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新基建:谁是投资主角?
◆ 新基建原则上要以企业自主投资模式为主,政府根据需要可给予适当的资源、资金和政策支持,通过基金的市场化运作来促进新基建
◆ 新基建是短期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稳投资的重要抓手,更是长期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乃至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
◆ 本期《瞭望》专题报道聚焦疫后中国经济,将陆续播发,此为第二篇:
新基建重在提供持续动能
文 | 吴亚平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
新基建的关注度在持续升温。
从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成为从中南海到业界、学界乃至普通投资者都关注的“流量明星”。
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来看,加快新基建是夯实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从产业发展来看,新基建代表了新一轮技术产业革命的重要发展方向;
从发展前景来看,占领了新基建制高点,就抓住了引导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压力看,是强有力的逆周期调节重要抓手之一。
如此多重角色,新基建到底包括了哪些领域的建设内容?新基建新在哪?为实现上述使命,政府和企业,谁才是投资主角?
▲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上海庙经济开发区,山东能源盛鲁能化电厂工人在施工中(2019 年8 月28 日摄) 范长国摄
三大特点区别于传统基建
从概念来看,新基建是信息技术革命和互联网技术革命融合发展的产物,以传输、存储信息和数字计算为主。新基建一般是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相关基础设施,主要是支撑信息化和互联网经济以及数字经济发展。在实践中,鉴于特高压电网、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城际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也是基于相关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应用而产生的,一般也纳入新基建范畴。
新基建本身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新能源技术和高端装备技术等高技术产业化应用和发展的结果,又进一步支撑乃至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特别是顺应了未来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属于典型的有效投资领域。
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加快新基建能为传统基础设施插上信息化、智能化“翅膀”,提高传统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其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建设或运营成本。比如智慧路灯杆,既能实现传统的道路照明功能,还可通过大数据处理实现智慧照明从而为传统道路照明赋能(降能耗、降成本),甚至还能实现5G基站、道路交通信息采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基建功能。
新基建也具有基础设施的一般特点,其“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服务对象不同。传统基础设施属于有形的基础设施,主要服务于有形的人流与物流,重在提供有形的生产资源和要素。而新基建建立在数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主要承载信息流和数据流,重在提供无形的数据和信息资源,从而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插上信息化、智能化“翅膀”。
技术经济特征不同。新基建技术迭代快,上游技术进步对新基建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具有重大影响。而传统基础设施几乎都属于重资产或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空间较小。传统基础设施的边际产出效益呈现下降趋势,这也是基础设施发展的一般规律,而新基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长期供给作用巨大,边际产出效益高。
应用场景不同。新基建为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为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提供万物互联互通的基础和条件,支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与发展,催生和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新兴新型消费需求,从而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
传统基础设施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支撑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支撑农业、商贸、物流和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发展,传统基础设施的潜在需求虽然很大,但应用范围和空间已经得到较充分挖掘。
政府不是直接投资主体
新基建具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特点,投资新基建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创业投资或风险投资,因而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和思路投资建设新基建更加适合。所以,新基建原则应以企业自主投资模式为主,要主要基于市场化融资,政府根据需要可给予适当的资源、资金和政策支持。
具体来看,首先,5G网络、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重点领域,本身是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革命产生的,虽然具有信息和数据的传输和存储等功能,也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总体上其产业属性更强,作为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不突出。
其次,新基建重点领域的技术进步快,上游关联产业的技术和设备以及下游需求或应用场景开发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具有一定甚至较大的不确定性。
第三,实践中,大量的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投资PE已经在投资进入新基建及其下游开发应用等相关领域。
这也是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的一大区别。如果按照传统基础设施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投融资模式,政府部门及其所属国有企事业单位限于专业人才、技术能力和项目经验不足,再加上投融资能力制约,投资便利和效率都面临挑战,很可能出现政府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的后果。
特别是,新基建重在通过激发下游应用场景、激发数据和信息应用等途径获取投资回报,政府投资主导的投融资模式(即公建公营模式)在挖掘新基建的商业价值和应用场景从而创新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方面,既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也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甚至缺乏必要的容错机制。当然,为支持引导企业投资新基建,政府可根据需要,出资与其他社会资本包括金融资本联合设立新基建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基金的市场化运作来促进新基建。
突出目标问题导向编制发展规划
加快新基建是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短期看,新基建是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稳投资的重要抓手;长期而言,更是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乃至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因此,新基建应作为“十四五”时期投资重点之一。
为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明确政府自身责任,形成政府和社会、政府和市场的共识,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从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议研究制定新基建发展规划,并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国家层面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鉴于新基建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多个部门的职责分工,也涉及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编制新基建发展规划,有助于形成各部门之间的共识,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合力。
编制新基建发展规划,要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明确新基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发展路线图,明确新基建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提出重大创新工程、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改革举措,提出投资、财税、金融、人才等相关政策措施。LW
刊于《瞭望》2020年第14期
延伸阅读
☞ 瞭望丨新基建三问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喻千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