茫和观望情绪

◆ 此为《春耕问农》专题其中一篇,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整组报道

记者/管建涛 王建  
  
  一年之计在于春,全国春耕备耕正从南向北陆续展开。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东北春耕备耕一线调研了解到,一方面,一些种粮大户对去年玉米收储改革还处在心理调适阶段,尤其是随着近期玉米价格下跌,一些地区农资却不降反涨,不免多为忧心;另一方面,轮作试点补贴有利于今年春耕加快结构调整,但却面临“僧多粥少”难题。如此背景下,东北地区不少种粮大户处于观望、迷茫状态,“不知道该种什么”。
  
收储改革倒逼机制初显
  
  “去年就开始调结构,新种了3000多亩鲜食玉米,今年继续调,鲜食玉米种1万亩。”谈到今年的春耕生产,有着多年种地经验的付海维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道出了他的原则,“跟着市场走,抓住绿色的手”。
  
  付海维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东官镇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临近春耕,老付不是忙着琢磨种什么,而是忙着找市场。看好了鲜食玉米的市场,付海维今年准备由去年的3000亩增加到1万亩。“咱这不是跟风盲目种,而是已经提前找好了市场,跟南方企业签订了1万亩鲜食玉米的订单。”付海维说,“以前种地靠国家,现在种地看市场”。
  
  除了鲜食玉米,今年东官镇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准备种3000多亩籽粒玉米。“之所以去年籽粒玉米挣得最少,今年还继续种,是因为去年玉米效益整体不好,所以今年土地承包价降了很多,仍然有钱赚。”付海维说,去年承包一亩地700元左右,今年只要400元左右。此外,种植籽粒玉米相对节约耕种成本,这也是重要原因。
  
  付海维的转型是全国农民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缩影。今年春耕备耕期间,《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基层观察到,随着2016年玉米临储政策取消的改革试行,东北地区许多种粮大户市场意识逐渐增强,玉米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东北四省区都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今年初,农业部提出,2017年落实米改豆、粮改饲等政策,聚焦“镰刀弯”等玉米非优势产区,力争再调减籽粒玉米1000万亩,减少无效供给。大力发展优质稻米、强筋弱筋小麦、优质蛋白大豆、双低油菜、高产高糖甘蔗等大宗优质农产品,扩大有效供给。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的杂粮杂豆、风味独特的油料、地理标识产品等,拓展高效供给。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黑龙江省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玉米市场化改革后,今年各地土地流转价格均有所回落,平均每亩下降100元以上。这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为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创造了大好时机。
  
“绿色”备耕做强可持续农业
  
  “东北自然生态好,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空间大。”调研中,许多种粮大户和粮食加工企业都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近年来东北地区种植者正逐步认识到“绿色粮卖优价”,自发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从备耕开始积极向“绿色、有机、安全”农产品“靠拢”,“大路货越来越没有市场了,必须增加绿色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供应,同时也保障了餐桌上的安全。”
  
  今年备春耕生产,黑龙江省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洪亮没有急着买农药、储化肥,“这几年,咱种的是有机水稻,早就不用农药化肥了。”尽管“产量肯定下来了,人工成本也增加了,但价格翻番了,吃起来也更安全了”,但他认为,乡亲们跟着咱种“绿色粮”赚头更大,积极性也高去年,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有机水稻面积达到5000亩,亩效益是普通水稻的一倍,与江苏无锡一家企业签订订单,产品畅销长三角和京津冀
  
  以往种地粮食要增产就得靠化肥、农药,这也让部分农民患上“化肥依赖症”。黑龙江省则提出,要在适度规模的基础上,进行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试验,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黑龙江省农委初步统计,今年黑龙江省农业“三减”高标准示范面积要扩大到2500万亩,有机肥施用要增加到1300万吨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我国将深入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选择一批重点县开展整建制创建,集成组装一批节本增效、绿色发展、循环利用的技术模式,引领标准化生产。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应用化肥农药减量控害绿色防控技术,实现节本增效、环境友好。
  
  人勤春来早,尽管黑土地上还是白雪皑皑,但绥棱县宝山村农业种植合作社购买的大豆种子已存放在仓库,技术员开始检修农机备春耕。经历了去年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后,这家合作社的理事长逯德民并没有灰心,今年他准备进行玉米改大豆轮作,实行轮作倒茬。
  
  为促进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去年我国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其中,轮作试点的重点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休耕的重点地区是河北黑龙港地下水漏斗区、湖南长株潭重金属超标的重度污染区,以及西南石漠化区、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地区。今年全国耕地轮作面积由去年的500万亩扩大到1000万亩。
  
