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伴制度”能否让山大们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为了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山东大学发明了“学伴制度”。什么是学伴制度,为了不至于敏感,有兴趣者可自行做关键词查阅近日热文。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需要一系列指标支撑,教育部门就拿譬如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参照系,依据QS世界大学排名,国际教授和国际学生分别列为评分项目,评分权重各自为5%(占总分1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国际教职员和国际学生的评分比重各自为2.5%,另外国家间学术合作占2.5%(占总分7.5%)。作为所谓世界型的大学,此指标即指一个大学吸引外国学者和留学生的能力,既反映了这个大学在世界大学群里的影响力以及其国际学术地位。当然还有其他指标,譬如发论文的数量等等。
错不在其有关“世界大学”的排名以及计分方法是否存在漏洞,而在于一旦有现成的“指标”,即可以量化为种种与指标相适配的“制度”:对外国学生入学条件的宽松加分、扶贫式财政政策以及安排生活秘书方式的异性学伴制度等等,一切为了“达标”,只要达到指标及标准,就可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了。改开四十年了,猫鼠指数仍然一统国人思维惯性:为了目标或者指标,可以不择一切手段。现在,一切手段之终极手段,就是可以有钱,砸也要砸出一个世界一流——很多人都深信,有钱能使鬼推磨,华为可以拿钱挖世界最有用的人才,用任正非的话,就是不能让雷锋吃亏,从买成果买技术到买人才,买也要买出一个创新来。
花钱买“世界一流”与花钱买“创新”,都是钱的事儿。但凡花钱能办到的事儿,那都不是事儿。
小文最后,摘一段浪漫的法国,为什么是伟大数学家的摇篮?的留言作为“结语”: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让人类充分发现和体验生命的意义及其价值,充分享受思想的旅行,是人类生命最本质的乐趣。
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
注:文首图片源于网络,如涉版权请告知即刻删除。谢谢!
相关阅文:
CCCI未来教育|崔新生:以未来工业为价值引擎的大学未来教育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