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近日报道,随着近年来自驾游不断升温,一些游客追求冒险刺激,前往青海、新疆、甘肃等地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无人区,结果频频发生被困甚至遇难事件。
今年9月初,四名游客租了一辆越野车,前往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的一处冰川。按照导航指引,他们从一条偏僻小路驶入无人区。行驶一段时间后,车辆被困。所幸,次日,在警方和民间救援队的帮助下,四人在祁连山塔塔棱河附近区域成功获救。今年7月底,一支自驾车队未经批准穿越新疆若羌境内国家级野骆驼自然保护区,遭遇车辆故障、高温缺水双重困境,其中四名游客不幸遇难。更早之前,2017年,湖北青年刘银川绕过边检站进入冰天雪地的羌塘无人区,从此杳无音讯;2020年9月,到青海旅游的四川女大学生黄雨蒙擅入可可西里无人区,半月后被发现时只剩遗骸……类似这样的悲剧,可以开列一份长长的名单。
▲2023年8月6日,茫崖市公安局民警背着被困游客转移到车辆上。(茫崖市公安局供图)
无人区近年来为何频现“穿越客”?根据新华社报道,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路况不熟不慎误入,二是猎奇、虚荣心及侥幸心理作祟。一些游客抱着“只要穿越了一次无人区,就足以成为这辈子最值得讲述的经历”的心态,“头脑一热,说走就走”,自驾或加入“驴友”组织的穿越活动。这样的猎奇心理,指向的不单单是无人区。近些年来,随着野外探险徒步成了一种越来越时尚的运动,一些人缺乏与自然相处的起码常识,将犯险当探险,将鲁莽当勇敢,擅自闯入风景区的未开发区域,将公共资源当成自己的私人产品,败坏了“驴友”的声誉。比如,据《羊城晚报》报道,10月9日,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发布《关于私自开展户外活动行为的通报》,王某某、采某进入景区后无视标识标牌提示和工作人员的劝阻,在景区内开展徒步穿越活动,被困后被救援下山,违反四姑娘山景区管理的禁止规定,终身禁止进入四姑娘山景区。一些驴友违规探险的“任性”,会带来两种后果。一是会造成环境的损伤。前几年,一组驴友在位于北京密云古北口蟠龙山长城敌楼内烧火做饭的照片,招来网友谴责。从照片上看,作为文物的城墙墙体已经被熏黑。此前另有媒体报道,部分驴友违规擅入河北省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在高山草甸破土扎营,大把采摘金莲花,致使历经百万年缓慢生成的高山植被遭到破坏。
▲为了露营搭帐篷,驴友用铁锹挖开高山草甸。(来源:澎湃新闻)
二是造成公共资源的消耗与浪费。几年前,《新京报》就驴友非法探险遇险一事发表评论称,虽说驴友遭遇风险后,公共救援的启动应是无条件的,但要求在“禁止区域”内的户外探险者承担相应的救援成本,为自己的任性埋单,不过是权责对等的题中之义,也是一种必要的责任倒逼。事实上,近年来,多地相继出台了关于有偿救援的相关办法规定。据安徽媒体报道,在黄山风景区实施有偿救援办法后,2019年6月,游客王某某私自穿过景区铁丝网进入朱砂峰被困。朱砂峰属于未开发区域,岩壁非常光滑,救援人员经过两个小时才用绳索将王某某救出。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有偿救援实施办法》,黄山景区认定此次救援符合“有偿救援”规定,向王某某追讨救援费用。6月18日,王某某的亲属代其将3206元救援费汇入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指定账户。如何让无人区不再成为旅游监管“真空区”?前述新华社报道称,要对游客进行有效引导,对为非法穿越者提供服务的个人及旅行社严肃追责;公安、应急、消防、生态等多部门要强化协作监管,加强对无人区、未开放和未开发景区的监管和执法,借助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巡航等科技手段,实现对保护区的全域监控。此外,应进一步完善立法,加大对非法穿越无人区的处罚力度;推广救援费用自理等措施,提高非法穿越成本。总而言之,冒险和探访未知之地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但探险不是犯险,勇敢不是鲁莽。近年来,国人热衷户外探险的群体日益扩大,相关知识的普及和专业培训、相关监管与法律也应当及时跟上,一起为户外运动上把“安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