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住兜牢、兜好兜优!徐汇这样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近年来,徐汇区积极推进治理数字化转型,全面落实社会救助领域政策找人,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供专业化、多元化、可持续支撑服务,兜住兜牢、兜好兜优民生保障网。
注重数智赋能,找准精准救助发力点
为解决传统社会救助中存在的救助对象不能应发现尽发现,救助流程冗长,救助方式重物质轻服务等情况,探索出一条运用民生大数据,对困难家庭进行综合救助帮扶的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从单一向多维转变
从困难家庭的经济、健康、就业、教育等7个维度20多个指标,对家庭致困因素综合分析,推动人群范围从低保、低收入向全口径人群延伸。
从单兵作战向集团协作转变
有效调动各条线、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等多元主体参与,实现社会救助从“民政部门单兵作战”向“多部门集团协作”转变,让数据多跑腿,让救助沉下去。
从“人找政策”转向“政策找人”
将政策语言转化成数学算法,打造完成包括困境儿童保障、低保家庭大学生就业、残疾人两项补贴、大重病临时救助等十多个数据发现模型,主动发现困难对象,2019年至今已找到110名“沉默的少数”(其中困境儿童9人、残疾人两项补贴3人、低保应届大学生就业8人、急难救助2人、物联感知21人、“四百”走访发现67人)。
注重创新发展,打好资源配置组合拳
分析困难人群主要特征,针对“一老一小”比例高、低学历比例高、病残群体比例高等特点,分类施策,倾听民意了解需求、宣传政策传递温暖,不断营造“弱有众扶”的社会氛围。
理念创新扩大覆盖
依托“政策找人、情形找人、事件找人、组织找人”四种情形,精准、动态、智能发现工作对象。比如,今年春节前,扩大政策覆盖,关注低保、低收入以外的困难群体,通过比对居民就医自负段费用数据和家庭收入情况,筛选锁定出因病致困群体,通过多渠道救助有效帮助居民渡过难关。
模式创新提高效能
探索实施“物质+服务”救助方式,在有力保障基本生活的基础上,更好发挥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专项救助作用。比如疫情期间,动态关注受行业冲击导致失业和就业难的群体,建立“一户一档”,针对性提供失业补助和就业援助多管齐下的个性化帮扶。
服务创新提升温度
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通过购买服务、公益慈善、救助志愿者等方式,为困难群众提供健康、养老、助学、就业、心理慰藉等专业服务,不断提升救助温度。
注重多方参与,优化协同处置守护网
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破解“救急难”问题,织密织牢困难群众守护网。
条块高效联动
推进多方参与,进一步深化徐汇特色“ABC发展计划”,将专项救助部门和街道镇纳入协同处置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联合联动,提高救助服务效能。依托社区救助顾问工作机制,推动区级资源进一步向社区倾斜,形成政府、专业机构、救助顾问为主体,整合、链接、陪伴为核心的工作模式,提供家门口、全方位的帮困服务。
完善救助流程
根据上海市“9+1”社会救助体系框架,落实“民政牵头、部门尽责、社会参与、街镇实施”的工作机制,前端拓宽发现渠道,依托“社区云”平台,吸收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和社工“走四百”数据,完善各类民生标签信息;末端丰富帮扶内涵,服务类的民生需求通过各类帮扶措施形成处置闭环,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引入社会力量
整合基金会、爱心企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推动救助服务下沉和救助项目创新,开展“百老助安”“浴见美好”“童乐汇”等项目,提供更多元、更贴近老百姓需求的救助保障和关爱服务,切实为每一个困难家庭排忧解难,体现救助工作的广度、深度、力度和温度。
下一步,徐汇区将继续推动救助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完善,综合救助格局更加成熟定型,困难群众保障更加有力有效。
进一步探索数字化转型
依托大数据及“多维贫困认定模型”,及时监测困难家庭的困难程度,主动予以关心关怀;同时探索低保审退机制,及时发现并清退不符合标准的家庭。
进一步加大资源统筹力度
统筹政府条块和社会各界资源,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形成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和社会力量帮扶有效衔接、高效联动的工作格局。
进一步完善联动处置机制
依托区网格处置平台和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做细做实做优平台处置流程,努力实现社会救助方式现代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猜你喜欢:
综合自:上海民政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