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耕至,农户却不知该种啥

2016-03-28 记者/王建 瞭望

▲2015年4月30日,黑龙江省呼玛县三卡乡的两台大型拖拉机在田间进行耙地、整地作业


■ 不知今年玉米价格降低幅度和补贴标准,农民普遍对今年“种啥”感到迷茫

■ 部分规模种植户和农户因流转价格没谈好,陷入阶段性“僵持”状态,规模经营恐受影响


  时值东北春耕备耕之际,在全国农业大省黑龙江省,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海伦市、北安市、庆安县等产粮大县蹲点调研中发现,随着玉米价格下调,相比去年,水田流转价格保持稳定;旱田种玉米的地块流转价出现下降,降幅在10%左右;化肥、种子等主要农资价格也明显下降。

  

  这些变化有助减少旱田种植成本,对农户来说是利好消息。但由于不知道今年玉米价格降低幅度和补贴标准,种粮大户、合作社对今年玉米种植效益看低,农民普遍对今年“种啥”感到迷茫。同时,部分规模种植户和农户因流转价格没谈好,陷入阶段性“僵持”状态,恐影响规模经营。

  

  去年国家收购玉米每斤降了0.11元,仅此一项黑龙江省农民就减收近140亿元,摊到全省每个农民身上就是700多元。今年的玉米价格和补贴标准成为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春耕在即,基层干部担心,这样下去势必影响规模经营,并降低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为更有效指导种植结构调整,基层干部和农民急盼玉米具体政策尽快落地。

  

农民困惑“种不种”、“种啥好”

  

  在调查中,黑龙江孙吴县沿江乡哈屯现代玉米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跃龙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去年该社种了5万亩玉米,其中社员带地入社3万亩,流转了2万亩,“按照去年的价格,带地入社的玉米由于没有土地流转费,每亩仍有效益约330元。但流转的土地每亩赔130多元,损失260万元。”

  

  2013年王跃龙和五大连池市三个村签订3年整村流转协议,春耕在即,对于今年是否还会流转,王跃龙没有答案。“按照协议,去年每亩流转价格450元,今年每亩降50元,农户接受,再往下谈就谈不下去了。”王跃龙说,如果每亩流转费降50元,按照去年的价格和产量就得赔80多元。

  

  “我们宁愿不种,也不敢承包,现在就僵持着呢,没说流转也没说不流转。农民对种啥都很困惑,也不知道种啥挣钱。”王跃龙说,今年的玉米、大豆政策还没公布,农民种了这么多年地,现在都不知道种啥了,感到非常迷茫。

  

  在黑龙江省庆安县农资大市场,有几十家种子经销店,但显得冷冷清清,很少有顾客前来咨询。本刊记者走进一家名为庆安北大荒种子经销店的店,销售人员孙利伟介绍说,往年这个时候正是玉米种子销售旺季,今年的销售进度比去年慢了将近一半。至于原因,孙立伟认为,“去年种玉米不挣钱了,很多老百姓对种啥很困惑,不知道种啥挣钱,可能影响了种子销售进度。”

  

  不仅规模经营主体对种啥感到迷茫,基层干部也感到茫然。“下乡调研,农民问我‘种啥挣钱?’,我说‘啥挣钱种啥’;农民又问‘那啥挣钱?’,就把我问倒了。”海伦市农业局副局长郭长生告诉本刊记者,国家政策未公布,如何指导农民春耕备耕生产是个难题,“总不能盲目指导吧。”

  

土地流转陷“僵局”

  

  由此引发了另一个问题,今年土地流转合同产生众多纠纷,谁来种地出现“空档”。《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黑龙江省北安市二井镇自和村共有3.3万亩耕地,人口4964人。村党支部书记闫忠杰介绍,全村的耕地由5个大户在种,其他农民多数外出打工。往年这个时候5个大户都和村民签订合同,交了租金。但截至3月16日,今年合同还没签,农资也没买。“现在最主要的是农民不知道种啥,农民也知道种植结构要调整,但不种玉米种啥挣钱?”他反问道。

