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的最高境界,是保全对方尊严
来源:新快报
聊斋之《雷曹》
英美文学硕士,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外语学院教授。1993年开始写作,出版散文集《爱与咳嗽不能忍耐》、长篇小说《日居月诸》等。近年出版《小麦的小人书》、《小麦的穗》、《关关雎鸠》等。
你或许见过这样的落魄汉子,他不语,是在维持饥饿中的尊严我记得《雷曹》是写友情的,开篇的两个人名我还留有印象:乐云鹤、夏平子。但看人民美术版的同名连环画时则有点疑惑,怎么只有个乐生呢?直接写他与雷曹的邂逅,使我疑心是否自己记错。查原著,没错,就是这一篇——乐云鹤与夏平子的交情只在开头第一段,随即转入雷曹的故事,早逝的夏平子在结尾方重新出现。连环画则是把夏平子这个人物删去了。
按原著的笔法,乐、夏二人的交情,并非可有可无。蒲氏为文,常常设有双线,一主一辅,或一明一暗,时而交错,最终交汇。他未必是刻意这样做,因他是个涉笔成趣的人,一步一景,自然圆转,收放自如,他想在哪里打结都是个妙。
乐云鹤与夏平子,他二人少同里,长同窗,相交莫逆。夏生敏慧,少年成名,乐生虚心向他学习,他也悉心指导,乐颇有进益,但科场总是失利。夏生早故,身后困顿,乐生尽力照顾他的妻儿,自己得了一升米,也要送一半与夏妻。他见科举不是路,就改行从商,家境也逐渐好转起来。
他是在一次客途中遇见那个人的——一个身材高大、筋骨强壮的男子,面带愁容,在旅店廊下徬徨不去。乐生问他:“想吃东西吗?”他不语。你或许见过这样的落魄汉子,他不语,是在维持饥饿中的尊严,无论如何,开口说自己饿,想吃饭,还是有些不体面的。
我小时候,有一回在饭铺里吃饭,因为我妈在那里帮忙,服务员给我打饭打得冒尖,足有三四两。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走进来,径直走到我坐的长凳边坐下。我有点不安。我当然是吃不完那一碗饭的,他等着。我刚刚要放下饭碗时,他劈手把碗夺了过去。那天,我心里很难受。他夺碗的动作,使我想到了他的饿,饿到没法顾及体面、礼貌,以至于对一个小姑娘做出抢夺的动作。我既可怜他,又难堪——为饥饿造成的这样一种双方的窘况。“难堪”这个词我当时还不会用,感觉先行,我体会到了。
在这种情形下,要让人不难堪才好。
乐云鹤就是这么做的:他不再问,就把他准备吃的菜肴推给壮汉,请他吃。壮汉果然不推辞,用手捧食,如风卷残云。乐云鹤又买了足够几个人吃的饭菜,他又狼吞虎咽地吃光了。事情要做,就做彻底做漂亮罢,乐云鹤叫店家割一条大猪肘来,再加上一堆蒸饼,请这位朋友吃个痛快。
大汉吃得痛快,评家冯镇峦也读得高兴,他如是批点:“昔人喜观豪客饮,吾喜观健儿食,足长精神,壮气概也。”这一吃,使得主、客、观者都尽兴快意。一饭之恩,加倍相报。
■雷曹被贬下界,在人间遭受无钱吃饭的窘境,他以天神的尊贵,体验到最基本的人性,一定是分外地刻骨铭心。所以他才会在乐生落难时加倍相报。
乐生把事情做满了,对方也回了个百分百
乐云鹤是个慷慨仗义的人,他待故友之妻是一重,待萍水相逢的落魄汉子是另一重,两重叠加,你知他情深义重。
大汉吃好了,心满意足地向他道谢:“三年来,我都没有这样饱餐过,感谢足下惠赐!”
