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丨以乡村旅游为抓手,如何打造“城乡统筹第三空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形成城乡共同发展新格局。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绿维创景多年来致力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研究,探索出的“城乡统筹第三空间”,是以城乡协调发展为基本思维,以乡村旅游为主导思想的城乡协调发展新模式,旨在有效地解决城乡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可行性路径。
“城乡统筹第三空间”是立足乡村既有资源,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以创意乡土文化为底蕴,以现代乡村产业为核心,对乡村土地进行综合的、合理的开发利用。其将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基础设施、乡村民居、社会文化建设等生产生活要素集约配置的地域空间形态,是一种规模化、多功能、现代化、开放性的乡村聚合空间。
1以乡村旅游为先导,统筹城乡的综合发展
“第三空间的构建”,以乡村旅游为先导,充分发挥旅游的人流、物流的聚集平台作用,盘活区域的人气、带动区域的商气,进而为乡村产业、文化、社会的发展,带来能量与契机。
在这一个过程中,乡村旅游的作用突出:首先作为平台,发挥旅游强大的整合功能,实现乡土文化与多层产业的有机互融、协同发展。其次,引入现代休闲旅游的理念,提升乡村的传统不良观念,塑造乡土田园的“以人为本、宜居宜行宜业”的现代化新形象。第三,借用乡村旅游突出的窗口效应,通过旅游,展现乡村的品牌形象,实现文化流、物流等系列元素的引进与输出,实现城乡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2以“田地艺术“为手法,营造田园景观
“田地艺术”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土地及自然耕耘及调整的智慧结晶,承载了特定地域人们的生存与生活历史,是一种白话的、魅力的乡土大地景观。“田地艺术”是劳动人民无意识的创造成果,但其又具有突出的感染力与冲击力。
绿维创景在乡村旅游的规划实践中,有意识地从现代景观生态学的视角,总结“田地艺术”的打造手法,通过对自然地理气候、乡村地势地貌、乡土生产性景观作物及民俗器具等统一的把握,营造富有造型的、具强震撼性的乡野大地景观,表现出乡村旅游景观中最具有魅力的层面。
天地艺术 大地景观
3以“第六产业”为指导,构建现代农业全景产业链
城乡统筹的发展,要有健全的产业体系作保障。构建乡村特色产业体系,是“第三空间”打造的核心任务之一。
目前,我国农业中的生产要素难以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引入现代化的要素,包括现代的资金、科技、服务和劳动力等。“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四个方面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包括保障粮食生产、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些方面都将吸引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类市场要素大量流入。这就需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乡村旅游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第三空间”的规划,通过创意农业的手法,以“第六产业”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创新传统乡村产业结构,构建乡村全景产业链,实现乡村产业的升级与经济的腾飞。
“第六产业”概念是对——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模式的定义。
“第六产业”的实质,是乡村全景产业链。这种全景产业链,是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延伸产业相关联的一系列产业,它构筑了融合三产的复合产业发展模式。全景产业链条的发展,需要创意农业作为技术与理念的指导,需要乡村旅游作为平台,带来人流、物流,带来人气,盘活商气。
“第六产业”极大转变了传统农业单一产业结构的限制,突破第一、二、三产的限制,实现传统产业与现代技术的有效嫁接,文化与科技紧密融合,带来产业融合的经济乘数效益,是未来乡村发展的最佳产业模式,也是“城乡统筹第三空间”产业层面的标志。
4以“泛博物馆”手法,活化乡土民俗风情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以农耕文化为核心的乡土文化,是我国文化之根,和中华民族赖以繁衍的精神之魂。“城乡统筹第三空间”以传承并发扬传统乡土文化为使命。通过“泛博物馆”的手法,活化乡土民俗风情,在发扬中传承乡村文化,为城乡可持续的发展,提供精神文化的动力。
原生的乡土民俗文化丰富多样,是历史传承多年的文脉积淀,但它们代表着过去的风物传统,并且是静态地散落着,很难对现代都市民众产生吸引力,“泛博物馆”发展模式,在此处正显示出价值。
“泛博物馆”是针对文化的展示,并不仅仅通过静态的、展览性的“博物馆”形态把文化推向大众,而是以参与性的休闲游乐和主题娱乐,丰富文化展示产品,形成多个开放空间与封闭空间紧密结合的“泛博物馆”形态。该形态可融合多种游憩方式和商业业态,并衍生多个混合消费的盈利点。是带动乡村文化大发展的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泛博物馆”的实现,需要有文化的底蕴与展现的空间,而乡村的乡土文化与乡野田园环境,正是“泛博物馆”最佳的环境。
可以预见,乡土文化的“泛博物馆”式的发展,将是未来乡村文化的重要复兴模式。
5以创新现代中式民居为理念,建设乡村未来建筑文化遗产
在建筑形态设计上,“第三空间”秉持创造未来建筑遗产的理念,创新现代中式民居建筑。民居以乡土地区的本土建筑为借鉴原型,融入我国建筑文化的精华元素,适当添加现代建筑符号,凸显本土文化,创新设计出“田园民居”,突出当地的“新本土主义民居”品牌。民居的特色,突出表现在作为建筑的“三观”属性上:时空观、自然观和文化观。
6以新田园主义为理念,使乡村生活成为“心灵的栖息地”
“城乡第三空间”的建设,最终要以人居为目标。在建设中,以新田园主义为理念,突出“原乡”的概念,“原乡”既是对田园生态、田园景致的向往,也是对健康生活与质朴生态的追求,更是对农耕文化与心灵港湾精神的回溯。在具体建设中,立足生态化的造景与土地整改,设计具有浓郁田园风情的民居、庄园,落地田园人居建设。可以考虑引进古今中外的传统“庄园文化”与低碳节能技术。 通过构筑“原乡”庄园,实践田园休闲度假与养生人居的新典范,为城乡统筹区域提供“最原味•最闲适•最绿色”的低碳田园人居与“心灵的栖息地”,开创乡土“田园”生活新纪元。
更多推荐阅读,请点击: