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饭魅力这么大?蔡康永、马家辉、曹可凡10多位名人专程来吃…

阿信 中信出版集团 2018-12-25

总觉得现在的生活,人情味儿淡了很多。朋友间聚会,随便选个馆子,散场第二天就忘了昨天说了什么、吃了什么。


上了发条的日常,让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用时长和收益去衡量每一件事的价值。今天很少再有人跑几个超市去准备食材,提前好几天计划食谱,只为了周末请朋友来家吃一顿饭。


但是,在十几年前的台湾,有一户特别爱请客吃饭的人家,甚至有人笑称,“没有在他们家吃过饭,就不算真正踏入台湾文化圈……”


这户人家的男主人,是台湾著名的作家、出版人和电影人,詹宏志先生。不过那个时候,做饭的是他的太太,同为作家的王宣一


1

宣一“认真请客”的乐趣


宣一一生最爱的两件事,就是写作与厨艺。因为写作,她认识了她的爱人,志同道合的詹宏志先生。30几年来,他们一起读书、写作,相濡以沫、书香传家。


那时候,这对伉俪是圈内有名的小孟尝,出入他们家的朋友很多,而多半竟都有在他们家吃饭的经验。


宣一懂吃,还喜欢做,最爱做江浙菜,不仅爱做,更爱做给朋友吃,很小就有摆宴的功力了。


王宣一


在詹先生的记忆里,那时他的工作需要跟各种作家或创作者打交道,于是家中总有川流不息的朋友与宾客,宣一常常是那位要张罗众人吃食的宴会女主人。在一篇文章里,他写道:


“记得90年代初,杨德昌在拍《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时候,常常收工后跑来找我,心情好就来说他的发现与体悟,心情不好就来跟我骂甲批乙,但大多是半夜时光。我打着哈欠爬起来开门,宣一也跟着起来问杨德昌和同来的人吃饭没有,杨德昌永远露出无辜的眼神说还没。


宣一就留下我们去厨房张罗,总能有一碗香喷喷的汤面加上几个小菜,或者竟煮一锅稀饭配上一桌子菜来。如果不是吃饭时间,她也会端出各式各样的水果或零食、点心来,不会让我们有没事做的时候。”


詹先生曾经自言,自己有“社交恐惧症”,但是因为遇到了热情好客的宣一,她以一种最温柔的爱侣的姿态帮助他打破那层和外界的壁垒,鼓励他交友,也帮助了他的事业。


2005年,詹先生离开了出版业,生活节奏也变慢了。和宣一共同宴请好友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乐趣。


詹宏志复刻版 青豆魚圓


宣一每次请客都特别认真讲究,全力以赴。每道菜从食材到制作工序都严格把控。就比如如何做出细致的豆沙这件事:


为了做出细致的豆沙,在煮红豆时,一定要在水刚滚开第一次时,掀起锅盖,将浮起来的空豆壳捞掉。捞壳的手脚要快,否则盖子一开,水不到最沸的时候,空壳很快就会沉下去和豆子混在一起捞不出来了。而掀锅盖的时间也要算得正好。豆壳若没捞干净,以后怎么吃,就总会吃到皮渣,所以这道手续是不能省的。(王宣一《国宴与家宴》)


她不仅做菜煮饭,还常常考虑宴客的表现细节,考虑他们朋友的兴趣。如果是外国人,她会花心思研究朋友家乡的饮食习惯,有时搭配不同的料理主题,宣一甚至会变换不同的器皿摆盘,研究正宗的上菜顺序。

詹先生和宣一常常一起探讨主题,学习不同的料理技巧,就这样他们一直乐在其中。


朋友们也会因为夫妇二人格外用心的料理而感动。“他们在国外看到香料会想到我们,看到餐盘厨具会想到我们,偶获稀珍食材或美酒也会想到我们,这后来就变成‘真情与美食的循环’了”,詹先生写道。


