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部实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前发展部门实习生Samantha
二月份时来到中心,在发展部实习小半年。我来谈谈实习这几个月的感受。
1.人都很可爱啊
思来想去,觉得最难忘的应该是遇到的人。
实习的第一周,例会上见过了大部分同事。感觉自己像闯入了一个私密的“家庭”,尚感小心翼翼。
随后便发现,其中一位是热爱同一部电影的“同好”,且听着同一个播客。激动着就熟络了起来。还有一位同事,因一同去了趟美术用品店,听了一路故事。从艺术转行心理;婚姻和家庭也都自在谈起。
同在发展组实习的另一位实习生,是位美国小哥。可是中文说得流利,第一天便安利了我个中英词典APP。
我的“顶头上司”,是个爱猫的姑娘,家里侍奉了好几位主子。后才知道,原先从事服装高定近十年,之后来到中心,全职在发展部工作。
每个人都有着无比丰富的故事。一时间觉得,他们每个人都很难拿标签界定。无论谁被贴上「同性恋」、「双性恋」甚至「泛性恋」的标签,再与世人的刻板印象一对比,标签都显得不够生动。
只能用标签衡量自我成长,没有用标签纵容歧视的道理。
2.办了一场三百人的筹款派对
其实去发展部之前,我对它真正在做的事情懵懂不知。我就来讲讲做的一些事情吧。
中心每年的运转资金需要发展部组织筹款活动来募集。这场三百人的盛会便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动。
从一开始选址、定主题,就参与其中。不仅中心发展部的成员会参与,也邀请各个在各领域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共同组织。主题海报会请专业的设计师来做;场地布置也会拜托专业人士。更多的工作内容:比如在人脉拓展、商家邀请和活动流程设置上,需要委员小组成员共同讨论。
Samantha(右二)与同事筹备Gala
我开玩笑说,这几个月像是上了十几节外教课。每两周晚上就要在一个纯英文的环境里和小组委员讨论好几个小时。
实习生的工作,主要是负责联络赞助商。前期帮助他们了解更多信息,后期落实奖品细节。虽然琐碎,但锻炼很多。
作为三百人规模活动的组织者,能够一窥活动背后种种复杂的准备,是难得的经历。从我个人而言,学了多年的英语,作为沟通工具而非纸上的选择题,开口轻松了很多。
3.吃了几家餐厅
Dining Out现场照片
发展部的日常活动里,有一个项目是Dining Out :意在每月寻找一个餐厅,邀请你的朋友来一起聚聚。餐厅的桌子会拼成长条,大家同坐一桌,和老朋友聊天,或者再认识几个新朋友。在实习中,拔草喜欢的餐厅,也是一件意想不到的福利呢!
4.来一次培训
中心和洛杉矶同志中心是姊妹关系。后者有成熟的组织和经验,为社群提供服务。在筹款这方面,不论是理念还是文案、活动还是宣传,都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
在实习期经历了众筹和各种筹款活动,对发展部门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来发展部实习的小伙伴,有福利来听一场关于筹款和组织活动的培训。
嗷,对了,中心养猫了,一边听培训一边撸猫也不错啊。
5.一场等你来办的哈利波特主题派对
一个随口提到的想法:我们要是能办一场哈利波特主题的派对就好了!
经过一番头脑风暴,竟然真的在策划当中了。如果你是哈迷,不要错过这个亲自把魔药课、魔咒课搬上派对的机会啊!
性少数群体,和选择藏匿身份的巫师,倒像是同类人。就像北美魔法史中,女巫遭到迫害,整个巫师界选择封锁。性少数群体也长久的被污名化和边缘化。我们也选择了走入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异样的眼光;没有刻意的电击摧残;不会有人要求你改变。
这是得来不易的舒适区。然而,我们还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当有一天我们的存在成为不能言说的敏感词时,要用离去提醒众人,你失去了什么。
Samantha(左)和女友
我第一次身处多元文化和环境中。不会因为自己脱口而出的「女友」而和谁解释;不会因为别人与自己认知不同的故事而生出偏见;对「性」和「感情经历」,聊起来就如平常话题一般无二。「做自己」真的不是一句空谈,在任何不同都能被充分尊重的多元环境里,有一种畅快呼吸的感觉。
我和上一辈人聊到「民主」、「自由」、「多元」这些理念时,他们大多是嘲笑道,你以为西方就民主吗?哪里的自由民主不是相对的;或是安抚我,事情要一步一步走,中国也要慢慢发展,未来同性恋自然会有它的解决方案。政治力量微弱的个人,做出的努力宛如萤火之光。我甚至悲观的觉得,在有生之年,很难撼动上一辈人固执、过时的思想。
但当我和中心的同事一起工作时,看到每个丰富经历的志愿者们和中心建立起紧密的联结,和他们一起努力的为中国的LGBT社群服务,我都会觉得未来可能会比想象的稍微光明一点点。
江湖有风险 请你时刻保联
北京同志中心分号
北同心理
长按扫码即可关注
选好赞赏金额,长按二维码识别喔
编辑:赵越
【活动推荐】
7月21日|电影私享会《逃离》
要是去这家,说不定我就跟你走了|7月29日Dining Out
《If Body Could Tell》| Hot Pink首场摄影展
2017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调研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