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桑莲居|王家葵:近代书林品藻录(含蓄)

2017-02-08 王家葵 桑莲居艺术馆

近代书林品藻录

王家葵 著


节选11 含蓄


/


含蓄



含蓄别是一种境界,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者,当是言其境界之极致。真气充纳而不张扬表暴,个性独备而不峥嵘突现,才调高绝而不任性傲物,则含虚而蓄实矣。纤秾、典雅、绮丽、含蓄皆形容帖学名手,可以花为取譬。含蓄如未绽之苞,规模新具,清芬徐来;典雅似蓓蕾初放,虽不绚烂,风神别裁;纤秾若正开之花,满目繁华,袭人香气;绮丽则盛艳已极,秋风将至,落红缤纷。



梅调鼎(1839-1906)



  慈溪梅赧翁声名虽微,行辈则高。《海上墨林》谓其“品行端谨,书法二王,诣臻神妙”。小行书秀逸清雅,置明代名家集册中几难分辨,题榜书则雄浑恣肆,颇得圆、断之妙。自谓:“用笔之妙,舍能圆能断,外无他道也。”钱太希能得其衣钵之传,沙孟海之擘窠书亦得力于梅、钱二家,故沙晚年自述书学师承交游姓氏,以梅调鼎姓字列第一,尚居本师吴缶翁、冯君木之前。沙孟海于梅赧翁评价极高,民国时为《东方杂志》撰长文《近三百年的书学》,分帖学为两途,一派恪守二王正宗,一派于二王外别辟蹊径。前者得八人,首冠董思白,殿以梅赧翁,赞其笔底自然流露古人真趣。沙翁此观点至老未改,晚年编辑《中国书法史图录》亦云:“慈溪布衣,服习二王,极有功夫,但名望不大,手迹流传,有识之士皆认为清代二百几十年无此妙笔。”同里冯君木序《赧翁集锦》有云:“梅赧翁书,其用笔之妙,近世书家殆无有能及之者。清代书家当推刘文清,然较之梅先生,正复有径庭之判。余子碌碌,更无足数矣。特梅先生孤僻冷落,不屑与士大夫通问讯,声名寂寥,自甘埋没,百世之下,坐令铁保、梁同书辈流誉书林,此可为累欷者尔。士林不平至多,岂独书法。”


梅调鼎行书对联


  狷介匪易,狷介有品尤难,梅赧翁早年以书法不中程式见黜,不得与省试,遂终身不谋仕进,不交权贵,以布衣终老。尝应甬上阿育王寺之请题写抱柱楹帖,纯用篆笔,虽字大径尺,而含蓄停匀,见者称善。寺主又请题天王殿额,赧翁知天童寺旧有密云圆悟禅师书此三字,遂日夕观摩,然自书数十纸,皆不能过密云之作,乃辞谢,请寺主遣人钩摹刻匾,其服善如此。


赞曰:

慈溪梅处士,服习大小王。

有清帖学,直接香光。

擘窠别体,圆断端方。

狷介自成高品,等闲显晦抑扬。

梅调鼎楷书


梅调鼎行书对联



高邕(1850-1921)



  仁和高邕之早年酷好李北海书,劬学致病,病起号苦李,别署李盦,用功更勤。中年后复取瘗鹤铭,酝酿风骨。鬻书海上,除吴缶翁外,一时书家无有能与之抗衡者。邕之于己书亦深自负,有十二字白文印云“高聋公留真迹与人间垂千古”。辛亥鼎革,清道人亦来沪渎,以掣颤哗众,惊世骇俗,求字者趋之若鹜,邕之书名遂为梅庵所掩。张冷僧本是帖学正宗,论高邕之有诗云:“少法平原后师李,暮年致力在隋碑。近时海上谈书艺,只有聋公守旧规。”自注文字扬高而抑李,倾向甚明:“邕之三十左右尚法鲁公,予见临争座一通,极得笔意,暮年化北海倾侧之习为整齐,实得力于隋碑,转折分明,起讫斩截,故自合法。以视汪渊若之砌字,唐驼之涂字,李梅庵、曾农髯之画字,不可同日语矣。清道人写唐碑,工力极深,盖源于徐季海,独在海上鬻书,变此恶劣之体。”