后来一度,詹家宴在台北文艺界里都打响了名号,杨德昌、侯孝贤、蔡康永、张大春、唐诺、朱天心、张北海等等文艺界的名人都常常出入詹府做客。


“认真请客”要向宾客与朋友传递一个讯息,我真心真情,尽我所有与所能,希望你得到一个美好的对待,回家也津津乐道,不会轻易忘怀。


这是詹先生在宣一身上学到的。他们认为,宴客的关键,不在于高贵的食材、罕得的佳酿,而是主人奔走的热忱和投注的心力。


不过很早之前,他并不知道,宣一的好手艺和待客之道与她的母亲有关。



2

“什么都可以寒酸,唯独餐桌上不能寒酸”



2003年,王宣一应邀在某报刊发表了一篇怀念母亲的文字,取名《国宴与家宴》。


没想到文章一发,电话就一通接着一通的响起来,有人想请她出版,有人想问提到的菜的做法,有人跟她约饭,竟然还有大饭店请她去当美食顾问。


詹先生回忆说,那时才意识到,“宣一,和她的母亲许闻龢,同属于这个“认真请客”的传统。”


宣一的母亲许闻龢,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接受西式教育。年轻时在上海、杭州经历过十里洋场最风华的年代,抗日战争时躲过租界、跑过空袭,在战争之中,只身沿着长江千里寻夫。


影视作品《阮玲玉》图

后来,她离开了她熟悉的环境和大部分的亲友,独自带着少数家人渡海来台。这其中几多酸楚,几多惶恐,几多焦虑,几多无奈,都不曾为人所见。


但在宣一的记忆里,母亲永远是那么开朗又热情,即使在她很艰难的时候。她的身上可以看到典型的上海人爱面子和海派的那部分,活泼、时髦、思想前卫,朋友无数。


宣一的母亲做得一手好菜,继承了名门的家风,每一道珍馔佳肴,都有其讲究,什么都可以寒酸,唯独餐桌上不能寒酸。她的做菜观念永远是《红楼梦》的茄子,一口吃下去,所有的功力不言而喻,那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母亲的红烧牛肉吃过的人都念念不忘,一位父亲的多年挚友,住在台中,很少上台北来,每回一定要母亲用红烧牛肉才请得动他北上来玩。


我自小随母亲上市场买菜,清楚知道做这道菜的秘诀,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采购而不只是炖煮。母亲买牛肉的挑剔,才是造就那一锅美味的要素。


早年母亲一定到台北市和平东路、罗斯福路口的万和牛肉店以及国际牛肉店两家牛肉专卖店买牛肉,她买牛肉只选前腿花腱的部分,并且一定要把腱子上附着的其他部分去除干净,只留下纯粹的花腱,然后再配上比例约一半的牛筋,回来后将花腱和牛筋都横切成大块,从花腱的横切面就可以看到一层层美丽的肌理纹路,纹路愈清楚表示肉质愈好。(王宣一《国宴与家宴》)

母亲一生主持的大大小小的宴会无数,孩子们笑成母亲的宴客分为两种:宴客方式比较正式,气氛也较严肃,以父亲往来的朋友为主,叫国宴;那亲朋好友年节生日聚会的就叫家宴。这就是《国宴与家宴》的名称由来了。


詹宏志复刻版 红烧牛肉


她是那种“前一分钟还在厨房忙得灰头土脸,下一分钟就轻轻松松端出一盘漂亮的菜”的海派女主人,宣一回忆说。


在亲朋好友们的记忆中,宣一母亲的家宴国宴不只是菜色,还有那种欢乐、愉快、温馨的气氛。那是最难忘的回忆。

母亲去世后,兄妹六人决定用一种非寻常的方式来纪念她——自己烧一桌母亲的拿手好菜。


我们做她的女儿,怀念她,仍然调侃她,我们不想神话她,平常就是最恒久的思念。我们常常在厨房里边做菜边忆往,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妈是这样做的,妈喜欢那样做”我们用自己记得的步骤,尝试着重现母亲的味道。


王宣一把自己对母亲和她的那些菜的记忆片段写出来,最开始发表在报纸上,引起了美食界的巨大反响,很多人联系她希望她能出版出来。于是她认真整理,完成了这本《国宴与家宴》。


她说“这本书记录的是那样一个年代,一个家庭餐桌和厨房里的光阴的故事。”这是属于她的怀念方式。


王宣一作品《国宴与家宴》


3

一种味道,就是一种情感的羁绊


2015年2月,王宣一不幸在意大利的旅程中骤逝。宣一走后,詹先生曾悲痛地表示:“失去她,我和世界像断了联系。”


