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自愿隔离的村庄,救了半个国家

飞碟说 飞碟说 2022-05-10



人类对抗传染病的历史有几千年了。

天花、鼠疫、霍乱、疟疾甚至是流行性感冒,都曾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大规模死亡。


1918年西班牙流感


其中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从14世纪中期开始,肆虐欧洲大陆三个多世纪,造成欧洲2500万人死亡,全世界范围7500万人死亡的“黑死病”


黑死病的爆发


黑死病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人口和社会结构。


欧洲总人口的30%-50%死于这次瘟疫,连英法之间打了100多年的战争,都被黑死病中断了10年,因为死的人太多,打仗的士兵都不够了。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黑死病的致病原因是,鼠类身上所携带的鼠疫杆菌通过中间宿主跳蚤传播到了人类身上。


黑死病的传播途径


可在医疗水平还处在巫术阶段的中世纪欧洲,面对大规模突发死亡,人们只能盲目恐慌,因此,也诞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治疗手段。



1.


洗澡是件危险的事儿



中世纪欧洲的医生们还不知道什么是细菌,也就不会明白,黑死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面对如此烈性的传染病,医生们根本束手无策,于是他们将黑死病的病因归结于是有毒的空气传染的。




那人应该如何防止和空气接触?一是靠穿厚衣服,二是靠身体上常年积累的污垢。


在当时,脱光衣服和洗澡都是件危险的事,洗澡会洗掉皮肤上的污垢并使毛孔张开,空气中的毒素就会进入身体,人就会染上黑死病。


这比喝双黄连还邪乎的预防手段,当时的欧洲人却深信不疑,甚至执行得很彻底。




再加上,当时的欧洲被天主教会统治,在天主教的信仰里,肮脏的身体更能接近上帝,不洗澡的人才是最圣洁的。


“黑死病+宗教信仰”两剂猛药双管齐下,导致当时的欧洲人非常不喜欢洗澡,有的人一辈子都洗不上几次澡,这个状况甚至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



而最著名的“不洗澡”代表,要属法国君主太阳王路易十四。


据说,路易十四一年才洗一次澡,而且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而另一种说法是,从1647年到1711年的64年里,他就洗过一次澡。




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在以当时的巴黎为背景创作的小说《香水》中是这样形容的:

“城市里始终弥漫着现代人难以想象的臭气……国王也散发着臭气,他臭得像猛兽,而王后臭得像一只老母山羊,夏天和冬天都是如此。”


电影《香水》


一向自诩绅士风度的欧洲贵族们,和看起来奢华精致的欧洲上流社会,实际上是“臭气熏天”的。


而现代精致女孩喷的香水,也是路易十四为了掩盖身上不洗澡的气味而发明的。




如果说不洗澡充其量也就是对个人卫生健康不太好,那么接下来这些治疗手段就更加“匪夷所思”了。



2.


“祈祷”与“放血”



在中世纪以前,欧洲的医学还发展得不错。比如,古希腊时期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一直被沿用到了今天。


可到了基督教兴起的中世纪,欧洲的医疗水平被宗教信仰一下拽回到了巫医阶段


狂热的信徒认为,生了病不需要任何治疗,去耶路撒冷朝圣或者向上帝祈祷就会治愈。


精神胜利法


在黑死病爆发初期,统治着欧洲的天主教会就提出了一种的说法,意思就是“黑死病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你得病是因为你有罪”。


中世纪的大医院一般都是教会开办,治疗手段就是修女给你撒圣水涂圣油,然后大家一起……祈祷。



可是时间一长,人们发现,祈祷并没有阻止黑死病继续蔓延,甚至教会里神圣的教士也在大量死亡,万能的主哪去了?


黑死病开始动摇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欧洲人渐渐意识到“信宗教救不了欧洲”,并开始将视线从“精神治疗”转向“身体治疗”。



大医院是不能去了,就只能去找私人诊所。


私人诊所的医生也的确尝试了不少方法,比如通便、催吐、皮鞭抽自己甚至还有吃祖母绿宝石的,而最常用的疗法还是“放血”


放血疗法


中世纪欧洲的医生认为,人生病是因为人身体里血液、黑胆汁、黄胆汁、黏液这四种体液的比重失调,放血就是为了平衡体液比例


所以无论得什么病,当时欧洲人的治疗方法就是放血、放血和放血。


放血治百病


但是放血这个活儿,一般医生也不做。在宗教影响下,那个时代的医生手上是不沾血的,外科手术在他们看来根本属于邪教。


饱受黑死病折磨的人民只能找另一个有刀的职业来做这件事,比如我们的tony老师,理发师……


tony老师:放着我来


中世纪的外科医生一般都是理发师兼任的,他们除了会用剃刀剃头刮脸,还得会放血、截肢、拔牙甚至解剖。


而现在理发店门口常见的蓝白红相间的标志,代表的就是放血服务,蓝色代表“静脉”,红色代表“动脉”,白色代表“止血纱布”