高邕 集瘗鹤铭联、书沈竹礽传


  高邕之在清末与在沪创豫园书画善会,以书画助赈。与任伯年、吴昌硕友善。伯年为作造像,以邕之号西泠字丐,故图为行乞状,竹篮破钵中携文房四宝,虚谷题句云“相约忍饥逐鸥鹭,一任侏儒饱成队”。吴昌硕为刻印多枚,皆精心之品。邕之晚年感上海书画家众夥,而记载阙如,因建议杨东山收集成编,历时三载,得741人之多,为题书名《海上墨林》,并制序言,此书为研究海派艺术重要文献。


  高邕之为人气局偏狭,鬻书曾夺嘉定浦文球之席,比其声威为清道人所掩,则直以道人为寇雠。每有筵席,辄问邀李道士否,若有李在,则不赴请。性格如此,书作亦不够开展,此所以邕之不能跻身典雅之品,而屈居含蓄条中也。


赞曰:

初苞菡萏,未绽芙蓉。

浩漫云海,耸翠奇峰。

绚烂终归寂静,平淡不羡纤秾。

高峻其体,散朗其容。

高邕 集麓山寺碑联、临大照禅师碑



高邕临瘗鹤铭



林志钧(1879-1960)



  近时纪念旧清华国学研究院,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而外,吴雨僧亦是热门。至于同时执教之林北云,偶然为人齿及,则赖清华园中《观堂纪念碑铭》后题名“义宁陈寅恪撰文,闽县林志钧书丹,鄞县马衡篆额,新会梁思成拟式”数字。至于林之学术文章品格,罕见提及。北云去世以后,由陈叔通主持,哲嗣林静希编印之《林宰平先生帖考及书画集》,1999年正式发行,印只千册,至今滞销,吴小如撰《一代孤高百世师》,于兹颇多感慨。


林志钧跋宋克急就篇


林志钧跋语


  陈兼与民初肄业国立政法专门学校,曾亲受炙于林北云,其《艺林五咏•论诗绝句》之林北云条云:“欲从宾客叩昌黎,亦学诚斋似简斋。一语无如诗见性,心光耿耿有难埋。”林北云与李苏堂(李释戡)皆喜作草隶,故《论书绝句》合论林、李云:“章草当时忽盛行,自青作考欲专精。极知平正兼流速,林李程功各老成。”又和周退密《墨池新咏》云:“劲节寒松老不凋,如夷初旦敬余姚。因知书品关人品,大笔凌虚入泬寥。”注云:“林北云志钧,学术纯正,有清节,真书精妙,并工章草。”北云致力章草,谓其数美具足:“笔下有来历,而结体变化,皆具法度,一美也;向背分明,起止易辨,使转随意而不狂蔓,二美也;为隶楷蜕化之中枢,而笔画视隶与楷书皆简,平正流速,兼而有之,三美也。”见解虽称高品,然己书取法只在赵、宋之间,尤其醉心于宋仲温。仲温之作劲利有余而沉著不足,北云毕竟粹然儒者,本色老实安详,故能变觚棱为浑厚,所作尚不失正格。受北云影响,沈从文、吴小如皆学章草。沈稍嫌流滑,吴则得其尊人告诫,坚守月仪帖与出师颂,不染指赵、宋,论朴厚较沈书似略有过之。


赞曰:

草摹长州之宋,谱订新会之梁。

考帖家珍如数,辨析真赝毫芒。

粹然儒者,平正安详。

林志钧帖考手稿


林志钧行书格言



刘孟伉(1894-1969)



  颜雍耆条曾论及巴蜀埋没人才,云阳刘孟伉虽曾长四川文史研究馆,而诗名、书名始终未显。卒后十余年,中国书协在成都开会,议事之暇,诸代表漫步街头,指点市招,评定甲乙,咸推总府路“红旗剧场”四字为魁首。榜书径可两米,纵横排宕,即孟伉晚年所书者。祝嘉论时人书法贬语居多,于孟伉则多赏誉之词,有云:“刘先生书法深厚雄健,自是不凡。厚薄不关肥瘦,字瘦而厚,则更见其高明,清超之气充满行间,诚不可多得者。”


刘孟伉 补书成都武侯祠长联、诗稿


  孟伉能作各体书,成都武侯祠旧有长白崇实撰,长洲顾子远所书长联:“一抔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岁久磨灭,1957年刘孟伉补书,仍用汉分之法,苍劲高古,论者以为兼张迁之厚重朴茂,石门之飘逸旷达,曹全之清秀隽利,为其隶书杰作。孟伉平昔示人以行草居多,取意虽在北碑,而韵致则近山阴、北海,作书尤重视结构之立体性及节奏之跳跃感,其艺术审美颇与现代认识暗合,故今蜀派书家多所取法。孟伉资历虽深,而久处卑位,抱负未能施展,大字书作总有一股郁郁之气,格局不够开展,唯不经意所作诗赋文稿转见开张劲健之势。晚年游峨嵋,留有诗稿一束,张秀熟题云:“读其诗,见其书法,如见其人。生意盎然,倜傥不羁,隐约有唐音,而又确是今人,今之诗人。”亦对其“现代意识”称赏不已。孟伉自作砚铭有云:“不难作字,而难磨墨。平矜释躁,指定腕和。左右回旋,前后开阖。诚能乎此,又何暇求笔势之妙诀也哉。”已道尽书法三昧。


