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长”中见证成长!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上海的理由

徐翌晟 新演艺 2023-01-27




时代烙印于生活细节之上,摄影者按下快门的瞬间,是记录了个人经验中被打动的一瞬,也忠实地记录着属于人的历史和有人参与的环境,见证着人的成长与城市的生长。





 城·长 


正在艺术百代美术馆进行的“城·长——人民城市主题展览”上,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项目与艺术百代美术馆联合打造的“城市档案·城长影像”位于展览起始处的一层展厅:月票与地铁卡叠影的交通凭证,城市里待改造的老旧小区与不远处的高楼映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坐在咖啡馆门口“望野眼”的上海爷叔……



一张张照片从个体摄影角度讲述各种各样的城市“真相”。







跨年龄的体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城·长”故事,

不变的是他们对城市家园的热爱。



逾130件艺术作品汇集于“城·长——人民城市主题展览”上,它们出自60位跨越年龄层的艺术家之手,其中有前辈艺术名家与高校学生的代际碰撞,也有传统国画、油画与新奇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的媒材混搭,并不时穿插一些生动的情景营造,通过视觉冲击力、影像叙事力、主题表现力让观众寄情于展览之中。



其中颜文樑、朱屺瞻、李咏森、古元、汪观清等老艺术家的经典之作,有周春芽、金江波、汪家芳、丁筱芳、田学森等中年艺术家的倾力之作,也汇聚了上海美术大展获奖作品、ART+100青年艺术家计划推荐作品及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大学生优秀艺术作品。


众多艺术家在跨越数十年的生活背景下,讲述不同时代的城市故事,让展览成为一部“人民城市”的视觉图典。



对于本次展览的主题,展览联合策展人汪家芳有独到的体会:“‘城·长’展览展示人和城市精神同步成长的内涵,讲一座城市的慢慢长高,它不是图解式的,而是能够和观众对话。在这里,人们能够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可以看到父辈的生活、展望未来的生活,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一城青山绿水


 许多作品呈现的是新时代的城市风采,

其中不少专为展览而创作,

此次首度与观众见面。




从小在石库门中长大的丁筱芳、丁阳父子以不同年代对上海城市发展的成长体会,联手创作了宽3.8米的巨幅画作《江河恒流·上海恒新》,深情描绘孕育上海城市发展的“一江一河”。



画笔为整个城市披上绿装,取青绿山水之意绘出一座充满希望之城。

画中既能找到一大会址、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千安千树等一众城市地标,也将龙舟赛、单车少年、旅游观光大巴等滨水两岸的生活风貌一一融入。



在上海足不出户的日子里,久居山间的画家田学森开始回望家乡、描绘城市,他构思了一幅城市主题的作品《晨曦》。



构图中城市占画面三分之二,金黄的天空、淡蓝紫色的城区、反射天光与大厦倒影的浦江水面,笔触生动活泼,画面朝气蓬勃。逆光下蓝紫色的暗部逐渐加重,天空橘红色朝霞的饱和度也同步增加,整体画面由淡雅转化为壮丽。

田学森说,自己笔端呈现的,是日出的霞光万道和等待疫情的好转。







艺术进入社区



毗邻松江大学城,艺术百代美术馆从去年开馆伊始便找准定位:专注于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成为大众尤其是广大学生亲近主题艺术的美育大课堂。


 为贴近Z世代的审美偏好,

由多方协同打造、上海市教委参与主办的 

重点文教结合项目的“城·长”展 

着实花了一番心思。



据悉,展览后续还将通过系列活动邀请参展艺术家作为讲述者,从画作创作者与城市发展亲历者的视角与青少年一同分享“城·长”的故事。

此外,展览也将面向全市大、中、小学生开展“我的城市·我的家”人民城市青少年VLOG创意视频征集及“城市微改造”创意方案征集活动。

同时,展览将选取美誉度较高的作品进行馆外展示,并采用红色大巴移动美术馆形式进校园、社区、商圈进行全市巡展,辐射到美术馆外的更多区域和人群。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徐翌晟

编辑:小开

图片:主办方提供,部分源自网络

©新民晚报文化部



近期推荐


▶ 看!贺寿昌的音乐人物肖像画中,跃动着“上海旋律”→

▶ 回到内山书店,饮一杯“朝花夕拾”,感受来自1927年的思想之光

▶ 今天,长江口二号古船“安家”黄浦江畔!未来,你也有机会登船看看→

▶ 《阿凡达》的票房纪录,这部新片最有机会打破!

▶ 城市里藏着“秘密花园”,“秘密花园”里藏着奇妙艺术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