理发店经典标志


但是,放血并没有帮助人们战胜黑死病,反而有更多人是因为失血过多或伤口感染而死。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就是死于放血疗法。


1799年的一个凌晨,华盛顿总统觉得自己喉咙痛并且呼吸困难,而他的三个医生给出的共同意见就是放血治疗


经过三次放血,被放出2500毫升血液后,当晚华盛顿就去世了。而经过现代医学研究,华盛顿很可能患的是白喉,最终死因却是失血过多......



就这样,人类在疾病和落后医疗带来的血和泪的残酷教训下,开始向现代文明社会迈开脚步。



3.


一个“自愿隔离”的村庄



一次巨大的灾难带给人们的不应该只有伤痛,更应该有经验教训。


比如,经历过黑死病后,欧洲人明白了,宗教信仰是靠不住的,人文主义和科学思想在黑死病的废墟里破土重生


哥白尼和《日心说》


薄伽丘的《十日谈》就是在佛罗伦萨黑死病横行时期写成的人文主义著作,并揭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


为了研究黑死病的致病原因,以前不被天主教允许的人体解剖也开始逐渐发展,催生了现代生理学和医学。


《十日谈》


而在最直接的防治传染病方面,欧洲人逐渐摸索出“隔离”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1377年,威尼斯的殖民地拉古萨(今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规定,往来船只必须在海上隔离40天才能上岸,因为鼠疫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大概就是40天左右,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制度化的隔离措施。




英语中的隔离“quarantine”就来源于意大利语的“Quaranta Giorni”,意为40天。


而1665年英国再次爆发大瘟疫时,在英国中部距离曼彻斯特35公里的一个叫亚姆的小村庄就通过“自我隔离”的悲壮方式,阻挡了疫情的继续扩散。


17世纪英国大瘟疫


亚姆村位于英国南北交界处,是来往南北的商人的必经之处。


当时,一名从伦敦来的商人,将一匹布料卖给了村庄的裁缝一家,布料上就携带了传播这次瘟疫的中间宿主—跳蚤


不久,裁缝一家四口开始高烧,最终全身溃烂死亡,而村民们也纷纷出现了发病的症状。


亚姆村


当时,以伦敦为中心的英格兰南部是这次疫情的重灾区,伦敦每周死亡人数达到了7000人


惊慌的村民得知消息后,想要向还没有爆发疫情的北部逃离,一名叫威廉·莫柏桑的牧师阻止了大家。


他告诉村民,这样做会使瘟疫更大范围地传播,而村民在一番挣扎后,决定全体留下。


瘟疫在亚姆村爆发


就这样,亚姆村的村民们在没有任何强制要求下,进行了自愿隔离。


他们在村庄的北部出口建起高高的石墙,封锁通往外部的道路,同时隔离有疑似症状的村民,确认发病的则被关押在地下室或者酒窖。


自愿隔离的村民


在亚姆村自我隔离400多天后,这次瘟疫随着感染者的死亡而消失,亚姆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个原本有344人的村庄,死亡267人,只剩下70多人幸存,其中33人是未成年的孩子。但在亚姆村北出口筑起的那道石墙,却成功阻止了瘟疫向英国北部扩散。


亚姆村里的墓碑


时至今日,村子里仍然树立着当时死亡村民的墓碑,那个阻止村民逃离的牧师在墓碑上写道:“希望你们把善良传递下去”


在400多年后的武汉,有900万把病毒和自己一起隔离在这个城市的武汉人民,传递了这份善良。


封城下的武汉


几百年来,医疗技术从黑死病时期的巫术发展到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医学,人们不再眼睁睁看着死亡而束手无策。


可几百年来,人们的恐慌和盲目却在原地踏步。


每战胜一场瘟疫,我们不仅要庆幸劫后余生,更要吸取经验,恐惧、谣言和偏方救不了人,只有医学和科学才可以。






·  THE END ·



撰文 | 苏淼

策划 | 苏淼

运营 | 苏淼


看完有啥想说的? 

快去留言吧 



咦,这篇没看过 

钟南山都怕的毒王到底有多厉害?



戳戳看👇👇


基建狂魔的养成  疫情后我想去武汉   毒王到底有多厉害

 一“疫”孤行指南   吃野味?想Peach!你不知道的普通话

病毒不想杀死你   “四大天王”医院来了  省级小透明在此


点击 在看  相信科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