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顾】引导少年阅读的详细方法|教育分享-于浩洋

2017-04-25 于浩洋 小多童书


(图片来自网络)


主讲人|于浩洋

笔录整理|杨萨萨、顾怡


这是小多童书的原创文章,来自小多读者群的第21次分享内容,欢迎朋友圈转发分享,未经小多童书(ID xiaoduoui)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感谢小多读者群睿睿妈、宇妈、东东妈、金豆妈对文字整理的帮助。





Hello,大家晚上好,很高兴能和大家在线上进行读书交流分享,我尽量把语言都压缩在差不多50秒的时间里。希望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比较清晰、比较愉快。如果在听完以后,或者听的过程当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记录,分享之后我们有一段时间可以给大家答疑。


在我不太漫长的教学经验里边,我更多的是带着一些小孩从不喜欢读书转变到喜欢读书,或者说从没有意识读书的重要性到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今天我来讲讲这个故事的开始,我为什么要带着孩子读书,我会怎么做这些事情。



对于美学,其实孩子就会问自己


在这里有两个比较大的原因:第一个是我个人的原因,就是我成长经历的原因;第二个原因实际上是我带学生的过程当中,发现有一些可以通过读书去解决的知识,或者说所谓的标准化考试解决不了的问题。


诚如大家看到的我过去分享的经验里边,更多的是讲到标准化的考试,就是托福、SAT ,还有一些相关的考试经验。标准化考试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对于所有学生知识水平储备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所以我们认为比较难的考试应该怎么应对?读书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和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因为这两个原因,让我觉得读书应该从小做起,从娃娃抓起。我也问过今天咱们听讲座的大概是几岁到几岁的群体,小多团队的人告诉我是9-14岁居多。我也会想可能也有其他的妈妈,其他爸爸们,其他年龄段的家长朋友们在这个群里,我也就可以忽略年龄的限制,来讲一讲从标化角度和我自己读书经历的角度来看,每个年龄阶段,应该去读什么样的书,或者是关于读书,在年龄段这个涵义和这个层面里我的理解和见解是什么样子的。


先讲讲我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其实没有读过漫画,这个跟现在很多小孩的经历是不一样的。我没有读过绘本,也没有读过漫画,一部分原因是我的父母不认同漫画和绘本对人的影响,另外一部分是父母他们的圈子里边也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到绘本和漫画的魅力。我并不能说绘本和漫画不好,但是其实从我个人的经历里边,我个人可能受制于、受限于或者得益于的是除了这两者之外的书和载体。


但是我认为在你自己看书的过程里边,看画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我母亲比较清楚这一点。所以我的第一套漫画或者说读书的产物叫《世界名著连环画》。我也在多处的场合里边推荐过这一套书,价格也不高,一共有12本。这个书里其实是集合了所有的世界名著,所有的书都以连环画的形式来体现。


我特别清楚的记得,我当时最喜欢的或者是我第一个读的就是歌德的《浮士德》,也有些朋友会说,你这个读的读得懂吗?或者有些学生说你读的懂吗?实话说是读不懂的。但是在看画的过程中,我有一点深深的触动,这个点是,当浮士德把自己的灵魂交给魔鬼为了换取自己年轻的机会的时候,我当时的心里是很酸的。


我也记得当时心里比较诧异的感觉,为什么他要跟魔鬼去交换,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年轻几岁。长大以后你会发现,这是个小的萌芽的时期,这是个真正对于美学,对于道德,对于做事情大与小,取与舍的最基本的价值判断的开始,从那个时候其实孩子就会问自己了。




孩子读书可以“超龄”


说到这里,有家长会问我,你读这套连环画的时候是几岁?我也比较清楚地记得是在学龄前,应该是在5、6岁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些书。其实在读书的过程里,我个人有一些小体会,从我个人的故事里边得出这样的结论,其实就是两个字“超龄”。有很多人会觉着,适龄的孩子就应该读适龄的书,包括我今天讲座前我也跟我的同事们交流说,你们会有什么类似的问题,在这里边也想知道的,我们可以一起来解答。我的同事们说,那你是不是要分享一下:小孩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选书的逻辑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我认为选书的逻辑并不一定依赖于年龄


