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竺涯共语 | No.49回顾】失落的证据:图像与历史——记汤晓燕老师专场




失落的证据:图像与历史

——记汤晓燕老师专场




2023年3月31日下午,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第49期“竺涯共语”开放日活动在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311顺利举行。来自浙大历史学院的汤晓燕老师以“失落的证据——图像与历史”为主题,向到会的五十余名同学展开了图像史研究相关的精彩讲座。本次活动由历史学(强基计划)2201班承办,竺可桢学院兼职辅导员代国豪协助对接,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汤晓燕老师与同学们合影






图像的特点:直观与模糊

讲座伊始,汤老师通过几张时下流行的表情包开场,让同学们认识到图像本身所具有的直观、模糊等特点,为进一步理解图像史奠定了基础。


汤老师用表情包为讲座开场


人物形象折射政治需求

随后,汤老师通过《马拉之死》中刺杀者的缺位,引出了此次讲座的研究中心:刺客夏洛蒂·珂黛。“马拉之死”被认为是法国大革命激进化转向的重要导火索,但时至今日,对该事件中的另一主角——夏洛特﹒珂黛的研究尚有较大空白地带。汤老师借用当时大量流传的图像资料,对珂黛的不同形象进行了细致解读。她指出,《刺杀马拉》、《国民工会爱国者马拉之死》等多幅版画作品体现了强烈的指向性:珂黛凶狠冷酷,马拉由于信任她而惨遭毒手,表达了制作者对凶手的强烈愤怒与痛恨,并且,这些作品往往还暗指凶手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刺杀马拉》

《国民公会爱国者马拉之死》

《巴黎诸革命》上刊登图片


而与此相对,另有不少珂黛的画像,却竭力刻画其优雅、无辜的气质,仿佛与暴力行为毫不相干。


《夏洛特·珂黛》


这样的反差引发了同学们的疑问,也激发了大家对于探究为何珂黛形象存在着如此巨大差异背后的历史原因的兴趣。汤老师在解答中引申出了法国大革命的具体史实:当时法国大革命处在进退维谷的十字路口,不同的派系(吉伦特派、雅各宾派、保王党等)对于时局的看法大相径庭,珂黛的形象差异折射出的正是这种政治的分裂。不同派系都通过对于刺客珂黛形象的渲染与宣传,以期达到自身的政治意图。譬如第一类图像中珂黛戴着的华丽帽子就强化了她的贵族出身,从而增强了政治指向性而珂黛的性别属性也就因此被减弱了。第二类图像却有意强调刺客的性别身份,希望用女性的柔美弱小唤起观者的同情,以此来抨击马拉代表的激进倾向。“在这些图像案例中,当性别与政治纠缠到一起时,性别维度实际上让位于政治需求”,汤老师如是说道。


汤老师解读珂黛形象


图像资料研究的障碍与要求

通过对复杂图像的分析,汤老师还总结了图像研究存在的一些障碍:图像等视觉资料带来了较强的不确定性,大众图像的作者与受众具有双向匿名性;图像的“真实”与否和史料价值之间的关系;图像自身的语言系统与传承可能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储备。


汤老师深入分析


关于图像资料的权威性与真实性的问题,汤老师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假如若干年后,今天的浙大也会为后人所研究,那么当后人寻找史料时,是在浙大的公众号上面找呢,还是在校园论坛上面找呢?其实这些途径都没有问题,公众号体现官方立场,校园论坛体现更多元化的个人立场,就史料价值来说,它们都是有研究意义的。此外,汤老师还提到:对于历史图像的研究,既需要研究者自身强大的多学科素养作为支撑,更需要对图像所诞生的历史事件与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同学们由此也加深了对图像分析的理解。


分享个人经历 解答同学疑惑

之后,汤老师热情地分享了自身的求学经历,为同学们未来的生涯规划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人生中耐心地寻找与探索,追寻你所热爱的事物并为之付出。这对依然处于求学阶段,对人生充满期待却又带着些许迷茫的同学们大有裨益。