乐云鹤做了美事,更不吝赠人以美言,他的回答用文言表述更美些:“君固壮士,何漂泊若此?”——对方是个流浪汉啊,这样的语言能够塑造他的尊严,人的饥饿不只包括食物,所以古来自有拒绝“嗟来之食”的乞丐。
大汉答道:“我因忤犯天条,遭到天帝贬谪,以至于此。”如此说来,他是个有来历的?初识不便细问,反正在得知他是位异人之前,乐云鹤已经盛情款待过他了,尽管他以流浪汉的面目出现。这像一种无形中的考验。乐生有一以贯之的德行,所以他不会错过贵人。
乐生收拾行装准备启程了,向这位朋友告辞,却诧异地听他说:你前途有难,我不忍忘一饭之恩,愿随行。两人就一起上路了。果然,船行数日,江上风浪大作,他们的船被掀翻,人与货物都落入水中。
等到风平浪静,那大汉背负着乐生踏水而出,他一手还推着船,向岸边靠拢——此举明白无误地显示了,他是神人。靠岸了,他把乐生扶进船舱,扶他躺下,然后系好缆绳,再次跃入江中。
不一刻,他夹着两包货物钻出水面,掷到船上,再度入水,往来数次,把货物全部捞上来,堆满船舱。一清点,毫无亡失,除了乐生随身佩带的一枚金簪。
乐生说大难不死,已是万幸,承他救命之恩,哪里还敢指望货物、东西!而大汉纵身一跃,又到江里去了。不多时,他举着那枚小小的金簪,含笑出水,说:“幸不辱命。”——他这句话,也是说得谦抑之极,一饭之恩,加倍相报,乐生把事情做满了,他也回了个百分百。
《雷曹》蒲松龄原著,光亮改编 丁宁原、孙爱华绘 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2月第1版
这下,是乐生不让他走了,相携与归,两人共寝处。再请他吃饭时,他辞谢,他一年只吃几顿饭,一吃则食量无算。一天,他说要走,乐生挽留,此时天阴欲雨,乌云密布,雷声隆隆。乐云鹤说,不知云上是什么境界,雷又是何物。大汉笑道,那我带你到天上一观。
以天神的尊贵,体验到最基本的人性,一定是分外地刻骨铭心
他本是天上雷曹,因行雨有误,被罚谪下人间受苦三年,幸遇乐生相助。今天就是期满的日子,他要回到天上去了。乐云鹤作云中游的情景,展现了蒲松龄的想象力:
……则在云气中,周身如絮。惊而起,晕如舟上,踏之软无地。仰视星斗,在眉目间。遂疑是梦。细视星嵌天上如莲实之在蓬也,大者如瓮,次如瓿,小如盎盂。以手撼之,大者坚不可动,小星摇动似可摘而下者;遂摘其一藏袖中。拨云下视,则银河苍茫,见城郭如豆……
上天去看看,本是所有人的梦想。蒲公身后二百年,世上有飞机了。在空中俯瞰下界,确实是城郭如豆,密绵;江河似线,蜿蜒。云朵像棉花一样,只是星星仍然遥远,可望不可即。乐云鹤摘下来带回家的那颗小星——原来就是夏平子,他是天上的少微星,乐云鹤摘下的偏偏是他,可知他二人的缘分非浅。夏平子一直感念乐云鹤的恩德,今随他回家,托生给三十无子的乐做了儿子。
有夏平子这个人物,故事的层次就多出一重,乐、夏是挚友,乐与雷曹也是挚友,人间天上,友情如一,患难相扶,彼此牵念。乐云鹤与雷曹的交情,起因于一饭之恩。雷曹被贬下界,在人间遭受无钱吃饭的窘境,他以天神的尊贵,体验到最基本的人性,一定是分外地刻骨铭心。
反过来,那些从饥寒交迫的底层挣扎奋斗出来的人,对当年的苦况中偶然邂逅的善意,那顿“饥糠甜如蜜”的饭食,也应是难以忘怀。时移世易,它们的意义弥显,当年,连自己都看不到前途,那个帮了你一把的路人,又何尝指望过报答。
2010年,武汉有一对“信义兄弟”的事迹感动中国。我在看各方报道的时候,有一个旁枝细节让我印象深刻:为赶在年前给农民工结清工钱而遭遇车祸遇难的孙水林,若干年前曾落魄街头。他在一家饭馆外站着,当时店里有几个人正在吃饭,见他如此,就唤他入席,一起吃了一顿饭……我的感动是在这里,我觉得那几个人真了不起!给一个流落街头的人买一份饭,这是小善;请他坐下来同桌共餐,这是大善,这叫仗义。孙水林后来每逢年节,都带上礼物,去看望那个唤他入席的人。
公益入门书推荐:《公益原理》
《公益原理》节选内容回顾:
书名:《公益原理》(简体中文版,全一册)
作者:鲁达
出版社:香港学而时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6年4月
ISBN:978-988-14-9060-5
定价:港币260元(人民币220元,港台地区的书价普遍比大陆贵是真的~) 。
购书咨询:请添加微信zhang_yixun,注明“公益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