这个时候就会有悖论,家长们会说,万一孩子理解不到这个层次呢?一会儿我会通过另外的几本书跟大家详细解释。其实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基于两个点,一个点是孩子本身是非常聪明的,孩子在整个的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里边,其实是比大家想象的聪明许多的,所以大家其实不用担心他是不懂,只是看你怎么样去解释;第二点其实是你怎么去解读这个书,在不同的年龄层次解读是不一样的。之后我会从我的角度,把对不同年龄阶段小孩的教学和一些指导经验,分享给大家。


回到我看第一本连环画的时候,我看到的是歌德的《浮士德》,当时我很感动,我也有一些内心的波澜,我认为一个人把自己的灵魂交于魔鬼,目的是交换一些,不管怎么讲是青春啊,美貌啊,用这个青春美貌去博取这个姑娘的芳心,这样的诉求,在当时的我在内心是产生一些价值选择上的涟漪的,换句话说我会去思考,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怎么选。这些问题是当时我在看的时候,我会发问的,且我也会认为当所有的小孩,在看到或去判断的时候,他也会自然地发问,这一点其实也应该是家长在指导过程里边有一个很好的导向的机会。


浮士德:天使与魔鬼


我也清楚得记得当我看这套世界名著连环画的时候,我自己的反应。除了这本《浮士德》之外,另外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海的女儿》,我看到画到最后的地方,小美人鱼为了爱献身,绘本里边画的是她变成了泡沫。那这样的一些画面,这样的一个结局,这样的一个故事以这种形式来表现,出现在我当时的阅读能力里边,我的反应是非常的感动。我认为一个人为了爱,能够去牺牲,能够去献身,最后她并没有以实体的形式出现,但她精神上是永存的。


那么这样的一些故事在我学龄前,也就是5、6岁的时候去看到,它其实在小孩子的内心里种下了一些种子,这些种子有大人的浇灌,这对他的人格塑造会有一定的影响。试想在当时,我跟我母亲讨论《浮士德》的时候,她会很适时地告诉我应该怎么处理这个关系,这个魔鬼与天使关系的对抗关系,这个正义与邪恶的对立关系,以及怎么处理这个价值观的疏导和导向,都是极为到位和及时的。


另外我在跟母亲交流《海的女儿》的时候,她也非常发自内心地去给我讲,如果说,一个人能够找到爱的人或者爱的事,并且为之努力奋斗的话,那么他也一定能够完成自己的使命。在5、6 岁其实算是心智萌芽的时候,我就得到了这样的信息,这些信息不敢讲有什么样的指教,也不敢讲我母亲有什么样的说教,但确实给我一定程度上的启示,在我长大的过程里边碰到一些困难,一些疑难的时候,这些启示留下一些小的锦囊。


换句话说我当时种下的种子,因为我母亲的指导或者周围人的指导,相当于得到了泥土和肥料的滋润,它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变成一片森林,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那么这个故事我的结局依旧回到我前边的主题:读书是可以选择超龄的内容的


动画电影《小美人鱼》剧照

  

在为孩子们选择书籍去读的过程里面,可以选择以绘本漫画的形式画出世界名著的内容,那它的载体就是漫画的形式,它的内容是世界名著,这两者的合二为一,实际上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可能刚开始读字有问题的孩子,那么他有困难的时候怎么处理?就可以看看画。那么画画的是什么?可能是真正对他未来的价值观有影响的一些内容。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启蒙的读物。

 

当然了也有一些遗憾,长大以后当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当别人去讲他看的漫画,不管是日漫,还是美漫,我会稍微有些尴尬,因为我没有这些经历,但并不妨碍我会跟他们产生交流和共鸣。因为我们都看过画,只不过我们的载体不一样而已。但是在意识形态上面,明显在当时的情境底下,绘本和漫画给我描述和勾勒出来了一个可以理解成书架的构架,我认为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阅读给我带来的良好基础就在于我在未来写作文的时候,我会经常引用我看过的故事;我看过的故事,我也会经常跟别人去讲。于是因为讲故事讲得好,我也成了孩子王。因为讲故事而成了孩子王,我在小学期间就完成了领导力技能的积累。


在这个过程里面,我通过讲故事这个小课堂或者是爱分享这个小课堂,慢慢地就能够去煅炼我的领导力,煅炼我的语言表达能力,煅炼我讲故事时的表情、姿势,一系列的共同的能力的揉合;另外的好处就是等我再长大的时候,它就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式:我在人前说话的时候表达是比较自如的,自己在做其它的事情的时候表达并不成障碍。这些都是在当时我学龄前去读的这一套书给我带来的非常重大的影响。



我有话对你讲就是最美的交流


 我总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做老师做了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感受是,每一个孩子心里或者是脑子里,或者是他整个的机制里面都会有一个开关,这个开关实际上就是感兴趣的点。教育者和父母,整个影响力比较大的成人群体应该有能力去找到这些点并且把他们打开,那么这样的兴趣点实际上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美好的体验。



什么是美好的体验?

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人去问:难道就是我带他去看电影吗?难道就是我怎么怎么样吗?

其实都不是,特别简单的一件事就是睡前讲故事。很多爸爸妈妈问我说:我需要在多长时间里面去讲故事?我需要在多大的年龄程度去讲故事?


我讲人与人之间最伟大的、永恒的关系是交流,我有话对你讲,你有话愿意对我讲,这就是最美的沟通和交流每天你能跟孩子在这个过程里面,这种沟通的方式里面就能铸就美好的回忆和美好的体验,这个时候就会有父母马上就会说:怎么做呢?


很简单,第一件事就是大家要学会讲故事,我总倡导:父母应该是去讲故事的第一责任人,父母应该学习讲故事,不管是从朗诵的角度,角色扮演的角度,绘声绘色的角度,声情并茂的角度……家长应该先把自己嗨起来,这样才能够去影响到小孩。


如果大家在讲故事的过程里面,有了很好的历练,有了很好的训练,从而有很好的讲故事的能力,那么它就是最好的载体,传播给你的孩子。有很多家长说,我不需要我会讲故事,我去找一个别人讲故事,别人讲故事,我就去听一听,让我的孩子去听别人讲故事。我总是说:孩子跟家长之间最大的特点就是彼此每天的交流。每天一点点的时间,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你给他讲一个声情并茂的故事就是对他最好的爱,就是让他未来产生最大的信任就是最好的基础。什么时候都不晚,只不过是你不愿意学而已。


在这样的睡前讲故事或者是平常讲故事的过程里面,某种程度上声情并茂,角色扮演,绘声绘色这些都能够成为孩子美好体验的原因。所以如果在家长的角度里面能够把讲故事这个变成自己的任务。每天练一练,每天给孩子讲一讲,交流一下的话,那我想他会有非常好的阅读的体验。


一个小的故事,《海的女儿》你给他讲一讲;《白雪公主》的故事你给他讲一讲;其它的故事你给他讲一讲,你就会发现他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的感觉就会让他慢慢地爱上阅读。


我讲一个故事,这个例子发生在去年年底,这个孩子是四年级到五年级之初,他从来没有读过任何英文的书,每次碰到英文的时候,本能上也比较畏惧,我接触到这个小孩的时候我就选了这本书,这本书我也很推荐,作者我也很推荐,他叫E.B.怀特,他写了很多出名的书,最出名的一本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就是《Charlotte’s Web》---《夏洛特的网》,我其实就是把每一章拆开跟他声情并茂地去演,这个时候会有很多家长关心说:

第一个:单词不会怎么办?

单词不会我来教他喽;

第二个:他听不懂怎么办?

你放心,以我的经验来说,只要你讲得足够明白,他一定听得懂。

 


于是我们俩就在一个半月里面,每一周花上两到三天的时间,每一次两个小时一起来朗读这本书。你是Wilbur,我可能就是Charlotte,有时候我们还换一个角色。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其实在这个过程里我没有任何的解释,也没有解释英文单词是什么意思。我只是让他猜,猜的过程中我引导性的让他理解语义是在文本语性上下文中体会而来的,所以在这个环节里面我让他带入到场景里面,让他猜语义,我引导,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激发理解的方式。


整个读下来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孩子从头到尾完成了对一本书的阅读,我也帮他完成了人生当中完整地读了一本英文书的事,打了一个小勾。其实很多人都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书,包括我昨天和我另外的几个学生聊天,我的学生每个行业都有,什么年龄段的也都有,昨天的学生已经30多了,他说我从来没有读过完整的一本书。但我会让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在轻松加愉快的形式,轻松加愉快的体验里,通过绘声绘色讲故事、朗读的体验里面完成了他人生第一本英文书。


除此之外,你会发现你选的这本《Charlotte’sWeb》里面饱含的是富有人文魅力的一切因素。


比如说Wilbur就一定是只猪吗?Charlotte就真的是一只蜘蛛吗?人和动物之间就一定有那么明确的界线吗?有的时候,人又能怎样?动物又能怎样?在整个情感的情面上,其实你可以把它放很大,很广。你要告诉他友谊不分边界,友谊不分种族,友谊不分群体,友谊不分你有没有权力,你在当时是好是坏。友谊就是如果我想帮你,我就一定要兑现我的诺言,不管发生什么;而对于友谊的回报是什么?是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一定会守护住你曾经想要守护住的东西,所以最后Charlotte为了Wilbur死掉啦,但是Wilbur take care of (照顾)Charlotte所有的后代,包括好后面一系列一系列的孩子和子孙后代。这一点是要强烈地教给小孩的。


在这个过程里面,在前面一切都可以是轻松加愉快的体验,声情并茂,二人一会演The famous pig(最出名的猪),一会可以演什么,其它的场景都可以再现。但最后的点晴之笔是非常关键的,你拔到了什么样的位置,你理解到了什么样的层次,你的孩子就会是一个什么样维度的体验


电影《夏洛的网》剧照

 

这个故事我讲的就是轻松加愉快的经历过程,但是在最后的时候给他一记重拳,一剂鸡血,给他一个深刻的道理,让他明白:哦,原来这个故事是这样,原来我应该从这里面得到这个东西。那么轻松加愉快的体验,就是让他放松下来。不要让他觉得读书是一个为难的事情,又充满着道路曲折的历程。各种打开书就是看到单词,看单词又不会,不会翻字典又很烦。所以成人,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有责任带着孩子,就像小的时候我们看到他跑道走路很难受,我要把他拎起来,跑一段儿,再把他放下来,然后紧接在关键的点上,故事的结束时告诉他这个路这么走。


绿光对于盖茨比来说就是希望


另外一个关于体验的故事呢,我要讲的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个故事是在国际学校十或十一年级甚至有些国际学校在十二年级会读到。但我一般都会提前到七八年级我就可以让小孩子们读。在读的过程里面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环节里面我会介绍电影,但是有很多家长一听到这就会觉得:电影?这要看你怎么引导。大家知道其实《了不起的盖茨比》拍过两版很出名的电影。一个是2012年小李子演的。那一版好的地方就在于整个场面非常宏大,描绘出了在美国当时那个时期里面非常恢宏的状态,但还有一版,是米娅法罗演的那版,就是伍迪·艾伦的前妻。那一版是在人物的勾勒里起到了深刻的诠释作用。


我让大家看电影,两版都会推荐,而且我会让小孩儿在看完电影之后首先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在阅读之后应该有的练习,它叫做“比较写作”。比较写作是在IB这个的课程体系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项。但是我在之前就会把孩子们引到这条路上,怎么引?通过看电影的形式。又是好的体验,看电影,但是之后你要明白你要比较。所以任何大家看到的体验,不管我刚才说的轻松加愉快的,声情并茂,还是后边的电影的,听起来容易一点的这种表达方式或者是学习方式,当你结束的时候都是给了他一个升华的部分。让他知道前边的一系列没什么难的,我结束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一个总结即可。所以,拉回来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第一个部分我会让小孩儿们读的时候先看电影。电影完了之后会做一个比较写作,在比较写作之后我们在看到的是一些对于人物的分析。

 