最后的自由提问环节,来自不同专业、年级的同学们聚焦历史研究中的史料冲突现象、AI时代下的历史研究等话题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汤老师耐心地为同学们答疑。


现场同学提问


前五位提出问题的同学各获赠汤老师签名的专著《革命与霓裳——大革命时代法国女性服饰中的文化与政治》一本,并与汤老师合影留念。


本次竺涯共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结束了,而留给同学们关于历史研究的思考却未停止,相信这次讲座能激发更多同学对历史学这门基础学科的兴趣。


汤老师为同学们签赠著作

竺可桢学院兼职辅导员代国豪向汤老师赠送纪念礼品




教授金句:  

1

学历史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热爱历史吗?我适合做历史研究吗?我愿意为此付出什么?

2

遇到困难可以暂时搁置它,但搁置不是放弃,而是在未来解决

3

研究是在学术的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前人对话。

4

没有真实性的图像以及文艺作品也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因为艺术作品一旦创作出来的解读就不属于作者本人了。

5

感到迷茫的话不用急,做好当下的事情,多学习一些感兴趣的、有用的技能,不要浪费时间。



参与活动的同学们收获颇多:

汤老师从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微信表情包切入,与同学们讨论了图像资料作为历史证据的特殊性。随后,以《马拉之死》为具体案例,分析了夏洛特•珂黛的形象演变。她的图像主要归纳为三类,分别是立场鲜明,带有强烈政治性的;引发思考,带有强烈画者个体意识的;书写的女性,带有强烈反思欲望的。老师并不局限于此,又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汤老师分析了她的多重形象背后折射出的政治的分裂以及大革命时期革命与民众革命与性别之间的关系,揭示出历史现象背后深层的原因。最后又与我们探讨了图像资料的不确定性,在回答问题中又给予我们以历史启示:那就是一份史料的价值真的仅是来自于它的客观真实性吗?不客观、不真实的史料真的就全无价值吗?从而引发了我们对“求真之真”的思考,收获颇丰。

                                              ——陈谱元

图像作为一种主观导向的艺术创作,其包含的史实无论真伪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它有夸张化的表现,有颠倒性的表现,其非常态性恰好就是前人智慧的闪光点所在。透过这些元素,我们能够倾听历史中的人的呼唤;拾起这些图像,我们能够构建更加全面精彩的历史宇宙。

——刘淑妍

在汤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透过一张张图片,映照尘封的历史,还原时代本色,探寻法国大革命的真相。我们也随汤老师追忆她的求学之路,了解到汤老师的学术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且行且思中懂得“慢下来”,逐渐明晰学术兴趣,坚定科研道路,在所热爱的领域深耕沉潜。

——尚书宁

在一张张鲜活而又生动的图像中,汤老师细致入微地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了分析,为我们展示了历史研究的“厨房”,我从中明白了图像的真伪并非能否被运用于史料研究的唯一标准。汤老师的亲身经历也对我启发颇多:仍身处大学的我们并非需要即刻厘清万千思绪和心中挚爱,不必过于较真焦虑,只需做好当下,花终会开。

——吴金蓉

正如汤老师所说,未来的历史研究必然需要引入大数据,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工作,因此作为一名热爱历史的工科生,我们也有机会投入到未来的大数据历史研究中。

——张宏业


往期精选

1.【竺分享】东风传花信,会入紫金春——竺院人春季赏花指南

2. 毕业生座谈会 | 聚焦立德树人,畅谈人才培养

3.【竺涯共语 | No.50预告】从原子到大飞机,科学成就人生

4.【竺涯共语 | No.49 预告】失落的证据——图像与历史

5.【竺涯共语 | No.48回顾】专业前沿论坛:性别千姿百态,科学异彩纷呈——记周琦教授专题讲座

6.【竺涯共语 | No.47回顾】土却不“土”:土地制度新视野——记谭荣教授开放日

文案 | 李南铮

摄影 | 李南铮 赵

排版 | 陆心烨

责任编辑 | 朱晴雯

审核 | 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