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读竺可桢日记(8)·1936年 4月7日


竺可桢日记(1936年4月7日)

【原文摘录】

4月7日 星期二 〔南京〕


晨雷雨。上午有雾。午有雷。下午四点见阳光。晚又雨。玉兰盛开,杏花落,寓中白樱花开。


晨六点半起。七点半至所。终日阅编译馆交来《气象名词》,将其阅竣至下午五点始完毕。昨日暖如初夏,最低温度亦17°,而今日则骤冷,日中亦只十四五度,可知变迁之速。晨大雾,但未几似有晴意,至晚复雨。一日中由雷雨而雾而晴而雨,倏忽千变,可以代表春季之天气。


今日行政院政治会议通过余长浙大事,即有通讯社人员来询行期。晚阅《饮冰室文集》。



读后感】

1936年的4月7日,竺可桢被任命为浙江大学校长。他这一天的日记写着:“晨雷雨。上午有雾。午有雷。下午四点见阳光。晚又雨。玉兰盛开,杏花落,寓中白樱花开。”到浙大当校长,竺可桢开始并不愿意。一则他放不下气象研究所的工作;二则大学校长事务繁杂,又要同各色人员打交道,必将影响自己对地理、气象、物候的科学研究。


但他实在不忍心浙大在动乱中走向衰落,于是毅然临危受命。这被视为他人生路上一次意外的拐弯,而且“一出手,就如此漂亮”。这位校长,身材瘦削,举止优雅,戴一副圆圆的眼镜,看上去有点像苦行僧。但他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温厚光辉”的。竺先生非常能专注于一事,比如先生从早晨7点半就开始批阅《气象名词》,竟能连续9个多小时埋首书本,不厌其烦,难能可贵。正是有这种认真钻研的科学家精神,竺先生才能成为其专业领域中的泰斗宗师。专注,是高效的基础,也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身上不可或缺的特质。


竺校长的日记有三个特点:历史跨度长,涉及范围广,笔下人物多,从这一天的一篇短短的日记中就可略知一二,从国务活动到天气物候、来往客人、收寄信件等,无所不包,从细致严谨的气象记录到文学阅读,均有涉猎,真乃大师也。竺可桢不仅是一位大科学家,一位“挽浙大于狂澜”的可亲可敬的校长,日记中也记录了其普通生活的很多普通事情,让我们看到了更加真实饱满的竺可桢,看到了伟人的生活也是平平常常,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一种思考的新角度。


——巴德年2102 程熙妤 巴德年2101 鲁诗瑶

纪念竺可桢校长系列

1.共读竺可桢日记(7)·1941年 4月1日

2.共读竺可桢日记(6)·1945年 3月26日

3.世界气象日特辑 | 竺可桢文献

4.共读竺可桢日记(5)·1937年 3月20日

5.共读竺可桢日记(4)·1937年 3月19日

6.读竺可桢日记(3)·1937年 3月13日

鸣谢 | 浙江大学档案馆 张淑锵

排版朱锦添

责任编辑|尤释卫

审核 | 卢佳颖 许

图片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