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第六险”?它如何让你“体面”养老?
医改北京论坛(第17期)
主题:医疗保障监管制度建设
时间:2019年3月16日
地点:四川 成都
关注
┃ 来源:环球健康
当“老有所养”得以逐步实现,人们开始期待“养得体面”。
如今,体面养老有了希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晚年。
这是“长期护理保险”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
业界也为之振奋。这项新的保险制度若在全国推开,将有望成为“五险”后的“第六险”,让全国的失能老人能够老有所护。
何为长期护理险?
长期护理险是指,为因年老、疾病或伤残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从而需要长期照护的人,提供护理资金或护理服务的保险。
其实,长期护理险并不是一个近期才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新鲜词汇。
早在2016年6月,人社部印发文件,选择全国15市2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
时至今日,试点两年有余,长期护理保险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业界开始期待这项新的保险制度加速在全国落地。
从世界范围来看,长期护理保险在多个发达国家被作为公共保险义务缴纳。目前,美国、日本、德国、韩国、荷兰等国家已建立起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缓解了全社会由于老龄化带来的护理服务支出压力。
为何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有几组数据可以帮助理解这个问题。
至2018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5亿,占总人口近18%。预计2050年左右,这个人数将接近5亿,占总人口35%左右。
中国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超过40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全国7%的家庭有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平均1名失能、半失能老人需要3名家庭成员照顾。
与之相对的是,全国现有养老床位中应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群体的床位并不多。在有长期护理需要的家庭中,绝大部分提供护理服务的是老人配偶、子女或亲属,第三方机构服务占比极低。
在今后的时间里,这种供需矛盾可能会更加突出。
面对大量失能人员对于长期护理保障不断增长的需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运而生,自试点省市推行以来,取得了良好成效。
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超过4400万,当年受益7.5万余人,赔付护理保险金大约5.7亿元。在有效减轻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带动试点地区相关产业投资近70亿元,直接拉动就业超过4万人次,有力推动了护理服务市场的发展。
原标题:啥是社会“第六险”?它如何让你“体面”养老?
热点推荐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