  

  “流转价掉到大户接受的程度,农户不同意。大户如果不种,农民都外出打工了,谁来种地就出现‘空挡’。”闫忠杰说,5个大户和农户签订的合同还在期限内,不按之前的合同执行,流转合同纠纷就会激化。二井镇自和村一位把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户说,他和大户流转价格还没谈好,去年的价格每亩450元,今年大户一下子想每亩降到300元,“那我能干吗?不按合同就是违约。”

  

  在玉米不挣钱的情况下,大豆也没有效益。北安市东胜乡东安村大豆种植户程鹏文去年种的600亩大豆,到现在还没有卖出去,“大豆一亩地的成本500元,现在价格每斤1.7元,一亩地的产量在300斤,如果没有国家补贴就等于白忙活。”

  

  面对本刊记者,孙吴县沿江乡副乡长吴德生、北安市东胜乡乡长郭宏、庆安县农业局局长孙合江等基层干部表示,目前因流转价格没谈好,一部分新型经营主体仍在观望,种植意愿还没定,“眼看就要进行春耕生产,这样下去势必影响规模经营,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

  

农民亟盼收购政策“落地”

  

  东北春耕生产在即,为不影响种植结构调整,农民和基层干部急盼国家玉米具体相关政策落地。同时,农民还希望,政府切实发挥好市场作用,引导农民科学调整结构。

  

  接受采访中,王跃龙、曹树文等种植大户期盼国家相关部门在种地前就公布玉米的具体政策,确保玉米价格变化能够真正引导结构调整。同时,还希望变化后的玉米价格和大豆价格比价关系合理,真正建立“以市场为基础、以价格为导向”的种植结构调整制度。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蒋和平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面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紧迫繁重的任务,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需以“坐不住、等不起”的工作状态,主动深入农民家里调研指导,共同谋划好“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等问题,回应农民关切,解决农民难题,给农民吃上定心丸。

  

  “政府要主动积极,把市场信息送到千万农户手中。对于广大分散的单一的农民来说,其掌握的市场信息大多是碎片化的。”在他看来,农民普遍希望,政府相关部门把分析整理后的国际国内市场信息,及时准确交到农民手中,帮农户打开农产品市场,防止粮贱伤农。

  

  而且,农民特别期盼“典型经验”带动种植结构调整。黑龙江省海伦市前进乡种粮大户陈树海、北安市东胜乡东安村种粮大户刘保平等表示,身边的典型,最可信也最有说服力,一个典型经验,胜过说上千遍万遍。希望政府部门发现发掘典型经验,把榜样送到农民身边,做到富裕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批,形成可复制的样本。

  

  对于部分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就流转价格未谈拢之事,专家表示,村干部对农村的情况最了解,建议村干部在对国家玉米政策熟悉的基础上,向农户讲解清楚,在玉米价格下调背景下,流转价格也会随之下降,促使双方通过沟通方式解决问题,让流转租金的降幅在合理区间,以免影响春耕生产。

  

  同时,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为土地流转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引导农民依法合理解决诉求,保障农户土地流转的合法权益。LW

  

刊于《瞭望》2016年第13期


推荐阅读

☞ 粮豆轮作缘何推广难

☞ 农村现代化治理遇阻

☞ 农村越来越像城镇,公共安全保障很多还在农耕时代

☞ 工商资本入农喜忧交加

☞ 什么吞噬粮农收入增长空间

☞ 土地流转,资本“圈地”泡沫隐现

☞ 调研 | 如何唤醒沉睡的宅基地

☞ 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化

☞ 资本借壳追逐财政补贴?农业合作社的困局与突围



瞭望  OutlookWeekly1981  


转发请注明【来自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瞭望客户端

更多精彩,请订阅《瞭望》新闻周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