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变形计》开播13年内幕曝光:那些被“改造”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杨咩咩啊 新东方广州学校 2020-11-14

文章来源:叫我杨咩咩(ID:jwymm666)

头图来源: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01


最近咩咩很喜欢用一个表情包:真香。

 

这个词来源于湖南卫视节目《变形计》的某期主人公王境泽。


他前一秒还说着就是饿死也不吃这家的东西,下一秒就津津有味吃着炒饭,说着“真香”

 

 

表情包火了,《变形计》这个节目也在各种争议中顽强地走到了第13个年头。

 

饱受诟病的除了节目自身存在刻意煽动孩子的叛逆、为了节目效果人为制造矛盾外,那些被“改造”好的孩子,他们之后的人生机遇也让人唏嘘

 

第五季主人公易虎臣,改造前是个让父母伤心,让老师头疼的孩子。

 


在家基本就是个公子哥,什么都让妈妈来。

 


经过7天的变形改造,易虎臣变得孝顺懂事,会关心别人,还努力尝试着主动为农村孩子做饭。

 


可他真的就按照剧本一样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了吗

 

多年后,易虎臣被曝出旷课、酗酒、打架斗殴,以做公益为名,向粉丝出售香烟和火机等物品。

 


甚至向多名粉丝借钱不还。

 


经过“变形改造”的易虎臣,并没有按照预设的方向那样,成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优等生。

 

实际上,很多孩子离开节目后都被打回原形

 

在节目里痛哭流涕表示再也不去夜店的廖洪毅,回家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泡在夜店,他说:“农村生活太他妈苦了”。

 


《变形计》只是一场吃苦秀,指望靠一次山村之旅就能改变一个孩子,可以说是“很傻很天真”。

 

经历过艰苦的生活,和淳朴的山里娃学习、吃饭、做农活,咩咩相信,本性善良的孩子会对穷孩子的生活有所触动。

 

但是7天或者半个多月的“改造”,只能暂时改变孩子的心态。

 

不难发现,在这些“问题儿童”的家庭里,父母很少花时间和耐心教育孩子,亲子之间甚至没有一次推心置腹的对话

 

所以,当他们回到原生家庭,若父母还是按照以往的方式教育孩子,这短暂的触动也将消失。

 

孩子出了问题,最该被“改造”的,应该是父母。


02


中国家长最大的幻觉,可能就是:自己十多年教育不好的孩子,送到某个机构或者某个节目里“变形”十天半个月,就能完成脱胎换骨的改造。

 

他们大都有这样一个认知:

 

叛逆不听话,肯定是对他太好了,吃点苦就好了。

暴戾骄奢,肯定是没受过挫折,吃点苦就好了。

懒惰不爱学习,肯定是生活太安逸了,吃点苦就好了。


这些自己在育儿过程中遇到挫折的父母,全都不约而同将失败的责任归咎于孩子。

 

可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就是那个往空白画纸上,抹上第一笔黑色的人。

 

十七季某期主人公张晟骏的父母,教育原则是“棍棒底下出孝子”。

 


孩子不听话,恨不得换一个。张晟骏的母亲更是直言,宁可喂猫也不想管孩子。

 


有矛盾时,这位母亲并没想过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只想着孩子闭嘴,想着靠打骂来迫使孩子屈服。

 

听话”是教育中最可怕的词,因为它直接否定了孩子独立思考的意愿,剥夺了他们自由表达的权利。

 

一味强调听话,会让孩子变得要么过于懦弱,要么特别叛逆。

 

另一位主人公李锦鉴的父母,之前一直把孩子扔在老家,自己在北京工作。

 


整整11年的缺席,让李锦鉴的父母错过了孩子人格塑造的最佳时间。他们不懂如何与孩子沟通,更不懂孩子内心的想法。

 

一旦出现困难,便只会用钱来解决问题。

 


送走孩子后,李锦鉴的父亲如释重负,对他来说,顽劣的儿子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只要甩掉,就能让自己轻松。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时,他们远在北京;


