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⑦ | 业余文艺团队活起来,乡村文化“玩”出新高度
一场盛会
-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 -
业余文艺团队活起来
乡村文化“玩”出新高度
东莞市民大舞台之东莞市文化志愿者国学社演出
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以其群众基础的广泛性、文化参与的自觉性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支点。随着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东莞业余文艺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东莞因势利导,通过政策引导、打造平台、资金补贴、项目扶持等方式,让业余文艺团队获得发展助力。在市、镇、村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内,业余文艺团队日益活跃起来,在乡村文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乡村文艺团队遍地开花●
●展示平台日益多元●
以东莞城市艺术TIME为例,项目从2017年启动以来,扶持业余团队56支/次,开展了近400场演出,推动市内业余文艺团队深入到了城市空间、基层乡村、文化景点等演出,既为业余文艺团队创造展示提升的机会,又推动业余文艺团队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据统计,项目实施4年来,每年平均受益群众超过10万人次。
●扶持力度逐年加大●
道滘镇粤韵馆开展少儿粤剧曲艺专场活动
■团队类型较为单一。目前,我市乡村基层业余文艺团队的数量虽然在增加,但是类型较为单一,如大量的私伙局、舞蹈队、曲艺社、书画社等,传统文化类、民俗文化类比较多,体现现代性的团队比较少;团队成员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能吸引年轻群体的较少;团队演出以模仿为主,原创作品较少,创新创造能力整体有待提高。
■ 团队资金来源渠道有待拓宽。稳定的资金来源是业余文艺团队发展的经济基础。目前部分优质的业余文艺团队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扶持资助等方式获得持续发展,但是仍然有相当部分的业余文艺团队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西南政法大学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
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乡村业余文艺团队是指农村群众自发形成的,有一定规模和社会影响,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和稳定的骨干成员,经常性地开展以公益性为主体的文化艺术活动的群众文化组织。它具有典型的地域性、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自发性、文化样式的多元性。它是我国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有利于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对于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加大培训力度。以乡村业余文艺团队的需求为导向,立足丰富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把乡村业余文艺团队纳入东莞市各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培训工作计划,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和教案,坚持业务知识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相结合,坚持请进来培训与走出去培训相结合,坚持课堂培训与实践锻炼培训相结合,实行分层分对象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和管理能力。市级重点开展对乡村业余文艺团队负责人和部分骨干的培训,镇街重点开展对乡村业余文艺团队骨干及成员的培训,着力文艺创作薄弱、节目编排质量不够高及类型样式单一、人员结构性不够合理等活动开展的关键环节,创新培训内容及方式方法,注重培训的实际效果,提高培训的人群覆盖面。▌二是强化自我管理。农村业余文艺团队大多是自愿参加、自发组成、自主创办,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起来的,这也是业务文艺团队的活力所在。我们不能像管理国办的文艺院团那样来管理乡村业余文艺团队,可以根据乡村业余文艺团队的特点,以东莞市镇街为单元,探索成立乡村业余文艺团队协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辖区内乡村业余文艺团队的管理委托给协会承担。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加强对协会的指导,建立对协会的监督和考评机制;协会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加强自身建设,主要负责制定区域内乡村业余文艺团队发展规划、各类管理制度、业务建设标准、绩效评价标指标体系,指导业余文艺团队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和资源的合理调配及使用;可以探索纳入农村网格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激发业余文艺团队的内生动力。▌三是建设品牌团队。要将乡村业余文艺团队建设纳入东莞市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乡村业余文艺团队建设新格局。对乡村业余文艺团队的建设要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打造一批品牌团队,以“头雁”带“雁阵”的模式,激发乡村业余文艺团队活力。重点培育扶持具有创新活力、影响力较为广泛、有一定引领作用、热心热爱文化艺术活动、扎根乡村基层的品牌业余文艺团队。目前,一些地方开展的星级评定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在乡村业余文艺团队建设中,要在场地提供、培训辅导、平台打造、政府购买、资金补贴、项目扶持等方面向乡村品牌业余文艺团队倾斜,注重发挥乡村品牌业余文艺团队在传承发展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作用,使其成为“东莞乡村文化振兴路上”亮丽的风景线,乡土文化的耕耘者,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守护乡村精神家园。
从“榕树下”到“群星奖”舞台
这个相声艺术团不简单!