当然《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的也是一个和青春期有关的故事,我会用来去教育孩子们怎么样去选择男女朋友,然后紧接着未来再怎么去看待爱情。我记得特别的深刻的一点是我带着一个国际学校的孩子八年级的时候读的这个故事。在经历了前面的仪式之后(所谓的看电影然后又比较写作)之后呢,我实际上让孩子们先做view。很有趣,我认为一个八年级的小女孩儿能写出来什么样的东西哈!你会发现它结束的时候写的green light就是绿光结束。她说,绿光对于盖茨比来说就是希望。光不灭,希望就不死。你去想一个八年级的孩子能讲出这样的话实际上是非常了不起的。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在整个分享过程里,大家会发现我刚才的讲的第二个大点是关于体验。那这个体验里我讲了读《夏洛的网》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也讲了通过看《了不起的盖茨比》写观后感的方式。这两个方法都不是很难,都是要注重在前半段有一个愉快的体验,之后通过总结、提炼等形式升华书中的思想。


读书的时候,孩子产生一些竞争力


最后一点我想讲见识,读书这件事实际上是能够最大程度上扩展小孩的见识。不光是小孩,作为大人,成人读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获取见识的一种途径方式手段。


我们且不说在全世界貌似只有中国人看书看的最少,大家手里都是捧着手机,你会看到在精神文明比较发达的国家,基本都是人手一本书,而且是纸质书吧!就是那种可以塞进口袋,随时拿出来看的书。那么在这个时候呢,如果小孩儿不管是几岁,他都能够去有这种读书的体验,而且是纸质书的体验的话,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你也给他一辈子增长见识的方式。

 

其实我没有带学生的时候,我是不知道孩子们的能量有多大,有的时候你总会觉得,他的见识跟他能量应该局限于这个水平,应该局限于这个年龄层次。


我在前面讲故事的时候贯穿了一个逻辑:第一,孩子在选书的时候,没有限制。但看怎么引导。第二,在选书体验的过程里做出仪式感?换句话说,我给了他一个什么样的阅读体验?我怎么让他在阅读体验之后还能进行理论的升华?这个部分是成人或者教育者要去思考的问题。

 

举个小例子。大概是在六年前我带了一个学生。所有的学生只要进入到我的管辖范围里,我永远用是“超龄”再加上比较好的体验,再加上“见识”,三位一体来去完成我的教学逻辑。


在这个环节里面它可能有一个顺序,当小孩达到一定的层次我就会使我的两个大招:一个是文学里面我会用莎士比亚(的作品),哲学里面我会用西方哲学史(的内容)。我的整个书单的构架是文史哲,我会认为先读文学同时读历史,读到一定程度之后,最后一关就是哲学的考验。把这个关过掉就行。你会发现在读书的时候,你能感觉到这些孩子产生的或者是表达出来的一些竞争力。

 

首先是两本书:一本书是《西方哲学史》,是罗素写的,罗素这人很逗,我相信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其实是数学家,他写了一本西方哲学史,然后拿了个诺贝尔文学奖。这个故事我喜欢跟我学生讲,说你看,这个人的跨界能力运用到了一定境界之后,他在逻辑上是通的,还是一通百通的,触类旁通的,融会贯通的。


我们读罗素不光读他的作品,你要明白人生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而表达方式是这些能力其中之一。在这个环节里边,时间管理是所有的小孩儿都会要做到的。


第二是记笔记的模式。第三是你在看的时候你会发现这孩子是有情商的处理。包括他在读不下去的时候怎么去跟你沟通,这个过程都表达得非常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


肖像画:罗素

 

我两个学生,一个学生跟着我一起读《西方哲学史》的每一章节。因为《西方哲学史》在某种程度看来就跟电话号码本是一样的,它是个索引。每一个哲学家他都稍微介绍一点点,从这个泰勒斯一直到毕达哥拉斯,到最后会讲到洛克。每个人都有一点点东西,小孩在记笔记的过程里能感觉到他的逻辑,系统性思考,然后彼此之间的关系,在这环节里面就都能抽离出来。这也是大家可以在十几岁的时候或者是几岁的时候就可以建立的东西。