孩子孤独乖僻地长大了,他们却要求孩子必须温顺懂事。

 

心理学家表示: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决定了亲子交往的质量,对于孩子身心发展影响深远。

 

李锦鉴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无论是用钱来摆平儿子的不满,还是动手来搞定儿子的反抗,都是缺乏沟通耐心的证明。

 

这样的教育,很容易让孩子变得急躁、暴戾、不讲道理。

 

所以他们只会用钱来安抚“失控”的孩子,并寄希望于节目组,等着一个变形后的奇迹。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曾对790个不同年龄和阶层的孩子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当父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教育时,孩子的学习成绩、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会得到飞速增长。

 

有父母的支持和指导,孩子能迅速建立自信心和安全感,他们能自由地探索未知、敢于突破,不怕失败。

 

相反,没耐心顾及孩子学习和心理培养的父母,亲子矛盾会更容易产生。

 

逃避自己教育挫折的父母,最终只会吃到教育失败的苦果。

 

03


最近,一位49岁的学霸阿姨出名了。

 

上海交通大学宿管阿姨的原梦园,和儿子一起“开挂”,双双考上研究生

 

00后小伙子靠拯救拖延发家,学霸洗澡只花三分钟,孩子身上有这个问题该怎么办?


原梦园在儿子三年级时,注意到儿子学习时情绪很焦虑,于是她改变了陪读的状态,拿起书坐在儿子旁边看书。

 

“我爱学习,也想让儿子有学习的氛围。”

 

儿子的梦想是考上复旦大学研究生,于是她自学考上了复旦,成为儿子的学姐。

 

教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为了给儿子做个榜样,她每天早晨上班前会学习3小时,坚持背单词,连续700多天,一天都未曾懈怠。

 



最终,原梦园被广西大学录取,而在母亲的影响和激励下,儿子也考上了复旦大学的研究生。

 

尹建莉曾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优秀的父母才是最好的榜样,孩子追赶父母的同时,会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自觉改正自己,感同身受的教育比滔滔不绝的大道理更有效。


04


教育专家指出,要提高孩子的素质,首先要提高父母的素质,即“前素质教育”。


这种前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着整个教育的成败。

 

很多孩子的人生中最好的一课,都是父母亲自上的。

 

一位父亲发现路上的井盖塌陷了,报完警后他站在水中井盖旁,引导过往的车辆避让。


路边等着父亲的孩子,学会了什么是责任。

 


雨天,一位母亲把左手放在自己孩子的头上,为他挡雨;而她的右手,为一位拾荒者撑伞。


默默看着的孩子,学会了什么是善良。

 


主持人董卿的父亲爱读《古文观止》《二十四史》等书籍,母亲则偏爱西方文学。


两人在家时,读书是他们最爱的休闲活动。

 

在父母的影响下,董卿很小就开始认字,诵读古诗词。


主持《诗词大会》时,她各种诗词信手拈来,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惊叹。

 

董卿说:“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我应该努力去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从你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品质。”

 

 

所以,真的想改造孩子,首先要先改造自己:

 

孩子脾气急躁,多想想是不是因为自己平时也对他动不动就吼。


孩子胆小怯弱,反省一下自己平时有没有对他太强硬,让他不敢表达。


孩子不爱学习、逃课打架,审视一下自己是否一下班就拿起手机,自己是否对他付出了足够的耐心。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只有你时刻自省,他才会光彩照人。

 

真正影响孩子一生的,还是父母。

 

唯有父母,才是孩子永远的导师。

 

本文转自杨咩咩:身高1米6,气场2米8的带娃辣妈。前教育培训届名师,爱烫头,爱自由,希望此生不为钱发愁。个人微信公众号 :叫我杨咩咩(ID:jwymm666)


————

THE END


往期精选:

00后小伙子靠拯救拖延发家,学霸洗澡只花三分钟,孩子身上有这个问题该怎么办?

易烊千玺获赞无数:家有内向孩子,这3招让他更优秀!

会玩!萌娃父母把小货车改造成游泳池,这些父母也太有趣了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