在宣一的追思会上,詹先生说“最好的纪念,也许就是延续她对朋友的关心……”他宣布,要把王宣一那些他“看了40年却不曾做过的”“最好的菜留下来”,要把王宣一答应过朋友却来不及实践的家宴想办法完成。


宣一在世时,詹宏志从不曾做过那些菜(过往都是他做西餐,宣一做江浙菜)。


如今爱人离世,30岁之前不烧开水,40岁之后才开始烧菜的他,也像当年挽袖驰走的宣一一样,为了复刻一场家宴,走遍各处菜场,摸索太太生前留下的菜谱,尽自己最大的心力,想要重现那些珍贵的味道。



一种味道,代表的就是一种情感的羁绊。


王宣一写《国宴与家宴》是这样;詹宏志复刻宣一宴也是这样。


2018年的11月,《国宴与家宴》再版,詹先生也带着他的宣一宴回到上海。


在新版《国宴与家宴》中,詹先生在别册中写道:


宣一离开之后,我开始学做她的菜,希望她的手艺和若干独有的菜肴不会消失在世界上。


这是一个带着感伤的惊喜宴席,参与者睹物思人,当然不无一点感怀,但看到昔日熟悉的料理重现于席上,也不免有点惊奇与欢欣,如果模仿的菜色真能接近原作,那更是死而复生的神迹了。


客人多是宣一的旧友,吃过她的菜很多年了,也担心着我的未来,这场宴会环绕着一位逝去的友人与一段逝去的时光,欢语与感叹之间,它也是有信息的,它仿佛是说:


“是的,我们已经失去了她,不过她还在我们心中,那些滋味也都还在,我们不会忘记;而且,大家也不要担心,我虽然比较孤单,但会好好活着,你看,现在我也有能力让生活过得像从前一样,谢谢你们。



2018年11月25日,“上海宣一宴”将在番禺路324号的上海复古洋楼里正式开席。


为了这次“宣一宴”,詹先生更是提前3天就来到上海,下榻在拥有30年代老上海格调的上海锦江都城酒店开始提前准备。


本次上海“宣一宴”,由詹宏志先生携手台北天香楼主厨杨光宗共同完成,台北Fika Fika café创始人陈志煌特别到现场为大家烹煮三种不同口味的咖啡。宴会上,既有詹府家宴的老朋友,如蔡康永、马家辉等;也有许多第一次吃到“宣一宴”的新朋友,如曹可凡、金宇澄、毛尖、徐沪生、庄祖宜、陈绵泰等。


在宣一《国宴与家宴》新版上市之际,用这样特殊的方式纪念她。


“世界上最浪漫的一顿饭,是将记忆中妻子所做的菜肴,一一再现。”


感谢世上曾有王宣一。



好啦,故事讲到这里,就要结束了。


最后放一个彩蛋~阿信联系前方工作人员,好不容易收集到了独家一线美食照片!


“上海宣一宴”菜单


詹宏志复刻版 烟熏三样


詹宏志复刻版 大蒜鲜虾


詹宏志复刻版 渍烤甜椒


詹宏志复刻版 海参蹄筋



感谢大家的阅读

欢迎关注王宣一的《国宴与家宴》

这是一个关于家的光阴故事


 

相关书籍推荐

《国宴与家宴》

王宣一 著丨2019.01

购买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近期好文推荐


[书单]11月新书推荐 | 40本中信好书 陪你过冬

[历史]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挖到的最值钱宝贝

[话题]纪念斯坦·李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他的书上印上你的名字

[活动]那群搞创作的人办了个大集市,简直酷炸了!

[人物]95岁的基辛格再次访华,他对中国到底有多重要?

[荐书]这本书只有一页,却能带你上天下海

[书单]双11期间,10万读者都囤了这些书...

[重磅]这书不安利,我们还做什么公众号

[话题]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这么丧?



-End-

编辑:YQ 责编:Yoyo

2018.11.25

更多经典书单和深度好文

欢迎关注中信出版集团」公众号


近期新书一览,点击书封即可看到有关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