周六晚上,东莞南城新基榕树下体验广场有个小舞台,台上演员们表演风趣幽默,台下观众时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笑声萦绕在古朴的大榕树上空,“榕树下说段子、听故事”已成为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是东莞榕树下相声艺术团的演出现场。该团队成立于2015年7月,是东莞首个公益性相声团队。成立五年来,团队已经开展73场免费专场演出,参加演出的曲艺演员近300人,观众达数万人次,成为东莞公益性文化品牌活动之一。
01搭建舞台
榕树下孵化东莞首个公益相声团队
榕树下相声艺术团诞生于新基榕树下广场,雏形是居住在东莞几个热爱相声、曲艺艺术的年轻人自发聚在一起排演、切磋相声曲艺。南城文化部门关注到这群年轻人的潜力,积极为他们搭建舞台,推荐他们到南城新基“榕树下剧场”进行公开演出,榕树下相声艺术团应运而生。
02多方支持相声曲艺克服“水土不服”
在市宣传文化部门和南城街道的支持下,榕树下相声艺术团得到进一步发展。2017年起,艺术团进驻市文化馆实验剧场,参加“一见你就笑”优秀戏剧团队公益展演,让团队演员和作品得到了新的历练和提升;2017、2018年,艺术团连续两年入选“东莞城市艺术空间”业余艺术团展演扶持,深入各镇街开展了10多场的演出,进一步夯实了群众基础。
随着演出覆盖面的不断拓展,相声曲艺在南城乃至在东莞都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喜爱相声曲艺的人也越来越多。不管是“榕树下剧场”的“相声周末”,还是文化馆实验剧场的“一见你就笑”,只要有演出,台下都是人头攒动、笑声不断。
艺术团成员安冬表示,现在“榕树下剧场”的“粉丝”们不仅爱看相声,还专门带着小孩来学相声,甚至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从虎门、石龙等镇街远道而来拜师学艺。
03开班带徒
打造人才队伍孵化基地为进一步普及相声曲艺艺术,在当地文化部门的支持下,榕树下相声艺术团开班带徒,着力打造曲艺“梯队”和艺术人才“孵化”基地。例如,举办语言艺术公益讲座,并送课到镇街、校园;开设公益培训班,普及语言艺术知识;广泛吸纳社会上热爱相声曲艺的年轻一代;培养小演员,孵化出了榕树下少儿语言(相声)艺术团等。
代伟原本是新基社区某企业的普通员工,是“榕树下剧场”的一名观众。在“榕树下剧场”的熏陶下,他加入了榕树下相声艺术团,如今已经成长为团队骨干口技演员。
一见你就笑2019“封箱”专场“全家福”目前,榕树下相声艺术团有主要演员约15人,后备演出力量20-30人。这些人中,既有社区居民,也有慕名而来的学徒;既有小孩子,也有大学生。其中,更催生了东莞本土笑星安冬、邵权等知名演员。
04鼓励原创
东莞曲艺走上“群星奖”舞台2018年,以榕树下相声艺术团为班底的“东莞(南城)相声小品创作基地”入选东莞市重点文艺创作基地扶持名单,并获得10万元的扶持资金。这进一步鼓励了艺术团的创作激情和动力。艺术团成立5年多来,推出了相声、快板、评书、故事、双簧、小品、曲艺说唱等节目200多个,其中原创作品超过50部。
快板《羊续悬鱼》剧照
大量的原创作品,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快乐,也为艺术团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推动其走出东莞、迈向全国。这些年来,由团队骨干创作表演的作品《不认倒霉》《羊续悬鱼》《月光宝盆》《传承》等先后四度冲刺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其中,相声演员安冬创作的快板《羊续悬鱼》更斩获了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群星奖”。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文化兴则乡村兴。一直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基层文化建设,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又以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文化馆总分馆制、基层文化百村示范工程等,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今年东莞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对乡村文化振兴提出相关议案,引起广泛的关注。
为落实好全国、全省、全市两会精神,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东莞市文化馆)策划推出“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拟从我市文化馆总分馆制、乡村文化设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社会化参与、文旅融合、乡村文化能人、业余文艺团队、乡风文明、投入与效益、文体品牌活动等十个方面进行梳理,并邀请行业专家提出对策,分享基层经验,通过“主要情况+问题思考+专家对策+案例分享”等方式,探索我市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方法、措施,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和“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添劲助力。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① | 完善文化馆总分馆制,激发基层文化活力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② | 活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引领乡村文化生活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③ | 一业兴而百业旺,点亮乡村传统文化传承灯火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④ | 让青山绿水四季如歌,让乡愁被深深记住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⑤ | 到乡村去!乡村振兴社会力量大有可为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⑥ | 挖掘乡村文化能人,唤醒乡村文化梦!
END
撰稿:见玲,编辑:嗳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