读书一定要记笔记,在记笔记的环节里面能够让他感知到,我读的这个东西点在哪,我记得清楚。西方哲学史一本书,六百多页,他记笔记能记一千多页。每个点都写得很详细,都是他自己的理解和总结,当然有他的摘录,这个也是非常有意思。


另外一个小孩就是跟着我一块儿去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刚开始读原版剧本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他觉得读不懂,因为有很多古英语,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亚写东西的时候还经常会多角色的互换,还有一些状态的转换。我们会觉得莎士比亚那么难懂,你只要多去了解英国史,应该能够对他的悲剧跟喜剧以及他整个儿的人设,他自己的生活的状态生活的时期,是应该有一个了解。所以了解之后会发现莎士比亚并不难理解,这个小孩儿到最后一周是可以读两本莎士比亚的作品,他的速度是很惊人的。


在这两个课程里面,第一,他们自己感觉自己长见识了,就是可以阅读《西方哲学史》。因为没有小孩而是能够在十几岁的时候读它。

 

对我来说,这也是见识,我也没有见过一个初高中生能去读到莎士比亚的英文作品,这对我来说也是很大的见识。


这两个小孩最后一个是去了芝加哥大学,一个是去了哥伦比亚大学。两位都是早申结束的,换句话说他应该是提前半年,就比不管是中国高考还是美国高考的小孩都能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


但是更令人惊讶的地方就在于,这个书单上的设计,这样的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他们提高在大学的生存能力、生活的精彩程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在时间管理、记笔记能力上、在情商上,换句话说与老师沟通的上面都做了非常好的前期的练习。所以进了大学之后他们在竞争很激烈高手如云的(因为大家知道,其实这两所大学都应该是世界级顶尖的高中生进去)一种竞争环境里面,他们依旧靠着自己在从十二三岁一直到十七八岁的时候积累的学习经验和读书的体验,以及在这过程里面长技能和见识,最终还是能够得到一个更完美的一个升华,不管是找个工作留在当地,还是赚了钱请爸妈在纽约玩儿一圈,我觉得这都是非常好的成长一种体验。它并不光是简单的就是一个读书的一件事。


书店的这种感觉还是要有的


我在讲完这个见识的部分也基本上去完成了整个我在讲读书里面的三大块。一是我来总结的超龄,二是我认为应该有一个愉快的读书的体验,三是我认为应该给予孩子终生学习的方式,也是长见识的方式,就是读书的习惯。


在这个环节里面,会有家长们去问,我几岁几岁读什么?有什么样的依据?有什么参考?


理论上我会有两大参考系数,一个是父母们读的书拓展,如果父母们没有读过这些书拓展的话,那我认为美国的大学的标准化的考试、安排的书单都是大家可以去参考的。这两个参考系数都可以。一个就是美国考试,顶级的美国大学选人的时候,他会用的这种书目参考,另外一个其实就是平常大家的经验。


读书的过程里面有的人就会问,说我是不是要有一些难易程度的选择。我们认为刚开始读书的时候体验里面有一个小的标准化,就是这本书读过去之后,孩子应该有80%的词是认识的,甚至最好90%的词认识,他才会爱上这个读书。但是这个前提就是回到我第二点来讲,在实际上没有人指导的时候,只是丢给孩子让他读的话,我觉得是可以参照这个标准的。还有几个方式大家可以借鉴和参考。我比较喜欢的方式其实是我讲故事给小孩们听。当然这个方式产生的效果取决于讲故事人的能力和水平。


另外还有一个特别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带小孩去逛书店。我不知道大家当地会有什么样的书店,以北京为例,北京不是有很多书店,像王府井书店、书城,西单书城或者是大家可以直接去Page One(书店名称)。


书店的这种感觉还是要有的,所以有的时候父母跟孩子共同体验里边,我认为一起逛书店是很有用的和很有价值的一件事。共同逛书店的时候,其实再讲得简单一点就是大家一起去看书。这过程里面你可以培养他去看公共书的这种意识。