赞曰:

抱玄守一,蓄实含虚。

遥接山阴下笔初。

妙趣散淡书,意态徐徐,协恰密与疏。

刘孟伉行草四屏


刘孟伉楷书心经



钱瘦铁(1897-1967)



  师生譬犹父子,体格总有相似处。吴缶庐诸艺皆以声气夺人,纵横排奡,一旦入其彀中,少有能冲破藩篱者。老成如王一亭、陈师曾亦为缶庐习气所缠缚,遑论晚学之赵子云、王个簃、诸乐三辈,此即《点将录》所论吴派艺术,入手易而破门难。钱瘦铁亦列缶门墙,治印固然出于缶翁家数,而山水逼似清湘老人,笔墨苍润,花卉蔬果力追沈石田、徐青藤,设色古艳,皆不与缶翁同调。至其书法,冷逸隽拔,与缶翁之雄浑超迈尤大异其趣,此瘦铁果有过人处欤?


钱瘦铁临秦诏版


钱瘦铁行楷千字文


  钱瘦铁识郑大鹤在吴苦铁之先。十二岁学徒苏州汉贞阁碑帖铺,以好学精思,郑大鹤目为可造之才,遂引为弟子,督课书刻少有虚日。大鹤是真名士,天姿卓越,才学富赡,于书画印艺,评骘多于创作,识见之高,缶翁亦当避舍。瘦铁既从大鹤处饱餐法味,也如纳子悟得祖师西来意,宜其不为皮相所迷惑。受大鹤影响,瘦铁书法只在平实处用工夫,自谓“取其意,不重其形,撷其精,不袭其貌”。篆隶书不过石鼓、石门、张迁、衡方数种,略参新出简牍,萧疏奇宕,不受绳墨;真行草体则取法宣示、季直、曹娥、十七帖、书谱,少有旁骛。行笔拙重,不失洒脱。于孙过庭“初学布白,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数语最有会心,身体力行,书法成就转在缶门诸同学之上。晚来论书,动辄以金石气相标榜,吴缶翁书作固然是个中之尤者,而金石气息又岂止于斑驳鼎彝、断烂摩崖之间。缶翁尝以“食金石力,养草木心”八字赠王贤,个簃或不克当,移评瘦铁书法,庶几近之。


赞曰:

大鹤超逸,破荷雄奇,

分香二老,不即不离。

食金石力,蓄冰雪姿,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钱瘦铁行书画论


钱瘦铁挽桥本关雪联



作者简介



王家葵 1966年8月生。字曼石,斋号玉吅,医学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担任中国药学会药学史本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药与临床》杂志副主编。


潜习书法篆刻多年,尤擅章草。近年在中国艺术史领域亦发表多部著作。《近代书林品藻录》(山东画报,2009) 《近代印坛点将录》( 山东画报,2008)《玉雪双清》(重庆出版社,2011)《石头的心事》(新星,2011)《唐趙模集王羲之千字文考鉴》(中华书局,2016)《玉吅读碑》(四川文艺,2016)。 


主要学术著作:《陶弘景丛考》(齐鲁书社,2003)、《神农本草经研究》(北京科技,2001)、《真灵位业图校理》(中华书局,2013)《登真隐决辑校》(中华书局,2011)《救荒本草校释与研究》(中医古籍,2006)《中华医学文物图集》(四川人民,2001)《养性延命录校注》(中华书局,2014)等著作,论文若干。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医学篇作者(科学出版社,2011)




近代书林品藻录(二十四品)


01.雄浑 02.冲淡 03.纤秾 04.沉著

05.高古 06.典雅 07.洗炼 08.劲健

09.绮丽 10.自然 11.含蓄 12.豪放

13.精神 14.缜密 15.疏野 16.清奇

17.委曲 18.实境 19.悲慨 20.形容

21.超诣 22.飘逸 23.旷达 24.流动


©图文来自《近代书林品藻录》,王家葵先生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