春耕备耕浮现忧心事
  
  不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镰刀弯”地区(指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和西南石漠化区)调查发现,玉米实行市场化改革倒逼合作社、种粮大户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农民对“米豆”轮作试点的积极性较高,但却面临“僧多粥少”的难题。一些合作社理事长和基层干部表示,今年尽管增加了试点面积,但仍面临这一难题。
  
  据黑龙江省孙吴县有关负责人介绍,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后,大部分农民改种大豆,农民对耕地轮作补贴试点的积极性较高,但指标有限,矛盾比较突出。以孙吴县为例,全县耕地面积176万亩,2017年轮作补贴试点指标只有17万亩。
  
  一些专家认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难度仍然较大。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库存充裕、供应充足,小宗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市场空间有限。调减玉米主要是改种大豆、杂粮杂豆、青贮玉米、蔬菜等作物。大豆是市场化收购,杂粮杂豆等经济作物市场波动也比较大。
  
  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担忧,“调什么就可能价格下降,调了也可能稳不住,调了有可能销售出现困难,市场滞销风险大,出现粮贱伤农的情况。”本刊记者在东北多地调查发现,不少农民对今年“种啥”感到迷茫,多数还在观望。
  
  同时,本刊记者发现,在粮价下跌背景下,今年农资价格不降反涨。在黑龙江省绥棱县农资大市场,二铵每吨涨了100多元,尿素涨了200多元。而农资部门预计,磷酸二铵后市价格还有上涨空间,有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区域性供应紧张。
  
  近日,哈尔滨市农委种植业管理处的调查显示,今春哈尔滨农资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呈上涨趋势。其中,二铵平均每吨上涨148.8元,同比增长5.4%;尿素平均每吨上涨212.9元,同比增长13.3%,35﹟柴油每吨上涨1334元,同比增长21.5%。
  
  粮价在跌,农资价格怎么还涨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从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了解到,尿素上涨主要是受前期价格过低影响,部分厂家停产、限产,供应量下降,导致尿素价格快速上涨;磷酸二铵受国内磷肥联盟限产保价影响,厂家限产稳价意愿强,各地到货量都低于同期,价格较前期也出现较大上涨,预计有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区域性供应紧张。
  
积极应对2017年挑战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预测显示,今年黑龙江农作物生长季有明显低温时段和洪涝,农作物生物灾害总体趋势为中等偏重发生,发生程度重于常年。部分农民和基层干部希望,加大监测力度,及时预防各种不利气象条件发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有关专家认为,要切实加强防灾减灾。突出抓好旱灾、洪涝、低温冻害等灾害防范,及早制订预案,做好主动应对的各项准备,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加强病虫监测预警,突出抓好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等重大病虫防控。
  
  针对农资问题,一些种粮大户希望,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市场监控,及时掌握市场供需动态,加大与优秀上游厂商的谈判力度,减少采购资金使用,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争取优质低价货源,严格规范经营行为,确保春耕化肥质优价稳。
  
  孙吴县哈屯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跃龙、黑河市爱辉区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盖永峰都向本刊记者表示,农民对耕地轮作试点的积极性比较高,为减少轮作补贴引发的基层矛盾和基层政府工作量,期盼国家进一步增加耕地轮作补贴面积,将实际轮作的所有耕地都列入补贴范围。
  
  孙吴县副县长郁帮华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目前耕地轮作试点检测设备不全,不能在备耕阶段就能检测,技术手段落后,“期盼国家相关部门增加基层耕地轮作检测设备,通过遥感动态监测和耕地质量监测,建立健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数据库,跟踪试点区域作物种植和耕地质量变化情况,避免虚报漏报。”
  
  一些地方干部认为,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还应加快工业加工转化和畜牧业过腹转化力度,“现在是有粮食源头,缺乏转化龙头。农业调结构、去积压、提效益、促增收,迫切要求加快培育和建设‘两个转化’体系,提高粮食等农产品的转化能力。”
  
  基层农业干部建议,应逐步把原料农业转变为加工农业,把农业生产转变为农业产业,依托加工业连接农工商,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LW


刊于《瞭望》新闻周刊2017年第13期

推荐阅读

春耕至,农户却不知该种啥

供给侧|什么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号文件带来什么实惠?

瞭望专访 |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谈“十三五”农业大布局什么吞噬粮农收入增长空间

瞭望|“大学生农民”新生态

粮食:700亿斤“餐前损耗”


扫描二维码,关注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整组专题

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