其次,去上书店就是去借书,我觉得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如果家长朋友们在安排孩子们的生活时,有这种带孩子去书店的习惯,那是一个非常好的引导作用。进去之后,家长们读家长喜欢的,孩子读孩子喜欢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有一点建议,如果你很希望他是个严肃的人,在读书的时候你是一个serious reader,那你就不要去读一些八卦或者是野史,但是也有人说我就喜欢这种critical thinking的教育,我读野史,你去读你自己感兴趣的事。


父母的引导可能还是要先带着他去爱上一些比较能够帮助他构建未来完整体系的一些内容,包括文史哲。这几个方面我觉得就是大家可以去自己去开发的,那在开发过程里面我觉得应该是按步就班的,比如说我今天看文学的这个书架,那这个书架里面每个人的作品我可能都去翻一翻,然后翻的过程里面,我偶尔还可以跟他交流一下你怎么看它?用引导的方式然后紧接着把它可以做成一种routine(常规的行程)。比如说这周看文学,下周看经济,再下周看科幻,然后紧接着就是天马行空的看什么类型都不要忌讳。在看的过程里边,让他看你也看。我希望的是你也看,你千万别旁边看手机,你千万别旁边看八卦,其实我的建议如果大家都能engage的话,都能参加进来into it,那是一种对彼此的影响。


其次是要带他多去参加一些读书会。有些人会去分享读书的心得、读书体验这些东西。在北京的话有一个地方叫Book Worm老书虫,经常会有一些作者过来去分享,那你也可以给他订张票两个人一起去听一听。

 

总的来说,我今天要分享的这几部分就是这些。

 

我不知道大家在听完了这些内容之后,后面会不会有些问题,所以我可以留一点时间给大家提问题。大家以什么形式提问,什么样的问题都行,OK,我们剩下的时间来提问。谢谢大家。


 若想重听本次分享活动,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分享中收集到的问题解答


1、孩子八岁,看书不少,但是没有像您说的那样会表达,爱表达,就是只是自己看,写话不好也不会讲给别人听,要怎样引导他表达?


小孩子不表达是因为他还不足够想要去表达。换句话说他读的不够多,所以才不太想或者是没有要说的东西。第二点,我要解释的是可能在鼓励方面,大家做得也不够好。


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鼓励是发自内心地邀请他,分享他听过和看过的故事。那这里边特别要注意,话术很难规范。有些家长会说你看谁谁谁家的孩子就会讲故事,谁谁家的孩子怎么样?这是一种常见的家长的表达方式。还有一种家长说,你看你怎么就不表达呢?你看你说一说多好呢?这些其实都是质疑的口吻,不管是比较,还是真的质疑。我认为都不是好的话术。好的话术是说你今天读了这个故事要不要分享一下呢?我们想听听你读的什么故事可不可以讲一下呢?如果他不讲这是一个问题,有家长说你看我说了呀,他不说,你看我是不是这个时候应该去怎么怎么样?要有耐心继续邀请他。


有的时候,我们总说孩子不分享不是他真的不愿意分享,而且他聪明敏感地知道它分享出来,你们也不会说或是听众也不会喝彩,他也会觉得没有什么成就感。他是真的能够预测到这几点,所以如果你在整个的环境的创造上面,让他真正放下这种被批判被指责的芥蒂,就是耐心地充满兴趣地充满好奇地听完他那一堆罗里吧嗦的话,那我觉得他一定越来越会愿意跟你分享。


2、浩洋老师,孩子目前初三,从哪里能找到美国大学建议的书单呢?


这个很简单就直接去看出题机构。有一个官网上面就会有。


3、以及现在的青春少女杂志比如意林小文学类,您给些建议?是否可以读,不予干涉?


