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在这春和景明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探访神秘金沙岛的故事。位于南海丹灶东部的金沙岛,是西北两江交汇之后泥沙沉积,村民围海造田,在自然和人工合力下形成的一片良田沃土,流传着一根大藤就是金沙岛发源地的神奇传说。
“先有大藤社,后有大洲沙。”金沙岛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大洲沙是金沙岛的旧称,而大藤社位于南海区丹灶上安郭家村。
一大早,在郭家村老村长郭益路带领下,记者很快找到了郭家村大藤社,来自千百年前的绿意入眼醉人,几颗直径足1米的古榕根枝苍劲、绿盖如云,当中一条手腕粗的大藤缠绕着榕树树身,从地面延伸至树顶。树藤相依相生,旁边有砖石围筑,村里人把这里叫作大藤社。
今年78岁的郭益路对大藤社的传说了若指掌。相传在宋朝的时候,金沙所在的地方还是一片江水,根本不见陆地,只有几只往来的小船。当时在西江大藤峡,有一条巨大无比的野藤生长成精,横跨两岸,每天半夜从水中浮起,汲取日月精华。
“大藤社”见证了郭家村的发展。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章佳琳 摄
当地有一伙大盗,借大藤浮起时过峡到附近的村庄打家劫舍,使得民不聊生,成为当地一大祸害,人们称之为大藤贼。匪徒的暴行惊动了天上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有一天夜里,趁着强盗刚走到江心时,吕洞宾举起宝剑把野藤斩断三截,强盗瞬间纷纷落入冰冷的江水中淹死了,村民无不拍手称快。这藤被斩断后,有一截仍留在大藤峡,一截漂流到西涌麦村,长成粗藤,还有一截野藤漂到北江,在江中的一处沙洲搁浅了。碰巧一个老渔夫在这里停泊过夜,把船上随身带来准备生火煮饭的一条榕树枝插入沙里,拾起那截野藤枝把船拴在榕树枝上。第二天,老渔夫走了,榕树枝和那截野藤就留了下来,在这个小沙洲上发芽生长,日渐凸起的根部留住江水冲过来的沙土,日积月累就成了一个大沙洲,也就是今天的金沙岛了。
看着每一根藤蔓,每一块印记,似乎都能说出一段故事。郭益路说,从前农历的十月初二是村中的“大藤社”诞,每年村里的妇女就在大藤处烧香拜祭,祈求一年顺风顺水,就是为了让后人记住金沙的起源。
雨后,大藤上冒出头一颗新芽。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章佳琳 摄
“现在,郭家村烧香拜祭纪念大藤社诞的方式逐渐地退出村民的生活,但常常听长辈们提到大藤社诞。”从外村嫁来丹灶的颖红说,现在很多香港澳门的乡亲,一回到村里都会来看看大藤社,这条藤记录了祖先世代艰苦围垦、建造家园的梦想,是村民乡愁的一部分。
“先有大藤社,后有大洲沙。” 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黄永程 摄
宛如一颗明珠的金沙岛,镶嵌在丹灶镇北江段。北江和南沙涌环绕着金沙岛静静流淌,滩涂绵延、碧道蜿蜒、满眼翠绿,吸引不少周边市民前来休憩游玩。
从高空上看,金沙岛就像一叶轻舟,北起南海与三水行政界线处,南至南沙涌与东平水道交汇处,停靠在丹灶东边的江面上。江岛面积约6400公顷,岸线周长约42公里,相当于一个全程马拉松的长度。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丹灶金沙滩就是潮玩胜地,1987年,广州铁路局开通中国第一条铁路旅游专线,就是“广州火车站—佛山火车站—金沙滩站”。一到节假日或周末,广佛游客慕名而来,人山人海,“ 威过”香港迪士尼、广州珠海长隆。
2017年,金沙岛湿地获批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公园范围内包含水域、滩涂、林地、草地等,总面积达1576.11公顷,约等于78个南海千灯湖的大小,其中湿地面积1510.45公顷,湿地率95.83%,是南海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金沙江风水韵,水网沙洲相连。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章佳琳 摄
记者沿岛而行,蜿蜒的碧道串联起湿地公园入口广场、大藤水岸公园、湿地公园生态修复项目核心区等多个重要节点。疫情前几年,半程马拉松、环岛自行车骑游等赛事活动陆续在金沙岛上兴起,成为展示丹灶乃至南海现代文化风采的一扇窗口。
文化是内涵,生态是特色,旅游是载体,只有融合发展,才能相得益彰。
去年,南海启动“水上南海”计划,构筑“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其中,环樵山水乡活力区打造的6条主题游线中,正包括了有为之约之旅(昼夜线)和东平金沙之旅,前者可畅游“有为水道”,后者可领略金沙岛的无限风光。
金沙岛自然风光、历史遗产和民俗文化等,都是南海发展壮大文旅产业的宝贵资源。今年,丹灶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实施“强心”战略,围绕“一岛两湖”谋划、储备、推动一批优质项目,支撑城市能级全面提升;同时,打响“金沙户外”区域品牌,打造“户外生态、户外运动、户外艺术、户外产业”四位一体的国际化金沙户外休闲运动岛,点亮文化、生态、旅游和产业,引领金沙岛全岛资源盘活开发。
“文旅消费市场一片回暖增温、烟火升腾的景象,可以说,在这个时间点抓文旅,是全力以赴拼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之举、有效之措。”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旅以文兴旺,文借旅传承,南海正走出文旅融合的自信新步伐。
展望未来,金沙岛将不仅肩负着助力丹灶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的重要使命,也有望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更广的范围内树立旅游和户外休闲运动的新地标。这样的金沙岛,怎么不让人怦然心动。
金沙北李村整齐排列的广府民居群。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章佳琳 摄
说起丹灶,很多人都知道是康有为的故里,却很少人知道丹灶一名的起源。其实,丹灶这个名字是与一位仙风道骨的人士——葛洪在南海金峰岗炼丹的事迹大有关联。
葛洪是东晋时期的道教理论家、医药家、炼丹家,在古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着许多重要的发现。
相传在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一心寻找丹砂炼药的葛洪,从罗浮山云游到丹灶(当时的丹灶还称珍丰市),忽觉这里风景如画,便决定在金峰岗结灶炼丹,为周边的百姓治病。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将珍丰改名为丹灶。
如今,在丹灶的仙岗村仍保留着传说中葛洪当年用于炼丹的一只钵。据介绍,这个石钵是仙岗村在开村前,在村中的大庙塘中挖出来的。早年的塘边还有刻着“葛仙遗迹”字样的碑石,因此村民称此石钵为“仙钵”,又将该村命名为“仙岗”。
除了仙岗村,丹灶还有很多与“仙”字有关的地名,比如:仙湖、仙祠、仙井坊等;整个丹灶,真的岂一个“仙”字了得!
来源: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 章佳琳、吕颜、戴欢婷、黄永程、张宝翔、程菁 通讯员 蒋素媚 熊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