任何小孩喜欢的书,我觉得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放任他,按照他兴趣来读这才是真正的尊重。但同时你要让他明白他的兴趣应该是广泛的。这样他能真正找到自己喜欢的且不丢掉广博不同的类别。所以如果是我,我会经常拽他去书店去看一看,经常去一些之外的她现在看的东西之外的一些话题,让他去看看那些世界里有趣的东西。


当我们看到小孩儿会被一种我们不认同的方式吸引的时候,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大家要缴尽脑汁想的不是怎么样去阻止,而是怎么能够去让他产生对于其他话题,其他事物的兴趣。我一般会选择去书店,找一些比较酷的人,去给他讲一讲比较好玩的这些话题,就是在这些他看起来不是蛮好玩的东西里,好玩的点在哪里。而且大家不要对于书有自己道德和自己价值观的评判,你们任何的书任何的媒体在传播的过程里面,都会有自己的社会价值和本身的价值。所以我认为大家的心态要放稳,同时要去寻找让他产生对其他事物其他话题产生兴趣的方式。


4、老师,怎么引导孩子做读书计划?


我会带着孩子一起做,我会跟所有的孩子读一本书读很多遍。我跟他一起读的时候,会跟他讲看书的一些顺序,比如所有的书在读的过程里面,他们都会先知道作者。所以我们会分头去找关于作者的故事,我们再对着换。如果他不写的话,我就另外让他做些什么事,因为我要慢慢梳理给他说,读书过程和分享的过程里面,大家都得贡献这个事情才有意思,不能只有我贡献了,我肯定不干。这点游戏规则我需要让他弄清楚。


然后紧接着当他也参与其中,了解里面的步骤,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去疏导疏通做好这个事儿的时候,我再带他上道。在了解完作者背景之后呢,我一般会先看目录。所以我会和孩子安排好,到底你每天多长时间读多少,从我的经验来说半小时是一个特别好的时间。但一般我都会比较鸡贼,他如果告诉我半小时,我就可以这会挤会儿、那会儿挤会儿,我就会经常挤点时间出来给他读一读。


小孩子呢,其实如果是不大的孩子,就是十四五岁以前的,他的片刻的记忆能力是比较好的,就是他的精力没有那么能够强大的集中,所以你可能一会给他讲的这个故事,一会讲那个故事慢慢就好了。还有我见过胡讲的,就把孩子讲的特别的烦,还是算了我给你讲一遍,这种激将法也是可以的。所以一般我会带他把目录看好,把作者背景看好,时间表做好。然后紧接着带他一起见缝插针的读,一般是这个节奏。


我们为大家申请了20个免费参加浩洋老师读书公开课名额,有需要的读者可填加“xiaoduotongshu”为好友,获得报名方式。



- 小多资源共享 -


第一步:关注【小多童书(ID xiaoduoui)】微信公众号。

第二步:点击底部菜单【共享】,小多的共享资源,全在这里~~~~


-The End-



小多推荐


怎么培养一个超爱读书的儿子? 



少年时 · 第三辑

2017 全新升级


【最新少年时视频】

危险与自救——危险,呼吸道梗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388wim4xg&width=500&height=375&auto=0



少年时视频

生动形象地解释深奥的科学知识 | 如何收看视频?

在少年时目录页/封底扫描「少年时视频」二维码收看。

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多童书」(ID xiaoduoui),点击底部菜单【共享】-【少年时视频】获取视频资源。


少年时阅读指导

专题编辑以点代面引导科学人文阅读【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如何从一本书收获创造感? |   如何科学地向孩子解释VR、AR? |  我和女儿是怎样一起创作“星期天的哲学课”? |  博物学家段煦带你畅游北极 |  疫苗的“前世今生”  |  历史更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  |  我们的宇宙有多大?  |  揪出食物中的“捣蛋鬼” |  计算机究竟是怎么和人类交流的?




小多教育分享

国际教育大咖分享科学教育理念【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为什么有的孩子可以持续发展自己的兴趣?  |  如何在小学阶段养成受益终生的学习习惯  |  如何引导孩子思考兴趣和职业的关系?  |  音乐启蒙故事  |  怎么培养一个超爱读书的孩子   |   从职业女性到全职妈妈:这段育儿路,我坦诚而完整的分享  |  什么是教育的核心?  |  逛故宫培养批判性思维  | 在美国新州,有所不一样的学校  |  那些美丽的星空是怎样被记录下来的?


一旦

年少的你
邂逅了《少年时》


也许
你会不再
甘于平视这个世界




把前沿科技讲清楚、把科学和人文相连




关注少年的阅读、教育和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分享活动音频文件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